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外金融制裁的表现及我国应对
2024-06-13孙志强叶如静
摘要:金融制裁属于定向和定位灵活的制裁方式,是经济制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压力外交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美国针对其竞争对手或“敌对国”频繁使用金融制裁手段,以最小化成本实现对制裁对象的精准打击。研究美国金融制裁的方式、效果以及被制裁国的应对举措,对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以美国对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三国的金融制裁为案例,围绕制裁特点、反制措施、影响结果三方面展开论述。研究发现,尽管美国对三国金融制裁的范围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烈度不断提高,且已对它们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冲击,但美国却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三国在政治立场上对美更趋强硬。有鉴于此,面对美国金融制裁的威胁,我国应综合采取临时性、进攻性、防守性应对策略,稳步增强经济实力,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联合各国构建应对美国金融霸权的制约机制,来维护自身金融安全。
关键词:金融制裁;美元霸权;金融安全;美国对外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559-(2024)05-0067-09
一、引言
新世纪以来,伴随全球金融一体化,金融资本在世界体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为金融制裁在国际博弈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在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美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其不仅拥有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还垄断全球金融基础设施,并主导着国际主要金融机构。在此条件下,美国频繁使用金融制裁手段,针对战略竞争对手或“敌对国”的政府、组织、个人等采取阻断其金融交易和资金流动的惩罚性措施,并配合综合施策、极限施压等方式来达成战略目标。目前,在中美战略博弈的背景下,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已经由“利益攸关方”转变为“激烈竞争者”,其将中国视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以及全球秩序的最大挑战。在此背景下,美国频繁利用金融制裁手段对俄罗斯、伊朗、朝鲜实行战略遏制,也给我国的国家金融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本文首先分析美国对外金融制裁的内在基础和实施方式,然后结合近几年美国对俄、伊、朝三国金融制裁的具体案例,归纳其对外金融制裁的新趋势、新特点,最后提出我国应对策略。
二、美国对外金融制裁的内在基础及实施方式
金融制裁是经济制裁中最严厉的形式,是一种定向和定位灵活的“聪明制裁”(SmartSanc-tion),其目的主要在于威慑、胁迫和惩罚,同时,广泛影响目标国的企业、个人、社会组织、政府机构乃至军队[1]。美国对外金融制裁高度依赖美元霸权所产生的非均等权力。即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超然地位,以及美国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强大控制力,构成了美国实施金融霸权的基础,并使其拥有实施金融制裁的特权[2]。
(一)美国金融制裁的内在基础
美国对外金融制裁的内在基础来自美元霸权。在当今的国际金融体系下,美元属国际本位货币,它使美国拥有强大的政治与经济优势,长期稳坐全球金融霸主的“宝座”[3]。一方面,美元具有高度一致的价值和内生稳定性,是国际货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货币。其高度流动性为美元资产价值提供了较为合理的预期,并支撑了美国遍布全球的交易网络。通过灵活利用美元,美国得以“盘活”遍布全球的政治和经济资源,使其服务于本国利益,并强化自身在全球金融利益分配格局中的主导地位[4]。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整顿财政、稳定物价、健全银行体系、开放金融市场、推动自由贸易等措施,打造自身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灯塔”形象,增强各国对美元乃至美国创造信贷能力的信心。正是基于以上条件,美国当前已形成成熟的金融制裁体系,不仅运作模式和法律依据日臻完备,而且实施效果越发显著,持续推动实现金融制裁的收益最大化。可以说,在对外实施金融制裁方面,美国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优势。其他国家即使想要实施金融制裁,也只有得到美国的支持才会有效[5]。
(二)美国金融制裁的实施方式
第一,制裁手段。得益于美元全球经济“流动性之锚”的地位,美国实施金融制裁的“工具箱”相当丰富。具体来看,在资金使用方面,其通常采取冻结、没收资产等最直接的制裁方式;在资金融通方面,往往采取限制制裁实体和个人的融资权利,禁止国内金融机构与被制裁国进行交易,禁止美元流入被制裁国,制裁目标国银行系统,禁止国际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向目标国发放贷款和提供担保,利用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下调被制裁国的信用评级等方式;在支付结算方面,则采取禁止制裁实体和个人使用如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ocietyforWorldwideInterbankFi-nancialTelecommunication,SWIFT)、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learinghouseInterbankPaymentsSystem,CHIPS)等平台,并取缔被制裁国的银行卡、信用卡、电子支付等相关业务。另外,为了最大化制裁影响力,美国还时常配合采取次级制裁方式,即对与被制裁对象有关的第三国企业或个人实施制裁[6]。
第二,法律依据。美国对外金融制裁由其成文法和行政指令指导实施,相关法律主要包括美国宪法、《国家紧急状态法》(NationalEmergenciesAct)、《对敌贸易法》(TradingWiththeEnemyAct)、《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nternationalEmer-gencyEconomicPowersAct)和《联合国参与法》(UnitedNationsParticipationActof1945)等。同时,美国宪法赋予国会管理国际贸易和商业的权力,国会则授权总统当发生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外交政策或经济稳定的紧急情况时,总统可签署行政令对外实施金融制裁或其他相关措施,以帮助维系国家安全或实现外交目标[7]。
第三,执行部门。美国实施金融制裁的主要部门为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TheOfficeofFor-eignAssetsControl,OFAC)。该部门是财政部下属部门,其通过与美国国务院和其他联邦机构协同对外实施金融制裁。在具体实践时,OFAC通过合规程序审查、内部审计、例行现场检查、调查和“吹哨人机制”等方式查处非法交易。而其执行效果有赖于两方面的互补:一是OFAC对违规行为的执法;二是OFAC对金融机构的合规激励。OFAC最重要的职责是拟定和更新金融制裁名单,即“特别认定国民和阻截人员名单”(Spe-ciallyDesignatedNationalsandBlockedPersonList,SDNList)。该名单上的个人、公司或其他实体是“特别认定国民”,美国的个人和公司被禁止与其进行交易。
第四,压力机制。美国银行体系拥有大量资金,以及对其他国家发展经济至关重要的贷款把控权,从而形成一个影响巨大、传播迅速的压力传导机制。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三大银行监管机构,即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货币监理署,对银行体系进行监管。当美国想要对某国实施金融制裁时,可以通过对自身监管的银行施压,这些银行再利用对资金的控制权力迫使被制裁国改变其行为。同时,美国银行在取得国会、政府的授权后,也可直接对外国政府实施金融制裁。其常见的实施手段是将被制裁国与外界的账户联系切断,从而使被制裁国无法获得硬通货,也就无法顺利进行对外贸易。若被制裁国央行也遭受制裁,则扰乱效果会成倍放大。这主要因为被制裁国不仅会面临通胀压力,还不得不进行成本高昂的补救措施,例如,洗钱、以物易物或大规模使用现金交易等。另外,美国还会给全球银行体系提供监视名单,以阻止可疑的金融交易。由于美国掌握着全球一半以上的银行和经济市场份额,对全球主流金融机构拥有极强的领导力,因此,其他国家的央行或商业银行由于忌惮美国制裁,即便没有国际法或国内法的强制要求,也会在实操中自觉遵循美国所列出的制裁名单。
三、美国对外金融制裁的案例分析
在百年大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复杂局面下,全球金融体系进入调整变革的关键期,美国对外金融制裁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本文以美国对俄罗斯、伊朗、朝鲜三国的金融制裁为案例,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一)对俄罗斯实施金融制裁
冷战结束后,美国与俄罗斯一直试图摸索出区别于冷战时期两国对抗的某种新型双边关系,但在现实因素的影响下,始终未能重塑正常的相处模式。两国总体呈对抗态势,并保持“斗而不破”的动态平衡。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以来,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阻遏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地区的战略扩张,美国阶段性地运用金融制裁手段对俄展开战略博弈。至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更是对俄实施了新一轮强力的金融制裁。
1.制裁特点。第一,针对俄罗斯个人和实体实施制裁。美国将俄罗斯众多金融、能源和国防行业的个人与实体列入SDN名单。一方面,禁止美国个人与实体与其进行资金往来,并限制清单上的主体获取融资和技术,从而对俄罗斯关键行业实施精准打击;另一方面,对全球其他与这些清单上往来的个人和实体进行制裁,以达到二级制裁的目的。自2022年2月以来,OFAC已将两千余个与俄罗斯有关的目标列入黑名单。第二,瞄准俄罗斯银行业施加制裁。美国对俄最大金融机构——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以及俄最大私人银行——阿尔法银行(AlfaBank),实施全面封锁,不仅冻结两家银行在美资产,还禁止美国公民与其进行金融往来。这项策略还产生“外溢效应”,令俄罗斯银行业超过80%的资产受到制裁影响。第三,联合盟友将俄罗斯排挤出国际主流金融体系。美国纠集欧盟、英国、加拿大等伙伴,将部分俄罗斯金融机构排除出SWIFT,进而对俄罗斯的跨境结算制造障碍。俄罗斯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俄罗斯银行业总共损失249.5亿美元。其中,大约三分之二的损失与外汇业务直接相关。而这与美西方的金融制裁脱不了干系。
2.反制措施。为抗衡美国金融制裁带来的负面冲击,一方面,俄罗斯采取卢布锚定硬通货、稳定股票及资本市场等措施,防止国内经济剧烈震荡。2022年2月,俄罗斯要求私营企业和出口商将自2022年年初以来80%的外汇收益兑换为本币,同时对外汇出口严加管制。同月,为抑制卢布贬值和通货膨胀的风险,俄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9.5%提升至20%。此后,俄央行几番上调或下调基准利率,并于2024年2月宣布将其暂时维持在16%。此外,俄罗斯还将卢布与黄金挂钩,以此来稳定卢布价格。
另一方面,俄罗斯区别对待“不友好”与“友好”国家和地区,对前者实施针对性的反制措施,与后者则加强经贸合作,维护本国经济活动空间。2022年3月,俄罗斯将包括美国、欧盟成员国、英国、乌克兰在内的48个国家和地区列入“不友好国家和地区”名单,要求该名单上的国家和地区必须以卢布结算天然气,以卢布支付相关债务。迫于压力,美国在一些领域放宽了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譬如,SWIFT并未移除俄罗斯联邦储备银行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并豁免了包括能源在内的子项目。这项措施使得制裁影响下的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出口收入不减反增。此外,面对美西方的强力制裁,俄罗斯转向中国、印度、中东、非洲等市场,积极拓展米尔支付体系(Mir)、银行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的应用范围,借以维持全球贸易网络,减少对西方市场的依赖[8]。
3.影响结果。总体上看,美国的金融制裁使俄罗斯承受了较大的负面冲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引发卢布汇率剧烈变动,使俄罗斯面临严重通胀压力。2022年3月,卢布先贬后升,10日跌至历史最低点,即1美元≈135.81俄罗斯卢布,17日又飙升至1美元≈96.50俄罗斯卢布。其后,卢布总体呈现先升后贬的趋势。截至2023年9月30日,卢布与美元汇率约为1美元≈97.36俄罗斯卢布。从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卢布兑美元又呈现小幅波动升值趋势,最终达到4月30日的1美元≈92.83俄罗斯卢布。第二,造成俄罗斯部分产业供应链断裂。金融制裁除了影响信息化学品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等关键行业外,还严重影响了军工行业的正常运转,致使俄罗斯无法生产补充各类高新技术武器和先进机械设备。而受冲击最严重的半导体行业,其实际产量仅能满足行业需求的三分之一。另外,汽车产业和航空产业也受到影响。汽车产业方面,重要功能部件或零配件的短缺造成汽车产量剧烈下降。2022年上半年,俄罗斯本土车辆生产量下降40%,其中,第二季度降幅高达63%。2022年初,俄罗斯约有3000家汽车经销商,而到了2023年初已有160家倒闭[9]。航空产业方面,目前,俄罗斯商用飞机主要供应商波音公司(Boeing)及空客公司(Airbus)都已采取极端措施,切断了俄罗斯获取飞机关键零部件的渠道,导致俄罗斯大量商用飞机停飞,使俄罗斯航空业受到重创。第三,导致俄罗斯居民收入减少。俄罗斯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俄罗斯居民实际收入(税前和利息支付前)继第二季度下降1.9%后,又下降了2.4%,到2022年第四季度,居民实际收入才有了小幅回升,同比上涨0.4%[10]。受金融制裁的持续影响,2023年中期,俄罗斯居民的平均月收入为4.78万卢布,按目前汇率折合约为500美元;而十年前,俄罗斯居民的平均月收入为3.83万卢布,按当时汇率折合约为1100美元。这意味着当前俄罗斯居民平均月收入还不到十年前的一半[11]。
不过,在本轮美俄博弈中,俄罗斯通过采取多样化的反制措施,并依靠庞大的外汇储备、丰富的自然资源、较轻的债务负担以及经济自给自足等优势,避免了经济的全面崩溃[12]。2022年,俄罗斯GDP总额萎缩2.1%,至2023年,俄罗斯经济已恢复了增长态势,全年经济增长3.6%,5月的经济增速甚至一度达到了5.4%。从失业率和预算赤字等关键经济指标来看,俄罗斯经济状况也表现得较为稳定。截至2023年11月,俄罗斯失业率为2.9%。该指标从2020年9月6.3%的高点一路走低,降至当前较为合理的区间[13]。另外,根据2023年俄罗斯联邦预算以及2024—2025年的预算规划法案,俄罗斯2023年预算收入为26.13万亿卢布(占GDP的17.4%),支出为29.056万亿卢布(占GDP的19.4%),赤字预计为2.926万亿卢布,约占GDP的2%。由此可知,赤字率维持在低于3%的安全范围内[14]。
(二)对伊朗实施金融制裁
美国对伊朗金融制裁始于1979年伊斯兰革命。彼时,卡特政府根据第12170号行政命令冻结了约81亿美元的伊朗资产,其中包括银行存款、黄金和其他形式资产。在其后的四十余年时间里,美国从未停止过对伊朗的金融制裁,甚至多次提出“全方位”“最严厉”等口号,试图运用制裁措施逼迫伊朗转变政治体制,彻底向美国霸权屈服。
1.制裁特点。第一,利用“石油美元”对伊朗实施制裁。石油是世界贸易中重要的大宗商品,并且主要以美元计价。目前,出口石油是伊朗获得外汇的最主要途径。因此,只要石油仍以美元结算,伊朗就不得不受制于美国的金融压力。美国不仅对涉及销售伊朗实体石化产品的公司实施制裁,还单方面要求所有国家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这些被制裁的公司包括:波斯湾石化工业商业公司(PersianGulfPetrochemicalIndustriesCommercialCo.)、众祥石化有限公司(TriliancePetrochemicalCo.Ltd.)、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a-tionalIranianOilCompany)等等。
第二,借《伊朗核协议》反复挑起制裁。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后,基本延续了前任特朗普政府强硬的对伊政策。上台之初,拜登就向伊朗发出威慑言论,其声称在伊朗遵守2015年《伊朗核协议》的条款之前,不会解除对伊朗的金融制裁。2022年9月,伊朗国内爆发大规模抗议运动,示威者谴责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并呼吁推翻伊斯兰共和国政府。美国趁机于9月22日宣布对伊朗道德警察以及伊朗各安全组织的七名高级领导人实施金融制裁,封锁美国管辖范围内的任何财产或财产权益,并声称将对任何为受制裁实体提供交易或服务便利的各方处以高额罚款。同时,美国还表示,基于伊朗在俄乌冲突中明显支持俄罗斯的立场,伊核谈判将被无限期暂停。至此,伊核问题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第三,借对伊朗金融制裁服务国内政治。美国对伊朗实施金融制裁,不仅是出于外交考量,也意图以此来稳定内政,凝聚社会共识,转移国内矛盾。从对伊朗金融制裁的时间节点来看,当美国国内社会矛盾突出时,美国对伊金融制裁手段往往更加激进。譬如,美国在1980年伊朗人质事件、“9·11”事件后的对伊金融制裁中,制裁手段极其激进,甚至将伊朗直接认定为“恐怖主义国家”,以此减轻国内“观众成本”压力。由此可见,美国以核扩散、人权、恐怖主义等为理由,反复发动对伊金融制裁,其根本目的始终是阻遏伊朗成为中东地区的霸权国,并维护自身在中东地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第四,对伊朗的金融制裁还有意针对中国企业。近几年,伴随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美国开始将金融制裁重点放在了与伊朗有业务往来的中国高科技企业上。譬如,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与OFAC对华为和中兴两家中国公司进行调查,认为二者违反了美国对伊朗制裁的相关法规,并最终决定对二者展开制裁。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警方应美国政府司法互助要求,在温哥华逮捕了中国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孟晚舟。美国指称孟晚舟涉嫌违反美国制裁伊朗的规定,并对其提起了“银行欺诈罪”等指控,引起国际舆论一片哗然。尽管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孟晚舟最终于2021年9月24日被释放并返回中国,美国法院随后也正式撤销了对其指控,但通过此例也足见美国金融制裁效果的影响之大。
2.反制措施。对于美国的金融制裁,伊朗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一方面,伊朗强化对外经贸合作,不断加强与区域国家的经济联系,尤其是扩大石油出口和货物贸易,以此增加外汇收入。石油出口方面,伊朗采取了各类规避性措施,如关闭油轮上的定位追踪设备,通过第三国中介进行销售等,使本国石油出口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2022年,伊朗石油出口创收达540亿美元。2023年1—10月,石油出口收入为299亿美元,同比增长10%。货物贸易方面,在2022—2023财年,伊朗货物贸易量(不包括石油出口)约为1.6亿吨,贸易额为1128.2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增加113.8亿美元。此外,伊朗还采取了诸如使用加密货币、建立易货贸易系统和替代性国际贸易结算体系等手段,扩展与周边国家的经贸渠道。根据伊朗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4月至5月,仅两个月就有232.6万吨国际商品从伊朗过境,日益显现出其“国际走廊”的作用。进出口方面,2023年1—10月,中国、伊拉克、阿联酋、土耳其和印度是伊朗前五大出口市场,阿联酋、中国、土耳其、德国和印度则是其主要进口来源地[15]。
另一方面,伊朗不断强化自身军事实力,积极寻求外交突围。伊朗除了发展远程导弹和无人机技术,加大对自身核计划的投资外,还通过支持叙利亚政府、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地区政府和组织,扩大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并借此提高对美国的威慑力。同时,伊朗还通过减少履行《伊朗核协议》中的核领域承诺来回应美国的“极限施压”,并积极寻求与美谈判机会,希望通过外交途径缓和同美国关系。此外,伊朗还积极对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并于2023年正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以此增强对华经济合作,拓展外交空间。
3.影响结果。客观上说,美国利用金融制裁方式,将伊朗排除于国际主流金融体系之外,使伊朗经济遭受了显著的不利影响,饱受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之苦。2018年,伊朗里亚尔对美元的汇率大幅贬值,从1美元≈伊朗36052里亚尔降到1美元≈伊朗44070里亚尔。此后,虽然汇率小幅上升至1美元≈伊朗44134里亚尔,但相较2012年仍贬值明显。同时,自2019年以来,伊朗通货膨胀率始终维持在大于30%的较高水平,在最严重的2022年甚至达到43.5%,给本国经济发展带来沉重压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在美伊博弈进入常态化、持续化的同时,美国对伊朗金融制裁呈现减缓态势,使伊朗经济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GDP增长方面,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23年,伊朗GDP规模达到4358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5.4%,高于发展中国家4.1%的平均增速。2024年,伊朗GDP增长率预计将达到3.7%,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16]。
(三)对朝鲜实施金融制裁
美国对朝鲜的金融制裁是冷战的遗物,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并与核不扩散以及半岛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自2006年朝鲜首次进行核试验以来,美国及其盟友纷纷对朝进行金融制裁,主要目的是为迫使其放弃核武器计划。在此过程中,美国广泛领导且参与了一系列对朝金融制裁行动。2008年,小布什总统颁布第13466号行政命令,根据《对敌贸易法》对朝鲜实施限制。随后,美国扩大了“2008年国家紧急状态”的范围,并增添多项措施,如财产封锁、交易禁令、出口管制等,来应对朝鲜核武器扩散、恐怖袭击等突发情况。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以“极限施压”的名义对朝实施了一系列金融制裁措施,并颁布了《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CAAT-SA)。该法案明令禁止美国的个人或企业向援助朝鲜的外国政府提供援助。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后,继续对朝施加压力,多次对朝鲜导弹计划相关的组织和个人进行制裁。
1.制裁特点。第一,制裁力度不断加强。表面上,美国对朝鲜金融制裁的目的是阻止核扩散,谋求半岛问题的和平解决。但是长期以来,美国始终没有表现出解决问题的诚意,反而忽视朝鲜民众的合理诉求,不断加大对朝制裁力度。2016年1月,在朝鲜进行第4次核试验后,美国国会以超高支持率通过《2016年对朝鲜制裁和政策强化法》(SummaryoftheNorthKoreaSanctionsandPolicyEnhancementActof2016)。该法案首次规定总统负有法律义务,应调查涉及武器扩散、人权侵害和网络黑客的个人和实体,将其列入名单,并加以制裁。同时,该法案明确要求总统必须“阻止并查禁一切财产和财产利益的交易”,对象不只是被指定人员,还包括“朝鲜政府或朝鲜劳动党”,以及朝鲜政府的“代理人、媒介和受其控制的实体。”2017年8月,美国国会又颁布《通过制裁反击美国对手法案》(CounteringAmerica’sAdversariesThroughSanctionsAct),明令禁止美国向援助朝鲜的外国政府提供援助,以期对朝鲜实施更加严厉的封锁和遏制。同年,作为“极限施压”行动的一部分,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签署第13810号行政命令,要求美国从其金融体系中减少或冻结与朝鲜进行商品、服务或技术贸易的任何企业、组织及个人的资产。同时,任何进入朝鲜的飞机或船舶也被禁止在180天内进入美国。美国时任财政部部长史蒂文·姆努钦(StevenMnuchin)宣称:“外国金融机构现在应该已经注意到,他们可以选择与美国或朝鲜做生意,但不能两者兼得。”[17]
第二,频繁运用次级制裁手段。美国借助“长臂管辖权”,使金融制裁波及与朝鲜进行特定交往的第三国金融机构。2016年1月,在朝鲜继续进行核试验后,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签署行政令,推出新的制裁举措,重点打击帮助朝鲜获得外部收入的行业,譬如,每年带来大量美元收入的煤炭行业以及金融服务业等。美国公司还被禁止与牵涉朝鲜武器项目的公司进行交易。2022年5月,美国财政部发表声明称,将对涉及朝鲜导弹计划的一系列实体与个人实施制裁,具体制裁对象包括:朝鲜第二自然科学院驻白俄罗斯的代表郑永南(JongYongNam)、朝鲜高丽航空贸易公司(AirKoryo)、俄罗斯远东银行(FarEasternBank)和史普尼克银行(Sputnik)等。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布莱恩·纳尔逊(BrianNelson)公开声称,将持续强力执行现有制裁政策,以期朝鲜回归外交谈判桌。从当前形势来看,美国将继续执着于运用各类次级制裁手段在国际上封锁朝鲜的对外经贸交往,以达到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孤立朝鲜的目的。
2.反制措施。对于美国长期系统性的金融制裁,朝鲜始终态度强硬,并主要从外交和军事的层面予以回应。一方面,朝鲜频频通过外交手段指责美国,试图在国际舆论层面对其形成压力。朝鲜对外坚称,美国金融制裁朝鲜的理由是恶意抹黑,旨在煽动其他国家对朝实施封锁。2021年9月,朝中社发表署名评论文章,批评美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并表示这是导致朝美对话持续陷入僵局的主要原因。2022年1月,朝鲜劳动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政治局会议通报了美国侵犯朝鲜主权的报告,会议表示朝鲜将以“更强有力的手段”压制美国对朝敌对行为。2023年6月,朝鲜强力谴责美国、韩国正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推向“核战争边缘”。此外,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在2024年1月15日发布决定,废除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金刚山国际旅游局等朝韩事务机构。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也公开表示,应在宪法中将韩国定义为“头号敌国”和“永远的主敌”。朝鲜此番举动剑指美韩,既试图影响2024年度的美国大选,也力图对尹锡悦政府亲美反朝的政策发出警告。
另一方面,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继续研发中程、远程导弹,借此表达对美国的不满。尤其在拜登政府执政后,朝鲜对美国的态度经历了从观察、期待到失望、愤怒,直至主动博弈的过程。这与拜登政府表态积极,但实际上却冷待朝鲜的政策密切相关。在意识到拜登政府“言行不一”后,朝鲜再次强化了洲际弹道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的试射力度,试图以此提升威慑力,促使美国回到谈判桌前。2022年11月,朝鲜导弹试射频率创下新高,至少发射了46枚弹道导弹及其他导弹。2023年3月,朝鲜向其东海岸附近海域发射了两枚短程弹道导弹。同年12月,其又发射了“火星炮—18”型洲际弹道导弹,并声称该导弹是朝鲜战略武装力量的“核心武器系统”。此外,2024年1月,朝鲜还在其东部水域进行了“海啸—5—23”水下核武器系统的重要试验,称该行动是为了应对美日韩举行的海上联合演习。
3.影响结果。尽管美国的金融制裁阻碍了朝鲜大部分的合法贸易,但由于朝鲜本就长期游离于国际金融体系之外,加之美国制裁本身执行不力,朝鲜经济受到的影响有限[18]。从2011年至2014年,朝鲜的GDP年均增幅维持在1%左右,在2016年甚至达到了3.9%[19]。同时,在美国制裁下,朝鲜的大米、玉米、石油等商品的国内价格仍然保持相对稳定。美元对朝鲜圆的市场汇率也维持相对稳定[20]。另外,朝鲜在多年与美国制裁博弈的过程中,还形成了某种反制经验,能够极大地降低金融制裁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国金融制裁没有导致朝鲜经济受到显著负面影响,但2020—2022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却对朝鲜经济带来了剧烈冲击。朝鲜GDP在2020年萎缩了4.5%,直至2022年才稍有好转,但仍为-0.2%,尚未实现正向增长[21]。
四、我国应对策略
在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两届政府执政时期,美国已对华采取了一系列金融制裁行动,将诸多中国实体与个人列入SDN名单,并打着国家安全幌子,妄图遏制我国的经济发展[22]。由于我国已深度融入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为防范美国金融制裁所带来的风险,我国应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来妥善应对。
(一)临时性策略
临时性策略主要是指在短期内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与多重货币政策。面对美国金融制裁,我国的核心任务是维持国内货币体系、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其一,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从需求侧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并通过降低税收、增发国债、增加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等手段,防止或对冲金融制裁造成的失业率上升和通货膨胀等。其二,应实行有效的多重货币政策。一方面,通过积极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准备金率、再贴现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向银行系统注入足够流动性,以此维持银行系统的稳定;另一方面,借助稳健的货币政策,限制外汇流出,强制结售汇,使用固定汇率或静态汇率等,稳定国内金融和货币市场,防止本币大幅贬值和金融制裁引发货币危机。当然,临时性策略仅是一种权宜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金融制裁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仅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23]。
(二)进攻性策略
进攻性策略主要是指采取一定的反制措施,对美国的金融制裁进行有效回应。我国应当借鉴他国的相关经验,结合具体国情,为反金融制裁提供法律保障。譬如,俄罗斯与伊朗都曾发布反制裁的相关法案。2018年5月,俄罗斯发布《反制裁法》,授权政府在总统做出决定后,针对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的敌对行动实施反制措施。2022年3月,俄罗斯又出台了“不友好国家和地区”名单,采取了更具针对性的反制措施。伊朗则于2020年12月通过《反制裁战略法案》,采取了诸多复兴本国核工业的实质性措施,并启用相应反胁迫工具,旨在对抗敌对国家的制裁。作为抗衡美国金融制裁的法律武器,这些法案的出台反映了相关国家反抗美国金融霸权的强硬态度,从而在相当程度上维护了其各自内部的金融秩序。
基于上述经验,我国也应在立法方面采取措施,逐步构筑起反金融制裁的国内基础。实际上,我国已在2020年颁布《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于202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和《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又于2023年颁布新版《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及《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发布,有利于依法反制一些西方国家或国际组织对我国的遏制打压,有效提升我国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法治能力,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体系。下一步,我国应着手制定《金融稳定法》等来逐步稳固国内的金融安全基础,并不断完善国内反金融制裁的法律框架和行政手段,以防范外部金融制裁风险。另外,我国还可设立专门的反制裁机构,对金融制裁措施进行系统、详细、综合的评估,同时,还应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构筑起应对外部金融制裁压力的“防守线”。
(三)防守性策略
防守性策略主要是指通过稳固自身金融体系,加强国内经济的韧性和抗压能力,来抵抗金融制裁的影响。国内层面,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当下,我国应积极寻找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努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推动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和国内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同时,推动国内美元需求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对美元的刚性需求,优化外汇储备结构,适度提高英镑、欧元、日元等外汇储备比重,积极监管国内的外汇使用情况。
国际层面,应加强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深化国际经贸、金融联系,提高人民币国际影响力,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稳定且具有活力的外部环境。其中,最重要的应对策略就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尽管当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风险并存,但推动这一进程将是我国应对美国金融制裁风险,推进同世界各国金融合作的客观要求[24]。对此,我国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新机遇,在各类多边以及区域自贸区的构建下,打造稳定的区域经济“朋友圈”;其二,推进人民币石油结算,构造“石油人民币”体系,利用好我国目前在数字支付、结算方面所取得的优势,探索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其三,继续推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InterbankPay-mentSystem,CIPS),降低国际金融市场目前以SWIFT和CHIPS系统占据垄断地位的现状可能对我国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打击的风险等。
五、结语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开始成为全球拥有特殊地位的“基轴货币”,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美元本位制时代。在美元本位制下,美国试图塑造全球金融资本主义新阶段的主导权,重构全球金融制度体系,而金融制裁则是其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金融制裁具有成本小、指向精准、效果明显的特点,目前已成为美国实施的效率最高的制裁手段之一。美国频繁使用冻结账户、没收资产、切断美元使用渠道、抑制投融资途径、制裁银行系统等方式,使得被制裁国资金急速外流、货币急剧贬值、外汇储备耗尽、通货膨胀高企甚至经济崩溃。美国除了对俄罗斯、伊朗、朝鲜等主权国家实施金融制裁外,还将目标对准一些国际机构、跨国公司及恐怖组织等。然而,许多被制裁主体已在长期对美博弈中探索出了美国金融制裁的应对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金融制裁的负面影响。同时,这些主体始终坚持对美持强硬的政治态度。总之,美国过度使用金融制裁,将透支自身的信用,导致国际社会对美元的离心倾向,进一步影响金融制裁的效果[25]。未来,以美元本位制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不会一直持续,国际社会必将继续朝货币多极化方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应当灵活采取临时性、进攻性、防守性应对策略,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努力提高金融抗压能力,反制金融霸权主义,以维护全球各国的经济利益以及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
参考文献:
[1]GordonJ.SmartSanctionsRevisited[J].Ethicsamp;Interna-tionalAffairs,2011,25(3):315-335.
[2]袁见,杨攻研,杨牧,付强.美国对他国金融制裁的法律基础、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贸易,2021,(7):68-75.
[3]MeghanL,O’Sullivan.ShrewdSanctions:StatecraftandStateSponsorsofTerrorism[M].Washington:BrookingsInstitutionPress,2003.
[4]陈华,李鹏飞.美国对他国金融制裁的基础、路径以及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贸易,2022(9):87-95.
[5]姚大庆.美国金融制裁对美元国际地位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J].世界经济研究,2023(7):107-117.
[6]黄风.金融制裁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82.
[7]HyattJM,NathanWL.TheCostofFinancialSanctionsinSentencingandCorrections:AvenuesforResearch,Pol-icy,andPractice[J].FederalSentencingReporter,2022,34(2-3):89-91.
[8]朱海华,高思宇.俄罗斯与西方国家间的金融制裁博弈:策略、效果与启示[J].欧亚经济,2024(1):58-76.
[9]FederalStateStatisticsService[EB/OL].[2024-2-29].https://eng.rosstat.gov.ru.
[10]Валютныйэквивалентдоходовза10летснизилсявдвое[EB/OL].(2023-09-13)[2024-1-27].https://www.ng.ru/economics/2023-09-13/1_8825_equivalent.html.
[11]FederalStateStatisticsService[EB/OL].[2024-2-29].https://eng.rosstat.gov.ru.
[12]ClichiciD,Andreea-EmanuelaD.ImplicationsoftheEUSanctionsfortheResilienceoftheRussianFinancialSystemUndertheCurrentGeopoliticalEnvironment[J].RomanianJournalofEuropeanAffairs,2023,23(1):18-33.[13]Statista.Russia:UnemploymentratefromSeptember2020toNovember2023[EB/OL].(2024-01-10)[2024-1-27].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77043/monthly-unemployment-rate-in-russia/.
[14]PresidentofRussia.Lawonfederalbudgetfor2023and2024-2025planningperiod[EB/OL].(2022-12-05)[2024-02-29].http://en.kremlin.ru/acts/news/70001.
[15]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EB/OL].[2024-02-29].http://ir.mofcom.gov.cn.
[1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EB/OL].(2024-01-30)[2024-2-28].https://www.imf.org/zh/Publications/WEO/Issues/2024/01/30/world-economic-outlook-up-date-january-2024.
[17]NorthKoreasanctions:Here’swhatTrumpdid[EB/OL].(2017-09-21)[2024-01-27].https://money.cnn.com/2017/09/21/news/economy/us-north-korea-sanctions-explainer/index.html.
[18]Yeung,ManFung.TheRoleofEconomicSanctionsinPromotingNorthKorea'sDenuclearizationRevisited[J].NorthKoreanReview,2023,19(1):57-79.
[19]WorldBank.WorldDevelopmentIndicators[EB/OL].[2024-1-27].https://databank.worldbank.org/reports.aspx?source=World-Development-Indicators.
[20]UnitedStatesInstituteofPeace.RemovingSanctionsonNorthKorea:ChallengesandPotentialPathways[EB/OL].(2021-12)[2024-1-27].https://www.usip.org/sites/de-fault/files/2021-12/sr-504-removing-san.
[21]2023북한의주요통계지표보도자료[EB/OL].(2023-12-20)[2024-3-16].https://kostat.go.kr/board.es?mid=a10301010000amp;bid=246amp;act=viewamp;list_no=428551.
[22]外交部: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真实意图越来越暴露无遗[EB/OL].(2024-01-22)[2024-01-27].https://world.gmw.cn/2024-01/22/content_37103489.htm.
[23]张发林,姚远,崔阳.金融制裁与中国应对策略——国际金融权力的视角[J].当代亚太,2022(6):4-34.
[24]张蓓.金融制裁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影响与应对[J].国家安全研究,2022(5):135-151.
[25]赵健锋.美国对伊朗和朝鲜制裁的比较分析[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1.
ThePerformanceofU.S.FinancialSanctionsandChina'sResponse
——BasedonCaseStudiesofRussia,IranandNorthKorea
SUNZhiqiang,YERujing
(ShandongUniversity,Weihai,Shandong264200,China)
Abstract:Financialsanctions,asatargetedandflexibleformofsanctioning,arepartofeconomicsanctionsandanimportantmethodofcoercivediplomacy.Inrecentyears,theUnitedStateshasfrequentlyusedfinancialsanctionsagainstitscompetitorsor“hostilecountries”toachievepreciseimpactsonthetargetsatminimumcosts.TostudythemethodsandeffectsofU.S.financialsanctions,aswellasthecountermeasuresofthesanctionedcountries,hassignificantimplicationsformaintainingChina'sfinancialsecurity.TakingthefinancialsanctionsagainstRussia,IranandNorthKoreaascases,thispaperdiscussesthecharacteristics,countermeasures,andconsequencesofsanctions.Thestudyfindsthatalthoughthescope,speed,andintensityofthefinancialsanctionsimposedbytheUnitedStatesonthethreecountriescontinuedtoexpand,whichhadacertainnegativeimpactontheireconomicdevelopment,theU.S.hasnotfullyachieveditsanticipatedobjectives,withthethreecountrieshardeningtheirpoliticalstanceagainsttheU.S.Giventhis,inthefaceofthethreatofU.S.financialsanctions,Chinashouldadoptcomprehensivelytemporary,offensive,anddefensiveresponsestrategies,steadilybolstereconomicstrength,activelypromote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RMB,andcollaboratewithothercountriestobuildamechanismforrestrainingU.S.financialhegemony,therebysafeguardingitsownfinancialsecurity.
Keywords:financialsanctions;dollarhegemony;financialsecurity;U.S.foreignpolicy
(责任编辑: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