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以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探究

2024-06-04赵凡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高考作文立德树人

赵凡

摘  要:高考作文着重评估考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文的思辨性要求日益提高,以检验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养成为语文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密结合新高考的变化,以推动高考作文的教学改革,帮助学生适应这一趋势,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趋势;立德树人;文化传承;强化思辨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始终围绕时代主题,注重情境写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旨在引导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这些作文题目不仅反映了学生的文化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因此,考生掌握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可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一)把握立德树人方向,做到以文化人

近年来,高考作文注重考查考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倡导考生在文章中表现出对国家、人民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人生观,以此来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坚定的信仰和完整的人生观。提倡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势,用文化作为承载历史前进的道路,用讲道理的方式感化他人,以此来激发学生爱国情。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写作时,不能再讲干巴巴的道理,也不能一味地唱高调,必须脚踏实地地通过作为来传输自己的正确价值理念,明确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箴言、警句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深刻阐释作为总领”,鼓励青少年学生对材料所反应的相关现象和劳动本身进行深入思考,并自覺弘扬劳动精神。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和整个社会中培养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积极参与劳动的良好风气。2020年全国Ⅰ卷的标题突出了立德树人的导向,材料涉及齐桓公的开明、坦荡与宽容,鲍叔的知人、识人和谦让,管仲的忠贞与才干等三位历史人物的性格、格局、精神和气质,这些都凝聚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能使考生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由此可见,在高考作文立德树人的导向下,教师需要不断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创造对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总之,高三语文教师要认真思考如何将立德树人的导向贯穿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健康成长的同时也拿到高考作文高分。

(二)传承文化经典,宣扬文化自信

在高中语文考试中,作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考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在过去的考试中,考生的作文内容偏重于题材选择和文学修养,但现在越来越强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掘。在考核的过程中,出卷人很注重考查学生对传承千年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简言之,就是在高考作文中,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占比日趋提高。另外,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当今国际之间的竞争力愈发趋向于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重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树立文化自信心,是每一名学生都要恪守的责任。

2020年全国Ⅰ卷的题目中,材料选取的故事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其中包括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等三人合作共立的历史性陈述,以及后世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历史,评价人物品格,观察并照进现实,思考个体发展,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2022全国甲卷的作文材料为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匾额题名,众人与贾宝玉给出了三种不同的题词,分别照应“移用”“化用”和“创新”三个关键词。2022新高考Ⅰ卷的作文材料则着眼于中华优秀文化资源,由围棋文化切入。

对中华文化传承这一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掌握几点关键: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独特价值。通过讲授各个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从宏观角度去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从而树立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换句话说就是必须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其存在的正向价值和作用。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中国古代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古代文化的精髓,进而以此为基础,创造具有现代内涵和时代特点的新文化。也就是要求学生要在研读传统文化作品的基础上做好适当、有效的延伸,避免文化发展停留在古时期的层面上。再次,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古代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技巧,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和文学资源,借鉴古代文献和经典范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语言表达中,形成更具深度和思考性的作品。事实上,关于高中语文作文学习的最高级别就是学生能灵活地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积累的素材持续应用到自己后续的写作中,如此可以实现对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合理应用,最终为中华文化的延续带去更多可能性。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践行中华文化传承的理念,通过实际行动和社会实践,提升对文化传承的认识和体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融入生活中并传承下去。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是古代民主通过持续的生活摸索探究而逐步形成的、值得被延续的部分,所以与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也需要试着将文化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展开文章创作。

(三)注重迁移运动,辩证地看待问题

高考作文命题的思想深度在逐渐增加,如强调物质相关要素的“内在联系”、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等。思辨是指思考和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的能力,以及区分和分析事物的情况、类别和原因的能力。凡是具备良好思辨能力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他们一般是会试着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去切入摸索,不会只停留在单一的层面上,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会更周全、到位、深入。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强”与“弱”的变化,需要弄清二元概念的辩证关系。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则引入三元概念“本手”“妙手”“俗手”,审题的关键是发掘三者的意蕴,理清三者辩证关系;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的“选择·创造·未来”的主题写作,也是三元概念。由此看来,突出对学生思维的灵活度、深刻性等高阶思维品质的考查,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必将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结合写作要求,学生需要从四个步骤分析。第一步:需要弄清三个概念在围棋中的含义。首先,本手指的是围棋中基本的出招方式。其次,妙手指的是在围棋中具有创造性和突破性的落子手法。妙手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对手措手不及,增加取胜的机会,但是妙手也存在风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量力而行。最后,俗手指的是一些常见的、被广大围棋爱好者频繁使用的落子方式。俗手落子虽然简便和易于实施,但是常常带有刻板、教条的性质,容易被对手抓住漏洞。

第二步:本手、妙手、俗手在其他领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首先,本手的引申义是指要在各个领域获得成功,需要扎实的基础能力。比如,在学习上,只有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工作上,也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技能和工作常识,才能够胜任各种职位。因此,在任何领域,都需要注重打好本手。

第三步:要明确三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条件关系:只有对“本手”掌握扎实,才可能出现“妙手”;也可理解为因果关系:围棋高手“妙手”迭出,是因为“本手”扎实。“本手”与“俗手”、“妙手”与“俗手”则为正反对立的矛盾关系。这三个概念组成的几重关系中,“本手”与“妙手”之间关系是主要关系,是保证立意正确的核心,另外两组关系则属于次要关系。

第四步:要明確三个概念的引申义。“本手”可引申为“奠定基础”“磨砺功夫”“坚持常规”“尊重规范”“强化技能”等;“妙手”可引申为“创新创造”“奇思妙招”“卓越表现”“游刃有余”等;“俗手”可引申为“技能低下”“俗常平庸”“流俗做法”“泯然众生”等。“围棋”只是一个引子,棋理可类比引申至个人的成长发展、事业的开创进步、民族的振兴繁荣。

针对作文的立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选是从“本手”和“妙手”之间的关系入手,阐释基础与创造的关系。例如,打好基础是创造升华的前提条件,几乎所有创造性劳动都离不开扎实稳固的基础。也可以考虑三个概念的其他组合方式,比如,从“本手”和“俗手”之间的关系入手,说明忽视基础,一味好高骛远,就只能流于平庸和俗常,这个立意角度也是符合题旨的。但如果有考生从“妙手”和“俗手”之间的关系入手,说明有人渴望成为“妙手”,最终还是“俗手”,但没有提及“本手”这个关键点,则是偏离了题旨。由此可以确定,必须强调“本手”的重要性,这是保证作文立意不出现偏差的关键。此外,更高级的思维首先是建立在概念的深度剖析之上的。比如,“本手”为本分之手,是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在棋局中它经常被用来在好与不坏之间选择中间地带,但中间地带并不等同于“平庸”,中庸是统筹全局的整体思维。这样分析,便赋予了“本手”除了基础之外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二、高考作文备考启示

(一)重视提升写作能力与素养

科学考查语文学科核心能力,既是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对高考语文进行命题的一贯追求。高中语文教师要树立“三年一盘棋”的意识,详细拟定写作训练计划,避免一味抢“热点”而导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式盲目化、随意化的写作训练,坚持训练的序列化,训练问题的多样化,坚持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训练,这样,学生在面对高考作文时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坚持积累丰富而鲜活的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海量阅读,既是培养语感的手段,也是丰富写作素材的途径。到了高三,学生可按专题建立自己的储备库,丰富积累,充实语料。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不但要有精彩的开头结尾,中间所谈的内容也必须翔实得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如果日常不注重积累,考场之上必定无话可说,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有规划做好提前准备,完成日常素材积累工作。

(三)结合材料加强情景写作训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能力是在真实语言使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和素质,“真实语言使用情境”包括强化写作的实践应用导向和适应现实需求。

演讲稿、新闻报道等具体的实用文体与考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更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虽然这类实用类文体未来几年内不会以考题的形式考查,但作为学生必备的一项写作能力,教师必须要在日常训练中落实到位,确保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多样性和全球化的发展,高考语文作文题材将更加多元化,这要求考生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高考语文作文往往会与时事热点紧密结合,要求考生关注社会动态,关注国内外重要事件和问题。同时,传统的固定模式作文可能会逐渐减少,而更多关注考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更加注重考生的个性化表达和独特的视角,鼓励考生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基于此,考生需要全面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信息获取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灵活应对各类题材和题型,展现自己作文的独特风采。

参考文献:

[1]杨操. 对话视域下写作命题规律与教学策略探寻:以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为例[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4(03):70-74+86.

[2]张迪. 文化自信视域下新时代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思考[J]. 作文,2024(08):61-62.

[3]韩延明. 顺势而为对点训练:2023年高考作文新变化特训示例[J]. 广东教育:高中版,2024(02):7-9.

[4]邓观朗. 语言的艺术:高考作文增分的多维度策略[J]. 广东教育:高中版,2024(02):13-16.

(责任编辑:淳  洁)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高考作文立德树人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