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生兴趣—专业匹配度与从教意向的关系

2024-06-11陈宛玉罗艺馨许铣铭周凤辉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职业认同兴趣

陈宛玉 罗艺馨 许铣铭 周凤辉

作者简介:陈宛玉,男,河南南阳人,心理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涯发展与教育研究;

罗艺馨,女,广西河池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涯发展与教育;

许铣铭,女,广西贵港人,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周凤辉,女,湖南邵阳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涯发展与教育.

(1.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0;2.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贵港 537000)

摘要:为探究兴趣—专业匹配度对师范生从教意向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对887名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兴趣—专业匹配度、从教意向、专业承诺和职业认同两两显著正相关;职业认同在兴趣—专业匹配度与从教意向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专业承诺→职业认同也在二者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论,研究建议从有效选择专业、提升专业承诺、加强职业认同等方面促进师范生从教意向。

关键词:兴趣—专业匹配度;从教意向;专业承诺;职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

(2024)03003107

一、问题提出

教师是发展教育的第一资源,也是人才培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基石。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教师培养,近年来更是陆续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做好2021届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促进师范生從教乐教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保障。高等师范院校是教师培训的主阵地,而师范生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来源,因此,加强师范生专业能力培训,提高师范生从教意向,不失为一条增强教师队伍力量的有效途径[1]。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师范生质量培训的政策,以强化职前教师培训,然而,就目前大学生从教意愿的现状而言,情况不容乐观。宋萑等发现多数师范生愿意从教, 但未把从教作为第一职业选择的师范生也不在少数[2];蒋国华对某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从教意向调查发现,高年级学生不愿意从教或抱无所谓态度的人高达444%,而低年级学生则高达563%

[3]。如何促进师范生从教意向的提升、加强师范生专业能力培养,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从教意向指特定主体对专业认知或职业认同显性的、综合的表现形态

[3]。现有研究对师范生从教意向的现状展开了调查,探讨了师范生从教意向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如个人特质、家庭背景、政策认知、院校环境等[4]。研究发现,兴趣—专业匹配度是影响个体从教意向的重要内部因素,会为其从教注入情感活力[5]。但鲜有研究探讨兴趣—专业匹配度究竟如何影响师范生从教意向,其作用机制是什么。据此,本研究以个人—环境匹配理论和职业兴趣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链式中介模型,探讨师范生从教意向的影响机制,从而为国内高校完善师范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切实提升从教意向提供措施路径。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兴趣—专业匹配度与从教意向的关系

兴趣—专业匹配度是指个人的专业兴趣与实际所学专业或职业的匹配程度[6],分为主观兴趣—专业匹配度和客观兴趣—专业匹配度[7]。根据个人—环境匹配理论,当人的特征与环境提供的资源相匹配时,就会产生积极的结果,反之,当人的特征与环境特征不匹配时,会导致精神和身体上的压力[8]。职业兴趣理论表明个体会积极寻找与自己兴趣相契合的工作或学习环境[9],在教育环境中学生有不同的偏好,尤其表现在专业的选择上,即兴趣—专业匹配度,两者的一致性可以带来更好的结果[10]。同时已有实证研究表明兴趣—专业匹配度与从教意向显著相关[11]。真正想要教书、喜欢教育专业而选择开始教师教育的师范生,报告了更高的教学承诺并表现出更高的从教意向[12]。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1:兴趣—专业匹配度正向预测师范生从教意向。

(二)专业承诺的中介作用

专业承诺指的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积极态度和行为,是大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动力源泉,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质量[13]。高山川等人发现学生对专业的基本兴趣对其专业承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14],同时,专业承诺这种积极的学习心理对专业满意度和择业结果具有预测作用。根据社会认知生涯理论,学业承诺是个体对学业阶段体验的综合反映[15],不同专业承诺水平的学生在规划未来职业时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专业承诺水平高的学生更愿意选择在自己专业领域学习或从事相关工作[16]。实证研究表明,真正想要教书、喜欢教育专业而选择开始教师教育的师范生,报告了更高的教学承诺并表现出更高的从教意向[17]。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2:专业承诺在兴趣—专业匹配度与从教意向间起中介作用。

(三)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

师范生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教师职业的认可,以及是否愿意长期从事教师职业的心理感受[18]。根据个人—环境匹配理论,个体与环境越匹配,就越能接受这个群体的价值观和规范,从而产生更加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如更高的留职意愿。马红宇等人发现由于喜爱、适合从事教育工作而选择成为师范生的个体其职业认同水平更高[18],这说明兴趣和专业的一致性会让师范生认同和关心与之专业相关的群体,进而越能接受对应职业的价值观和规范,从而形成职业认同,提高从教意向。实证研究发现职业认同对于师范生从教意向具有显著预测作用[19][20][21],社会同一性理论认为,职业认同决定了个体对工作的基本态度,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职业情感[22],因此师范生唯有在内心确立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后,才能从工作中获得满足和价值,从而提升其从教意向。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3:职业认同在兴趣—专业匹配度与从教意向中起中介作用。

(四)专业承诺和职业认同的链式中介作用

专业承诺类比专业满意度,能够反映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而从业意向是职业认同的最终行为表现[23]。安海燕认为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喜爱、认同及投入程度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因认同而坚守,因承诺坚守而更加认同[24]。专业承诺高的个体对该专业有着更加积极的感觉和态度,是影响个体进行生涯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25]。职业认同作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反映了专业承诺对能否促进师范生职业认同的重要作用,应注重师范生兴趣与专业相匹配,以提升专业承诺水平,促进学生增进职业认同感,进而丰富对师范专业的认知,增强专业归属感,在今后更有倾向选择教师作为个人职业,并且认可教师职业,努力成为优秀的教师。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4:专业承诺、职业认同在兴趣—专业匹配度对从教意向的影響上起链式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和职业兴趣理论的视角出发,试图考察兴趣—专业匹配度对师范生从教意向的作用机制,并构建了兴趣—专业匹配度、专业承诺、职业认同、从教意向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在读师范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填写问卷 982份,回收有效问卷887份,有效率为 903%。其中男生 163 人,占184%,女生 724 人,占816%;城镇298人,占336%,农村589人,占664%;独生人数有178人,占201%,非独生有709人,占799%。

(二)研究工具

1.专业承诺量表

采用连榕等编制的专业承诺量表[26],该量表共有 27 题,分为四个维度:情感承诺(9个条目)、理想承诺(7个条目)、规范承诺(5个条目)、继续承诺(6个条目),采用Likert 5点评分法,15分代表“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

2.兴趣—专业匹配度量表

采用Bai在2016年修编的兴趣—专业匹配度量表[6],该量表包括4个题目,采用7点量表,17代表“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

3.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

采用王鑫强等人编制的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PISNS)[27]。该量表包含12个题目,采用5点计分,15表示“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包含职业意愿与期望(3个项目)、职业意志(3个项目)、职业价值(3个项目)和职业效能(3个项目)四个维度。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

4.从教意向量表

参考了张河森编制的《免费师范生从教意愿调查问卷》[28]和徐士皓编制的《免费师范生职业发展意愿调查问卷》[29],设计了7个题目来测量师范生从教意向。量表采用Likert五点计分,15分表示“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

(三)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首先使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以及相关分析,接下来使用Amos240构建链式中介模型进行中介效应检验[30]。

四、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本研究是采用问卷调查的非干预、非实验方法来对被试进行测试,而采用自我报告法的研究中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Common Method Bias)。通常而言,为实现控制共同方法偏差的需要,可采用统计控制及程序控制两种方法。统计控制上主要应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程度控制方面则要求在施测期间被试需要匿名,整个施测流程严格按照规范进行[31]。50个题项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所得结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8个,且首个因子方差解释率为3540%(<50%),证明本次研究中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及相关系数矩阵如表1所示。师范生的兴趣—专业匹配度、专业承诺、职业认同、从教意向的平均分在354~466之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兴趣—专业匹配度与从教意向呈显著正相关,积差相关系数为038,为中效应量,假设H1成立。专业承诺与从教意向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47,为中效应量。职业认同与从教意向成显著正相关,其系数为079,为大效应量。结果表明,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呈中高度相关,数值在038~079之间,且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研究假设得到初步支持。

表1兴趣—专业匹配度、专业承诺、职业认同与从教意向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n=887)

(三)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Amos240生成的结果如图2、表2所示,在构建的中介模型中,兴趣—专业匹配度正向预测专业承诺(β=071,  p<0001)和职业认同(β=013, p<0001)。专业承诺对职业认同也有积极的影响(β=046, p<0001)。职业认同与从教意向高度相关(β=076, p<0001)。

图2链式中介模型

中介分析结果表明,兴趣—专业匹配度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影响从教意向:(1)兴趣—专业匹配度→职业认同→从教意向,(2)兴趣—专业匹配度→专业承诺→职业认同→从教意向,假设H3、H4成立,假设H2不成立。二者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10(013*076)和025(071*046*076)。使用Amos240进行中介效应检验:通过偏差矫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 法检验中介效应,重复取样 5000 次,并计算95%置信区间[32],如果Bootstrap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 0,则说明参数估计值显著,反之则不显著,具体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专业承诺的95%置信区间为[-0017,0087],包含0,因此不作为独立中介,职业认同作为独立中介,95%置信区间为[0010,0186],不包含0。这表明只有职业认同的独立中介作用效果显著,研究假设H2不成立、H3成立。

同时,专业承诺与职业认同作为兴趣—专业匹配度对学业压力之间关系的链式中介,95%置信区间为[0180,0328],不包含0。这表明专业承诺与职业认同的链式中介作用效果显著,研究假设H4成立。兴趣—专业匹配度对从教意向的总效应值为0383,总间接效应值为0382,总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9974%。

中介检验的结果表明,专业承诺和职业认同对从教意向的影响起完全中介作用,且这一中介作用包含了两条路径:职业认同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专业承诺→职业认同的链式中介作用。

五、讨论

(一)师范生兴趣—专业匹配度与从教意向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相关分析发现,兴趣—专业匹配度与从教意向存在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的结果也表明,兴趣—专业匹配度对从教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但当专业承诺和职业认同进入回归方程后,兴趣—专业匹配度对从教意向的直接预测作用就变得不显著了,这一结果与之前的研究有所不同[33]。选择与自己兴趣相匹配的专业固然重要,但匹配的一些积极效果一般而言是需要结合专业培养过程一起发挥作用的,培养过程依旧是专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如果根据兴趣选择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感觉不到专业吸引力,现实与期望之间存在较大落差,仍然会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失去兴趣和学习动机,最终降低专业承诺和专业满意度[25],而专业承诺对于师范生进入教师行业意向并愿意留任具有重要作用[34]。也就是说,在兴趣—专业匹配度对从教意向的影响过程中,存在着中介变量致使其直接联系不显著。

(二)职业认同的中介作用

研究证实了职业认同是兴趣—专业匹配度和从教意向之间的独立中介,兴趣—专业匹配度会增加对教师的职业认同,进而增加师范生的从教意向。由于师范生区别于一般大学生,职业定向较为明确,选择师范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选择了教师职业方向。学习兴趣和动机强烈,能在专业学习中深化对职业的认同感,这与之前的研究一致[35]。职业认同越高的师范生,对自身和教师环境的认识就越清晰。因此,面对不确定性时,他们能积极调整不良情绪和行为,避免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自我怀疑。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定位后,他们的从教意向也会随之提高[36]。

(三)专业承诺、职业认同的链式中介作用

研究发现专业承诺、职业认同在师范生兴趣—专业匹配度与从教意向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兴趣—专业匹配度是专业变化意图,即专业承诺的最佳预测器。在教育环境中,兴趣—专业匹配度高的学生发现他们的课程更有趣,他们会不断有动力学习并享受学习的过程。相比之下,兴趣—专业匹配度低的学生发现他们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更有可能改变他们现在的专业去寻找一个更好的兴趣—专业匹配度[37]。学术兴趣与他们的专业是一致的学生通常对专业有更高的承诺[38]。结果还表明,更高的专业承诺会增加职业认同。陈立认为,专业承诺与职业认同密切相关,专业承诺高的学生在职业决策中会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他们凭借认知、动机和情绪情感过程的调节,影响他们的职业认同、职业选择和规划,并预测他们未来的职业决策和发展[39]。

六、建议

(一)重视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有效选擇专业

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在选择师范专业时不只专注于教师职业的工作特性等原因,还需做好自我了解并选择符合自身兴趣的师范专业。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生涯教育能为学生高考专业选择提供有效地辅助。首先是能够帮助学生通过专业测评得出对自我兴趣、人格特质、能力、价值观的认知,其次提供信息、资源、平台、工具让他们对选科、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本身以及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地外部探索,最后辅导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避免课程选择和专业选择带着盲目性,导致兴趣与专业不匹配,从而影响大学的学习、毕业求职和就业。因此,在中小学加入生涯教育辅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可建设专业的生涯教师队伍和生涯课程,为学生建立只属于自己的生涯规划档案,开展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针对高校方面,招生时只凭借分数与志愿似乎不足够,可以采取一定的自主招生入学形式,加入考核学生与师范专业是否匹配的面试环节,而非单纯地考核专业知识;同时,经常更新校园的网站,提供专业院系、学校和部门的详细描述,详细说明其培养目标、学习计划和学习成果,目的是让学生做出明智决定,避免进入不适合他们兴趣的领域。此外,高校还可以与中小学紧密联系,并对社会开放,以便未来的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的学习领域,比如开放大学教室和实验室等给中小学生参观、为中学教师和生涯老师提供相关专业发展课程,促进学科生涯化与生涯学科化的融合。

(二)重视专业建设,提升学生的专业承诺

专业培养方面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承诺。高校应改进课程和教学质量,重视师范专业和学校氛围的建设,加强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对专业的承诺,比如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给予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和资源;也可通过改变教学设置,例如在1+3培养模式下,学生在第一年学习公共课程,了解了专业方向后,选择了其他的专业或者决定保持这个专业,后三年则进入师范专业课程,或是给予学生更多转换专业、选择第二专业的机会,让学生的兴趣更好地适应他的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让师范生认可师范专业的规范和培养方式,将从教当成自己的责任,避免出现师范院校师范专业不如其他专业受到重视的局面。此外,还应该开展生涯规划,提供就业和求职指导,增强师范生的生涯适应力,提高师范生对未来就业的积极预期,帮助师范生明确目前对教师的需求会逐步上升。

(三)重视职业规划,加强学生的职业认同

首先,在师范生入学时,就应当引导他们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和价值,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规划。通过职业规划课程、教师职业发展讲座等方式,让师范生更全面地了解教师职业的发展前景和未来趋势。其次,通过组织师范生参加教育实习、观摩课堂教学等活动,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教师职业的实践性和复杂性。同时,也可以鼓励师范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最后,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生应当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思想教育、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师范生认识到教育的使命和价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加自觉地投入到教师职业中,增强职业认同感。最重要是让师范生爱上师范专业,挖掘师范生的特长,帮助其树立职业理想和抱负,能在从教中实现自我价值,最终提升职业认同确立从教意向。

[BT4]参考文献:[HT5”XH][STXFZ][WTXFZ]

[1]苏涵琼,张维.非公费师范生从教意愿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实证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3,22(03):5161.

[2]宋萑,王恒,张倩.师范生教师教育质量认可度及其对从教意愿的影响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17(02):4854.

[3]蒋亦华.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从教意愿的调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8(06):6267.

[4]何赵颖,侯龙龙,潘艳萍等.职业认同对师范院校在校生从教意愿的影响研究[J].教育经济评论,2022,7(05):100114.

[5]姜玉琴,阳杨.新疆双语教师从教意愿调查研究——以新疆某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新疆社会科学,2013(03):160164.

[6]Bai, Lili.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ong Kong.Relationship of personenvironment fit with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 with major: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with university students in south China[J].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Section B: Th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2018,79.

[7]Naghmeh Vahidi;Samsilah Roslan;Maria Chong Abdullah;Zoharah Omar.Association of Perceived Interest Major Fit and Objective Interest Major Fit with Academic Achiev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Literacy Studies,2016,4(2): 90100.

[8]Edwards J R , Caplan R D .PersonEnvironment Fit Theory: Conceptual Foundations, Empirical Evidence,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 1998.

[9]Holland J L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Personalities and Work Environments[J].PrenticeHall, 1997.

[10]LengnickHall C A , Sanders M M .Designing Effective Learning Systems for Management Education: Student Roles, Requisite Variety, and Practicing What We Teach[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40(6):13341368.

[11]Kim M H , Beier M E .The collegetocareer transition in STEM: An eleven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perceived and objective vocational interest fit  ScienceDirect[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20, 123.

[12]Aelterman R A .Teacher education graduates and entrance into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Development and test of a model[J].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2009, 24(4):453471.

[13]包志梅.學习支持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影响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Z1):7583.

[14]高山川,孙时进.大学生的基本兴趣及其与专业承诺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14,34(05):463467.

[15]Lent R W , Brown S D .Social Cognitive Model of Career SelfManagement: Toward a Unifying View of Adaptive Career Behavior Across the Life Span[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13, 60(4):557568.

[16]程永佳,高迎浩.大学生专业承诺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02):127128.

[17]Aelterman R A .Teacher education graduates" entrance into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Development and test of a model[J].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2009, 24(4):453471.

[18]马红宇,蔡宇轩,唐汉瑛等.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内在结构与特点[J].教师教育研究,2013,25(01):4954.

[19]何赵颖,侯龙龙,潘艳萍等.职业认同对师范院校在校生从教意愿的影响研究[J].教育经济评论,2022,7(05):100114.

[20]胡维芳,黄丽.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01):8286.

[21]王鑫强,张大均,薛中华等.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与生命意义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12,32(03):277281.

[22]邹维兴,丁湘梅,郑玉国等.西部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高校教师心理资本对其工作投入的影响——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教师教育研究,2022,34(06):5360.

[23]刘文萍,张亚星,周晔.西北地区特殊教育师范生专业承诺现状及提升策略——基于西北师范大学的调查数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6):3235.

[24]安海燕,刘洪福.中小学教师职业承诺与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07):119121.

[25]丁沁南.选择重要还是培养重要——本科生专业自主选择、专业承诺与专业满意度关系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23):2733.

[26]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05):632636.

[27]王鑫强,曾丽红,张大均等.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的初步编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05):152157.

[28]张河森,林云,崔莎莎.艺体类免费师范生从教意愿实证研究——基于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的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6,28(04):5763.

[29]徐士皓. 免费师范生职业发展意愿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0]Andrew F ,Hayes.An Index and Test of Linear Moderated Mediation[J].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 2015.

[31]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06):942950.

[32]HAYES,ANDREW F. Beyond Baron and Kenny: statistical mediation analysis in the new millennium[J].Communication Monographs,2009,76(4): 408420.

[33]Aelterman R A .Teacher education graduates entrance into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Development and test of a model[J].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2009, 24(4):453471.

[34]Billingsley, Bonnie S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Retention and Attrition: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J].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2004.

[35]何静,王军.社交媒体时代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认同研究[J].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00):216229.

[36]崔艳婷,张胤.影响师范生从教意向的因素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S2):152157.

[37]Li, Y., Yao, X., Chen, K., & Wang, Y. Different Fit Perceptions in an Academic Environment: Attitudinal and Behavioral Outcomes. In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2013a, 21(2): 163174.

[38]Wessel, J. L., Ryan, A. M., & Oswald, F. 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jective and perceived fit with academic major, adaptability, and majorrelated outcom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08, 72(3):363–376.

[39]專业承诺与择业自我效能感、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从特殊教育师范生视角. 现代特殊教育, 2019,367(16):192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estingmajor matching degree and teaching intention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chain mediating role of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Chen Wanyu1,Luo Yixin1,Xu Xianming2,Zhou Fenghui1

(1.Department of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0;

2.Guangxi Logistic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igang, Guangxi, 537000)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the influence of interestsmajor matching degree on the teaching intention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887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terestmajor matching degree, teaching intention,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Professional identity plays a part of mediating role between interestmajor matching degree and teaching intention, and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 professional identity also plays a chain mediating role between them.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it is suggested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intention of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effective selection of majors, enhancing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and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identity.

Keywords:

Interestingmajor matching degree, Teaching intention,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Professional identity

(責任编校:冯卫国)

猜你喜欢

职业认同兴趣
实习教师自我效能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
多元背景下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做法
90后医学生职业认同浅析
90后医学生职业认同浅析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