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2024-06-17张娇蓉

高考·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

张娇蓉

摘 要:2019年我国各个省份已经全部实行新高考改革,彻底改变了原有的高考模式,改为按照能力层次来进行考试,强调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也应该紧跟新高考的要求进行改变。基于此,文章先是阐述了新高考视域下的数学教学原则,然后分析了立足新高考视域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最后,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旨在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以使教学更符合新高考要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

新高考更加注重听说读写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查,这就要求当前教育要突破单纯的书本教育模式,回归教育本质,实现学生成长的多方面发展,即素质教育,因此,新高考视域下的数学教学原则之一为素质教育原则。另外,每名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兴趣、特点和潜力,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也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基于自己的特点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教育要更好地根据每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实现更全面的成长,即以生为本,新高考视域下的数学教学原则之二为以生为本原则。素质教育和以生为本原则的遵循,有助于打破传统教育的狭隘模式,培养学生更为全面、灵活的能力,使其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立足并做出贡献。

一、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原则

(一)优化教学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

高中数学作为一门知识点繁杂、抽象性强、逻辑性突出的学科,在新高考制度下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1]。新高考强调对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全面考查,这要求数学教学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新高考为引领,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应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以及学生的记忆问题,可以极大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推动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2]。

(二)强化课堂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互动性教学也有助于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和困难。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因为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透彻而产生困惑,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难得到及时的解答。通过课堂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可以直接提问,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题,提升了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创新教学模式,确保教学质量

在新高考视域下,教师会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创新,或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或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或丰富教学资源,在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之上,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能够更加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实现保证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市内两所中学的数学教学调查发现,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A学校教师在基础教学方面的态度分别为:高度重视基础教学占10%,适度关注基础教学占40%,45%的教师不太关注基础教学,5%的教师不关注基础教学;B学校教师在这方面的态度分别为15%、35%、40%和10%。A学校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分布方面分布情况为高能力占15%,中上能力占15%,中下能力占50%,低能力占20%;B学校的能力分布情况分别为15%、20%、45%和20%。当问到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知识时,两所学校的半数以上的学生都表示没有感觉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而且,两所学校的90%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关注学生的实际感受,课堂互动性严重不足,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中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具体问题如下:

第一,教师在教学时不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在追求应试成绩的压力下,部分教师过于追求知识点的覆盖,忽略了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学生可能在前期没有建立起坚实的数学基础,导致后续学习更加困难。

第二,学生缺乏解决问题能力。教学中过于强调机械的计算和套公式,忽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致使学生对教师形成依赖性,只能应对简单的题目,一旦遇到稍微复杂或未曾接触过的问题,他们会感到无所适从,无法从头开始思考和解决

问题。

第三,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缺失。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主导着教学进程,学生被动接受,缺乏积极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导致学生的兴趣和动力难以被激发,缺乏探索和掌握知识的主动性。

第四,学生知识理解过于浅显。教学中可能重点强调表面的知识掌握,导致学生只停留在背诵和应试层面,而未能深入思考数学背后的原理和逻辑,限制了他们在更高层次上的数学思维发展。再加上教师提问方式单一,导致学生陷入思维惯性,难以跳出传统模式进行创新性思考。

第五,学生难以学以致用。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没有得到充分的呈现,导致学生很难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或实际问题中。这种脱节可能使学生对数学的实际意义和应用能力产生疑虑,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三、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创新策略

(一)注重基础教学,打好学生基本功底

当前教育环境下,教师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和应试技巧,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数学教学,注重打好学生的基本功底。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对关键概念的解释,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准确的数学思维体系[3]。

例如,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涉及许多重要的概念,如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子集等。考虑到这些概念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的,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减慢教学进度,加强对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当教授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概念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如自然数集合和整数集合,分别作为有限集和无限集的代表。当讲解子集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给出一些实际集合,然后让他们找出这些集合的子集,加强对子集概念的理解。此外,基础教学还需要关注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数学的不同分支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不同知识点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共性。值得注意的是,基础教学并不等同于简单的机械训练,教师应该有意去引导学生进行证明、推理等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源自生活,生活中也存在很多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更容易地建立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函数概念与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人步行的路径用函数表示,以此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概念。在构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以函数与应用为例,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某人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步行速度是否恒定”来引导学生需要运用函数的相关知识,分析步行速度的变化规律,并提出解决方案。这种情境下,学生将更主动地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三)优化课堂结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在这个背景下,优化课堂结构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不仅需要在理念上转变,更需要在实践中创新,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应从传统的“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注重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在课堂中,可以引入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建构知识,通过交流和合作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性质时,可以组织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以一元二次函数为例,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给定函数,其中、、为常数,讨论在何种情况下函数的开口方向朝上还是朝下,以及如何根据函数的图像确定、、的值。在这个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合作分析一元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从中抽象出函数的性质,如开口方向与系数的关系。通过互相讨论和思想碰撞,他们可以共同发现函数性质背后的数学逻辑,并从中建立深刻的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同时也需要充分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除了探讨函数的性质,小组讨论还可以涵盖函数的实际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一元二次函数的应用场景,如抛物线的运动规律、最优化问题等。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案例,丰富整个讨论的内容。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还能够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四)巧用现代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为了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更加灵活创新,使学生能够在数学知识中找到联系,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巧用现代手段,融合数字技术、多媒体资源、互联网等现代手段,创造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5]。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时,教师可借助现代手段如计算机软件和几何绘图工具来拓展教学的可能性。如在教授平面图形的投影时,引导学生使用几何绘图工具绘制三维物体在不同平面上的投影,深入理解投影的本质和应用,这样,不仅能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思维。另一方面,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将抽象的几何概念转化为生动的图像和动画,更直观地呈现知识点。例如,在教授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演示展示立体图形如何在平面上展开,以及如何通过折叠还原为原来的立体形状。这种可视化的呈现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结构和变化。

(五)设计多样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为了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教师在打牢学生的基础之后,还需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问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圆锥曲线的方程》时,针对椭圆,教师可以给定一个椭圆的焦点和准线长度,引导学生将椭圆的定义与几何性质结合起来,通过代数推导得出椭圆方程,培养他们的抽象化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针对双曲线的方程教学,教师可以提问“假设一个天文观测站位于双曲线的一个焦点,观测到一颗彗星以一定速度经过另一个焦点,如何根据观测数据确定双曲线的方程?”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天文观测相结合,进行实际问题建模和解决,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在讲解抛物线的方程时,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如何通过调整抛物线的参数,使其在坐标系中形成不同的形状?”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深入理解抛物线的方程与图像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

(六)引入时下热点,加强数学例题讲解

引入时下热点话题,有助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更能够感知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当学生意识到数学不仅仅是课本中的符号和公式,而是可以用来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工具时,他们的学习动力将得到显著提升[6]。

热门话题“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热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能力。例如,在高中数学中,通过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教授指数函数的应用。考虑一个实际问题:某地的垃圾产生量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而该地的可持续垃圾处理能力每年只能增长3%。学生可以用指数函数来描述垃圾产生量和处理能力的关系。假设初始年份为0年,垃圾产生量为100吨,垃圾处理能力为80吨。那么,在t年后,垃圾产生量和处理能力分别可以表示为100×1.05t和80×1.03t。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可以利用指数函数的知识,分析在未来几年内,垃圾产生量是否会超过处理能力,评估环保政策的可行性。通过引入热点话题,学生不仅更好地理解了指数函数的应用,还培养了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素质教育原则和以生为本原则的指导,采取注重基础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结构、巧用现代手段、设计多样问题、引入时下热点等多方面的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教育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华云.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89):61-63.

[2]陈明.新高考情境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J].高考,2021(30):3-4.

[3]田江涛.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3(6):112-114.

[4]王玲.新高考理论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0):50-51.

[5]程艳.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原则与策略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3):29-31.

[6]周丽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23(17):4-7,13.

猜你喜欢

新高考高中数学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