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战略背景下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创建路径研究

2024-06-16陈晨顾亮亮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9期
关键词:双碳战略

陈晨 顾亮亮

摘要:绿色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有效促进城市、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研究表明,江苏省如东县面对“双碳”战略机遇,立足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和深厚扎实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已形成了LNG、风电、光伏、氢能等在内的绿色能源产业体系,但在产业均衡发展、产业链建设、政策协同机制构建等方面还存在瓶颈与制约,需从顶层设计、要素保障、创新发展能力等方面深入剖析,着力构建打造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绿色能源;“双碳”战略;江苏省如东县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2020年9月,中国正式提出“双碳”战略,即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双碳”战略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创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江苏省如东县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东面和北面濒临黄海,海域面积4965 km2。近年来,江苏省如东县主动顺应国家能源变革新趋势,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形成了以风力发电、风电装备制造、LNG接收储运为主体,以光伏和储能行业为拓展的清洁能源产业格局。通过多年的积累,江苏省如东县在绿色能源产业领域已然拥有先发优势,但在产业均衡发展、产业链条完善、政策协同机制等方面也面临着瓶颈和挑战,亟须从顶层设计、产业布局、要素保障等方面发力,探索一条打造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的新路径。

1江苏省如东县产业发展现状及创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优势条件

1.1发展现状

当前,江苏省如东县的产业格局是以LNG、风电为主,以光伏、氢能、储能、地热等为补充,多领域绿色能源产业协调发展。LNG产业方面,如东县的LNG产业主要集中于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的阳光岛,岛上引入江苏中石油LNG接收站项目、江苏省LNG调峰储运项目、协鑫汇东LNG接收站项目和华润星旗LNG接收站项目4个重大能源项目。2022年,江苏省如东县外贸总值达648.95亿元,其中,进口445.26亿元,增长34.1%,LNG贸易贡献份额超八成,全年累计为江苏省如东县本地贡献财税收入超9亿元。风电产业方面,江苏省如东县是国内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区县,被称为“全国海上风电第一县”。截至2023年,该县共投运风电场项目32个,总装机规模超563万kW,占江苏近1/4,其中,海上风电装机483万kW,约占江苏省的41%。集聚风电上下游企业近80家,基本上形成了风电全产业链。光伏产业方面,截至2023年,江苏省如东县光伏装机规模达80万kW,累计并网发电超630亿kW·h。如东县外农区渔光一体复合项目开发规模超10000亩,全容量并网后,年上网电量超7亿千瓦时。此外,如东县积极布局氢能、储能等产业,2021年,如东县政府、国华投资、低碳院、中天科技签订氢能产业项目四方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在如东县建设可再生氢能供应链基地、氢能关键装备基地,共同构建氢能产业生态。成功招引了三峡集团、中广核集团等一流企业投资储能项目,中国天楹重力储能及成套设备制造项目更是成为我国首个重力储能技术应用示范项目。

1.2优势条件

1.2.1战略机遇千载难逢

一是“双碳”目标的提出。在中央“双碳”政策体系指引下,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正在发生重大、深刻的变化。江苏省如东县主动顺应国家能源变革新趋势,构建了集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多元协同产业发展格局,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一份力量。二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及江苏实施方案均明确提出“加快江苏省如东县LNG接收站扩建”,无论是中央还是省级层面,都非常重视清洁能源的建设和发展。江苏省如东县全力打造全国LNG接卸基地、储备基地、供应基地和销售中心,建成长三角规模最大的LNG接卸基地、国家重要的LNG资源集散地,LNG年接卸规模超700万t。三是“新基建”战略的实施。江苏省如东县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契机,大力推进“5G+工业互联网”项目,着力为重点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科学规划5G空间网络建设,助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1.2.2发展优势得天独厚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江苏省如东县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扼长江三角洲东北翼,东部和北部濒临南黄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二是资源禀赋丰厚。作为江苏海洋大县,江苏省如东县拥有86 km海岸线,占全省1/10,管辖海域4555 km2,占全省1/8。沿海年平均风速超过7.14 m/s,70 m高度风功率密度超357 W/m2,海上风能可利用小时数为2800~3000 h,年平均日照时间可达1754.5 h,有发展“阳光经济”的先天优势。沿海滩涂面积居江苏省首位,可利用面积超10万亩。三是交通条件便利。江苏省如东县已建成通洋高速、海启高速,洋通高速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G328、S355、S334连贯东西,G228、G328、S225直通南北;洋吕铁路正在建设中,通苏嘉甬高铁江苏省如东县延伸段与如通苏湖城际铁路也已经纳入规划。

1.2.3产业基础深厚扎实

一是产业规模较大。2022年,江苏省如东县拥有发电装机容量614.05万kW,占江苏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12.16%。其中,风电装机容量560万kW,占全县总装机容量的91.2%。2022年,江苏省如东县新能源发电量共计135亿kW·h,占江苏省新能源发电量的18.11%;全年累计上网电量130.07亿kW·h,超出全社会用电总量49.54亿kW·h。江苏省如东县已建成新能源项目35个,地区生产总值连跨百亿级台阶,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二是产业集群优势。江苏省如东县初步构建起包含风机整机、配套设备制造、风电技术研发、风电场施工建设和运营维护、勘察设计等在内的风电全产业体系。仅2023年1—9月,江苏省如东县新能源及装备产业就实现应税销售745.13亿元,税收达13.8亿元。江苏省如东县也在不断探索发展包含冷能利用、天然气发电、装备制造等在内的LNG下游及配套产业链。三是产业配套完善。小洋口风电母港、500 kV骥能变全站,为沿海风电项目加快建设、未来远海风电场高效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阳光岛110 kV输变电工程建成后,将为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提供电力支撑。风电装备产业园、区域天然气交易中心、风电产业联盟等载体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2创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面临的瓶颈及原因剖析

2.1面临的瓶颈

2.1.1能源产业发展均衡度不够

近5年,江苏省如东县发电装机容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21年,发电装机容量增速达101.17%,为历年之最,如图1所示。然而,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2年江苏省如东县发电装机容量增速大幅回落,较上年同期仅增长0.41%。就具体类型而言,风电装机容量在总装机容量中的占比最高,已超过90%,而其他类型的发电装机容量则占比较小,尤其是光伏产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图2所示。此外,尽管江苏省如东县一直致力于打造氢能发展中心,但当前氢能产业发展还存在应用场景单一、缺少龙头企业领衔、核心技术能力有待提升、相关基础配套建设有待提速等问题,尤其是与成熟的风电产业相比,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1.2能源产业链条存在短板和不足

江苏省如东县距离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还有一定的差距。如风电产业方面,随着风电电价补贴退坡政策的到来,如何有效控制风电开发成本成为关键,而建设完整的风电产业链则是重中之重。当前,风电产业还面临设备供应能力不足的问题,法兰、齿轮箱、轴承、轮毂等装备均存在缺失。光伏产业方面,江苏省如东县本地光伏企业的业务范围主要集聚在光伏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包括光伏电池生产、组件组装等,而这些企业进入门槛不高,竞争力较弱,产业链的本地配套能力也不足。从产业链的整体层面来看,江苏省如东县能源产业链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技术研发、设备维护等环节仍稍显薄弱。

2.1.3政策协同机制还不够健全

江苏省如东县出台了《“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对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有明确部署,但针对绿色能源产业还缺乏专门性的规划,政策和市场的合力有待增强。新能源规划不仅能体现规模化、基地化,还能有效统筹海上与陆上规划、新能源与常规电源规划、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电力规划与负荷消纳的衔接,有效避免新能源规模化供给与消纳利用的矛盾。因此,制定新能源领域的详细发展规划十分必要且迫切。

2.1.4现代能源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指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能源体系。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离不开现代化的能源产业链。江苏省如东县能源产业链还存在短板,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仍有待提升,能源系统效率还有提高的空间。构建现代能源体系还要确保能源安全。随着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能源消费仍将刚性增长,能源保供的压力也将持续存在,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越好,对能源的需求也就越旺盛,保供的责任压力相应越大,因此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也极其重要[2]。

2.2深层次的原因剖析

2.2.1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

未来仍需要在光伏、氢能等能源产业领域加快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推动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在氢能产业领域,适合本地区发展、结合地域性差异、符合自身特点的产业还不够多,技术与市场、供应与需求需要齐头并进。受大环境的约束,当前还没有建立氢能管理机制,对于氢气的生产、储运、应用等环节尚未明确具体的管理部门和章程,产业安全监管体系、发展配套政策尚未建立健全。

2.2.2要素保障有待加强

如何有效统筹资源保护与要素保障是重大问题,尤其是江苏省如东县部分项目用海保障中存在不少矛盾和困难。除了资源约束问题,加强企业要素保障还体现在人力资源、金融等方面。近年来,江苏省如东县出台了人才新政“70条”等产业人才扶持政策,然而仍存在人才缺口,尤其是能源产业管理、设计研发等中高端人才,设备操作、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均较为匮乏,人才的本土化培养力度有待增强。从总体看,政府产业基金杠杆效应发挥不明显,对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发挥不够,支持产业发展和创新的资本合力不足。

2.2.3创新发展能力有所欠缺

江苏省如东县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与周边区县相比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是科研产出质量整体不高。2022年江苏省如东县专利授权量2827件,仅为南通市崇川区的38.5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4.03件,比南通市崇川区少41.24%。二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2022年末,江苏省如东县拥有的高新技术企业230家,比南通市崇川区少210家,企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不完善,研发机构较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较低。三是创新平台建设不足。2022年江苏省如东县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家,比南通市通州区少3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等数量均较少。

2.2.4绿色发展意识未全面形成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当前公众普遍更关注经济、就业等事项,对生态低碳的关注度不够,对国家制定的气候和低碳政策等不够了解,导致其对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也更多地停留在听说的层面,行动层面有所欠缺。此外,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对绿色低碳的示范带动作用不强,节约型机关建设力度不够。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物流等绿色生活理念尚未融入社会生活。

3“双碳”背景下江苏省如东县创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的实施路径

3.1强化顶层设计,促进均衡发展

3.1.1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在现有“十四五”发展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基础上,科学编制绿色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具体来说,加紧部署“十四五”光伏规划编制,推动规划的实施,确保“十四五”末,江苏省如东县光伏装机容量超过200万kW的目标能顺利达成;对于LNG、风电等产业也要编制具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推动如东县绿色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与上级能源规划的融入、与各部门专业规划的衔接,确保能源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海洋规划、生态规划、产业规划等统筹发展。

3.1.2加强前瞻性产业布局

201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等联合发布《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将“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列为15项具体任务之一,标志着氢能产业已被纳入中国国家能源战略[3]。江苏省如东县要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聚焦氢能核心技术研发和先进设备制造,加快培育氢气制备、储运、关键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根据江苏省如东县能源资源特点,有序开展地热能、海洋能资源普查,统筹发展布局,通过先试点、后推广、再普及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推动地热能、海洋能的清洁高效利用。

3.1.3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能源产业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如针对光伏产业,江苏省如东县要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支持光伏设备、逆变器、封装、浆料等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支持高效低成本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和关键设备制造,推动光伏组件回收利用等先进技术研发。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推动数字技术真正融入能源产、运、储、销、用各环节,构筑能源系统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应用体系。

3.2做强做优产业链,打造发展引擎

3.2.1补齐现有产业链短板

近年来,江苏省如东县打造了“9+N”条产业链体系[4],其中新能源、LNG等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为持续深化拓展现有产业链,要持续深化“链长制”,进一步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深入剖析产业链长板和短板,针对风电、光伏等产业集群断链、短板和低附加值环节,精准招引一批强链延链、建链补链重点项目,形成“一链一策”,更好地延伸拓展现有产业链。

3.2.2构建重点优势产业链

风电产业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天科技集团、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标杆引领作用,围绕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要求,整合协调产业链条上的多个元素,带动引领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的优质骨干企业,实现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以面带链,做优做强重点优势产业。继续依托风电产业联盟等专业平台,不断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重点瞄准风电核心装备、相关生产性服务企业,深入挖掘已落户产业链企业的供应链资源,推动风电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3.2.3持续激活产业链新动能

持续贯通风电、LNG等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不断增强产业链韧性。江苏省如东县在壮大LNG产业规模的同时,着力探索发展贸易、物流、交易中心等,加快形成LNG全产业链格局。围绕风电产业发展需求,修订和完善引导扶持政策,持续完善供水、供电、雨污水管道等配套建设,为风电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和设施保障。积极谋划中央-地方、外方-地方、企业-地方等合作,支持推动光伏、氢能等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落地,夯实制造业发展根基。

3.3探索“多轮驱动”,构建产业新格局

3.3.1构建产业协作共享机制

未来要努力打破光伏、风电、氢能、储能等企业各自为政的现象,加强不同能源品种之间的协同联动,不断提高产业之间的集成一体化发展水平。例如,江苏省如东县可以加强“光伏+储能”“风电+储能”等领域的产业协作共享创新模式,探索产业链运作机制。同时,要建立健全新能源产业链统计监测和预警分析体系,实时跟踪当前产业链发展态势,引导如东县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和重大载体建设,避免项目盲目上马、重复建设、产能浪费等,有序推进产业链整体发展质效提升。

3.3.2打造链式协同机制

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充分发挥“产业链召集人”职能作用,探索建立“链主”企业培育、遴选和出题机制,动态培育一批“链主”企业、“链主”伙伴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增强链主企业对产业链的控制力和资源整合能力,重点培育高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等,助推更多优质企业向产业链中高端跃升。加强产业链跟踪研究,深化产业链专家服务团等机制,促进新能源各细分领域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3.3.3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瞄准顺应世界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以现有企业和产业为基础,加快拓展风电、光伏等产业发展新空间。风电产业方面,江苏省如东县深远海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要科学谋划深远海基地化布局开发,加大关键技术和投融资建管模式创新力度,推动海上风电开发走向深远海,落实《江苏省如东县海上风电运维安全管理规定(暂行)》,加强海上风电场运维安全管理。光伏产业方面,要不断降低光伏建造成本,推进技术更迭,积极布局并发展渔光一体、风光一体、农光一体项目。

3.4促进创新应用,激发产业活力

3.4.1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一方面,按照产业发展需求部署安排创新链。针对当前江苏省如东县绿色能源产业链的痛点、堵点,集成中试基地、科创中心等各类创新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对产业链发展的有效支撑。通过出台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5]。另一方面,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发展数字经济,以创新链布局塑造新产业链、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方向。

3.4.2进一步畅通产学研合作机制

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产学研协作中的引导和服务作用,研究制定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指导原则和管理办法[6]。发挥江苏省如东县人才学会等产学研合作平台的作用,通过开展研究交流、决策咨询、培训辅导等,不断提升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面拓展融资渠道,构建多元投资结构。对科创企业给予重点扶持,鼓励本地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进行科技研发和技术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加快形成成果转化,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3.4.3拓宽绿色能源产业应用范围

进一步夯实建设基础,完善配套政策,构建民享机制[7]。如光伏产业方面,要以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为契机,按照“宜建尽建”原则,完善落实相关激励政策,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政策知晓度转化为政策效力,由点及面、分批推进,逐步扩大分布式光伏的应用范围,确保实现党政机关建筑、公共机构、工商业厂房、农村居民屋顶建成光伏发电比例分别达到50%、40%、30%和20%的目标。

3.5强化要素保障,营造一流环境

3.5.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配套工程建设。LNG产业方面,加快推进4个在建LNG项目,不断提升配套服务能力和产业承载能力。风电产业方面,以风电母港建设为引领,风电产业园积极布局风电配套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并完善风电全产业链。氢能产业方面,因地制宜开展加氢站布点研究,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畅通氢能外送通道,将氢气尤其是液氢运输网络辐射长三角、江苏省地区,最大限度地跨区域、跨季节利用可再生能源。

3.5.2实施人才引培工程

紧扣绿色能源产业发展需求,深入落实江苏省如东县人才新政“70条”、产才链接“八个一”工程等,面向海内外招引优秀人才和团队。完善并落实《关于鼓励社会化合作引才操作实施办法》,健全社会化引才奖补机制,帮助能源企业招聘所需的各类人才。在招才、引才的同时,更要留住人才,不断完善住房、医疗、金融等方面的服务保障,让人才真正扎住根、留得住[8]。不断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盘活本土实用人才,为如东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3.5.3优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和改善政务服务,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融资、物流、用能等生产经营性成本[8]。调整完善信贷政策和投资政策,积极支持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通过税收优惠、政府担保、政策性金融机构带动等,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低碳产业发展。与长三角等地区开展配套协作,积极承接苏南等产业转移,加大与周边地区交流合作力度,打响绿色能源发展“江苏省如东县品牌”。全面落实《江苏省如东县“十四五”全社会节能实施意见》,在全社会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节约意识。

4结语

“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期。江苏省如东县要主动顺应国家能源变革新趋势,坚定不移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着力构建多元协同产业发展格局,全力创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

参考文献

[1]庄贵阳.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人民论坛,2021(18):50-53.

[2]白雪.政策措施更有力 产业结构更优化[N].中国经济导报,2024-01-09(001).

[3]王赓,郑津洋,蒋利军,等.中国氢能发展的思考[J].科技导报,2017(22):105-110.

[4]杨新明.建设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 打造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N].南通日报,2021-09-28(01).

[5]陈柳钦.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动态[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5):5-13.

[6]张生玲,刘琨.面向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考[J].中国经济报告,2021(4):157-159.

[7]闫强,王安建,王高尚,等.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时代,2009(26):105-107.

[8]陈国平,董昱,梁志峰.能源转型中的中国特色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分析与思考[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0(17):5493-5506.

(编辑姚鑫编辑)

Research on the path to create a national green energy demonstration 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ual carbon” strategy:taking Rudo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Chen  Chen1, Gu  Liangliang2

(1.CPC Rudong County Party School, Nantong 226400, China; 2.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  Green energy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future energy development and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effectively promoting sustainable urban,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ndicates that, facing the “dual carbon” strategic opportunity, Rudong of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its unique development advantages and deep and solid industrial foundation, vigorously develops the green energy industry, and has formed a green energy industry system including LNG, wind power, photovoltaic, hydrogen energy, etc.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bottlenecks and constraints in Rudo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in terms of balance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dustrial chain construction, policy coordina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etc.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in-depth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top-level design, factor guarante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and strive to build a development path for the national green energy demonstration city.

Key words: 英文关键词green energy;  “dual carbon” strategy;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项目名称:面向碳中和的中国经济转型模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72140001。南京财经大学校级课题;项目名称:区域大数据发展对创新效率影响研究;项目编号:XGFB3202305。

作者简介:陈晨(1988— ),女,助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经济等。

猜你喜欢

双碳战略
“双碳”目标背景下碳排放治理路径研究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双碳”背景下推动创新示范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思路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绿田机械:净利润复合增速超80%“双碳”目标加速企业绿色发展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战略
三步走战略搞定阅读理解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