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大变局视域下英语口译中国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2024-06-03何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0期
关键词:大变局策略研究跨文化

何微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世界格局发生巨变,并对文明形态影响深远。世界权力分布正在重新部署,新型的多元世界格局正在形成,中国正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口译作为重要的跨文化交际手段,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渐凸显出重要的桥梁作用。然而,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英语口译训练往往重视对学生进行外语能力的培养,突出外语文学、文化的传授,而忽略了中国文化的引导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频出。因此,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成为口译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该文分析阐释英语口译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助力英语口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变局;英语口译;中国文化意识;文化失语;跨文化;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H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4(a)-0153-05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Chinese Cultural Awareness in English Interpre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Changes

HE Wei

(Lanzhou Bowe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nzhou Gansu, 730100, China)

Abstract: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globalization has brought about tremendous changes in the world pattern and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form of civiliza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world power is being redeployed, a new type of pluralistic world pattern is taking shape, while China is striving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terpreting gradually highlights its important role as a bridge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interpreting training often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ability, and emphasize the foreign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The guidance and training of Chinese culture are ignored, thus the Chinese cultural aphasia occurs frequently.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well should become the main front of the training of interpreting talents. The paper will analyze and expla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interpreting,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help the high-qua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interpreting.

Key words: Global Changes; English interpreting; Chines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Cultural aphasia; Cross-cultural;Strategy research

《論语·季氏篇》讲:“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这里所说的“文德”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软实力”。因此,一个国家除国防、科技等硬实力外,软实力是绝对不容小觑的。当前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大国间的博弈和战略竞争不断加剧,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世界之变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教育之变,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为人才之争。英语口译训练作为英语口译人才必修课,是培养口译人才的基石。英语口译训练在重视技能提升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积极传播和学习中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英语口译学习和训练要探索出新的模式,融入多学科、多文化内容,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发挥桥梁作用。优秀译员的养成,不仅是书本知识的融汇贯通,更是人格的养成和塑造。口译员要有国际视野,有天下胸怀,关注世界文明进程,尊重世界的多元性。英语口译学习更要将中国文化意识厚植于心,增强译员的民族自豪感,认可并积极推广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这是当前口译现状面临最大的挑战,更是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由此,反思当前英语口译现状,尤其是当前口译培养现状,笔者认为,当前口译学习应当重视将中国文化意识培养融入其中,真正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译员。

1 口译训练中融入中国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具有桥梁和纽带作用,方便不同地域、文化之間人们的沟通与交流。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国声音被世界听到。我国与东盟十国在2020年签订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22 年 12 月与沙特等海湾国家开展的“三环”峰会,以及G20峰会,金砖国家会议,“一带一路”倡议,这些无不在彰显中国魅力,更标志着中国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转变为推动者,以中国实力和中国能力为推进经济全球化提供强大支持。因此,作为新时代的“纽带”,口译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双语基本功,掌握一定的口译技巧和方法,更应该具备扎实的中国文化修养与情怀,继而适应口译市场环境,成为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人才。各类国际性峰会、经济发展论坛、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对于口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在国际大变局下,中国已迅速崛起,经济、教育等领域发展突飞猛进。口译培养要增强译员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牢记使命,努力奋斗。因此,在译员培养过程中应当强调时代新人的独特品质,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厚植中国文化意识和中国文化自信,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2 口译员培养现状

培养优秀的译员,应使其具有大局意识,要服务于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为丰富国家语言人才体系添砖加瓦。培养优秀的语言翻译人才更是我国与外界对话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外语学习应跟紧时代步伐。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目的在于传递交际意义[1]。因此,如何重构培养目标、完善培养内容,并有效进行拓展是当前译员培养体系所面临的较大挑战。当前培养体系应当思考如何在落实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切实将人才培养作为终极目的。现阶段的英语口译人才培养缺乏创新点,依然以学校教师讲授、学生练习为主,并紧扣教材授课。因此,笔者从英语口译学习者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口译培养者缺乏对学习者的引导和自身存在短板、口译训练材料单一且缺乏中国元素、教学方法未能及时更新、考核机制不完善5个方面分析。

2.1 口译学习者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

当前口译员对于英语的学习,大部分还停留在语法、词汇、语音阅读、听力等基本功层面,英语学习动机不明确[2]。尤其口译训练,要求译员大量记忆背诵一些词条,大量练习听力和笔记。经常忽略了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考。同时,现代青年是与网络一起成长起来的,纷繁复杂的各类视频和文章占据青年的碎片化时间,他们受各类媒体和营销手段影响颇深,存在“崇洋媚外”的情况。有些青年似乎觉得感恩节、圣诞节、万圣节比较洋气高端,对中华传统文化节日却失了文化坚守和认同。不难发现,有些青年能说清楚圣诞节的由来,知道感恩节要吃火鸡,却不知道孔子是哪个时期的人,屈原为什么要投汨罗江。当前大学生存在文化底蕴薄弱,缺少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与认可[3]。

2.2 口译讲授者缺乏引导能力和培养意识

当前,大部分口译员为受过口译专业培训的高校毕业生,因此口译员深受课程学习阶段影响,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设计者和实践者”[4]。口译专业的教师具有扎实的外语功底和外语文化背景知识,但是能够深谙中国文化之道,有中国文化传播意识的口译教师却屈指可数。一方面,教师过分侧重专业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青年中国文化意识的培养,课堂重点放在遣词造句和理论讲解上;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对中国文化内涵了解不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少思考,在讲授过程中对此无话可说,便无法亲自带领青年学子去探索中国文化的奥妙。因此,学生便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慢功夫,更是硬功夫,需要学习者长期不断地积累和总结。因此,口译讲授者需要广泛阅读,细细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和智慧。

2.3 口译训练材料单一且缺乏中国元素

英语类教材整体涵盖较多的西方元素,大量内容与西方文化和背景相关,这确实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对日后出国或工作有益。同时,教材中对于节日、饮食、出行等内容的描写大多以西方文化为大背景,甚少提及中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为了使口译员更加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和西方社会运行规律,从而更高效地输出目的语,口译训练材料更是多侧重西式表达方法,不断加深口译员对西方世界的认知,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和深入探究。但教材内严重缺乏中国元素,便会导致口译学习者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西方文化,练习口译就是练习西方表达方式,就是学习英语的习惯表达。教材的盲区直接或间接造成了译员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探索。这样传统的纸质化教材,其实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学习氛围。口译教授过程必须清楚这一点,并积极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编好符合中国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的鲜活教材。

2.4 口译训练方法枯燥

目前,国内口译训练的方法仍比较侧重培养译员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口译训练仍然将词汇、语法作为首要训练任务。对于口译训练来说,听力和口语的练习仍然是译员培养的主要任务,准译员将大量的时间花在英语内容研读、分析遣词造句方面,这在外语学习中是很有效果的。但是,这样枯燥单一的教学训练模式很容易让译员疲惫,继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译员训练应当顺应社会要求,以大变局视域看口译训练,同时融入“互联网plus”的理念,及时关注学科前沿讯息,用国际化的视角改良训练方法。

2.5 考核机制落后

译员训练方式是以应试为导向的,在这种目的导向下,考核机制也倾向于分数化,这样比较容易筛选出“高分”译员,但是这种译员经常是“伪高分”。以英语口译课程为例,学生面对考试机器能够从容应答,这一过程主要考核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考试内容通常是教材中所含的基本词汇和表达,篇章和段落口译更倾向西方文化知识。学生一旦走出课堂,接触实际的口译环境,常表现得无所适从,所能提供的语言服务会大打折扣,更不用说其他的表现。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这样的考核机制显然已经不能真正为市场挑选出优秀的综合性人才。因此,译员筛选应该转变人才考核筛选机制,通过更贴近真实市场环境的方式去评估口译表现,才能培养出有竞争力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3 口译训练中中国文化意识培养途径

高质量的语言服务是由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支撑起来的。作为中外交流的重要环节,英语口译训练应以精英模式去培养,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要求译员具有健全的人格。译员要充分认识自己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角色,口譯培养体系要积极制定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助力我国翻译人才发展。同时,口译训练更应该有意强化译员的中国文化习得。在全球化、价值体系多元化的今天,口译训练要服务于国家和市场。立足本土,吸收中华文化,要求准译员在掌握口译技巧的同时,加强对母语知识的探索,从而增强其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认同感和自豪感。重新定义培养模式和训练主题,帮助译员提升母语文化的储备和运用能力,在世界文化碰撞激荡中坚守本民族的文化根基。

3.1 突出口译跨文化交际的双向属性

开展“中国文化”系列讲座和活动,突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等性。口译训练在英语口译技能习得的同时,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入西方文化。因此,口译训练更应重视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译员培养要善于利用本土资源,发掘中国文化精华所在,组织准译员开展相应文化专题培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礼仪制度等各个角度[5]。只有先学会母语,深入了解本国文化,才能为学习其他语言打好基础。英语口译培养要给准译员主动提供平台,让译员挖掘中国文化背后的故事,可以以中医药、戏曲、服饰、传统技艺等为专题,开展中国文化系列口译训练,让传统文化走进译员心里,使译员深刻了解跨文化的重要性。

3.2 提升口译培养者对文化自信重要性的认识

准译员的价值体系与培养者的修养、德行和学识密不可分。口译培养者是每个准译员进入真实口译场域的“引路人”,口译培养者不仅要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解惑,为译员“点灯”。口译培养者要积极向准译员渗透灌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能够积极转变观念,调整译员培养思路,主动学习中国文化,提升民族认同感,以自身带动并感染准译员,引导准译员树立正确是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夯实英语技能的同时,加强准译员中国文化的储备,多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译员培养过程要积极培养批判性思维,善于从中西方对比中认同本国文化,学习他方优点。同时,善于运用中国元素引导学生认同和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口译训练应当从经济、文化、哲学、历史等各个领域全面学习,这样才能提升译员在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的文化自信。只有口译培养体系坚守真理,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让译员在训练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力量,继而真正实现语言的精准翻译和转换。

3.3 口译训练材料的多元化选择

价值观存在于语言教材之中,通过价值认可和价值赋予融入课堂之中[6]。学习过程是围绕训练材料全方位展开的。口译材料是译员训练的基本依据,是译员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集中体现国家意志的教材,其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7]。英语口译训练很难接触真实的外语土壤和环境,大部分只能依靠训练材料了解大量信息。而英文教材对中国文化编纂的缺失,某种程度上导致外语学习者获得不对等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对口译而言,长期不对等量的双语学习,使其患上严重的“文化失语症”,在很多口译场合中无法理解发言人所言,或者找不到对等的目的语表达。因此,口译训练应当有多元的文化材料,使译员获得大量的双语储备。或者在现有材料所提供的英语文化主题中寻找并融合中国元素,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作对比,引导译员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把握差异,减少翻译失误,提升口译质量。例如:在涉及西方作家及其诗歌时,译员应及时引入中国唐诗宋词的简介,并对比二者,深挖中国古诗词中的真善美,感受中国文人的豪情万丈和磅礴气势。

3.4 发展训练方法的多样性

国际大变局催生了现代教育的大变革,英语学习由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衍生出线上教学等各种类型的新式教学模式。各类手机应用学习软件、网站论坛、杂志、短视频等都给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途径。口译训练也要善于利用资源,丰富学习方法。译员可以从网络上广泛收集中国文化英语版的教学资源,并通过钉钉群或者学习平台等交流平台与其他译员交流学习,探讨并对比中西方文化。另外,口译员可组织并参与中国文化专题口译大赛,以赛促学,激发其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口译训练要引导译员进行小组内翻译活动,增强学习趣味性,在翻译中国文化题材的训练中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层内涵。然后,通过演讲、辩论等形式强化口译内容,激发译员的民族自豪感。在口译培养过程中,可从4个方面的转变入手:从注意传授口头语言知识到注意思想和文化传播的转变;从强调文化差距到认同文化差异的转变;从开始关注西方文化到注重中华文化的转变;从注重语言教学到强调文化育人的转变[8]。

3.5 增强考核机制的实战性

目前,口译考核多以人机模拟形式呈现,考核题材多为西方文化、经济等。单一考核译员的语言能力,却未对其价值观及文化内涵进行评判。译员对着冰冷的机器输出译文,通过对其用词准确性、语言流畅性、内容完整度的评判给出分数。而真实的口译场景更多地体现人与人的交流、文化与文化的碰撞。因此,针对口译考试,在现存的考核机制下,应当增加主观思考能动性环节的评估。评估内容应以译员对所考核内容的主观表达和评价为考核重点,引导译员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口译培养过程应该积极为译员提供真实的口译环境,鼓励译员积极参与中国文化类专题研讨活动,并在会场担任口译员角色。口译考核体系可通过译员在真实口译环境中的表现,对其综合考评。译员对每次现场活动的积累复盘,便能储存大量有关中国文化的词汇和恰当的表达方式,也能在该过程中思考和理解本民族的文化内涵[9-10]。

4 结束语

语言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语言在国家构建、发展和影响力提升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贯穿大国崛起的全过程。在全球化背景下,语言对国家的作用愈发凸显。国家语言能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硬实力的重要支撑,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览世界范围内的语言文化传播,其拓展程度都立足于本国的综合实力。在全球化进程中,英汉口译拥有广泛而坚实的基础,并在未来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口译培养要服务于国家战略,顺应时代潮流。将中国文化厚植于英语口译训练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也是该专业创新发展的内驱力。口译培养过程要主动为译员搭起一座桥,让译员将中国故事讲给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速度,感受中国温度,向国际社会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

本文通过对英语口译训练中口译学习者、口译培养体系、口译训练材料、口译训练方法、考核机制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相对应的可行性策略。通过中国文化融入训练等方式,坚定当代英语口译员的文化自信。引导口译员善于“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积极在国际市场中找准定位、抓住时代机遇,在提升自我价值的同时,传播中国的成就,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审视当下,中国经济文化蓬勃发展,英语口译正处于内涵发展、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展望未来,口译培养应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中文及中国文化的优势。文化和精神都是生生不息的根本,在国际大环境中,它们为跨文化交流助力,为传播中国文化蓄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和平.法国释意派理论:译介、批评、应用[M].1版.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1:62-65.

[2] 蔺玄晋,陶劲松.当代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浅析[J].当代经济,2007(1):57-58.

[3] 王艳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5(23):136-137.

[4] 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中国外语,2021,18(2):47-52.

[5] 匡雅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及其弘扬[D].宁波:宁波大学,2012.

[6] SCHIRO M. Curriculum Theory: Conflicting Visions and End- uring Concerns [M]. Los Angeles:Sage,2012.

[7] 曾天山.教材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

[8] 赵欣.文化自信与高职英语教育融合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19,28(1):103-106.

[9] 赵世举.全球竞争中的国家语言能力[J].中国社会科学,2015(3):105-118.

[10]杨天才,张善文.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2011:30.

猜你喜欢

大变局策略研究跨文化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疫情叠加影响的若干看法
莫耶与沈醉 大变局下的小恋曲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尘埃未定的大变局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