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改革背景下未来乡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

2024-06-14刘芳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发展路径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改革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趋势,影响着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改革。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在乡村地区,数字化改革对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乡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往往面临教育不均衡和发展滞后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升乡村地区人们的素质和能力、构建乡村终身教育体系成为一种有效的途径。数字化改革背景下的未来乡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旨在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满足乡村地区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基于此,通过对数字化改革背景下乡村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现状分析,提出了未来乡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策略与路径,以期为我国乡村终身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字化改革;乡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06-0029-05

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乡村终身教育体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改革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教育的影响也日益显著,特别是在乡村地区,数字化改革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数字化改革与终身教育的概念及关系

数字化改革与终身教育的密切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数字化改革如同一场社会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延伸到了教育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数字化改革为终身教育带来的便捷性是不言而喻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受限于时间和空间,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则打破了这些限制。无论是在线课程、远程教育还是移动学习,都为学习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无论是职场人士想要提升技能,还是退休老人想要充实自己的生活,数字化改革都为他们提供了随时随地学习的可能性。同时,数字化改革也为终身教育带来了高效性。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教育者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这不仅提高了教育的效率,也使得教育更加人性化和有针对性。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用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广泛地分享和传播。终身教育也需要数字化改革的支持。在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人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充电以适应这个变化的社会。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难以满足这种需求,这就需要数字化改革来提供支撑。例如,通过在线教育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职场的变化和个人的发展需求[1

二、数字化背景下乡村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优势及困境

(一)乡村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优势

随着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持续关注和支持,我国乡村终身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其中,政策、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模式是三大关键因素,共同为乡村终身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首先,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为乡村终身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政府不仅出台了相关的教育政策,还为乡村地区划拨了专项资金,用于改善教育设施和提升教育质量。这种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使得乡村终身教育得以与城市教育同步发展,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超越。其次,随着数字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乡村终身教育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受限于教材和教师,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则打破了这些限制。如今,乡村地区的学员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名师资源,甚至可以参与到城市的课堂中。这种资源的丰富不仅拓宽了学员的学习视野,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最后,数字化改革还为乡村终身教育带来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远程教育、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模式为学员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这意味着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进行学习,不再受制于传统的课堂模式。同时,这些新模式也为乡村地区的教育者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推动了乡村终身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二)乡村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困境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以及乡村居民参与度低,是当前我国乡村终身教育所面临的三大核心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乡村教育的发展,也影响了乡村地区的整体发展。一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在我国,城市与乡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较大。城市中的学校、教育机构和师资力量都远远超过了乡村地区,这使得乡村地区的学员在学习机会和质量上都存在很大的局限。很多乡村地区的学校设施简陋,甚至缺乏基本的教学设备和资料,这无疑加大了乡村学员的学习难度。二是乡村终身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一方面,乡村地区的教师数量不足,很多学校都面临师资短缺的问题[2;另一方面,乡村地区的教师素质也普遍不高,很多教师都缺乏专业的教育和培训。此外,乡村地区的教师流动性也很大,很多教师在工作几年后都会选择离开,这使得乡村教育更加不稳定。三是乡村居民对终身教育的认识不足和参与度低。很多乡村居民对终身教育的概念和意义都缺乏深入的了解,他们认为教育只是年轻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同时,由于乡村地区的信息相对闭塞,很多居民并不了解外部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这也限制了他们参与终身教育的积极性。

三、未来乡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策略与路径

(一)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1.加大对乡村终身教育的财政投入

乡村地区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往往面临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破旧的教室、缺乏实验设备的实验室、不完善的体育设施等,都制约了乡村学员的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因此要加大财政投入,并应用于改善和提升基础设施。一是学校硬件升级。投入资金用于修建和翻新学校建筑,确保学员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同时,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设备、科学实验器材等,以提升教学质量。二是网络覆盖与教育信息化。在信息时代,网络资源的接入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投入资金推进乡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宽带网络覆盖到每一个学校和教育机构。为学员和教师提供必要的电子教学设备和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优秀的教师是高质量教育的关键。乡村地区往往面临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因此,财政投入应重点关注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教师招聘与培训。设立专门的招聘资金,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教育事业。同时,投入资金开展定期的教师培训项目,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二是教师待遇提升。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和福利,确保他们的收入与付出相匹配,从而稳定师资队伍,减少教师流失率[3

教学资源的丰富与更新是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这包括教材、教辅材料、课外读物以及各种在线教育资源等。一是教材与教辅材料采购。投入资金采购高质量的教材和教辅材料,确保学员能够接触到与城市学员同等水平的教育资源。二是在线教育资源建设。投入资金建设和更新在线教育资源平台,为学员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资源,打破地理和时间的限制,让学习更加便捷和高效。

2.完善乡村终身教育政策体系

完善乡村终身教育政策体系不仅关系到乡村居民的个人发展,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持续进步。长期以来,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使得很多乡村居民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确保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在资源投入、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方面达到基本均衡,从而消除教育机会的不平等。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乡村地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乡村终身教育政策体系应着眼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乡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通过完善乡村终身教育政策体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例如,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增加乡土文化课程,开展民间艺术传承活动等,让乡村居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4

此外,乡村终身教育还能够促进城乡交流与融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完善乡村终身教育政策体系有助于搭建城乡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推动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这不仅可以拓宽乡村居民的学习渠道和资源,还可以增强城市居民对乡村的了解和认识,促进城乡之间的互相理解与支持。要明确乡村终身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必须将其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全局来考量。各级政府不仅应将乡村终身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订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还应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乡村终身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1.推进乡村终身教育资源共享

推进乡村终身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关乎乡村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依然明显,城市地区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优质的教育服务,而乡村地区则相对匮乏。推进乡村终身教育资源共享,意味着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乡村地区,让乡村学员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服务。这不仅可以弥补乡村教育的不足,还能激发乡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乡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因此,如何高效利用这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教学方式、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等方式,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建立乡村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将各地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料、名师资源等进行整合和共享,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在线学习等新型教育模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5

推进乡村终身教育资源共享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法律保障,推动乡村终身教育资源共享的进程。学校应积极参与资源共享,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应借助外部资源,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社会各方可以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支持乡村终身教育资源共享事业。推进乡村终身教育资源共享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和评估机制,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团队,负责资源的整合、分配和监管等工作。并定期对资源共享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研讨等活动,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

2.加强线上教育资源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教育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学习选择。在乡村地区,线上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面临诸多挑战。要满足乡村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就必须丰富线上教育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乡村地区的居民在学习需求上与城市居民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更关注农业生产、手工艺制作、乡土文化传承等方面,因此,在资源建设上应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乡村特点和居民需求,开发适合他们的在线课程和学习资料。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线上教育资源也不例外。在建设过程中,不仅应注重资源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还应关注资源的更新和维护,及时修订和补充内容,以适应乡村发展的需求和变化。

在此基础上,加强线上教育资源的宣传和推广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乡村地区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很多居民对线上教育资源并不了解或存在疑虑,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乡村居民普及线上教育的优势和操作方法,提高他们的使用意愿和积极性。此外,还可以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如远程讲座、在线问答等,增强乡村居民对线上教育资源的认识和体验。平台是资源整合和共享的载体,可以为乡村居民提供一站式的学习服务。在建设过程中,不仅应注重平台的易用性和互动性,方便居民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6,还应注重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加强线上教育资源建设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和努力。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线上教育资源建设;学校应积极参与资源开发和共享;社会各方可以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支持乡村线上教育事业。只有各方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才能推动乡村线上教育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并真正满足乡村居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三)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1.加强乡村终身教育师资培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终身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则直接影响着乡村终身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乡村地区的师资队伍往往面临数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一些地区的乡村学校甚至难以招聘到合格的教师,这导致乡村学员在接受教育时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加强乡村终身教育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需要及时建立健全乡村教师培训体系。培训体系应包括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两个阶段。职前培训应注重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传授,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乡村教学环境;而在职培训则应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和乡村教育的发展趋势,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师资培训中需要注重乡村教育的特点和需求。培训内容可以涵盖乡土文化传承、农业科技知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乡村地区的教师往往面临工学矛盾,难以长时间离岗参加培训,因此,在培训方式上可以采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教师的实际需求。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乡村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展校际合作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培训效果。同时,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乡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参与培训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荣誉;学校可以将培训与教师的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挂钩,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社会各方可以通过捐赠、设立奖学金等方式支持乡村教师培训事业。通过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学观摩、学员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收集反馈意见,以便更好地完善培训体系和提高培训质量[7

2.完善乡村终身教育师资激励机制

完善乡村终身教育师资激励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是当前乡村终身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由于乡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和待遇相对较差,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乡村从事教育工作,导致乡村师资队伍的不稳定。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必须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为此,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确保他们的收入与付出相匹配。此外,还可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乡村教师提供医疗、养老等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此基础上,政府和学校应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如参加培训、学术交流、教学比赛等活动,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还需要建立职级晋升制度,鼓励乡村教师通过努力工作和专业发展获得更高的职称和地位。

此外,注重乡村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也是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和学校可以通过表彰优秀乡村教师、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社会声誉和认可度,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支教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更多的人投身乡村教育事业。通过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校园文化,进一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政府和学校应投入资金改善乡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和生活条件,为乡村教师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并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让乡村教师感受到归属感和温暖。通过不断完善乡村终身教育师资激励机制的方式,构建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政府和学校应定期对激励机制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根据所建立的公开透明信息反馈机制,让乡村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政策动态和学校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四)提高乡村居民的参与度

1.加强乡村终身教育宣传

加强乡村终身教育宣传,提高乡村居民对终身教育的认识,是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终身教育是指社会成员在一生中不断接受教育和培训,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过程。在乡村地区,由于信息不畅、传统观念束缚等原因,终身教育理念并未得到广泛认知和深入人心,因此需要加强乡村终身教育宣传,选择合适的宣传方式和渠道。乡村地区的居民信息接收途径有限,充分利用乡村广播、宣传栏、户外广告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微信群、手机APP等社交媒体平台,将终身教育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乡村居民。在宣传内容上,应注重终身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强调终身教育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增加收入、提升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性,让乡村居民认识到教育不仅是孩子们的事情,而且是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和重视的过程。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成功故事,展示终身教育带来的改变和成果,增强宣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终身教育活动是加强宣传的有效途径。可以组织各类培训班、讲座、展览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等为乡村居民授课和指导。通过活动的开展,让乡村居民亲身感受到终身教育的魅力和实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及时建立乡村终身教育示范点加强宣传,选择有条件的乡村学校或社区,建立终身教育示范点,展示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成果。通过示范点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乡村居民对终身教育的认识和参与。进一步加强乡村终身教育宣传,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要共同参与和努力。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终身教育宣传工作;学校应积极参与宣传和培训活动;社会各方可以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支持乡村终身教育事业。只有各方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才能推动乡村终身教育宣传工作取得实效。

2. 开展丰富多样的乡村终身教育活动

开展丰富多样的乡村终身教育活动,对于激发乡村居民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传统手工艺制作培训。乡村地区往往拥有丰富的手工艺传统,开展手工艺制作培训活动,既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提高居民的实际操作技能。可以邀请当地的手工艺大师,教授居民编织、木工、陶艺等技艺,让居民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二是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是乡村地区的主要产业,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活动,可以帮助居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可以邀请农业专家,为居民讲解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并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三是乡土文化传承活动。乡土文化是乡村地区的宝贵财富,开展乡土文化传承活动,可以让居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可以组织居民参观当地的历史古迹、文化遗址,举办传统节庆、民俗表演等活动,让居民在参与中感受到乡土文化的魅力。四是现代科技知识普及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科技知识在乡村地区也越来越重要。可以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智能手机使用技巧培训等活动,帮助居民掌握现代科技工具,拓宽信息获取渠道,提高生活质量。五是文艺体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是丰富乡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可以组织书法、绘画、摄影等文艺比赛和展览,举办篮球、羽毛球等体育比赛,让居民在参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团队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华,张晓辉.乡村终身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2):35-40.

[2]李明,王丽.数字化背景下乡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2020(5):20-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乡村教育振兴战略实施方案[Z].2019.

[4]赵丽,张强.乡村终身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导刊,2018(5):75-80.

[5]徐莉,杨然,杨丽乐,等.“共同利益”理念对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21(1):64-66.

[6]毛汉硕.农村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J].成人教育,2017(5):90-91.

[7]李洋.终身教育视角下教育发展路径探析——以开放大学老年教育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3(8):11-13.

Research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Future Rural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Reform

Liu Fang

(Xingzhi College,""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an 710038,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gital reform has become a global trend,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in various fields. In" education, digital reform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digital refor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Restricted by geographical loc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other limitations, rural areas are often faced with problems of imbalanced education and lagging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people in rural areas, building a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in rural areas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way. The construction of a future rural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reform aims to provide convenient, efficient, and personalized educational service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so as to meet the lifelong learning needs of people in rural areas.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rural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reform, proposes strategies and path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uture rural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lifelong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Digital reform; Rural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path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发展路径
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内涵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探索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新媒体环境下影视制作与传播的发展路径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民营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路径探析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