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
2024-06-14王殿鲍俊达郭颖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广受关注,学界对“互联网+”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可行性与可持续发展性认识存在较大分歧。立足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实际,提出教学资源供给不充分、教学组织把控不精准、教学方案设计不先进和教学评价不科学等现存问题,分析线下资源与线上技术结合失利、学习主体与组织主体互动失调、授课内容与表现形式匹配失范、师生教学共同体与全过程育人共同体联动失据等方面原因,系统提出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改理念、打磨教学设计和健全考评机制的解决方案,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提供理路借鉴和经验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06-0089-06
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成人高等教育创新策略研究,如唐燕儿和关淑文的“三环节论”[1]、谢清和秦惠民的“三教协同创新论”[2]、陈丽等人的“两个服务论”[3];二是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如李毅等人的“三分法论”[4]、李克红的“人工智能嵌入论”[5]、李隽的“新工科人才培养论”[6];三是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监测研究,如闫治国的“新机制论”[7]、李方一等人的“质量评价体系论”[8]、李政的“分类评价论”[9]。综合来看,学界对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问题非常关注,只是在如何抢抓“互联网+教育”的战略机遇、找准问题着力点、破解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发展困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尝试结合一线教学经验,为相关问题研究提供思路借鉴。
一、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学资源供给不充分
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资源整合不充分即教育过程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集约失衡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在线教学信息供给匹配不畅。这就导致教育者既无法及时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习情况,也无法依据反馈及时作出教学整改。背景和需求不同决定整个教学过程必须交流磨合,在线教学迫于疫情由于准备周期和调试条件有限,造成信息传导不通畅、话语表达不适应等问题,引发教育者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服务,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尽管线上教学资源可反复学习,但由于初始设置考虑不周全,任凭学习次数怎样加倍,内容质量依然无法与一些有特殊学习需求学生的主观愿望达成契合。二是网络环境、教学平台建设和信息技术对接效率不高。“互联网+”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模式建构在现代互联网平台基础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网络环境的稳定性、覆盖率和成本支出等问题直接影响教学平台正常运行,影响学生学习体验。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平台良性运转、预设功能使用效率等问题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在线教学深入推进。三是经费投入的精准化、可持续性不达标。一些学校或教育机构在进行在线教学经费投入时,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具体情况,导致投入的金额和用途对接不够精准,造成资源配置失衡;在规划在线教学经费投入时,未考虑到教学的阶段性需求,未及时根据学生和教师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导致投入金额不足或投入资源不够;有些学校或教育机构在进行在线教学经费投入时,未考虑教学的长期发展和资源更新,硬件设施没有得到维护和更新,导致资源浪费或无法长期使用。
(二)教学组织把控不精准
尽管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现已被广大师生接受,但在教学组织过程中依然存在把控不精准现象。一是对学情差异追踪不及时。教学组织必须紧扣学情变化,成年人学习者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学习背景、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进而在学习动机、目标、期望等方面也具有不同诉求。在线教学只是改变了教学方式,而基本教学规律依然不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不会因为载体的升级而直接实现教学主导与教学主体之间利益诉求自然匹配并自觉形成联动体系。只有深刻洞察授课对象的新趋势、新特点和新变化,才能促进在线教学事业蓬勃发展。二是对学生的过程体验不重视。部分教师对“互联网+”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存在片面认识,将线下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直接搬到线上,将线上教学模式简单等同于传统线下教学的场景转换,甚至在线下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桎梏下,只是将传统课堂之中的板书、幻灯片变成了录播视频,这些观念和做法大大削弱了在线教学的创新性、针对性和吸引力,学生参与感、体验感较低,自然也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随之大打折扣。三是对信息化教学手段动态平衡认识不深刻。在线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分追求数字化、信息化、模块化技术应用,导致虚拟场景眼花缭乱,学生的关注点都集中到声、光、色和动画的切换当中,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本身的学习与掌握。教学手段喧宾夺主引发两个方面不良后果:一方面,方法手段越位冒进,预期教学目标无法按计划系统达成;另一方面,教学导向迫使部分教师畏首畏尾,因为担心信息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理想境界,索性选择放弃以数字化、信息化提高教学效果的努力,由此偏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正确方向,最终演变为片面为了在线教学而教学。
(三)教学方案设计不先进
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设计不科学问题突出表现在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范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第一,教学观念守旧。当前大多数在线教学依然停留在疫情防控期间被动应对阶段,部分教师主张重归传统线下教学状态,还有一些教师将在线教学的有机融合视为应付教改检查。这就导致在线教学设计粗糙,各环节转承机械僵化,现实条件稍有变化便溃不成军,对采用在线教学取得可持续成果缺乏信心。第二,教学目标脱离实际。教学目标制定与学情相关,部分教师没有系统考虑教学对象、政策要求、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实际情况,盲目攀比,机械移植其他单位的培养目标和配套制定,将他人要求作为基本遵从。个别培养单位实行拿来主义,导致在线教学计划、规制、量纲反复调整,整体教学秩序陷于混乱,各参与要素也无法形成合力。第三,教学范式松散杂乱。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学环境中呈现载体和授课范式也会不同。线下教学内容往往参照教学大纲,而在线教学由于条件受限,更适合专题化、模块化形式,能平行推进的知识点应尽量采用并联式思维进行内容整合,层层递进才能掌握的知识点则应尽量分时段呈现,而当前教学内容依然大量采用PPT,长此以往必然造成改革掣肘。第四,教学方法单一僵化。线上教学虽然备有多个成熟技术支撑的教学手段,如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等为现代化教学增添选项,但当前教师依然采用签到、评分等方式。尊重传统虽然合理,但畏首畏尾、不敢创新会拖累在线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10]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若想取得实效,教学方法的升级优化必然要走在前列。
(四)教学评价不科学
评价机制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当前教学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评价形式单一。传统评价方式过于依赖考试和作业,缺少多元化评价指标,成人高等教育转入线上教学初始阶段,倾向于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导致难以动态反映学生发展诉求。而在线教学恰恰需要学生反馈互动,才能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因此在线教学亟须围绕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核心人才培养指标,积极探索多维度评价改革创新,比如知识测评、分众研讨、问卷反馈等,全面评价学习成果,为在线教学改革确立方向。二是教学评价内容空泛。当前评价机制发展缓慢,培养单位借鉴高校工作经验,将理论性指标搬入试点改革工作当中。例如,注重立德树人使命,但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大中小学一体化等考核指标明显脱离实际,考核内容看似紧跟国家教育改革大政方针,却找不到具体抓手。马克思指出:“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11]评估内容要让教师和学生找到标的,除理论预设、逻辑推演以外,还要让教师与学生切实感受到收获,唯有这样的评价指标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三是教学评价考核机械。在线教学通常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媒,优点是可以重复主体设定的考核程序,缺点是无法随时随地结合背景、条件不断整合和优化评价机制。由于教学评价对象思维灵活,即使学习内容相同,学习心态也不尽相同,因此,优化教学评价机制不能局限于教学评价本身。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2]尽管教学成果依托教学评价,但重点还是要考察各教学要素,关注教学主体、教学对象与数据的互动关系,进行现实考量和综合指标判断,否则无法突破在线教学评价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从而陷入死循环。
二、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问题成因分析
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教学组织、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问题,发现问题成因并非孤立存在,主要表现在线下资源与线上技术结合失利、学习主体与组织主体互动失调、授课内容与表现形式匹配失范、师生教学共同体与全过程育人共同体联动失据,必须运用系统思维妥善处理以上关系,谋求教学改革整体推进、一体化解决。
(一)线下资源与线上技术结合失利
首先,对通过线上技术挖掘整理线下资源重视不足。教学资源的挖掘与收集要聚焦教学目标和授课需要:既为知识讲解提供系统化佐证,又要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省情和学情;既要视野开阔,又要站稳中国立场。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线上技术收集资源,然而由于主观认识问题导致组合战术沦为单打独斗。其次,线下教学资源收集过程中缺少对信息技术改造升级。在网络环境、教学平台建设和信息技术协调对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线下教学资源的再现与优化问题,信息技术资源既要保证教学平台安全稳定,又要生动呈现,做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确保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线互动顺利进行。同时,线下资源和线上技术的良性互动还需要在线教学平台设立课程讨论区和在线问答功能,制定有效的交流规则和行为准则,提供个性化交流方式和支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资源分享与反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融合空间。最后,经费投入缺少精准化和持续性。线下教学资源收集整理和线上技术升级改造都需要投入经费。线下教学资源与线上技术的经费投入应具有精准性,根据实际需求和教学任务对教学经费进行合理配置。当前成人在线教学大多没有优先考虑师资培训、应用软件更新等方面的投入,经费具体划拨比例没有聚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受个别部门领导关系的远近亲疏影响,在在线教育的经费投入的计划性以及预算、审批和监督管理、有效使用等方面大打折扣。经费投入直接影响线下资源与线上技术有机融合和长期稳定发展。
(二)学习主体与组织主体互动失调
首先,教学组织主体对如何将线下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创新地转化为适合在线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准备不足。教学组织主体的首要任务是结合线上教学实际优化教学内容,而不是将线下课堂内容照搬到线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13]优化教学内容是系统性优化,进一步讲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思维创新设计在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便于教师帮助学生开展线上自主学习。其次,教学组织主体不善于把握学生自主学习规律,不能为学生提供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机会。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学习目的,教学服务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对有职业生涯发展诉求的学生提供技能培训,对有学术钻研、深造需求的学生提供专业理论指导。同时,提供学习机会之后并非全程放任自流,而是要通过问卷反馈等形式了解学生,从而对课程模块不断优化和改进,使课程随时随地满足学生学习风格和发展诉求,反观当前成人在线教学按部就班、重形式、求安逸,只能导致在线教学改革走向失败。最后,组织主体与学习主体互动过程中信息化技术使用过度。教师在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实际需要,提供的软硬件设施、多媒体技术手段等要以实用为主,以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为依归。个别教师盲目扩大在线教学改革试点范围,头脑中常驻一个执念——在线教学信息技术运用越多越好,虚拟场景越复杂越好,最终偏离教学目标,得不偿失。
(三)授课内容与表现形式匹配失范
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载体推进授课内容与表现形式“体用贯通”尤为重要。实践是推动理论知识落地生根的必备环节,毛泽东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14]授课内容和表现形式是重要环节,然而当前二者匹配失范正是教学设计问题的症结。首先,没有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教改观念指引下作出角色定位。授课内容是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的主体,表现形式是根据授课内容而选择的呈现载体,二者有各自使命,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因此在推进教学改革过程中既要明晰“体用”的角色定位,又要注重以整体的形式上下“贯通”。当前成人在线教学理念与线下教学经常混为一谈,导致基本遵循方向不明。其次,没有聚焦教学目标作出功能定位。尽管授课内容决定表现形式,但在教学目标面前,二者都要统摄于其下,无论单一维度的授课内容与表现形式,或者授课内容与表现形式的集成,都要向教学目标看齐,确保全部教学要素都朝着一个方向聚合。成人在线教学设计唯有在教学目标、环节等具象条件的比照下才能找准方位。再次,教学范式创新不足。结合线上教学特点教师本可以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多个模块,以便学生自主选择。模块也可以按主题设置并且包含多个小知识点单元,学生既可以一口气学习多个模块内容,也可以开展跳跃式学习。而现实状况是:授课模块的授课逻辑、内容设计等要么整齐划一,要么就是“一锅烩”,既不方便学习者区别化把握,也不利于渐进式体验。最后,教学方法优化不足。成人在线教学不能仅限于设置签到码签到、人气投票等教学互动,还要积极探索专题教学、分众讨论等网络教学法,不断提高授课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作业、成果汇报等方法反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远程视频示范引导学生正确开展实训实验,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痛点和节点,全面提升在线教学实效性。
(四)师生教学共同体与全过程育人共同体联动失据
首先,多维度评价指标建构不足。考虑到教学共同体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特点必然要建构多维度评价指标。对于教师而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学生而言,学无定规,贵在入脑入心。多维度评价指标要紧紧抓住教学目标这个牛鼻子,多角度考核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形式贴合度、教学内容优化度、教学方法灵活度、教学对象参与度等,及时反馈在线教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其次,过程式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5]考虑到全过程育人共同体参与在线教学的全要素特点,评价视野必然要包括从教师到学生、从理论教学到实习实训等多个视域,由此评价机制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着眼于成人学习者成长成才全过程,为全面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以及对各方面教育要素的利用情况,可以通过考核学习日志、研讨汇报等方式开展全过程评价。最后,“必选+自选”综合性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探索。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模式刚刚兴起,若想获得长足发展,必然要建立统一的发展范式。与此同时,结合师生教学共同体和全过程育人共同体参与教学实际,建立健全“必选+自选”综合性评价体系必然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评价改革的未来趋势。无论信息技术何等先进,在线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共同体的核心地位都无法撼动,由此决定了教学评价中的“必选动作”必然向其看齐。
三、改进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模式的有效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6]“互联网+”时代教育数字化发展大趋势助推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渐渐成为主流模式,关键是牢牢扭住问题痛点,着力在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改理念、打磨教学设计和健全考评机制上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条成人高等教育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一)整合教学资源,提升供给精准度
首先,适应在线课程建设需要。知识通常以载体的形式进入人脑,教学资源包罗万象,在引入课堂之前先要满足在线课程建设需要。在线课程决定了学习活动发生在网络空间,教学资源自然在内容上要与在线课程输出的重要知识点相贯通,在形式上也应该适应在线学习、在线考试等网络功能,“互联网+”时代教学资源既可以教材、案例等形式呈现,也可以“传统教学素材+数字化”等形式呈现,包括具备跨平台、多终端适配的特点,但要与在线课程建设相匹配。其次,适应成人学习者学习特点。整合教学资源需要考虑到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应设定专门的教学资源库,善于将同类教学资源变换为不同的表现形式,包括以学习指南、课件、教学视频、练习题、案例分析等形式满足不同教学情境下成人学习者的学习诉求。最后,积极引入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时代在线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大数据技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广泛收集学生学习倾向、进度等基本信息,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而对教学资源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全面评估,精准剔除劣质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与课程目标更加贴合。同时,大数据技术也可以作为教学平台收集、分类、整理和分享各种教学资源的重要方法,包括教材、课件、案例、讲义、会议纪要和专家论文等多种教学资源都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储存、整理和提取,既可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也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二)创新教改理念,增强应变主动性
首先,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组织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线教学并非谁掌握键盘谁就掌握话语权,教学场景的变化不能颠覆基本的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中心要贯穿在线教学全过程,包括教学目标与计划的制订、教学方案与环节的设置等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并作出积极调整。其次,变被动应变为主动求变。如今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模式已成燎原之势,与其死死盯着或者故意放大在线教学的微小瑕疵,不如沉下心来认真思考应对之策。主动迎战才能以战止战,当前各家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单位都在尝试开展在线教学改革,从问题视角看问题自然问题重重叠叠;反之,从机会视角看问题则每个问题背后都蕴藏着成人高等教育教改实现换道超车的良机。最后,推动人文关怀与网络信息技术进步耦合联动。在线教学应“互联网+”时代而兴,自然亦随着科学技术尤其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21世纪以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鲜明标识,在线教学改革发展理应将这些技术场景纳入未来发展愿景,尽管有些技术在成人教育领域甚至整个教育数字化领域尚无接入端口,但理念谋划一定要走在实践探索之前,唯有敢想、敢创、敢为,才能勇立发展潮头。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改革并非仅仅依托先进技术单维突进,还要不断提升人文关怀,尤其要坚持成人高等教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注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总之,唯有坚持人文关怀与信息技术两条腿走路,才能推动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高质量发展。
(三)打磨教学设计,满足成人学习者多方面学习诉求
首先,突出实用导向。在线教学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将信息呈现给教学对象,但成人学习者毕竟时间、精力有限,成人教育应以技能培训为主,尤其是非学历教育,诉求更为强烈。每个教学环节结束都要设置问题反馈,上下环节贯通以破解问题为通关密钥,凸显学以致用并增强教学趣味性。其次,强化系统思维。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相匹配。“内容”不能狭隘理解为教学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形式”也不能固化为某种讲授方式,而是包含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环节等方面的系统集成。必须树立系统思维,既要充分考虑在线教学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又要考虑系统外的学情变化、时代条件、技术水平以及在线教学平台的承载条件与展示优势。再次,创新虚拟实践。成人教育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去许多专家学者对成人高等教育引入在线教学模式的最大顾虑就是线上无法完成实操实训,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升级,一些危险系数较高的实操实验开展虚拟实践已成首选方案。当前最为紧迫的是科学建构“课内实践+专项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的虚拟实践体系,以更好满足学生实践需求。最后,升级设计方法。在线教学设计除遵循教学规律以外,还应遵循网络更新迭代规律。在线教学设计不能片面追求尽善尽美,也不能仅凭教师单方面力量。对比网络软件升级特点,在线教学设计可适时出台1.0版,后期根据网络用户和成人学习者反馈逐步提升版本,既有益于增强用户黏性,也有益于闯出一条师生共创的在线教学设计之路。
(四)健全考评机制,推动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高质量发展
首先,在指标设置上贵在对标精准。建议根据教育教学的一般性规律将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效果等内容设置为一级指标,然后在每个一级指标下分设二级、三级指标考核点,每个考核点尽量细化,每份数据都有对应支撑的目标达成度,这样层层对应才能保证考评的信度和效度,与此同时,这些考评数据源头最好与平时授课的在线教学平台无缝对接,通过可视化操作直接可以提取。其次,在考评过程上贵在模式通约。在开展考评时建议先要设计通约性评价模式,即充分考虑不同地域、不同培养单位、不同时代条件的先天差异。如果评估结果最终以“累计量化分”形式呈现,就要附带设计相应的加权公式,过程性公平往往受评估对象关注。要保证考评机制具有最广泛的适用性,考评专家组成员的遴选也要重视代表性,同时还应结合实际条件设置监督委员会。最后,在制度体系上贵在内外兼顾。建议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考评以成文的制度体系为蓝本,同时要兼收专家、同行和学生即时反馈的信息。成文制度体系便于应对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改革的“必选动作”,专家、同行和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度量“自选动作”具有较大裨益。“必选动作”作为在线教学的基本内核,通常有明确的遵循和制度范式,“自选动作”则作为在线教学的创新特色,对其评估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条条框框。总之,制度内的考核重在对标对表,制度外的考核重在结合实际、活学活用。
参考文献:
[1]唐燕儿,关淑文.基于霍姆伯格远程教育思想的在线教学创新策略研究——以疫情期间成人高等教育在线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0(5):27-33.
[2]谢清,秦惠民.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基于人口宏观形势的视角[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3(3):1-8+181.
[3]陈丽,林世员,赵宏,等.新时期高校网络教育改革创新的方向与着力点[J].中国远程教育,2021(6):11-17+76.
[4]李毅,田建湘,孙焕良.三分法: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思维[J].大学教育科学,2017(2):17-21.
[5]李克红.人工智能视阈下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20(3):11-18.
[6]李隽.数字经济背景下成人教育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成人教育,2021(4):78-82.
[7]闫治国.“互联网+”成人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机制与路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18(2):90-95.
[8]李方一,裴昌胜,夏艳珺,等.新时代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观定位[J].开放教育研究,2021(6):108-118.
[9]李政.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何,如何与何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6):5-10.
[10]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55.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35.
[13]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22日)[N].人民日报,2020-09-23(2).
[1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15]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95-196.
[1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
Actual Dilemma of Online Teaching in Adult Higher Educ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Plus” and the Coping Strategies
Wang Dianwen Bao Junda Guo Ying
(School of Marxism, Jilin Jianzhu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8, China)
Abstract:In the era of “Internet Plus”, online teaching of adult higher education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and there exists enormous divergence on the feasi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nline teaching of adult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Plus” in academic circles. Based on this reality and taking actual online teaching in adult higher education into account, this paper points out such existing problems as insufficient supply of teaching resources, inaccurate teaching organization control, backward teaching program design and un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teaching resul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such as failure in combining offline resources with online technologies, interaction disharmony between learning subjects and organizational subjects, mismatch between teaching content and expression forms, and disconnection of teacher-student teaching community from whole-process education community, and systematically proposes the following solutions: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novating educational reform concepts, perfecting teaching design and improv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experiential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online teaching in adult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Internet Plus”; Adult higher education; Online teaching; Cop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