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灵渠石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4-06-10徐斯琦

大观 2024年3期
关键词:艺术传承

徐斯琦

摘 要:桂林灵渠石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通过对灵渠石刻的分布与特点进行梳理,揭示其在艺术表达、题材选择和文化展现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对桂林灵渠石刻的分布现状进行调查,指出其面临的保护与传承难题,强调石刻文化的保护需求,提出一系列传承和发展的策略:强调通过数字化文化遗产的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灵渠石刻进行全面记录和保护;倡导开展石刻艺术的研究与创新,鼓励以文旅结合的方式推动其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发展;提倡加强对石刻文化的教育与传播,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提高公众对灵渠石刻的认知度与参与度。通过这些研究策略,旨在为桂林灵渠石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促进这一独特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持续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桂林灵渠;石刻文化;艺术传承

一、桂林灵渠石刻分布现状

(一)灵渠石刻分布概况

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的灵渠是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它沟通了漓江与湘江,也使长江与珠江得以通航[1]。在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上,兴安这座小城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灵渠流经兴安县城的中心,水域两旁有着优美的古镇风采,造就了兴安特有的一公里长的水街景色。水街的桥梁、水域两旁都分布着各式各样的石刻造型,它们承载着兴安人民的文明印记,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安县相关部门将此处打造成了AAAA级景区,并在此投入了大量基础建设。

水街流域的石刻分布最广,时间跨度很大,从明清时代保留下来的石刻到21世纪初的石刻均有所保留,目前保留的石刻遗产大约有几百幅,大多数建造于明清时期。它们与这里的古桥、碑刻、园林等建筑相辅相成,有些石刻单独依附于流域旁的石头,有些石刻建造在古桥和建筑上作为装饰。灵渠公园与水街相连,这里的石刻最为出名,经过文献搜集得知,兴安地势复杂,石头原材料丰富,这些石刻大多出自明代之后,在清末民初曾外请湖南雕刻工匠来此雕刻,因历史动荡砸毁了许多石刻,之后又有一批被湖湘老板相中带走,直到几十年前兴安县相关部门陆续从各地收购回来[2]。除此之外,当地也打造了新的浮雕墙壁,以使传统得到延续,这些石刻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内容广泛性而著称。技术性的石刻图解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水利方面的卓越成就,而文化性的内容涵盖了当地的历史、信仰、民俗等多个方面。

(二)灵渠石刻的分布类型

灵渠石刻分布范围广泛,石刻的内容也极为丰富。根据走访调研,有的内容来自神话故事传说,有的记录了当地生活的画面,还有一些表达了当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别。

一是人物类别。当人们面对人物造型的石刻时,往往能够体验到艺术家对古老故事和传说的深刻理解。人物常作为文化中的象征,承载着人们的理想和象征意义,而其在石刻上的刻画为人们提供了一窥古代文明智慧和审美观念的机会。例如:水街流域刻画了一位赶考回乡的考生形象,他胸戴大红花,满脸笑意,骑着马停在家乡的柳树下,预示着本地人民对高中状元的美好向往;灵渠公园状元桥上刻画了一幅“天官赐福”的石刻作品,虽然经长时间的风沙洗礼,一些图案细节变得较为模糊,但是依然能够捕捉到人物身上的各个细节,包括服饰、面部表情、姿态等,象征着当地人民希望能够得到吉祥福气。这些画面以民众熟知的符号进行指代,从而实现石刻主题思想的传递,并不需要借助现实原型[3]。

二是神话动物类别。现实生活中的动物种类繁多,但兴安石刻所刻画的动物经常将现实生活中的动物与民间神兽相结合,有凤凰、仙鹤、麒麟等具有吉祥寓意的神兽,还有现实生活中的喜鹊、鸳鸯、鹿等动物,这些形象在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在不同的文化中,某些动物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如龙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权威和神圣,仙鹤代表长寿,鹿代表平安。有时也可能描绘古代传说或历史事件中的动物形象,以展现出历史和文化的融合。这样的石刻作品通过动物形象,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通过在石刻中雕刻动物形象,可以传达出一定的文化价值和信仰观念。

三是植物类别。植物类石刻常通过雕刻技巧,展现植物的生命力和生长状态,包括描绘繁茂的树叶、婀娜多姿的花朵,或是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场景,有的作为石刻的主题内容,有的作为石刻的背景画面,但都使石刻呈现出生机勃勃。不同植物在文化中往往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例如莲花象征着纯洁与圣洁,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除此之外还雕刻了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铜钱树,画面中的植物串起了一个个铜钱,这是现实与向往的结合,传达出一定的文化价值和信仰观念。

四是装饰类别。装饰图纹石刻是一种注重装饰性和图案美感的艺术表达形式。这类石刻往往以精细的图案、纹样和装饰性的元素为特征,通过雕琢、浮雕等手法,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灵渠流域,常见的图纹石刻有祥云、龙纹、花草纹、抽象图案等元素,通过精巧的排列和组合,创造出一种和谐、平衡的视觉效果,形成富有层次感的图案,使整体更为美观。这种图案常常用于建筑物旁的裝饰,或者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石刻不仅是艺术品,还是建筑和环境的一部分。

二、灵渠石刻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灵渠石刻通过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示了当地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因为年代久远,经过时间的洗礼,对于石刻的保护刻不容缓,以下是石刻保护传承所面临的三方面问题。

(一)自然侵害

长期的自然风化作用可能导致石刻表面出现脱落、磨损等现象。风、雨、雪等自然因素对石材的侵蚀可能导致石刻图案和文字变得模糊或被损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可能引发开裂、脱落等问题,这对于石刻的保存和保护提出了挑战。

(二)人为伤害

水街流域属于开放式街道,当地居民经常在河流边走动,并在河流旁浣洗衣物,除此之外,兴安水街作为AAAA级景区,大量的游客流动可能加速石刻的磨损,特别是在没有有效管理和保护的情况下,过度的人流可能导致踩踏、触摸、印刻等行为,进一步损害石刻的原始状态。

(三)管理保护不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安县相关部门在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县城改造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了数字博物馆,但因为石刻分布范围广泛,在多处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有些石刻被恶意涂抹、划伤、损坏等。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通常需要综合考虑科技手段、管理规范、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确保石刻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维护,这需要相关部门、文化机构、研究机构和公众共同努力。

三、灵渠石刻传承和发展的策略

(一)整合数字化文化遗产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文化遗产成为保护、传承和研究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数字化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实践可以为这一古老而宝贵的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近两年,当地建立了兴安灵渠展示中心,通过开展数字化交互,加强游客的体验性与互动性,并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数字化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项目,让游客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设备,随时随地参与对灵渠石刻的文化体验。但是,目前数字化遗产的建设远远不够,总体来说还需建立数字档案库,将数字化的石刻数据进行整合和管理。这样的数字档案库可以为研究者、文化机构、教育机构等提供便捷的查询和利用渠道。除此之外,還需建设数字化文本数据库,可以对石刻上的文字、符号、图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文字数据库,这有助于对石刻上的文字信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推动对文化内涵的解读。针对石刻本身,也可以通过纹理映射技术,将高分辨率的彩色图像贴合在三维模型表面,实现对石刻原始颜色的还原,这有助于保留石刻的视觉特征。此外,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建立石刻文化的社群,与游客互动,分享石刻文化的故事和活动。

(二)发挥当地石刻的艺术社会价值

发挥当地石刻的艺术社会价值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其中包括保护途径、传承途径、推广途径和社会参与途径等。在保护途径方面,可以进行定期检测与维护,设立定期检测机制,对石刻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问题,确保其得到长时间的保存。加强灵渠流域的环境保护,创造有利于石刻保护的环境,例如建立环境保护区、限制污染源,确保将周边环境对石刻的影响降到最低。在传承途径方面,可以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吸引专业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推动石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举办学术研讨会、学者讲座等活动,促进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合作,传播石刻相关知识。在推广途径方面,可以结合数字展览和虚拟平台,覆盖更广泛的观众,并结合当地文化和艺术特色,举办石刻艺术节庆,吸引游客,提高石刻的知名度。在社会参与途径方面,可以引入社区参与式管理,使当地社区居民参与石刻的保护与管理,培养社区对石刻的归属感,附近学校可以开展石刻文化的教育项目,培养学生对石刻的兴趣和认知,并定期组织讲座、工作坊,邀请专家学者向社区居民传递石刻的保护、鉴赏的知识,提高公众对石刻的认知。

(三)渗入文化创新与现代表达

要将当地石刻融入文化创新与现代表达,可以通过艺术创作、数字技术、文化活动等多种手段促进其与当地旅游的结合,通过艺术创作与设计,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体验。以当地石刻为灵感,创作与地域相关的艺术品,如雕塑、绘画等,将石刻文化与当地自然风光、历史故事相融合,形成具有独特韵味的文旅景观。设计与石刻文化相关的创意商品,包括具有石刻纹样的手工艺品、石刻文化主题的服饰、文具等。在景区内定期举办与石刻文化相关的主题艺术展览,展示当代设计者对石刻文化的理解与表达。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跨界合作与主题活动,例如与知名文创品牌、设计师合作,推出联名文创产品,提高产品的艺术性和品质感,或者定期举办主题文化节,结合当地的石刻文化,开展各类文艺表演、手工艺品市集等活动,吸引更多游客。通过上述提议,可以将石刻的图案、纹样巧妙地融入产品设计,不仅保留了石刻的艺术特色,还让这些产品更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与审美需求。

(四)巩固管理模式与培养传承队伍

在文物保护领域,巩固管理模式与培养传承队伍是确保文物长久保存、传承的重要一环。这既需要有效的管理手段来保障文物的日常管理和修复工作,又需要培养一支具备专业素养、传承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队伍来确保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物保护的管理模式涉及规范、高效的运作机制,以确保文物得到妥善保护和管理。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文物档案管理体系,包括文物的详细记录、存储地点、修复历史等,以确保对文物信息的准确、全面掌握;其次,制订详尽的文物保护计划,明确文物使用、展览、修复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确保文物保护的一贯性和专业性;再次,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文物的实时监测、远程管理,提升文物保护的智能化水平;最后,强化与相关机构的协作与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文物保护工作。

在队伍培养方面,需要建立一支传承意识强、专业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的文物保护队伍。首先,要加强对传承队伍的专业培训,包括文物修复技术、文物鉴定与分类、博物馆学等方面的系统培训,提升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其次,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从基层文物工作者到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确保文物保护队伍的血脉相传;再次,鼓励队伍成员参与国内外文物保护交流与合作,拓宽视野,汲取其他国家文物保护的经验,提高队伍的国际竞争力;最后,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奖励制度激发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其在文物保护领域中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

综上所述,在灵渠石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道路上,人们发现了无尽的文化宝藏,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深入研究与探讨灵渠石刻的保护、修复、传承以及创新,呼唤着对这一文化瑰宝的尊重和关爱,人们需要意识到,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更是一场对文化认同的传承与传播。通过这些努力,希望能够为后代留下更加丰富、珍贵的文化遗产,让这份文化之美能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持续散发光芒。

参考文献:

[1]孙春玲.文旅融合背景下古镇“诗词+旅游”模式探究:以桂林兴安县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1):1-6.

[2]毛雄飞,韩勇.论铜钱纹饰与灵渠古石刻图像的语义空间[J].装饰,2014(8):98-99.

[3]毛雄飞.灵渠清代状元桥石刻图像的民俗特质[J].美术,2013(9):124-125.

作者单位: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艺术传承
试析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的特性和功能
广西壮族刺绣工艺的艺术与传承
探究对于现代鄱阳渔鼓艺术的保护以及发展
社会变迁视野下的山西临汾农村威风锣鼓传承现状与思考
浅谈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
临汾威风锣鼓溯源初探
鱼皮画在艺术院校中传承的优势
非物遗手工技艺在艺术院校中传承的优势
智慧云环境中的“师徒制”艺术传承教学模式研究
艺术传承语境中的民间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