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国际化程度、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
2024-06-13叶茂升张家蕾廖赫然
摘要:本研究以2018—2022年纺织类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非线性视角与资源有限性理论,运用门槛模型探讨了在不同国际化程度下,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当国际化程度作为门槛变量时,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呈现出倒U型关系,存在两个门槛值,最优区间为DI≤0.389;②研发投入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同样呈现倒U型,最优区间为DI≤0.383;③在135个样本企业中,有29.63%的企业国际化程度高于第一门槛值0.389,但未处于最优区间;④企业成长性和人力投入回报率与企业价值呈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与企业价值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纺织类企业的研发投入整体偏低,引导纺织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仍是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路径。本文对我国纺织企业有效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国际化程度;研发投入;企业价值;门槛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559-(2024)05-0026-09
一、引言
随着企业对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创新活动对企业价值的贡献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众多学者开始深入探讨研发投入如何影响企业价值。增加研发投入不仅能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降低成本并带来丰厚的收益,还能巩固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尽管从长远来看,研发投入回报是高度确定的,但短期内企业可能会面临成本上升和研发持续性的风险,这些都可能给企业价值带来不确定性。因此,揭示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具体影响机制变得尤为关键。以往的研究多聚焦于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而对纺织类企业的研发投入影响尚未得到充分关注。纺织业是我国最早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代表性行业,通常面临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不同的企业国际化水平下往往表现出异质性。纺织行业是最早将产品和服务推向全球市场,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全球竞争力的代表性行业。本文以高度国际化的纺织类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研发活动在全球化竞争中的作用机制,并深入分析纺织类企业如何通过研发投入实现价值增长,将为纺织行业乃至其他行业的国际化企业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也为纺织类企业制定有效的国际化战略和资源配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从国际化程度的角度出发,探讨纺织类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作用机制的变化;其次,本文专注于纺织类企业,为该产业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
创新是企业赢得市场机遇的必要条件,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进一步在纺织品上进行增值,在设计、布料、机器等方面进行改进是企业提升自身价值的桥梁。关于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不尽相同。一是促进论,认为研发投入能够提升企业价值。早在1974年,Brand(1974)[1]以111家美国企业为样本,发现研发投入与盈利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Ehie(2010)[2]的研究涵盖了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长达18年的数据,发现即使面对显著的外部环境变化,企业的研发投资依然能够有效地提升其业绩表现。Johnson(2010)[3]以加拿大股票市场和公司财务数据验证了研发支出作为预期盈利能力和增长的指标给予正价值的肯定。郭景先(2017)[4]从行业聚集度的视角探寻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发现研发投入越多,企业价值越高。王维(2016)[5]以信息技术行业为研究视角,发现研发投入对当期及滞后一期企业价值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武志勇(2017)[6]利用面板数据发现国际化程度、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绩效均具有正向关系。胡元木(2012)[7]以59家汽车企业为样本,发现当企业价值用不同指标衡量时,结果均与研发费用呈正相关。二是抑制论,认为研发投入抑制企业价值提升。Mank(2001)[8]以计算机行业为例,发现研发投入强度与实际股东回报率显著负相关。Vithessonthietal.(2016)[9]利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非金融企业探寻发现研发强度与经营绩效负相关。随后,大量学者认为二者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性关系。Bentanfous(2013)[10]基于非线性视角,发现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项云帆(2015)[11]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发现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门槛效应,并以3.43%为门槛,即当Ramp;D=3.43%时,研发强度对公司价值存在负面影响;当Ramp;D>3.43%时,研发强度对企业价值促进。武志勇(2020)[12]研究表明,各期研发投入以国际化程度为门槛,对企业价值呈U型关系,存在双门槛。李园园(2020)[13]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发现技术创新对品牌价值的影响为倒U型。
(二)国际化程度对研发投入影响企业价值的调节机制
1.国际化程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财务绩效是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亦是企业价值的源泉,因而现有文献对于国际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较多,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不少学者一致认为,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绩效水平也会随之提升。Deliosamp;Beamish(1999)[14]基于竞争性市场,从地理范围、产品多样化角度出发研究日本企业,发现地理范围与企业绩效成正比。Hymer(1976)[15]指出在不完全竞争下,从事国际业务的公司必须拥有“优势”,比如低成本、知识技能、分销和营销优势、在产品差异化方面的专门知识等,以克服在国外市场经营的各种障碍,如信息成本、汇率风险,以及对外国人的歧视等。范建亭和刘勇(2018)[16]以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为样本探寻中外企业差异,研究发现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国际化提升企业绩效关系相反。邰鹿峰(2020)[17]从国际化速度、深度及广度验证速度与绩效负相关。刘振(2019)[18]认为无经验、起步晚和学习成本高是国际化降低绩效的原因。到90年代后,有学者提出国际化与企业绩效之间非线性关系。U型关系论认为,企业在刚进入东道国时,存在投资规模大、制度文化的差异、技术标准高、竞争对手的进入阻碍等问题,因此国际化经营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但随着国际化经验积累,这种消极影响会转变为积极影响,进而促进企业价值。Ruigrokamp;Wagner(2003)[19]从组织学习的视角以1993—1997年84家德国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国际化与绩效呈标准U型关系。国内学者陈砺(2018)[20]认为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也呈U型关系。Wangetal.(2020)[21]、Caparamp;Kotabe(2003)[22]分别分析了中国建筑企业与德国服务型企业,发现均呈倒U型,并以52%、18%为拐点。不少学者则发现国际化与企业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Hittamp;Kim,1997[23];丁振阔等,2019[24];Mohramp;Batsakis,2017[25];Bridaamp;Ramon-Rodriguez,2016[26];Milleretal.,2016[27])。此外,Luamp;Beamish(2001)[28]从学习过程的视角分析,认为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与绩效之间会呈现出U型或倒U型的阶段性特征。Xiaoetal.(2013)[29]强调,尽管国际化程度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这种关系需要在具体行业背景中进行更深入的探讨。Benito-Osorio(2016)[30]得出结论,在大型企业中,国际化与企业价值关系遵循水平S曲线,而在中型和小型企业中,分别为U形和线性负向关系。目前,关于国际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尚无统一结论,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涉及制度环境、企业多样性、行业特性,以及所采用的衡量指标等多个方面。
2.国际化程度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研发投入是企业的创新能力的主要条件,多数研究表明国际化能够促进企业创新。郑玮(2020)[31]基于资源基础观和组织学习的理论视角,解释了国际化程度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合作创新能力。吴航(2014)[32]等在传统资源观和组织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国际化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创新资源和学习机会,更重要的是建立机会识别能力和机会利用能力,进而提升创新绩效。李东阳(2019)[33]等以142家中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发现国际化程度对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李梅(2016)[34]首次从社会资源视角发现研发国际化对我国跨国企业的创新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海本禄(2012)[35]也认为国际化程度是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重要调节变量。
综上所述,关于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已经从线性转变为非线性,测度指标、样本数据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导致结论存在差异。由于国际化程度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作用,对企业价值存在两面性,因此国际化程度可能对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表现为区间效应。鉴于此,那么是否存在国际化程度的最优区间,使得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果最好?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国际化程度的门槛效应,使得在不同水平的国际化程度下,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不同。企业刚推进国际化时,由于资源的充足以及技术具有优势,有助于拓宽市场、增加订单,致使企业价值上升。但随着研发投入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成本上升,国际化挤占研发投入的资源,降低企业协调调动资源能力,导致产品多样性和技术创新性下降,引起企业价值下降。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设:国际化程度对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关系存在门槛效应,且呈现倒U型关系。
三、模型构建
(一)样本与数据
以同花顺纺织类上市公司2018—2022年数据为样本,样本筛选依据:①选择2018年已经开展海外营业的上市企业;②剔除年报中未公布研发投入的公司;③剔除异常样本ST股。最后共计135个样本。
(二)变量选取
被解释变量:企业价值(ROA)。企业价值的衡量一般有ROA=净利润/资产总计;托宾Q值TQ=市值/资产;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股东权益等。由于资产收益率ROA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销售能力、经营能力、生产能力和资本结构,同时也能比较完善地反映企业获利能力,所以本文采用ROA。
门槛变量:国际化程度(DI)。根据Sullivan(1994)[36]和Grantetal.(1988)[37]对国际化程度的定义,本文选取国外销售收入占企业总营业收入的比例衡量。
解释变量:研发投入(RD)。企业研发投入常用研发经费占比、研发人员数占比进行衡量。考虑数据搜集的可得性,本文以研发支出占资产总额比重对研发投入进行评价。现有研究表明研发投入具有滞后性,为考虑滞后效应,本文引入研发投入滞后一期、滞后二期。
控制变量:参考侯治平(2020)[38],本文选取企业规模、无形资产、企业年龄、企业成长性、资产负债率、技术人员占比、人力投入回报率等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具体而言,企业规模不仅代表经营的灵活性、拥有资源的能力和掌握渠道的多少,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应对风险的抵抗能力,本文用企业资产总额衡量(SE);无形资产用企业的无形资产总额衡量(IA);企业年龄企业年龄越长意味着企业拥有更多市场经验,更能准确判断市场导向,本文以企业成立至今的时间衡量(AB);企业成长性用营业收入增长率衡量(EG);资产负债率即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比重(RAL),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承担风险的直接体现;技术人员占比即技术人员总数占企业总人数比值(PTP);人力投入回报率即净利润与员工福利薪酬总额的比值(RRHC),是企业储备人力资源和战略性资源的表现。其中,企业规模、企业年龄数值较大,为减少异方差,对这两个指标进行了取对数处理。
(三)门槛模型构建
美国学者Hansen(1999)提出门槛效应的基本形式如下:
yi=β1xi+εi,qi≤γ
yi=β2xi+εi,qigt;γ
其中,yi为被解释变量,xi为解释变量,qi为用来划分样本的门槛变量,γ为待估计的门槛值。当门槛变量小于或等于门槛值时,回归系数
为β1;当门槛变量大于门槛值时,回归系数为β2,若β1=β2时不存在门槛效应,即通过检验原假设β1=β2是否成立,来验证是否存在门槛效应。上式也可写作:
yi=μ+β1xi*I(qi≤γ)+β2xi*I(qigt;γ)+φi+εi(2)
其中,I(·)为指示性函数,当qi≤γ,I(·)=1;反之为0。Hansen以残差平方和最小化为条件,确定出门槛值,在通过“自举法”检验门槛值的显著,采用似然比LR=-2ln(1-)进行门槛估计值检验。鉴于Hansen(1999)的模型,构建模型(1),以国际化程度和研发投入为门槛变量,研发投入为核心解释变量,企业价值为被解释变量的门槛模型:
ROAit=μi+α1Controlit+β1RD*I(DI≤γ1)+β2RD*I(γ1lt;DI≤γ2)+β3RD*I(DIgt;γ2)+uit"(3)
其中,i、t分别表示公司和年份,γ2、γ2为门槛值,Controlit为控制变量,I(·)为虚拟变量,uit为随机干扰项。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下表1为27家纺织类上市公司的变量定义方法和主要描述性统计。企业价值(ROA)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相差0.423,标准差为0.051,说明纺
织产业全产业链内企业价值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财务决策的制定、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差距较大;国际化程度(DI)最小值为0.001,最大值为0.937,均值为0.336,说明虽然样本企业已经开展了国际经营,但是企业之间仍具有较大差距,且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研发投入(RD)均值为0.016,低于2018—2022年中国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依次为2.06%、2.10%、2.12%、2.14%、2.23%,说明纺织产业的上市公司整体创新力较低,有较大上升空间;企业规模(LSE)最小值为1.696亿元,最大值为5.222亿元,标准差为0.794,样本企业资产规模差距大,拥有的资源具有较明显的差异,因此基于资源有限性理论进行讨论具有一定意义;无形资产(IA)标准差为1.942,说明企业的无形资产规模差距大,且波动大;企业年龄(LAB)最少为七年,说明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经验;人力投入回报率(RRHC),最小值为-132.86,最大值为185.7,标准差为22.073,波动大,说明企业净利润与员工福利薪酬之间存有较大差距;企业成长性(EG)、资产负债率(RAL)、技术人员占比(PTP)标准差虽然差距较小,但最大值与最小值仍存有较大差距。
(二)门槛效应检验
1.门槛存在性检验
下表2为门槛检验结果,模型(1)中单门槛F统计量为40.3***,拒绝线性关系假设,所以存在非线性关系;在双门槛中F统计量为21.110*,存在双门槛,三门槛中F统计量为10.89,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不存在三门槛。由表3可知,单一门槛值为0.389,95%置信区间为[0.378,0.398];第二门槛值为0.804,95%置信区间[0.795,0.819],且LR值均位于临界值7.35的上方(见下图1、图2)。
已有研究表明,研发投入具有滞后性,当期研发投入可能会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其作用,鉴于此,本文运用国际化程度为门槛,探寻滞后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如表2滞后一期的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具有双门槛效应,门槛值为0.013和0.383;滞后两期的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具有单门槛效应,门槛值为0.383。
表4中展示了模型(1)2018—2022年各个门槛值区间的企业数。经统计在研究的135个数据中,低于第一门槛的企业数为88个,占比65.19%,介于第一和第二门槛值之间的企业数为39个,占比为28.89%,超过第二门槛值的企业数为8个,占比为5.93%;同时从下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国际化程度低于第一个门槛值的企业与总样本占比为59.26%—70.37%,介于第一和第二门槛值之间的比例为22.22%—33.33%,超过第二个门槛值的比例为0%—11.11%。研究结果表明较高国际化程度在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中产生负向作用,样本纺织类企业处在最优区间,即DI≤0.389的企业虽然连续略有上升,但是上升幅度不大,仍有较多企业处于抑制区间。因此,应当加大引导企业稳步发展国际化程度,抢占市场订单,提高研发投入,寻找最优资源分配策略。
2.门槛模型估计和分析
根据门槛值对样本进行参数估计,得到如表5结果。在模型(1)中,当国际化程度DI≤0.389,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关系在1%水平上呈现正相关,系数为2.849***;当0.389<国际化程度DI≤0.804,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关系在1%水平上负相关,系数为-2.877***;当国际化程度DIlt;0.804,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抑制作用不显著,系数为-0.510。因此,总的来说,当期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国际化程度的最优区间为DI=0.389,H1得到验证。
表6显示了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当国际化程度处于[0,0.013]时,滞后一期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促进作用,系数为4.934***;当国际化程度属于[0.013,0.0383],促进作用更强烈,系数为7.858***;当国际化程度DI>0.0383,促进作用转化为抑制,在10%水平上显著,系数为-1.129*,因此滞后一期的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呈倒U型,最优国际化程度区间为[0.013,0.0383],次优区间为DI=0.013。滞后二期的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关系也呈倒U型,最优区间为DI=0.0383。由控制变量系数可知,在模型(1)、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中,企业成长性EG和人力投入回报率RRHC与企业价值均在5%水平以上显著正相关。资产负债率RAL与企业价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第一阶段:资源基础观认为,由于企业具有一定的资源和独特能力形成的异质性是企业持久竞争的源泉,因此在国际化初期机会性事件使得企业获得偶然机会拥有海外订单,使得企业开展国际化后,研发投入即使在较低程度下,仍然会使得企业价值上升且乌普萨拉国际化模型[39]认为企业会理性选择与本国地理距离近或者与母国文化相似的国家进行国际化道路,逐渐放宽条件展开市场追逐。初期资源得到均衡配置,均衡发展,且初期国际化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导致收益大于成本,提升企业价值。第二阶段:随着国际化的开展,由于中小企业没有时间和资源学习国外经验以及制定完善战略,较少的国外经验使得各方面成本上升,而且资源挤占造成规模不经济,导致成本大于收益,使得企业价值迅速下降。第三阶段:当国际化程度跨越第二门槛值0.804,此时随着企业开展国际化的时间加长,企业国际化程度走向成熟不仅学习了大量的经验和文化,而且随着研发的加深,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创造出新技术和高质量产品,拉高由国际化程度过大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文化差异等障碍,导致收益与成本的差额越来越小,即损失以边际报酬递减的趋势下降。企业在融入当地后还具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此时企业价值慢慢上升,因此抑制作用下降。
(三)稳健性检验
鉴于数据的可获取性和研究方法的简洁性,本文采用替换变量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发投入用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来表示,企业成长性用总资产增长率来度量。结果如表7—表9所示。更换变量后模型(1)、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中,国际化程度DI门槛值最优区间为DI≤0.383,与前文的检验结果DI≤0.389大致一致。在以国际化程度为门槛变量时,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仍呈倒U型;企业成长性EG和人力投入回报率RRHC与企业价值显著正向关系,资产负债率RAL与企业价值呈显著负相关系。其结论与前文保持一致,即通过稳健性检验。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2018—2022年中国纺织产业全产业
链企业的13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国际化程度、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推导和验证,得出以下结论:(1)当期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双门槛值,呈倒U型关系,门槛值为0.389和0.804,本文得到国际化程度的最优区间为DI≤0.389;(2)以国际化程度为门槛变量时,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关系仍然呈倒U型;(3)随着国际化的开展,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抑制作用呈现边际报酬递减;(4)企业成长性EG和人力投入回报率RRHC与企业价值显著正向关系,资产负债率RAL与企业价值呈显著负相关系。
(二)对策建议
1.推进纺织企业国际化,实施内外双循环策略
通过“小步快跑”的方式进行国际市场拓展,这不仅能为中国纺织企业赢得海外订单,还能为研发投入积累力量,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鉴于中国纺织企业在纺纱、织造、染整等传统工艺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且资源有限,企业应首先深耕国内市场,逐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同时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打造难以复制的高质量产品。避免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以减少资金投入和降低因不熟悉东道国社会、法律、文化而带来的成本风险。
2.分阶段定制企业国际化研发策略
对于处于国际化程度最优区间的企业,应在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优先投资于能够快速完成的研发项目,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长期且复杂的研发项目,企业应重新评估其成本效益。对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建议减少国际化资源投入,转而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加速纺织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构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升级和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水平。
3.纺织企业应依阶段定位,发挥优势,树立品牌意识
首先,在企业层面,上游企业应致力于开发高附加值、高性能的新型化纤产品;中游企业应提高生产效率和制造质量;下游企业则应丰富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并充分发挥企业特色。其次,在政府层面,应出台创新优惠政策,鼓励纺织企业在国际化的同时注重创新,提供税收减免和资金支持,避免资源配置失衡。同时,政府应积极宣传创新的重要性,引导企业认识到国际化和研发投入的双重价值。此外,政府应对纺织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建立研究中心,实施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BrandB.ResearchandDevelopmentActivityandProfit-ability:ADistributedLagAnalysis[J].TheJournalofthePoliticalEconomy,1974,82(5):999-1011.
[2]EhieIC,OlibeK.TheeffectofRamp;Dinvestmentonfirmvalue:anexaminationofUSmanufacturingandservicein-dustri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10,128(1):127-135.
[3]JohnsonLD,PazderkaB.FirmvalueandinvestmentinRamp;D[J].Managerialamp;DecisionEconomics,2010,14(1):15-24.
[4]郭景先,邱玉霞.行业集聚度、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J].工业技术经济,2017,36(2):16-22.
[5]王维,吴佳颖,章品锋.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信息技术企业价值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22):86-91.
[6]武志勇,李冯坤.国际化经营、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基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7(21):32-36.
[7]胡元木,王萌,马双.汽车行业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分析[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28(2):71-77.
[8]MankDA,NystromHE.Decreasingreturnstosharehold-ersfromRamp;Dspendinginthecomputerindustry[J].Engi-neeringManagementJournal,2001,13(3):3-8.
[9]VithessonthiC,RacelaOC.Short-andlong-runeffectsofinternationalizationandRamp;Dintensityonfirmperfor-mance[J].JournalofMultinationalFinancialManage-ment,2016,34(2):28-45.
[10]BentanfousM.Thecontributionofintangiblestotheval-uecreation[J].JournalofBusinessStudiesQuarterly,2013(7):45.
[11]项云帆.研发强度对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门槛效应[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1):83-86.
[12]武志勇,王则仁,马永红.研发投入、国际化程度与制造企业价值的门槛效应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4):94-101.
[13]李园园,刘建华,段珅.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与品牌价值的门槛效应研究[J].软科学,2020,34(6):1-7.
[14]DeliosA,BeamishPW,GeographicScope,ProductDi-versificationandTheCorporatePerformanceofJapaneseFirm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9,20(8):711-727.
[15]Hymer.TheInternationalOperationsofNationalFirms:AStudyofDirectInvestment[M].CambridgeMass:TheMITPress,1976.
[16]范建亭,刘勇.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的中外企业差异:来自500强企业的经验证据[J].管理科学学报,2018,21(6):110-126.
[17]邰鹿峰,闫林楠.全球价值链分工网络下的企业国际化战略与绩效关系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20,36(8):38-54.
[18]刘振,程鸿雁.国际化程度、技术创新能力与公司绩效: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月刊,2019(8):81-88.
[19]RuigrokW,WagnerH.InternationalizationandPerfor-mance:AnOrganizationalLearningPerspective[J].Man-agementInternationalReview,2003,43(1):63-83.
[20]陈砺,黄晓玲.国际化、地区腐败与企业绩效: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会月刊,2018(2):19-24.
[21]WangG,ZhangHJ,XiaB,etal.Relationshipbetweenin-ternationalizationandfinancialperformance:EvidencefromENR-ListedChinesefirms[J].JournalofManage-mentinEngineering,2020,36(2):04019044.
[22]CaparN,KotabeM.Therelationshipbetweeninterna-tionaldiversificationandperformanceinservicefirms[J].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2003.34(4):345-355.
[23]HittMA,HoskissonRE,KimH.InternationalDiversifi-cation:EffectsonInnovationandFirmPerformanceinProduct-diversifiedFirms[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1997,40(4):767-798.
[24]丁振阔,叶广宇,黄胜.国际新创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知识密度与企业绩效[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24):91-96.
[25]MohrA,BatsakisG.Internationalizationspeedandfirmperformance:Astudyofthemarket-seekingexpansionofretails[J].ManagementInternationalReview,2017,57(2):153-177.
[26]BridaJG,DrihaOM,Ramon-rodriguezAB,etal.Theinverted-Urelationshipbetweenthedegreeofinterna-tionalizationandtheperformance:ThecaseofSpanishhotelchains[J].TourismManagementPerspectives,2016,17:72-81.
[27]MillerSR,LavieD,DeliosA.Internationalintensity,di-versity,anddistance:Unpackingtheinternationaliza-tion-performancerelationship[J].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2016,25(4):907-920.
[28]LuJW,BeamishPW.Theinternationalizationandper-formanceofSME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1.22(6-7):565-586.
[29]XiaoSS,JeongI,MoonJJ,etal.InternationalizationandperformanceoffirmsinChina:Moderatingeffectsofgovernancestructureandthedegreeofcentralizedcontrol[J].InternationalJournalofInformationManage-ment.2013,19(2):118-137.
[30]Benito-OsorioD,ColinoA,Guerras-MartínLÁ,etal.Theinternationaldiversification-performancelinkin-Spain:Doesfirmsizereallymatter?[J].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2016.25(2):548-558.
[31]郑玮.国际化对开放式创新的影响: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20(10):51-66.
[32]吴航,陈劲,梁靓.企业国际化程度影响创新绩效的机制研究:4家中国制造企业的案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3):69-76.
[33]李东阳,郑磊,袁秀秀.国际化程度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19(4):122-128.
[34]李梅,余天骄.研发国际化是否促进了企业创新:基于中国信息技术企业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16(11):125-140.
[35]海本禄,聂鸣.国际化、创新与企业绩效:基于湖北省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2,33(4):1-9.
[36]SullivanD.MeasuringtheDegreeofInternationalizationofaFirm[J].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1994,25(2):325-342.
[37]GrantRM.MultinationalityandPerformanceamongBritishManufacturingCompanies[J].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1987,18(3):79-89.
[38]侯治平,吴艳,杨堃.全产业链企业国际化程度、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J].中国软科学,2020(11):124-133.
[39]ForsgrenM.TheconceptoflearningintheUppsalainter-nationalizationprocessmodel:Acriticalreview[J].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2002,11(3):257-277.
TheInternationalizationDegree,Ramp;DInvestment,andCorporateValueofTextileEnterprises:EmpiricalEvidenceBasedonThresholdRegressionAnalysis
YEMaosheng,ZHANGJialei,LIAOHeran
(Wuhantextileuniversity,Wuhan,Hubei430200,China)
Abstract:Basedonthepaneldatafromlistedtextilecompaniesfrom2018to2022,thisstudyusesanonlinearperspectiveandresourcelimitationtheory,employingathreshholdmodeltoexploretherelationshipbetweenRamp;Dinvestmentandenterprisevalueunderdifferentdegreesofinternationalization.Theresearchfindingsareasfollows:(1)Whenthedegreeofinternationalizationistakenasthethresholdvariable,thereisaninvertedU-shapedrelationshipbetweencurrentRamp;Dinvestmentandenterprisevalue,andthereisadoublethresholdvalue,andtheoptimalintervalisDI≤0.389.(2)Whenthedegreeofinternationalizationistakenasthethreshold,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firstandsecondlagsofRamp;DinvestmentandenterprisevaluestillshowsaninvertedU-shape,andtheoptimalintervalisDI≤0.383.(3)Ofthe135sampleenterprises,29.63%haveaninternationalizationdegreehigherthanthefirstthresholdvalueof0.389butdonotfallwithintheoptimalinterval.(4)Thereisa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betweenenterprisegrowthandreturnsonhumaninputandenterprisevalue,andasignificantnegativerelationshipbetweenasset-liabilityratioandenterprisevalue.TheresultsindicatethattheoverallRamp;DinvestmentinChina'stextileenterprisesisgenerallylow,andguidingtextileenterprisestoincreaseRamp;Dinvestmentremainsanimportantpathtoenhancecorporatevalue.ThepaperholdssignificantreferencevalueforChinesetextileenterprisestoeffectivelyparticipateininternationalmarketcompetitionandachievesustainabledevelopment.
Keywords:internationalizationdegree;Ramp;Dinvestment;corporatevalue;thresholdmodel
(责任编辑:刘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