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与合资车未来发展走向
2016-12-26何海刘宇飞
何海?刘宇飞
摘要:国内汽车工业在建国后始终发展缓慢,经历文革等特殊时期前后更是停止生产研发达数十年,一直到改革开放政策确立后,国产车才逐渐开始步入正轨,但此时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早已沉淀多年,中国自主生产技术与之相比宛若初生的婴儿与成年人角力。汽车生产的技术需要时间的积累,不断试验,不断试错,不断调整,国外厂商的体系标准都是经过几十年上百年验证的成熟标准,而中国缺少的正是这样成熟可靠的体系。
关键词:国产车;合资车;体系标准;研发投入;协同合作;新能源
中图分类号:F426.4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1
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尤其是跨入新千年后,随着中国经济以每年超10%的增速飞快向前,目前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汽车保有量第二的国家,且与第一名美国的差距正越来越小。然而真实现状并不如表面上美好,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中合资车占据最多的市场份额,国产车与之差距仍旧十分明显,甚至最近几年发展相较之下持续孱弱,分析国产车与合资车现状与发展方向是自主品牌汽车逐渐走强的指路明灯。
2015年国内广义乘用车销量排行前20的厂商分别为:上海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上海通用、一汽大众、长安汽车、北京现代、东风日产、长安福特、长城汽车、神龙汽车、东风悦达起亚、一汽丰田、广汽本田、吉利汽车、奇瑞汽车、比亚迪汽车、东风本田、广汽丰田、江淮汽车、北京汽车。可以清楚看到,自主品牌车虽占据销量排行榜8个席位,却大部分排名靠后,前10几乎被合资品牌垄断。除开国产和合资车,进口车的销量稳定,占据小份额的市场,与国产车基本不形成正面竞争。那么为何配置近似售价更便宜的国产车经过多年的发展却始终跟合资车有不小的差距呢?本文认为其中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缺乏成熟生产体系标准
汽车生产的技术需要时间的积累,不断试验,不断试错,不断调整,国外厂商的体系标准都是经过几十年上百年验证的成熟标准,而中国缺少的正是这样成熟可靠的体系。新闻里广告中常常可以看到某某车型是由某某平台打造,实际上汽车研发工程师是根据体系去设计零部件,并且通过实验验证设计的零件是否符合体系标准的要求。合资车厂通常都有自己的独立纯自主品牌,经过多年的对国外车型的模仿与合作生产,对其生产体系都有一定了解,然而这些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如不知道为何该标准要这样设计,若改变了某个设计会不会对整车质量造成影响。没有了自己的核心设计思想,只能从国外众多品牌的汪洋体系中管中窥豹,东抄一点,西模仿一下,生产出的产品自然四不像,难以有良好的品质和竞争力。
二、销量低迷导致研发投入无法满足需求
这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对于汽车工业这一重要重工业而言,研发的费用占据着极大的比例。国产车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生产出的汽车难以获得销量上的巨大成功,以国内最大的合资品牌大众作为对比,大众任意一款B级车型的车可以轻松获得破万的月销量,此时它可以有充分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之中,而国产品牌囿于销售基数的低下,没有钱承担这一部分投入,于是生产出的汽车质量与形式进一步跟不上合资车。除此之外,技术的研发具有传承性,于是刚开始的研发成本必然很高,国产车以自己的初步阶段去角逐合资车的成熟阶段,势必存在天然的劣势。
三、降低生产标准导致质量低下
汽车车身上每一个零部件生产出来后都要通过相应的实验验证,若通不过验证就不算合格件,需要重新找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符合要求的件,这是理想状态下的描述,国产车由于缩减成本或迫于合资车的竞争压力,有些部件的验证会因为缩减成本而做出妥协。比如验证一种塑料件的耐光性能,原标准要求在实验状态下耐光1000小时,该件在800小时就失效,此时若要改进则改进样品的制造成成本会上升好几倍,这样该种部件可能会被接受认为合格。国产车为了追求与合资车同等的用料而降低标准的情况是十分普遍的,这样一来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便能被感知出质量与合资车的差距。
四、内部部门之间的协作存在不足
汽车是一种拥有众多部件,需要相互之间协同组合到一起精密运转的机器,国人在合作意识与态度上不够积极,许多自主品牌车型的每个子系统,譬如发动机、变速箱、混动单元,若分开来看可能都不差,但组合到一起就有所欠缺。原因可能是一些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勾心斗角多于合作协同,信息交流闭塞,分工也很模糊。大家都在为各自的“明星”产品发力,却忘记了需要最终装配到整车上协同运转才是最重要的。说到底是缺少一个可执行的协同工作流程和管理方法。
国产品牌存在的问题看上去繁杂而棘手,实质上最根本的原因可以用一个字话概括:钱。国内消费者认为国产的商品是天然具性价比的,也许这个观念在其他成熟领域能够获得认可,然而在国有新兴领域汽车工业形成还未形成规模优势之时,激烈的价格竞争只能带来缩水的产品和差强人意的服务。
那么国产车想要实现逆袭,究竟应该如何采取行动?截至2012年,目前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在1.6万辆左右,正迎来高速增长阶段。也许这样一则数据也国产品牌提供了一条可实现弯道超越的思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在全球看来都不长,在这个领域国产品牌的相对优势更加明显,到2014年,天平开始出现倾斜,奔驰和丰田纷纷撤出特斯拉,开始投资并与比亚迪合作,因为比亚迪从实际步伐和成效看更具优势,若不是日本车企在电池方面也有所建树,也许丰田只能与比亚迪合作。这个在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领域都有积淀的企业,不仅具有核心独家的高安全高可靠性的电池技术,而且拥有纯电动、插 电式混动产品矩阵无论是前中期还是后期都具有发展优势,此外将比亚迪在商用车电动化方面也有突出优势,目前戴姆勒奔驰已与比亚迪合作推出第一款电动汽车腾势。
除此之外,想要全方位地追赶合资品牌,仅仅布局一方面是显然不够的,必须在汽车纵向横向产业链上全面开拓,摸清整个脉络,努力掌握核心技术,目前经济增速虽放缓,但汽车业的势头却依然强劲,企业必须戒骄戒躁,在盈利的同时要有长远的打算与规划,不能贪图一时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魏晓辉,熊朝霞.国产车,你心动了吗[J].市场研究,2009,1(12): 16-18.
[2]王波阳子.国产,还是进口?——中国消费者对乘用车国产与进口产地偏好差异的研究[J].汽车纵横,2016,1(3):95-99.
[3]尹小平,王艳秀.中国汽车销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2(8): 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