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党史发展经验的唯物史观意蕴

2024-05-29史洁汪先平

学理论·下 2024年2期
关键词:哲学思考唯物史观

史洁 汪先平

摘 要:总结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在建党百年的重要节点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先行之举。立足百年党史的发展历程,以唯物史观视角思索发展规律、诠释历史发展经验,能够在哲学高度把握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从而看清历史事实、借鉴历史经验、防范历史误区。在经济因素把握中深刻领悟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在上层建筑因素明晰中彰显党的鲜明特征;在历史合力论理解中坚定人民群众是百年党史发展的动力;在唯物史观视角下端正对待百年党史的应有态度。这四方面经验的思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提供了哲学高度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百年党史;发展经验;哲学思考;唯物史观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4)02-0067-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凝结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纵观百年党史,以唯物史观视角审视百年党史发展的历史经验,这对把握党史发展规律、认清党史背后真相、端正党史应有态度提供了哲学反思,从而能更好地在正当百年的历史节点上踔厉奋发、行稳致远。

一、在经济因素中领悟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必然性

毛泽东同志在与蔡和森的通信中提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习近平同志指出:“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唯物史观揭示了历史变迁的终极原因不在于人的头脑,而存在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隐藏在所处时代的经济现状中。因此,百年党史发展经验的哲学思考首先应是立足经济基础层面的总结反思。这一反思证明了经济因素是百年党史发展的红线,不管历史如何因难以抗拒的其他非经济力量而偏离主线时,都会在经济因素的调适中最终回归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主线上来。

(一)经济状况诠释党的领导是时代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从党诞生时的经济状况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时代的选择。“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党诞生之初面对的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面对的特殊国情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及其社会影响根深蒂固”。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在百年党史发展历程中最终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大背景。党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党成立的那年距辛亥革命的胜利几近十年,十年前的中国社会实现了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变革。从历史纵深来看,经济因素是最终导致这场变革的决定性因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新纪元面前首先占据一席之地。虽顺应了时代大势,新旧制度的更替在历史意义上已经完成,但在现实发展中仍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渡期。这一时期政权更迭,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轮番出台,但都失败而终。这一时期思想多元,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等各种思潮遍地开花,中国成了各种思潮的试验场,却无统一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就是在风云万变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的。党顺应时代经济发展大势,团结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以全新组织凝聚革命力量,并随着生产力的积蓄、工人力量的壮大在历史中开辟自己的党史。中国共产党在纷繁复杂中能够成为时代选择,能够壮大为领导全国革命胜利的政党,就在于对经济因素的把握,对时代脉搏的把控,对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的团结。

(二)经济阶级划分昭示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

从党的阶级站位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向来读中国史,不注意阶级斗争的事实,其实四千多年的中国史,何尝不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呢?”他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革命敌友的阶级分析是建立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的分析上的。他指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产阶级“代表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小资产阶级从事小生产的经济;半无产阶级数量极大,从事更细小的小生产的经濟;无产阶级因经济落后,人数不多,“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约二百万人”,“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在对各个阶级经济地位的分析中坚定了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确立了党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即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从诞生之日起党就把为人民服务镌刻在心中,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千难万险,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在列强侵犯之时顽强抗争,在国家危亡之际浴血奋战,在白手起家之初奋发图强,在时代催发中与时俱进,以一党之力勇担历史重任,带领中国人民跨过沟坎、赢取胜利,这样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光辉业绩被人民所信任,收获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百年来,党用理念主张更用实际行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忠心交付人民,人民也以心付党、力行为党,以真心拥护党的领导。

(三)经济发展阶段昭示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

从党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百年党史的发展历程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体现,甚至是未来一个又一个百年征程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如今党的发展已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此相对应,在经济的发展线索是党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为基奠,在旧民主主义经济的瓦解中逐渐酝酿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生产方式,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上也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随后又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时至今日,我国最大的国情仍然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党第二个百年征程的起航仍然是围绕经济工作展开的。总之,细数百年党史的发展进程,每一历史阶段的转化和时代任务的转变都离不开经济因素的作用,也就是说,经济因素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决定了党的历史进程,也将决定性地影响未来发展的道路。但是,历史的具体事实往往受制于历史场域的影响而难以觉察其发生的历史必然性、经济决定性。这造就了历史假象,似乎历史是偶然事件刺激的,似乎由此绘制的历史发展曲线是无规律起伏变动的。党用一百年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果仅将其看作是某一段历史的误会、某一转折的偶然,未将其放置在百年党史发展的整个进程中去把握,只看到因偶然造就的“特色”,未看到“特色道路”背后的历史必然,只承认历史的无序和偶然,则不可避免地会否认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代根基和发展必然,总之,百年党史的进程是始终围绕经济轴线运动的,这一规律事实肯定了党发生、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有助于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

二、在上層建筑因素中彰显百年党史的中国特色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举起百年党史发展光辉旗帜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百年党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纵观党百年发展的不懈奋斗史,可以看到,20世纪上半叶可以说是沉疴难起的时代,毛泽东同志曾在描述过这种现象时指出:“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但新旧冲击造成的真空也正是培育新力量、新思想的沃土。中国共产党在危急存亡之际诞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便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了“指导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经历百年发展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百年党史昭示党和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形成一系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历史和实践证明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武器,国家逐渐实现了“国家的基础革新”,即以马克思主义改造了人心,除去了人民头脑中的旧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举起百年党史的鲜明旗帜,以其迸发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赋予百年党史发展以深厚理论支撑。

(二)理想信念凝聚百年党史发展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还未诞生之时,俄国十月革命的果实还未完全巩固之时,中国发展的道路还未彻底清晰之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纷然杂陈的各种观点和路径中,经过比较和鉴别,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将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坚守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党的百年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汇聚起的政党。“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纵观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革命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事业舍生忘死、冲锋一线,在革命高涨时不忘理想信念的追求,在革命低潮时不失理想信念的骨气,演绎了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的捍卫。和平建设年代千万共产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英雄壮举,为共和国的建设事业作出巨大牺牲,感召他们的同样是理想信念的力量。百年党史可以说是一部用理想信念铸造的历史。对理想信仰的执着坚守成为推进党史向前发展的相对独立的精神力量。这股力量既受制于经济运动划定的行为轨迹,又追求尽可能大的独立性。它以信仰的力量对党史发展进程产生反作用,提供了党史发展的精神动力。

(三)政治建设筑牢百年党史发展的先进之基

恩格斯指出:“经济运动会为自己开辟道路,但是它也必定要经受它自己所确立的并且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运动的反作用,即国家权力的以及和它同时产生的反对派的运动的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背景下党建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政治的本质是权力,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发展必然与国家权力密切相关。纵观百年党史,党一路走来,从弱小到强大,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再到长期执政,获得了执政党身份,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革命党。作为执政党最显著的特征是对国家权力的获得,也就是说,党拥有了合法的执政地位,有了锻炼执政能力的舞台,国家权力因素也就更深入地以相对独立性影响着党史进程。党要实现执政地位的稳固和对国家权力运用的科学,必须坚持自我革命,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在百年发展中勇于自我革命、不断锻炼自身执政能力,从而成长为能影响历史走向的有话语权的大党,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具有的政治权力和国家权力影响着时代发展和国家经济走向。国家权力对社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反作用,是以国家权力意志推动经济向它应其所示的方向前进,以政治力助推经济力,实现国家发展的新阶段、新时代。党不断加强政治建设,不断加强领导力和执政力的运用,这为百年党史发展筑牢了先进性的基础,也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持了党的肌体健康。

三、在历史合力中明确人民是百年党史发展的动力

(一)人民群众意志的觉醒燃起百年党史发展的星星之火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在历史演进中聚焦单个人的意志(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为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思想聚焦人的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任何一个个体意志都不能游离于历史之外,都不会因为力量渺小而被历史所湮灭,他们存在于历史整体之中,在彼此的协调互促中最终为历史发展的合力贡献自己独特的力量。唯物史观原理支撑了百年党史的鲜明党性特色,即人民至上的宗旨要求。

在百年党史中观照人民意志在历史合力中的作用,历史事实生动地呈现出人民是百年党史发展的动力。人民意志对百年党史的合力发展具有积极聚合作用,从而能动而非消极地影响着党史发展。百年党史是这样创造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只是同时期被送来的若干思潮中的一种,在当时背景下并没有被赋予特殊的地位,但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在比较和判断中,走上“以俄为师”的道路,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也在经过反复比较,经过无数事实和考验后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党的产生最初就是由人民群众中的少数知识分子领头,他们成为唤醒人民意志星星之火的火种。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根发芽,也为了更好壮大自身力量,党在不断探索中走上武装割据道路,依托农村、依靠农民、依赖土地,为马克思主义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逐渐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人民群众在苦难中开始觉醒,在实践中开始选择,“中国人民一旦认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曾改变过”。他们以自身意志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双手撑起了党的发展,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百年党史。因此,可以说觉醒的人民意志燃起百年党史发展的星星之火,英雄的人民由此创造了英雄的党史。

(二)党凝聚人民力量形成百年党史发展的燎原之势

时代苦难唤醒了人民意志,在近代的动乱与硝烟中开始觉醒、汇聚和壮大。应势而生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如何把握人民群众意志,这是党推动自身发展的关键。“唯物史观提供的人民主体价值契合了中国近代社会救亡图存的要求,使中国共产党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脱颖而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武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探索中坚持统一战线,凝聚起人民意志的星星之火,并遵循历史合力指向,将人民意志培养成燎原之势。党在自己发展的每一阶段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人民群众面前“表示自己是人民的朋友,每一天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站在革命战争的最前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意愿作为自身发展的方向,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行。百年党史诠释了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这一真理的遵循中,将“‘人民二字深深融入党的血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永不磨灭的精神基因”。成就百年党史心向人民的鲜明特色。党是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书写了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当家作主的历史。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民群众意志的最牢固的黏合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国人民最强烈的期盼,这一时代主题有力地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唯物史观的根本体现,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根红线”。党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国家富强的企盼意志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进行升华和提升,赋予其具体的时代内涵,在新时代的鲜明展现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时代使命的接续和完成需要党始终坚守初心不改、使命不移,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不失时机地准确把握人民意志,将人民意志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从而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创造新的历史辉煌,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懈奋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5]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6]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7]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N].人民日报,2021-08-27.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0]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1]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

[14]孙中山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5]習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8]胡振平.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哲学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1(4):51-59.

[19]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0]习近平.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猜你喜欢

哲学思考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提高高三政治课堂实效的几点哲学思考
提高高三政治课堂实效的几点哲学思考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名创优品品牌的经营哲学
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哲学思考研究
唯物史观历史进步动力学建构的基础
论当代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及其哲学思考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