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海洋文化传播的路径创新研究

2024-06-03许金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0期
关键词:海洋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海洋文化

许金生

摘要:中华民族是人类海洋文化的缔造者之一。中华海洋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我国民众对海洋的了解仍存在巨大的不足,新时代进一步加强海洋文化的传播对我国实现海洋强国战略,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其传播过程中,主要存在东西部地域差距较大、海洋文化底蕴挖掘不充分、传播手段和宣传内容存在不足等问题。为更好地宣传我国海洋文化,该文提出相关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加强我国民众的海洋意识,让他们充分了解海洋文化,为实现我国海洋强国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海洋文化;海洋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海洋意识;传播;路径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4110(2024)04(a)-0172-04

Research on the Path Innovation of Strengthening the Spread of Marine Culture in the New Era

XU Jinsheng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Abstract: The Chinese nation i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human marine culture. Chinese marine culture has rich connotations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5,000-year glorious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is still a hug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ocean among the people in China,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dissemination of marine culture in the new era to realize the strategy of a strong marine country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issemination,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large geographical gap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insufficient excavation of marine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sufficient means of dissemination and publicity content.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China's marine culture, this article proposes relevant strategie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thereby strengthening the marine awareness of the Chinese people, enabling them to fully understand marine culture, and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realizing China's marine power strategy.

Key words: Ocean culture; Pcean power;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Ocean awareness; Dissemination; Path innovation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认识、经略、开发及保护海洋的能力已经成为判断主权国家实力强弱的有力证据。中国是世界上经略海洋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创造绚丽多彩海洋文化的国家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人民在开发、经略、保护海洋的互动交往过程中积累了无数宝贵的经验智慧,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海洋文化遗产。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建设海洋强国是必由之路。因此,进入新时代,大力推广和宣介海洋文化是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 海洋文化的内涵界定

何谓海洋文化?曲金良认为,海洋文化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1]。许维安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与海洋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笔者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在认识、经略、保护海洋,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进步等需要的过程中形成的,含括了人与海洋及以人的社会交往为基础形成的各类社会群体交融互动产生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有机统一。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民族想要复兴,国家想要富强,文化必须先行。故此,大力推动海洋文化繁荣发展是新时代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而加强海洋文化的推广宣介则是题中应有之义。

2 新时代加强海洋文化传播的意义

2.1 有利于推动海洋知识普及

我国一直是一个陆海兼备、陆海统筹的大国,不仅有着辽阔的陆域疆土,也有着宽阔的海域疆土。但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是以大陆文明为主,特别是明代中期以后至清代末期,当时的统治者采取“闭关锁国”政策,致使广大民众海洋观念薄弱,这种影响持续至今[3]。因此,新时代加强海洋文化推广宣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极大地推广海洋知识和文化,提升人民群众对海洋的认知水平,促使人民群众形成强烈的国家海洋权益观念和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为建设海洋强国铸牢群众意识基础。

2.2 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4]中国海洋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其蕴含的崇尚和平、平等合作、勇于探索、维护国家统一等要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新时代加强海洋文化的推广宣介,对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全民一致的大国海洋观具有重要意义。

2.3 有利于加强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各国也通过海洋进行文化的交流沟通。新时代以来,中国提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等倡议,旨在促进全球各方共同开发海洋、经略海洋、保护海洋。面对复杂的全球海洋治理形势,我们要通过海洋文化的沟通交流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互联互通、互利合作,来加强中国的国际话语能力,积极搭建文明交流国际平台,促进海洋文化的对话交流[5],为全球海洋治理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 新时代我国海洋文化传播的现状

3.1 东西部地域性差异较大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教育得到了极大发展,但东西部地区仍存在一定的观念鸿沟。据《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MAI)研究报告(2017年)》显示,我国海洋意识发展指数总体呈现由沿海到内陆依次递减的趋势,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得分均值分别为69.57、61.61、61.61、60.41,东部地区得分远高于其他区域,西部地区最低[6]。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主要还是我国地域辽阔,东西部之间存在地理地貌的巨大差异,从而造成了以内陆文化为主的西部边疆地区与以海洋文化为主的沿海地区在海洋文化的认识程度方面产生了巨大差异。

3.2 海洋文化底蕴挖掘不充分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广博、内涵丰富的中国海洋文化在历史上曾鼓舞和指引中华儿女不断开拓生存发展空间,并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辐射东亚、西亚乃至地中海地区,并在环中国海域形成了以中国大陆历代中原王朝为主导、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庞大的“中国文化圈”[7]。在此影响下,各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活习俗、语言歌谣,遗留下大量的文獻资料、遗址遗迹等可供收集、参考。国内学者开始注重对这些海洋文化底蕴的进一步挖掘,如曲金良、刘芝凤、杨军、贾鸿雁等学者关注海洋文化遗产、海洋旅游文化资源等方面的有关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3.3 传播手段和宣传内容存在不足

以抖音、快手、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各类新媒体传播媒介与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介的融合与发展,使信息传递更加高效、便捷,但随之也造成内容的碎片化、信息的海量化、舆论的多样性等特点。而针对海洋文化及其他有关海洋内容的持续报道也仅局限于专业机构,如国家海洋局、各地的海事机构等各类涉海媒体平台。而畅销的报纸、热门的门户网站、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台等媒体平台只有在我国发生了与海洋有关的重大事件时才重点关注。但往往此类事件涉及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与文化、民俗、艺术等关联较少。在国际海洋文化交流中,我国也存在一定的“失语”现象,处于劣势,而这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国家海洋主权、经济利益受损。

3.4 海洋文化传播的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8]当前,我国海洋人才队伍的规模已经十分庞大,涉海领域比较广泛,层次结构相对分明。对海洋人才的培养教育主要集中在海洋科学技术、海洋船舶工程及海洋水产养殖等领域,而研究、传播海洋文化、海洋意识等领域的人才培养研究相对缺失,具有自然科学多、社会科学少的特点[9]。

4 新时代加强海洋文化传播的路径创新

4.1 全地域推广宣介海洋文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实施这一重大部署,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0]。国家的海洋战略必须扎根在其国民对海洋的认知中,因此要加大对各地区、各民族的海洋文化宣传。首先,要巩固沿海地区海洋文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文化底蕴浓厚、研究成果丰硕、人才队伍健全等优势,铸牢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的海洋观念,为进一步扩大海洋文化的影响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等政策的东风,扩大海洋文化交流“朋友圈”。选派一批海洋文化知识丰富、教学技术拔尖、综合素质过硬的教育教学人才到海洋文化普及程度较低的地区,以由东向西、多地齐放的形式来推动海洋文化的宣传,从而达到逐步提升国民整体海洋文化素养的目的。

4.2 多维度挖掘海洋文化资源

我国海洋文化有着悠久且丰富的历史,长期的历史积淀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对这些资源进一步的挖掘、开发、保护对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4.2.1 要大力开发海洋民俗文化资源

绵长的海岸线养育了无数依海而生的沿海居民,他们在海上的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不同于陆地文化的、独具海洋特色的民风民俗:产生于捕鱼作业的渔民号子、渔民结、渔民锣鼓、船饰等, 用于渔民生活娱乐的跳蚤舞、海蚌舞、渔民画等, 在居民中口耳相传的戏曲、渔歌、神话故事等[11]。其中,妈祖文化最具代表性。妈祖文化发祥于福建莆田兴化府,肇始于宋代,现已传播至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集中华儒释道文化与海洋文化之大成的一种“活态”文化[12]。同时,在深化两岸经贸活动、构建两岸共同价值、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以及形成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价值[13]。这些海洋民俗文化是沿海居民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生活方式与智慧结晶,也是我国海洋文化资源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4.2.2 要大力开发海洋经贸文化资源

从汉代的中西海上交通贸易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从唐宋的对外贸易交往、明代的郑和下西洋到清代的海禁,从近代西方列强从海上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到如今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这些历史的背后海洋经贸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海上丝绸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成立的沿海特区及自贸区便是海洋经贸文化的一个缩影。基于此,我们可以大力研究海上丝绸之路遗迹、港口经济、航运文化历史、深度文旅体验等内容。海洋经贸文化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这对我们推广宣介海洋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2.3 要大力开发海洋军事文化资源

大海从来不是风平浪静的,无边的大海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史上留下来大量关于海洋战争的历史与英雄故事。戚继光率领的抗倭战争、郑成功收复台湾、大沽口海战、中日甲午海战、收复海南岛、“八六”海战等大大小小的战役见证了中国海军历史的辉煌与沧桑。大量历史遗迹,如天津的大沽口炮台,广东东莞的虎门炮台, 厦门的湖里山炮台及广东珠海万山海战遗址都遗留下来,开发这些军事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应,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海洋历史、海战历史及海军基本建设等内容,更可以培养国民的海洋情怀,提升国民的海洋意识与爱国主义意识,从而更好地宣传海洋文化。

4.3 讲好海洋故事,传播海洋文化

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以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自信的态度,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14]这也是当前加强海洋文化宣传工作的重要使命。这项工作不仅要面向国内,还要面向世界各国。

首先,要讲好海洋故事。这要求我们做到真、善、美。真,即要求我们讲的故事要立足于中华民族海洋文化的客观历史,据史说话、依史讲理。善,则要求我们将故事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将适合时代发展的价值观念、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凝练、升华。美,则要求我们选取具有美好愿望、有助于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理论进行阐述。做到了真、善、美,我们才有可能让人民群众乐于倾听、乐于接受我国的海洋文化及观念。

其次,创新传播方式。在宣传过程中,不仅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线上技术来推进海洋文化知识的高效、量化传播,还要通过博物馆、各类教育实践基地、海洋文化展览走廊、宣讲、演讲、表演、写作、征稿比赛等线下形式来丰富海洋文化的宣传形式,扩大人民群众接受海洋文化的渠道,以达到提升我国国民整体海洋文化素养的目的。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15]在国际传播中,也要注重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文字语言表达的转换等,从而提升我国海洋文化的对外传播效果。

4.4 加强海洋文化传播的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加强我国海洋文化的传播,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正确价值引领。海洋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内容,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配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

注重能力塑造。海洋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叙事表达能力、内容编辑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注重其组织协调、随机应变等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海洋文化传播人才不仅要有文史哲方面的知识储备,还有要其他学科相应的知识。

完善培养体系。海洋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不断完善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培养定位,动态更新教学内容,构建教学体系、师资队伍体系、学科及管理体系等。我国涉海高校内有不少专家学者研究涉海内容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内容。基于此,可以在这些高校开设海洋文化传播学课程,由涉及海洋文化研究与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教师共同进行课程的教学,以海洋文化教学为主,新闻传播学教学为辅助。如上海某涉海类高校立足海洋强国战略的发展,在其研究生培养课程中开设了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教育、新闻传播学概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论等相关课程,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学生,这为传播海洋文化储备了大量人才。

5 结束语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向海图强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重要关系。新时代,进一步加强海洋文化的传播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对海洋的整体认知水平,对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将加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曲金良. 发展海洋事业与加强海洋文化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2):3.

[2] 许维安. 论海洋文化及其与海洋经济的关系[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2(5):6-9.

[3] 夏立平. 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与软实力提升[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17):78-87.

[4] 张兆端.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47-53.

[5] 洪刚.全面推进新时代海洋文化建设[N].人民日报,2023-03-01(8).

[6] 杨淼.海洋强国视野下的海洋出版路径[J].中国出版,2019(9):39-41.

[7] 曲金良. 关于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几个问题[J].东方论坛,2012(1):15-19.

[8] 习近平.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J].求是,2021(6).

[9] 王芳.我国海洋人才队伍发展现状和建议[N].中国自然资源报,2020-05-07.

[10]李湘濤.坚持科学开发与严格保护并举,不断推进海洋强国建设[J].科技智囊,2013(10):26-31.

[11]郑星宇,韩兴勇.建设海洋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海洋文化资源开发研究[J].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2015,3(00):55-65.

[12]林明太.妈祖文化年鉴2019[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22.

[13]陈丽萍. 妈祖文化交流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独特价值与实践理路[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3(4): 163-168.

[14]李兵,田旭中.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管窥[J].毛泽东思想研究,2023,40(4):44-52.

[15]谢旭升.精准翻译助推对外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9-06.

猜你喜欢

海洋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海洋文化
论文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海南省海洋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沿海高校学生海洋观培养与塑造浅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跨文化城市建设研究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近十五年山东半岛海洋文化研究述评
明代海上力量缘何称雄东方海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生态文明建设三题
论邓小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