APP下载

语文与历史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家国情怀文化传承探究

2024-06-20蔡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教育实践家国情怀文化传承

基金项目:此文为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少数民族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实践研究——以新疆内高班历史教学为例”(项目编号:C-c/2021/02/149)。

作者简介:蔡萍(1979,2-)女,江苏盐城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与历史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家国情怀。

摘要:语文与历史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家国情怀文化传承与教育实践,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该文从丰富文化传承资源、理解传承家国情怀文化及培养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等方面探讨了融合视角的重要性。语文与历史学科的融合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家国情怀文化,进而培养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同时,分析了语文与历史学科作为家国情怀文化传承的具体载体,在教育实践中的教学方法,包括语文中的历史典故与文化传承、历史事件中的文化影响与传承,以及文学作品中的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等。通过教学设计与资源整合、核心价值观与历史传承及跨学科实践与社会参与等方面,对家国情怀文化传承与教育实践进行了深入反思,旨在为当前教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与启示。

关键词:语文;历史;家国情怀;文化传承;教育实践;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4(b)-0133-05

The Reflection of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History

CAI Ping

(Yancheng Tianjiabing Middle School, Yancheng Jiangsu, 224000, China)

Abstract: The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patriot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history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current field of educa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of a fusion perspectiv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nriching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understanding and inheriting patriotism and culture, and cultivating nation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history disciplines can not only provide students with richer cultural resources, but also help them better understand and inherit their patriotism and culture, thereby cultivating nation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history as specific carriers of patriotism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historical allusions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in Chinese language, cultural influence and inheritance in historical events, and patriotism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in literary works. Through teaching design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core values and historical inheritance, as well as interdisciplinary practice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a deep reflection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 inheritance of patriotism, culture,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aiming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inspiration for current educational practice.

Key words: Chinese; History; Feelings of home and country; Cultural inheritance; Educational practice; Cultural confidence

语文与历史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家国情怀文化传承与教育实践,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国家和民族认同的培养与强化。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在教育中注入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语文与历史学科融合进行家国情怀文化传承与教育的重要性

1.1 丰富文化传承资源

语文与历史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家国情怀文化传承与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体现在丰富文化传承资源上。历史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而语文与历史学科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丰富的文化传承资源包括历史典故、经典文学作品、传统文化习俗等,这些资源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材料。通过融合视角的教学实践,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接触这些资源,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家国情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1.2 了解家国情怀文化的内涵和历史渊源

语文与历史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家国情怀文化传承与教育实践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传承家国情怀文化。家国情怀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融合视角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家国情怀文化的内涵和历史渊源,从而培养他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感。教师通过相关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语文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载体,感悟家国情怀的真挚情感,从而使家国情怀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其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指引。

1.3 培养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语文与历史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家国情怀文化传承与教育实践的重要性还在于培养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作为民族的传承者和继承者,学生需具备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而这种认同感和自信心正是通过语文与历史学科融合视角下的教育实践得以培养。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出对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和自信心将激励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家国文化,为民族的发展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2 语文与历史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家国情怀文化传承的载体

2.1 语文中的历史典故与文化传承

历史典故是沉淀在历史长河里的故事、成语或者名言。它们既是历史的见证者,又是文化的载体。如《三字经》《百家姓》这些经典著作,就包含了无数充满哲理而又寓意深刻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或是叙述英雄事迹,或是阐释人生哲理,无一不富含家国情怀。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对这些历史典故的叙述,带领学生跨越时空的隧道,切身感受古人的睿智与情怀。对历史背景进行细致解读,发掘文化内涵,使学生从历史中体味博大精深的家国情怀。这一教学方式在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家国情怀传承薪火相传。对历史典故进行深度解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灵魂进行洗礼的过程。学生在理解这些典故时,既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更可以从典故中汲取生活的智慧。他们感悟家国情怀之博大精深,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这一融入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模仿与复制,而是一种自我消化之后内在的升华[1]。家国情怀是指人们对于国家与家庭所怀有的深厚感情与责任感。这种感情与责任感通过历史典故表现出来。学习这些典故,可以使学生对家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与继承,进而提升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

2.2 历史事件中的文化影响与文化传承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对于指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所产生的文化影响起着关键的作用。战争、改革等历史事件不仅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家国情怀的形成和文化传承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教师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解读,有助于学生对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理解,进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以及文化传承意识。要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可借助于大量史实与文献资料。比如:讲某一场战争,教师可通过介绍有关历史文献、材料等,带领学生探索战争给文化传承带来了哪些启示。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能够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与领悟家国情怀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进而形成深厚的家国情怀。教师在课堂上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讨论、互动等方式,使其从多角度反思历史事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2]。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教师也可通过介绍相关事例与案例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家国情怀文化传承的认识与感悟。

2.3 文学作品中的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

文学作品中的家国情怀和文化传承,在语文和历史学科的交融中,是一种重要的媒介。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中蕴含了丰厚的家国情怀与文化内涵,成为家国情怀文化传承的重要介质。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深度解读,带领学生感受作品之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比如:《红楼梦》里贾宝玉就深怀家族之荣和民族之命,而这恰恰反映了家国情怀。再如:《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们,身在江湖心系祖国,为祖国安乐和民族尊严英勇献身[3]。这些人物形象恰是对家国情怀的鲜活描述。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这些文学作品时,能够深刻认识到其所体现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而加强对家国情怀的体认与理解。如《红楼梦》里对封建社会制度、文化习俗的描写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面貌与人们生活的状态;《水浒传》里的民间故事与英雄传奇则表现了当时社会矛盾与民族精神。引入这些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主题及思想内涵,进而更深刻地体会家国情怀文化之博大与深厚。

2.4 多学科交叉教学与文化传承

从交叉角度来看,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方式是融合语文和历史学科。通过对语文和历史学科进行交叉研究,能够让教师更加深刻地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并且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比如:教师在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与事件,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主题与思想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指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言谈举止进行探索,从而使学生对历史文化内涵与价值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语文作为家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能够通过与历史相融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的认同感和理解能力。家国情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强调个体对于家庭、国家及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解读与探索,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家国情怀所蕴含的意义与价值,使这一精神能够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扬[4]。另外,从语文和历史学科交叉角度进行文化传承,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既能学习语文知识与历史文化,又能增强思辨能力、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3 家国情怀文化传承下语文与历史学科融合的方法

3.1 文化比较

语文和历史学科整合视野下家国情怀文化传承可采用文化比较。通过对比家国情怀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比如:对比中西方文化中家国情怀的不同,剖析不同文化中对于个人与家国之间关系的不同观点及处理方式[5]。这一比较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家国情怀及其普遍价值,形成跨文化意识及国际视野,增进文化交流互鉴。

具体实践时,教师可选择语文教学中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或者历史事件指导学生对比分析。比如:比较分析《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中的家国情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也可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期及西方民族独立运动时期国家意识和个体命运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找到家国情怀的独特之处与共通之处,进而深化对家国情怀的认识与认同。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研究,将语文与历史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探究家国情怀在不同学科中的体现。比如:既可运用文学、历史学等学科研究方法来探讨古代文学作品中历史事件、人物形象是怎样体现家国情怀的,也可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视角来剖析家国情怀对于个体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通过跨学科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家国情怀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文化创新

语文和历史学科整合视野下家国情怀文化传承也需重视文化创新。文化创新能够通过发掘、提炼,再造传统家国文化,并使之与时代精神相融合而焕发新的生机。其中既有对古代文献、经典著作的深入学习,也有对历史人物、事迹的继承与发展。比如:打造一系列体现当代家国情怀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及影视作品等,能使新时代人民在享受艺术之余了解并接受家国情怀的核心价值。要善于利用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家国情怀文化传播方式。这些新技术能够让家国情怀文化更鲜活、更立体,进而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加入家国情怀文化的传承和践行中。与此同时,它还有利于拉近传统文化同现代青年之间的关系,让家国情怀文化更接近青年审美需求及接受方式[6]。也可通过举办文化节、文艺演出、讲座等多种家国情怀主题创意活动来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使人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家国情怀文化的神奇之处,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家国情怀的认识与认同。上述文化创新手段能够让家国情怀文化传承更具时代特征与生命力。同时,它还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繁荣昌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民族未来以新动力。

3.3 文化传播

语文和历史学科整合视野下家国情怀文化传承依赖于文化的有效传播。多渠道、多途径广泛宣传家国情怀并提升其影响力在文化传承中至关重要。

教育是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语文与历史教学当中,教师要挖掘课本中的家国情怀因素,以课堂讲解、主题讨论、小组活动等为主要方式,带领学生深刻认识家国情怀内涵与价值。同时,学校还可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如家国情怀题材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形成浓郁的家国情怀气氛,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会家国情怀之魅力[7]。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借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络,以及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能够广泛宣传家国情怀相关内容。媒体可采取报道历史文化事件、介绍家国情怀著作、访谈专家学者等方式增强大众对家国情怀的认知与认同。同时,媒体要发挥自身舆论引导作用、提倡正确价值观念、引导大众树立家国情怀。

4 语文与历史融合下的家国情怀文化传承策略

4.1 教学设计与资源整合

通过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够有机融合语文与历史学科内容,打造多样化教学活动与课程,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学习体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把历史典故、经典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资源纳入到教学内容中,从而激发学生对家国情怀的关注与理解。同时教师可设计跨学科课程项目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探究历史事件中对家国情怀内涵有更深刻的体会与理解。教学设计也可包含学科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促使学生形成跨学科思维,进而对家国情怀文化传承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在资源整合上,可充分利用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和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渠道[8]。通过教学设计、资源整合等方式能够让语文、历史学科整合下家国情怀文化的传承更系统、更全面,从而对学生家国情怀教育起到更丰富、更深刻的支撑作用。

4.2 核心价值观与历史传承

在探讨家国情怀的文化传承策略时,将语文和历史结合起来至关重要。核心价值理念和历史传承的纽带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以语文为载体传承家国情怀,用语言文字来抒发与传播感情、思想与价值观。就语文教育而言,应该重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通过解读文学作品、探究历史事件,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国家历史文化,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感。历史是家国情怀之源,它记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成长过程,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历史教育时,要引导学生对国家历史变迁、重大事件、杰出人物等有所了解,使学生明白国家繁荣昌盛来之不易,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责任感[9]。在家国情怀文化传承中,核心价值观传承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支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着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追求。在传承家国情怀文化时,要重视把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语文、历史教育之中,引领学生确立正确价值观念,提升其民族认同感、国家归属感。

4.3 跨学科实践与社会参与

在当下教育及文化传承之中,语文与历史交融之下的家国情怀已经成为强大的精神纽带。可通过系列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历史文化所带来的神奇之处,继而形成深厚的家国情怀。如通过社区服务的学习计划,使学生深入当地社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手工艺振兴的实践,这样既能使学生切身体会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也可以使其了解自身文化传承的作用和职责。同时,学校可与博物馆及历史文化村落建立合作关系,并定期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观察及参与下了解历史发展脉络及文化多样性[10]。在这一跨学科教育实践过程中,学生既是接受知识的主体,也是文化传承的主体与创造者。另外,在写作、辩论、戏剧表演等多元化表达方式中,学生能够展现自身对历史文化与家国情怀的认知,这一过程有利于锻炼学生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还能激发其爱祖国、爱民族文化。这一基于文化自信、实践活动、社会参与拓展的文化传承策略对培育学生家国情怀至关重要。它不只是学科知识的简单移植,更是深层的价值观塑造与情感培养。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与历史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家国情怀文化传承与教育实践,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使命。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家国情怀文化传承的关注,激发出更多创新的教育实践方法,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公民做出更多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贞文.新课标视域下多学科融合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以初中语文教学融合历史知识为例[J].汉字文化,2023(12):127-129.

[2] 温现茹.小学高段语文教材家国情怀题材的德育内容分析与教学研究[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3.

[3] 赵崇.高中语文“文史融合”教学策略探析[J].教师,2023(14):15-17.

[4] 李秀清.课程融合导向的小学语文研学旅行设计策略:以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为例[J].教育观察,2023,12(11):109-112.

[5] 廖洪.“三新”改革背景下开展高中学科融合阅读的实践探索:以语文、历史、思想政治等学科融合阅读为例[J].广西教育,2022(35):53-56.

[6] 熊国荣,唐晔.学科融合视域下高中历史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以历史与语文学科融合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22(4):3-5.

[7] 蒋顺一.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谈中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必要性:以中学历史与语文、政治、地理融合教学为例[J].学园,2021,14(26):11-14.

[8] 杨海珍.浅谈历史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合[J].学苑教育,2020(16):85.

[9] 尤杰,陈英俊.语文、历史、政治、地理教师同上一节课,多学科、多角度深度融合:以礼仪之光照亮育人之路[J].教育家,2020(25):50.

[10]孙琼.文史融合:从历史角度看语文教育的民族化[J].语文建设,2014(26):1-2.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家国情怀文化传承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