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路径创新

2024-06-12余国梅

求知导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教学路径道德与法治小学

摘 要: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利于强化学生法律观念,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全面培养学生法律素养。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出发,多维分析时代背景,剖析现存的教学理念陈旧、学生思想重视不够等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创新路径,包括优化教学内容、预设课程目标、活用多媒体技术、创建多元课堂等,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加快小学生成长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

作者简介:余国梅(1979—),女,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华燕学校。

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助力,对学生学习产生深远影响。然而,部分小学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仍旧存在一定问题。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创新教学路径,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值得广大小学教师深入思考和实践。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代背景

在当前社会,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首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人们面临的道德和法律问题日益复杂和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也是培养未来公民具备良好素质的基本要求。其次,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最后,教育领域在不断探索和推进改革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挑战。同时,教育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不断创新和完善教育内容和方式,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法治精神的未来公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意识到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和作为未来发展建设者的责任。

二、指向核心素養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学理念陈旧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科学教学理念极为关键[2]。近年来,教学技术持续发展,教学理念亦需发展变化。然而,部分小学教师教学理念比较陈旧,仍旧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课堂主体性不强,难以全面理解掌握知识,亦缺乏实际应用能力,核心素养发展缓慢,整体教学效果较差。

(二)实践缺乏重视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性较强,教师应重视学生思想到生活实践的转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未充分重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导致学生仅擅长回答课堂道德与法治习题,难以在生活中应用知识。部分学生认为,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仅为完成相关习题与测试,他们并未真正理解课程思想,亦以消极态度看待社会实践。对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善。

三、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路径

(一)预设课程目标

在小学课堂中,教师应全面分析教材内容,把握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质,设定个性化教学课程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要坚持素养本位原则,创建科学优质课堂,完善先决性育人条件,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第一,教师应把握学校育人宗旨,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将核心素养内涵渗透于具体课程内容中,优化课程开展方式,做好课程目标预设。第二,小学教师应保持发散思维,观察学生实际生活,科学延伸教材内容,把握好知识关联点,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与课程教学,通过课堂多元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并尝试应用课程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积极拓展教育资源,活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程质量,通过强化课堂视听体验,实现素养教育的科学化和高效化,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5]。

比如,教师可以“环保小搭档”为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将现实生活小物件作为教学道具,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环保搭档,在课堂活动中全面探索环保的重要性,让学生全面认知环保的意义。教师应科学把握课程标准,从教材内容切入,结合核心素养培养内容,确定课堂育人目标,丰富课堂教学维度。一为政治认同,教师需凭借课堂教学,明确节约资源意义,突出能源保护价值,点明两者对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入手,为社会发展奉献力量。二为道德修养,教师需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将保护环境作为行为准则,并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三为法治观念,教师需结合主题,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学生遵守法纪,明白如何以法治力量保护环境。四为健全人格,教师需鼓励学生观察现实生活,理解科学环境资源开发的意义,培养其发展性眼光。五为责任意识,教师需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意识,鼓励学生成为环保小卫士。简言之,教师应结合以上五点课堂教学目标,针对性开展课堂育人活动,全面完善课程建设,保证素养教育顺利开展。

(二)创建多元课堂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后,应结合实际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课堂育人模式,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以此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需科学把握学科特征,精心优化教学模式。创建多元教学课堂,能够增强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通过课堂教学互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提升核心素养。具体而言,教师可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开展课堂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实现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亲身践行核心素养,将理论知识变作实际行动。

以“合理消费”一课为例,教师需明确知识教学重点,即帮助学生认知货币,拓展财务知识,了解家庭月度消费计划,感知合理消费的重要性。在本课中,教师可以采取实践教学策略,使学生通过活动实践,理解核心素养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核心素养。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校园义卖活动。学生可从家里带来闲置物品,以班级为单位合作完成商品义卖,积极凭借自身努力,提升工作价值,并形成公平买卖思维,增强诚信买卖认同感与责任意识。在商品售卖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商品经济内涵,反思自身消费观念,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培养艰苦奋斗品质。

在学习“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一课时,教师可结合中华传统美德,开展校园公益宣传活动和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美好品质,深化学生对良好品德的认知,激励学生传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自我约束价值观念,优化自身行为举止,并通过多元实践活动,增强自身核心素养。具体而言,学生可开展小组合作,配合演绎美德人物,如苏武、郑成功等的传奇事迹,感悟他们的精彩人生。开展此类活动,能够帮助学生高效理解知识,把握道德与法治内涵,增强家国情怀,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三)活用多媒体技术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发展迅捷,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逐步推广应用,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活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保证课堂内容科学性和形象性,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整体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优化学生课堂学习体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具备较高的价值。

第一,教师可活用多媒体技术,讲解教材抽象概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技术,下载丰富的教学素材,如视频、图片等,增强课堂素材直观性和生动性,以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升学生知识记忆效果。以“我们的公共生活”一课为例,教师可凭借多媒体技术,多形式展现“公共生活”内涵,分析个人与社会的紧密关联,辅以图片和音频,呈现多元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思考相关问题。同时,通过多媒体设备放映公共生活案例,如城市建设、环境绿化等,引导学生多维分析案例,探究维护公共利益的正确行为,从而全面感知公共生活内涵。

第二,教师可凭借多媒体工具,优化课堂教学互动。教师应结合学生特质,通过课堂有效互动,促进学生讨论和思考。具体而言,教师可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多角度思考道德与法治问题,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比如,在“弘扬优秀家风”中,教师可以收集家风建设案例,通过课堂视频教学,鼓励学生围绕相应主题进行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理解家风概念,思考家风展现形式,探索优良家风传承方法,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积极改变,以实现自身的成长。

第三,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创建生动教学情境。信息技术可打破教学时空限制,以多种教学方式,创设丰富课堂情境,教授道德与法治知识。比如,在“富起来到强起来”一课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工具,展现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从衣食住行入手,分析人们日常生活变化,剖析时代发展的积极影响,促使学生在生动情境中深入理解知识内容。

活用多媒体工具,可增强学生课堂积极性,赋予学生强大探究动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活用个性化教学策略,持续改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四)优化教学内容

在小学阶段,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明确课程教育意义与价值,促使学生完成实践运用。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自我约束,有效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第一,课堂内可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增强自身道德品质。在学校内,若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教师应根据具体事件,分析该行为出现的原因,讲解道德与法治内容,鼓励学生思考纠错方式。教师还可联系一系列现实事件,引导学生辨析事件的区别与共性,以此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3]。

第二,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角色扮演游戏,为学生分配不同角色,促使学生思考角色行为本质,反思家庭与社会生活,有效增强学生责任意识,逐步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思想。比如,在“读懂彼此的心”一课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合理分配角色,引导学生认知父母压力,感知父母责任,在此基础上,思考自身与父母的沟通方式,以此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创建日常生活情景,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家庭角色,如子女、父母等,合作完成角色扮演活动,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亲子沟通、家庭决策等。在角色扮演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需分享自身感想,分析日常生活問题,总结处理方式,培养乐观生活心态,提高亲子沟通质量[4]。

第三,教师可采取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辩论。在辩论小组中,学生可以交流意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在课堂辩论过程中,小组学生需互相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明确法规的实际应用范围。教师要精心挑选课堂讨论话题,包括环保、礼仪等,鼓励学生结合实际事例开展讨论。比如,在“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中,教师可以引入“景区买票插队”等社会热点事件,鼓励学生踊跃发表看法,深入分析社会现象,从而帮助学生融入社会,掌握人际交往技能,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加快学生成长发展。

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并结合社会现实热点,提升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深度,丰富学生法治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结语

近年来,我国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度日益提升,小学教师应积极学习前沿道德与法治教育理念,优化自身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设备等优化课堂教学场景,降低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难度,促进学生高效吸收知识,辅以科学化、个性化社会实践,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升学生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婉璐.多维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2):86-87.

[2]黄裕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23(34):76-78.

[3]杜淑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J].亚太教育,2023(18):60-62.

[4]兰文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新教师,2023(5):79-80.

[5]张艺.直面核心素养创设灵动课堂: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19(22):89-90.

猜你喜欢

教学路径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