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06-04丁继强
丁继强
摘 要:生活化教學法在数学教育领域中属于一种特殊却极具效果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在于将数学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紧密相连,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效教学目的。推广此种教学方式不仅能使传统的数学课堂焕发新的活力,还能显著提升教学效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提出四点建设性策略,以期使数学教学更加高效。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学习相较于小学而言难度更高,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与小学的教学模式相比,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强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教师需不断探索和创新,开发更多生活化教学策略,以在高效教学的同时,为数学教学增添更多精彩元素。
一、善于发现,感受生活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在学习任何领域的知识时,都必须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初中生而言,他们目前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相较于小学的基础知识和高中的深奥内容,初中知识更贴近实际,为学生探究生活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因此,初中阶段是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乐趣的关键时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细节,发掘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并理解数学如何融入生活。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通过自身的感染力,树立在学生中的权威,从而使学生积极响应并反馈自己的建议。
以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为例,其中第一课《生活·数学》便深入阐述了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这一课明确指出,数学无处不在,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进行这一导入课程时,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细心观察生活,发现那些与数学息息相关的元素。每一堂新课,教师都应结合实际生活案例,使学生能够轻松找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教师还可以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每堂课前寻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在生活化教学理念指导下,发现并融入生活只是数学学习的初步阶段,而深入体验生活则是紧随其后的重要步骤。正如前文所述,教师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元素后,应进一步鼓励学生将这些发现带入课堂,与师生共同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详细阐述自己的发现,还需准确表达个人的感受与理解。生活化教学的独特之处在于,生活与数学并非孤立存在,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一部分是自然存在的,而更多则是人类通过智慧和创造力所构建的。因此,人类在搭建生活与数学沟通的桥梁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生分享后,教师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元素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概率”深入剖析了概率这一数学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概率作为一种量化评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学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每一桩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事件,背后都隐含着一个概率值,用以揭示其发生的潜在可能性。本章内容不仅凸显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还展示了数学如何使生活更加便捷。为此,教师在教授这一章节时,应着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敏锐感知力,通过引入丰富的概率相关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养成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的习惯。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与体验,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对概率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还能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和热爱。
二、拓展逻辑,发散思维
(一)不断拓展数学逻辑思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思维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将课堂之外的数学魅力引入课堂,打破传统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引入生活中有趣的实例或课本中未涉及的内容,不仅能够为课堂增添趣味性,还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再局限于教材和考纲,而是以更开阔的视野看待数学学习,从而改变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心境。为了拓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接触新事物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的第三课《图形的平移》是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的规划,教师通常会先讲解平移的定义,进而介绍平行线的画法,最后教授平移规则图形的绘制方法。这些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纸面操作进行。然而,实际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远比此丰富多样。除了平面图形的平移,常见的是立体图形在空间中的平移,例如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桌椅在室内的移动等。学生不应仅局限于课本内容的学习,应走进现实世界,体验和感悟数学的魅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切认识数学领域的广袤与深远,并发现许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普遍。为此,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学习逻辑,自觉地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二)用发散性思维看问题
为了有效地将生活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教师需要精心策划与组织。在课堂上,学生通常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学习,遵循教师的指导逐步获取知识。然而,单纯依赖教师的单方面传授,学生无法提供有效的反馈与输出,导致教师难以确切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为此教师可以将生活元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深度理解生活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课堂思考的机会,还有助于他们锻炼思维能力,拓宽视野,以更全面的角度审视问题。
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概念,理解图形的运动、折叠等特性,以及学习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并获得相应平面图形的技巧。为深化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实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图形作为观察研究对象,此方式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典型案例的印象,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
三、结合生活,联系实际
(一)结合生活开展学习
将生活化元素融入数学教学,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鉴于初中生在生活常识和经验方面的相对不足,教师应积极利用生活中的元素,作为新颖的教学内容,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首先,教学场所不应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亲身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应用。例如,在学习概率时,教师可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在学习面积计算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地标性建筑的面积。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这些情境应涉及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和学习数学知识。最后,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连。教师应结合生活开展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为了更有效地学习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在于将理论数学与实际数学相融合,以提高教学效果。其中,理论数学往往是片面的、单一的,难以产生实际价值,而实际数学则能够依托其丰富的资源,为人类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推动社会不断前进。只有当理论数学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因此,数学只有在实际生活中得到验证,才能真正体现出其意义。
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对称图形—— 圆”深入探讨了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在教授学生圆的基本概念的同时,应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与圆相关的实例,从而实证圆的理论知识。对圆的一些性质,如对称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纸片折叠等方法来加以论证。另外,关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师可以落日与海平线为喻,这种比喻方式既贴切又巧妙。数学课本中的知识,无一不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观念,深入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以便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使学习过程更加顺畅。
四、创新设计,增添活力
(一)利用生活元素创新设计课堂
为了应对教育时代的变革并保持持续的发展动力,教师应积极探索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堂的创新设计,以丰富数学学习的内涵和吸引力。在传统的、可能显得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框架内,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将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其中,将日常生活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引入课堂,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度。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寻求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点,让数学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以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勾股定理”为例,教师在教授学生最基础的公式之余,还可在日常生活中发掘多种多样的直角三角形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证探究。此外,当学生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生活元素融入數学知识,提升学习趣味性,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让数学教学生活化逐渐普及。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展现自身的创造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引导学生适应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为数学课堂增添活力
将富有创新的生活元素融入数学课堂,能够有效激发课堂活力。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不应仅限于抽象的理论和枯燥的习题,这种学习方式往往显得刻板,难以达到理想的记忆和巩固效果。因此,教师将生活化元素引入课堂,能够营造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环境,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生活化元素在教学中的应用往往与实践紧密相连,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使数学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沉闷和单调,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活跃的思维带动了课堂学习氛围的改善,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
例如,在教授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的关于概率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和乐趣。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折扣、旅行规划等,设计成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总之,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学课堂,不仅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并实践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让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符合教育的本质。
五、结语
以上的四点策略,旨在引导学生积极融入生活,运用数学化思维感知生活,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并高效利用生活化原理来丰富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学生与教师对待数学的态度。纯粹的、平面的、理论性的数学学习,虽然能在理论上取得丰富的成果,但始终难以积累实践经验,而生活化的融入,恰好能够弥补这一缺陷。
参考文献:
[1]燕军霞.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启迪与智慧:上,2023(09):30-32.
[2]梁登山.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2):89-91.
[3]王祚荣. 生活化教学应用初中数学:特征性、契合性和价值性[J]. 基础教育论坛,2023(10):86-88.
(责任编辑:廖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