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题干入手的高考语文审题方法探究

2024-06-04张喜红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高考语文

张喜红

摘  要: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的命制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是在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方面,更加强调学生在语言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变化和创新。然而,一线教师在教学和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往往过于关注文本内容的分析、文本体例的研究以及固定题型的训练,却忽视了对“审题”的深入研究。这导致学生答题思路不清晰,无法准确抓住关键,从而影响答题效果。

关键词:高考语文;审题方法;审题技巧

本研究通过对现代文《“九一八”致弟弟书》题干设计的分析,以及具体实例的探讨,总结题干设计的特点。同时,还将探究高考语文试题应如何捕捉题目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寻求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将对一线教学,特别是高三语文复习课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让更多的师生受益。

一、高考真题,素养显现

在2022年的全国乙卷高考现代文阅读中,选用了萧红的《“九一八”致弟弟书》。这篇文章与新课标中强调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相连。这些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中逐步积累与构建的,并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得以展现。这些素养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通过具体文本情境设计问题,展现了情境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全面检验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错因分析,错例呈现

第8题的设计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两段生活,‘我都放在了年轻人的群体中来叙述,且有不同的感受,请对此加以分析(6分)。”

由于题干内容较长,包含的信息较为繁杂,涉及的关系较为复杂,涉及的对象有“弟弟”“我”以及“年轻人的群体”,地点则涵盖“上海”和“山西”。同时,题目要求回答者需要梳理出不同对象的感受,并且文本信息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试题的难度相对较高。这导致许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到困惑,无法准确理解题目的具体要求,难以确定答题范围,理清思路,从而产生了许多错误的回答。这些错误的回答表现为答非所问,甚至简单地套用答题模式,造成了严重的失分现象。以下是一些典型的错误示例:

例一:在上海把弟弟看成顽皮、可爱又懒散的年轻人,因为未见到,所以用年轻人为代表体现“我”想象中的弟弟。在山西环境有所改变,用别人的描述,用战士的身份,用年轻战士为代表,体现弟弟保家卫国,快乐又担当的形象,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来大致描写弟弟。

例二:用弟弟生活的窘迫,与其他周围年轻人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当时中国特殊的环境。

三、抓题干关键点,具体分析示例

首先,静下心来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只要抓住题干的重要信息,应该可以正确作答。先抓题目要点:“在上海”“山西”,这两个限定语很重要,已经提示了考生答题要分析的具体区间,同时“年轻人的群体”,暗示考生要关注文本中年轻人群体的描述和感受。再抓“我”对“弟弟”在“上海”和“山西”两段生活的不同感受,便可快速锁定答题区域。第8题题干中“对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两段生活,‘我都放在了年轻人的群体中来叙述,且有不同的感受”一句,明确告诉考生“我”对弟弟在上海和山西两段生活的感受是通过与“年轻人的群体”的比较得出的,这是本题的关键所在。题干还暗示了比较的对象、比较的内容以及“我”的感受,即“弟弟”与“年轻人的群体”在生活态度、人生追求方面的不同以及“我”对这两种不同生活态度的认识与评价。

其次,仔细分析题干指定的对象,可以发现“我”把“弟弟”的生活放在“年轻人群体”中叙述,那么,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也就应该是“弟弟”的生活状态,“我”对“年轻人”群体的生活的感受即是对“弟弟”的生活感受,能得出这两点结论,问题就容易破解了。“上海”和“山西”即是两个要分析的不同地点,题干要回答的核心问题也就变成了“地点不同,年轻人状态不同,我的感受也就不同”。这样,“抓住”题干信息一步一步分析,抓住不同的地点,由不同地点分析出不同群体的不同状态,再到“我”的不同感受,思路就清晰了。

文本中有很多重点词可以抓,例如:“慌乱”“忧郁”“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已很直接,语境下的意思很明显。这样,就可以在复杂的文本信息中快速厘清思路,思路清晰,方向就明确,方向明确,分别概括分析即可,迷惑的问题就解决了。

最后,作答时按上面的思路,对文中信息梳理提取:在上海“这些流浪的年轻人”“北方的粗直的青年,内心充满了力量”“你们都怀着万分的勇敢,只有向前”“饥饿”以及“我的心里充满了慌乱”“那时你不知我心里的忧郁”“讨厌、欢喜”。在山西“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因为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跳着,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拿枪”指能参加战斗,“担水”指会生活。以及“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即有希望和期待,“我也没能看见你,但我不知为什么竟很放心”,意在不担心、不担忧。思维过程可以如圖1所示。

四、现代文阅读“抓题干”的具体方法

以上具体实例,更多的是启示学生只有抓好辨清题干信息,才可能有明晰的思维主线。考场上,考生要抓住题干中关键词,回归文本、基于文本情境展开分析,梳理出题干的信息要点,思考如何答题,避免硬套模式,做到有的放矢,不失掉采分点。

(一)抓显性信息

带有显性信息的题干一般会明确指定分析的区间、分析的对象、分析的方向,具体分析哪一特点、蕴含了什么情感。总之,在不同的文本类型中,呈现出来的特点也是千差万别的,学生要逐步审题干信息,明晰指令,弄清出题人的意图,找到解答路径。

如2022全国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支队政委》《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题干设计为:“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2018年全国语文卷Ⅲ卷《微纪元》题干设计为:“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2018年全国语文卷Ⅰ文学类文本阅读《赵一曼女士》题干设计为:“小说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2019年全国Ⅰ文学类文本阅读《理水》的题干中“故事”与“新编”的关系分析,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要抓住显性信息,对两个概念进行理解界定,两道题都可以结合文本内容,从抓住题目主要信息,着手分析得出。

上述题干表述中涉及的显性信息,一般情况下是考点所在,教师必须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对题干信息判断的敏感度、准确度,理清哪些是出题人的指令性信息,意在指引学生往哪个方向回答,明确考查哪些基础知识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学会从题干要求出发的作答方法,避免旁逸斜出。此外,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审清题干的能力,使学生能角度准确、思路清晰地回答问题。

(二)抓隐性信息

题干中常常会包含评价性质的语句,这些语句能够暗示评价的方向、角度、影响和价值等信息,这些都是分析问题时的重要切入点。以《越野滑雪》的现代文阅读问题设计为例,海明威提出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与冰山进行类比,他指出:“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在小说中,作者正是采用了这种手法,仅描述了冰山水面之上的部分。基于这种情节安排,小说在保持简洁明了的同时,引发了读者对冰山水下部分的无限遐想,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体验。因此,在解答问题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题干中的评价性语句,深入理解其含义,并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以“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为例,学生答案示例:“1. 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2. 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推测出其背后还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3. 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逛思。”这些都是楔入式有评价性质的观点,但在文本中又隐含着很多相关信息,即文本中哪些是露出来的看得到的信息,哪些是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需要挖掘的内容,学生要注意把握,抓住隐含信息,不断地向前探寻,才能发现题干设计所考查的实质,不然,学生只会摸不着头脑,胡乱作答,无法取得良好的答题效果。

总之,经过对近年来高考题目的深入研究,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出题者在设计题干时,总是精心地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究空间。这些题目往往不会直接指向某一具体的知识点,而是倾向于通过巧妙的设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将题干的设计与学生熟悉的“藏猫猫”游戏相比较。如果藏得太浅显,会失去游戏的趣味;而藏得过深,又会使寻找者失去兴趣。最理想的状态是,被藏的人既要成功地隐藏起来,又要留下足够的线索,使寻找者能够通过一定的努力找到答案。同样,高考题目的设计也旨在通过一定的难度设置,激发学生通过努力找到答案的热情。为了有效地解答这些题目,学生需要善于捕捉题干中的显性和隐性信息,并将其与文本内容相结合。通过深入挖掘文本信息,理解分析内容,形成闭环的思维模式,不仅有助于找到答题思路,还能明确答题方向。这种方法对处理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抓题干关键词

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理解题目意图和解答问题的关键所在。关键词通常是题目中的核心概念或主题,它们直接关系问题的核心要点和解题方向。因此,在解答问题时,学生需要仔细分析题干中的关键词,理解其含义和关联,从而把握问题的核心和解题的线索。以某阅读理解题为例:“请分析文章中‘自由这个概念的含义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在这个题目中,“自由”就是关键词。学生需要首先理解“自由”这个词在一般语境下的含義,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这个词在文章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同时,学生还需要考虑“自由”在文章中的作用,比如它是否是文章的主题,或者是否对文章的主旨有重要影响等。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准确地解答问题。

总之,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理解和解答问题的关键。在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识别和理解题干中的关键词,从而把握问题的核心和解题方向。同时,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准确地解答问题。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学生能够逐渐掌握抓住题干关键词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审题,关键在于深入剖析题干,提取关键信息,明确解题路径,掌握答题方法,并准确识别基础知识的考察点。简而言之,考生要深入挖掘题干内涵,明确考查重点与难点,把握答题的核心要点。审题干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解题方向,确定答题范围,从而清晰地知道应该“答什么”以及“如何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利用题干信息,如何深入分析题干,以及如何整理题干,以得出准确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

参考文献:

[1]相婷,江雪松. 家国情怀:从“小我”走向“大我”:以《“九一八”致弟弟书》为例谈情感分析题[J]. 新世纪智能,2022(92):27-32.

[2]李晓愈. 高考语文阅读解题技巧探究[J]. 考试周刊,2018(10):49.

[3]魏雪瑞.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 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6.

[4]王大震. 审清题干有的放矢:浅谈高考语文审题技巧[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06):77.

(责任编辑:郑  畅)

猜你喜欢

高考语文
例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探究题解题技巧
过尽千帆皆有数,落实理解方应手
过尽千帆皆有数,落实理解方应手
如何在语文高考试卷中做出完备的答案
呼唤高考名句默写题的改革
抓文体特征 重整体感知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索
高考语文快速辨析病句的教学研究
略谈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的解答
高考语文课堂复习的指向性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