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国内外宣翻译研究进展与趋势

2024-06-03赖安宾春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0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分析外宣翻译传播

赖安 宾春婷

摘要: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全面梳理和分析了国内外宣翻译研究的进展与趋势。研究通过CNKI和CiteSpace等工具,对247篇相关论文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外宣翻译研究经历了初期探索、缓慢增长、快速增长与高峰及近年下降趋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传播与传播学、中华文化、翻译策略、对外翻译及跨文化等方面,且呈现一定跨学科特点。同时,该文还揭示了该领域研究质量与影响力的分布情况,通过高引用论文的筛选,展示了影响力较大的学者和高质量刊物。该文旨在为外宣翻译的深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文献计量分析;外宣翻译;传播;文化;进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4(a)-0162-06

Research Progress and Trends on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in China from Perspective of Bibliometrics

LAI An1, BIN Chunting2

(1.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Guili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0, China; 2. School of Marxism, Guilin Normal College, Guilin Guangxi, 541199,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employs bibliometric analysis methods to comprehensively review and analyze the progress and research trends on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in China. Through tools such as CNKI and CiteSpace, the study conducted an in-depth analysis of 247 relevant pap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in China has gone through initial exploration, slow growth, rapid growth and a peak, followed by a downward trend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hotspots are mainly focused on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Chinese cultur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ranslation for international readers, and cross-cultural aspects, showing certain inter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Additionally, this article reveals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quality and impact in this field. By screening highly cited papers, it showcases influential scholars and high-quality publicat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and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and inspiration to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in related fields.

Key words: Bibliometric analysis;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Communication; Culture; Progress; Research trends

隨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家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外宣翻译作为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逐渐凸显。外宣翻译不仅关乎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更关乎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夺。因此,对国内外宣翻译研究的进展与趋势进行梳理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外宣翻译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涉及翻译策略、翻译方法、文化传播等多个层面。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外宣翻译的理论体系,也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指导。然而,外宣翻译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领域,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因此,需要及时关注国内外宣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把握其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翻译实践和国家对外传播战略。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宣翻译研究的进展与趋势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然而,要想系统而深入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仅凭传统的文献综述方法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本文尝试从文献计量的视角出发,对国内外宣翻译研究进行全面而细致地分析。首先,介绍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其次,呈现国内外宣翻译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包括研究数量与时间分布、研究热点、研究质量与影响力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该领域的研究趋势、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发展方向。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以期为外宣翻译的深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1 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和数据来源

文献计量学是一种以文献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对文献的各种特征进行定量描述和分析。文献计量法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能够通过统计、分析文献的数量、分布、引用等特征,揭示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话题及发展脉络。将文献计量方法应用于翻译传播学研究,不仅有助于从宏观层面把握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趋势,还能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方向指引。

1.1 分析工具

本文使用的分析工具为中国知网(CNKI )自带的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和CiteSpace。CiteSpace,中文也称“引文空间”,是一款在科学计量学和数据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因此,通过这种方法分析得到的可视化图形被称为“科学知识图谱”。这款软件可以对文献进行基本分析,如分析引文与文献发表总数、重点学科和期刊、科研机构研究和合作情况、作者分析等。同时,也可以进行聚类和突变分析,如分析关键词频数、关键词聚类及时区图等。CiteSpace多用于理工、经管、医学等研究领域,随着大数据分析工具在人文社科领域的逐渐普及,CiteSpace也在人文科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国内较早用CiteSpace对翻译领域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的有:冯佳等[1]运用CiteSpace对 1993—2012年 12 种翻译学国际权威期刊所刊论文的 Web of Science 引文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了国际翻译学研究近20年发展的整体脉络、核心课题和前沿研究领域;李红满[2]借助CiteSpace,以 SSCI 数据库所收录的6种高影响力的翻译学国际期刊在 2008 —2012年所刊载的研究性论文作为数据来源,对国际翻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国际翻译研究的基本态势,为我国翻译研究及学科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另外,国内有学者用CiteSpace对我国应用翻译研究[3]进行归纳总结,也有学者用该软件对中国民族典籍翻译研究[4]、国内中医英译研究[5]、中国影视翻译研究[6]、我国政治话语翻译研究[7]等做了分析。

1.2 数据来源

本文分析的数据来自中国知网(CNKI),数据收集于2024年1月26日,文献类型为期刊文献,来源为“北大核心”和“CSSCI”和两大国内主流核心期刊数据库。设定检索词为“外宣翻译”,搜索出来文献247篇,此为原始数据。

2 研究进展与趋势

2.1 研究数量与時间分布

用CNKI自带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收集到的247篇文献进行论文发文趋势初步统计(见图1),从图1可见,国内关于“外宣翻译”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研究起始与初期阶段(2001-2004年),国内关于“外宣翻译”的研究始于2001年,这一阶段的研究数量非常有限,2001年、2003年和2004年,每年各有1篇相关文献发表,而2002年则没有文献发表,表明在研究初期,外宣翻译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缓慢增长阶段(2005—2009年),自2005年开始,外宣翻译的研究数量开始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尽管每年的发文量仍然相对较少,但这一增长趋势预示着该领域的研究开始逐渐受到重视。快速增长与高峰阶段(2010—2017年),进入2010年后,外宣翻译的研究数量开始快速增长,表明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外宣翻译作为沟通中外的桥梁,其重要性逐渐得到认可,到2017年,研究数量达到高峰,共有31篇。同时,这一时期的高质量文章也较多,反映了学术界对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和成熟。研究数量下降阶段(2018—2023年),自2017年高峰之后,外宣翻译的研究数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20—2023年,年均少于10篇。

相关研究的快速增长与高峰阶段的出现,与国家外宣工作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能听清中国声音。”[8]这对外宣以及对外翻译的研究给予了很大鼓舞。

2.2发文机构和作者

统计论文发表的作者可以考察外宣翻译研究领域较为活跃的学者,从而进一步追踪他们的研究。通过统计特定机构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可以评估该机构在相关学科或领域内的学术影响力和研究实力。

选取发文量大于等于两篇的学者,利用CiteSpace生成发文作者分布图(图2),图中作者字体有大有小,字体越大表示作者发表论文数量越多,可见目前国内学者在外宣翻译领域发文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吴赟(7篇)、尹飞舟(4篇)、何明星(4篇),余承法等6位学者有3篇,任文等33位学者则有2篇,以上作者在外宣翻译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贡献度和影响力,是从事外宣翻译研究的重要学术力量。然而,总体看来,纳入统计的大部分学者发文量较接近,都不算多,这说明大部分研究者对外宣翻译的研究更多集中在某一时间段,而没有进行持续研究。

选取发文量大于等于3篇的机构,利用CiteSpace生成发文机构分布图(图3),字体越大的高校表示发文量越多。可见由于国内刊物对于发文机构署名有不同要求,有些刊物仅标示作者所在高校名称,有些则同时标示了高校名称和二级学院名称,因此图3部分高校名称出现重复,为了准确计算,重复出现的高校合并统计,分别有北京外国语大学13篇、同济大学9篇、南京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均7篇、南京师范大学和淮北师范大学各6篇、湖南师范大学5篇,中山大学等6所学校各3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4所学校各4篇。

总体来看,首先,发文高校分布呈现的特点与发文作者分布的特点大致一致,发文量较多的学者基本来自发文量靠前的高校,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湖南师大等传统外语教育强校,但地方性高校,如淮北师范大学在这方面的研究不容小觑。其次,从统计数据来看,北京外国语大学13篇文章,有3篇来自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6篇文章有3篇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这显示了外宣翻译研究呈现出跨学科的特点,主要为传播学和思政领域。

2.3 研究热点与主题变化

为进一步优选检索出来的文献,剔除非社科类文章,然后快速阅读各文献题目、摘要和关键词,再剔除书评、部分访谈、论坛综述、会议讲话、新闻资讯类等关联性不大的文章,最后得到233篇论文,全选后以RefWorks格式导出。将233篇导入CiteSpace,转换格式后,对共现3次及以上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因本文的分析对象是“外宣翻译”,不把研究对象本身放在研究热点范围之内, 故在统计中删去“翻译”“外宣翻译”及一些与主题不太相关的词,如“基督教”“出版”“创新”“研究”等,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由图4可知,与传播和传播学相结合,是外宣翻译的最大研究热点;其次是各领域的翻译研究。

进一步整合和合并一些表述相近且意义相似的词,或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词,如把传播策略、传播史、传播模式、传播效果、翻译传播、广告传播、对外传播、国际传播、海外传播等归纳为“传播与传播学”;中国文化、中医文化、中华文化、中国文学、茶文化、茶叶商标等归纳为“中华文化”;归化和异化合并到“翻译策略”;译介合并到“对外翻译”等;首次出现年份以出现较早的年份为准,得到外宣翻译研究领域5大关键词,汇总如表1所示。

外宣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活动,其核心在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接收。首先,传播学为外宣翻译提供了信息传播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方法,包括传播模式、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等。这些理论和方法对于理解外宣翻译过程中的信息传播机制至关重要。通过借鉴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传播效果等理论,外宣翻译研究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信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递、接收和解读过程,从而指导翻译实践。其次,传播学强调受众的中心地位,这对于外宣翻译来说同样至关重要。外宣翻译的受众往往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人群,因此,了解受众的需求、兴趣和接受习惯,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传播学的受众分析方法为外宣翻译提供了宝贵的工具,有助于译者更好地把握受众心理,实现有效传播。

外宣翻译往往涉及中华文化的传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括诗词歌赋、传统节日、民间习俗等多个方面。在外宣翻译中,如何准确传达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特色,是译者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为了克服这一挑战,外宣翻译研究者需要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学、艺术等知识。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了解目标文化的规范和习惯,以避免文化误读和冲突。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外宣翻译实践,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

在外宣翻译中,翻译策略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翻译的质量和效果,不同的翻译策略会产生不同的翻译效果,直接影响受众的接受度和文化传播效果。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基本的翻译策略,在外宣翻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归化策略强调以目标文化为导向,将原文信息以符合目标文化规范和习惯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这种策略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提高翻译的流畅性和可读性。异化策略则注重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将异国情调引入译文,以丰富目标文化的语言表达。这种策略有助于传播原文的文化价值和语言魅力,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对外翻译是外宣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译介等实践活动发挥着关键作用。译介不仅涉及语言的转换,更包括文化的传递,这也是为什么“跨文化”一词为众多文献的关键词之一。译者需要深入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同时熟悉目标文化的规范和习惯,以确保译文既能准确传达原文信息,又符合目标文化的表达习惯。此外,译者还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和理解障碍。

综上所述,外宣翻译研究与传播与传播学、中华文化、翻译策略、对外翻译及跨文化这5个方面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外宣翻译研究的核心领域。

2.4 研究质量与影响力

文献被引频次的高低通常被视为衡量该文献学术影响力和重要性的一个指标。当一篇文献被其他研究者频繁引用时,这通常表明该文献在其研究领域内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价值。 从 CNKI 数据库选定的样本中,删除访谈、会议讲话等非学术论文,筛选出被引频次排名前 20 位的文献(见表2),大致可以了解国内外宣翻译研究领域影响力较大的学者及文章主要发表在哪些高质量刊物上。

从上述20篇文献,可见国内外宣翻译研究领域的影响力较大的学者及他们的主要研究方向。这些论文不仅代表了外宣翻译研究的最高水平,也提供了深入理解该领域的窗口。

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了“外宣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貼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9]。这一原则为外宣翻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使得翻译更加准确、生动、有效。该文献的高引用频次表明其在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应用。袁晓宁有多篇论文入选,其中《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据》和《论外宣英译策略的二元共存》等论文探讨了外宣英译的策略和理据,提出了二元共存的策略,即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并存[10-11]。这些策略为外宣翻译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得翻译更加符合目标受众的接受习惯。陈小慰的《外宣翻译中“认同”的建立》和《对外宣传翻译中的文化自觉与受众意识》等论文从文化和受众意识的角度探讨了外宣翻译中的“认同”问题[12-13]。她认为,外宣翻译应该注重建立与目标受众的共鸣,通过翻译传递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除了上述几位学者外,还有洪明、胡芳毅、傅似逸、卢小军、孙雪瑛等学者在外宣翻译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的论文涉及外宣翻译的多个方面,如旅游外宣广告翻译、企业外宣翻译、政治文本翻译等,为外宣翻译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视角和内容。

从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向来看,国内外宣翻译研究领域主要关注外宣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外宣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外宣翻译与受众意识的关系、外宣翻译的传播效果等方面。这些研究方向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外宣翻译研究的完整体系。

同时,从论文的发表时间来看,这些高引用论文大多发表于近十年,表明外宣翻译研究是一个相对年轻且充满活力的领域。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外宣翻译研究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3 结论与展望

在全球化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外宣翻译作为国家对外传播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国内外宣翻译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翻译传播、翻译策略、文化传播等是外宣翻译研究的重點领域;研究数量从无到有,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最近几年数量趋于下降。随着国家对外传播战略的深入推进,外宣翻译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宣翻译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传播学整合较为成功,未来需继续提升跨学科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深化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外宣翻译策略和技巧的研究,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传播的效果,拓展外宣翻译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关注新兴领域的翻译问题,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国际先进研究成果,提高我国外宣翻译研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文章通过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宣翻译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以期为外宣翻译的深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该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佳,王克非,刘霞. 近二十年国际翻译学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J].外语电化教育,2014(155): 11-20.

[2] 李红满.国际翻译学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翻译,2014(2):22-26, 127.

[3] 王传英,孔新柯.我国应用翻译研究可视化分析(1979—2020)[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29(1):73-77.

[4] 杨艳.中国民族典籍翻译研究的可视化分析(1986—2011)[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47):176-184.

[5] 范杨阳,王天芳,董俭,等. 2014年至2018年国内中医英译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6):3094-3097.

[6] 王建华,周莹,张静茗.中国影视翻译研究三十年(1989—2018):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上海翻译,2019(2):37-42.

[7] 孟丽. 近二十年我国政治话语翻译研究的概况、热点与研究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28):34-39,44.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212.

[9] 黄友义. 坚持 “外宣三贴近” 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 25(6):29-30.

[10]袁晓宁.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据[J].中国翻译,2005,26(1):77-80.

[11]袁晓宁.论外宣英译策略的二元共存[J].中国翻译,2013(1):93-97.

[12]陈小慰.外宣翻译中 “认同” 的建立[J].中国翻译,2007(1):62-67,98.

[13]陈小慰.对外宣传翻译中的文化自觉与受众意识[J].中国翻译,2013(2):95-100.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分析外宣翻译传播
SCI收录上海中医药大学论文的计量分析
国际传播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特点探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跨文化意识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研究
从外宣翻译视角谈中药说明书的英译
文献计量分析视域下的中国苗族姓名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