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数学素养培养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2024-06-12韦启诚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学会学习主体地位数学素养

韦启诚

[摘  要] 数学教学不单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合作组织教学,结合教学实际创设一些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构建生动的、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 学会学习;数学素养;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重大转变,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日趋丰富化、多样化、多元化,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不过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依然占统领地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分析高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思想传统老旧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部分课堂教学依然延续着“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源于教师的教授,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了过度依赖,当学生面对一些难点问题时,不是主动去寻找解决方案,而是等待教师教授,这样的“学”是被动的,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另外,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习惯满盘接受,很少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更不会对教师的想法提出疑问,使得学生的“学”过于保守,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知道,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只有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才能引发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全面且深刻地理解知识,从而为数学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部分学校推行“以老带新”的培养策略,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压制了青年教师教学思想的创新,使得部分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依然延续使用传统教学模式.

2. 教学方式理解不深刻

在“双新”教学背景下,教学方式日益多样化,不过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中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解不够深刻,没有掌握新型教学模式的精髓,这样在实施中遇到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在教学中,因为没有掌握教学模式的精髓,使得各环节的衔接程度不够,这样不仅难以提升教学效果,而且会滋养学生的厌学情绪,不利于學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3. 学生配合度不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会要求学生课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通过反思、归纳发现自己的思维漏缺,以便及时进行修补,从而帮助学生构建个体完善的知识体系. 不过,因为高中课程多、学习紧、难度大、课业负担重,学生常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每天忙于各科作业,很少有时间进行反思、归纳、总结,使得自我查漏补缺流于形式,影响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改进策略

基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1. 更新教学理念,构建灵活创新的数学课堂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现有教学结构日趋科学化,教学方法日益多样化,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垄断课堂,以期通过“多讲多练”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考试成绩. 殊不知,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固化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限制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发展学生为目标,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教师不妨让学生思考你能说说为什么它们两个的值相等吗?你能列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通过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终边相同的角,其正弦三角函数值是相等的. 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对于y=sinx来说,2π是一个周期,那么其他三角函数的周期是什么?”这样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自主探究,不仅可以深刻地理解知识,还可以掌握数学研究方法,锻炼数学思维,促进数学素养的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去自主探索,摒弃满堂灌、一讲到底的旧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打造灵活创新的高品质课堂. 另外,教学中要提供时间让学生思考与建构,加强学生勤学善思的良好学习品格的培养,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

2. 把握好教学节奏,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完成预设计划,常常按照自己的节奏开展教学,这样容易因为节奏过快或过慢而让学生感觉不适,进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学生可能出现的知识盲点和障碍点在哪里,怎样讲才能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 当然,除了精心的预设外,教师还要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反馈适当地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方式,从而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例如,在教学“基本不等式”时,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一限制条件设计一些漏洞,以此借助“错误”帮助学生深化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有效规避和减少错误的再次发生. 另外,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其教学效果优于简单呈现正确的解题方法.

再如,在教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教师应着重带领学生经历椭圆定义、性质等内容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掌握数学研究方法,进而为后续学习抛物线和双曲线打下坚实基础. 教师可按照如下步骤开展教学:首先从椭圆形状出发,通过动手操作、动画展示等活动来展示椭圆的动态形状,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椭圆的定义;接下来引导学生根据椭圆的特点建立恰当的坐标系,根据定义得到关系式,通过演绎推理得到椭圆的标准方程;然后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推导椭圆的性质;最后应用椭圆的定义、方程、性质等解决有关椭圆的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急于呈现结果,应鼓励学生动手做、动口说、动手算,以此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能力和素养. 不过,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常常将教学重心放在定义、方程、性质的应用上,很少带领学生经历推导它们的过程,使得学生的“学”成了生搬硬套的模仿,这样不仅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还导致学生很难自主完成后续知识的学习.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探究和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关注兴趣激发,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作为课堂教学的共同体,教师和学生是不可分割的. 好的课堂教学并不是看教师讲得有多精彩,而是看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否让学生有所成长、有所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那么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会自然顺畅,高效课堂的建构也会自然轻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此点燃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构建生机勃勃的高品质课堂.

例如,在“命题”教学时,学生了解了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等相关概念后,与学生互动时,教师让学生分析“老师真丑”是不是命题. 这句话看似自嘲,却有效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教师有必要通过巧妙的设计来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从而化被动为主动,为高效数学课堂的建构添砖加瓦.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冲出传统守旧教学思想的束缚,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猜你喜欢

学会学习主体地位数学素养
如何帮助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高中数学课堂“学会学习”目标的达成研究
关于高职高专文科(政法类)学生公共基础知识和能力构成的分析报告
数学建模竞赛促进大学生数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