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融合策略

2024-05-29李先清李芹芹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13期
关键词:小虎随班小张

李先清 李芹芹

摘要:近年来,随着普特融合教育理念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到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进行随班就读,跟其他学生一同上学,共同享受均等的教育资源。由于孤独症儿童的加入,班主任以往采用的教育方法显然不适用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以及班集体。针对此种情况,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和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以适用全新的学情。

关键词:孤独症随班就读融合策略

引言

孤独症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典型的症状是社会交往能力缺失、情感交流存在障碍,具体表现为难以和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语言和非语言交流能力低下,兴趣和行为活动单调、重复、机械。如今,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走进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随班就读。

我们班级中有一位小虎同学。小虎总是埋头干自己的事情,对于我和同学们的召唤没有一点回应,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总是在班级走来走去,有时甚至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偶发事件引起他情绪的极大波动而大喊大叫。他的“特别”引起了我们的关注。经了解,小虎2周岁时父母发现异常,经医院检查确诊为非典型性孤独症。他较为活泼,愿意与同学接触,有语言但其语言表达反复、啰唆,不能恰当表达所见所闻,认知能力尚可。课间喜欢和同学玩耍,但很多时候由于方式方法和言行不当导致同学无法跟他互动。他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集中,自制力比较差,经常沉浸在自我的世界。

如何做好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工作,这对我们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一次大挑战。我们急需积累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以便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在小虎的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对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融合策略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一、熟悉彼此,建立融洽互信的师生关系

刚开学时,我们在思想上有些抵触“随班就读”的小虎,认为他会给教学和班级管理带来一些“麻烦”。可是后来一想:对于小虎来说,他和其他普通孩子同在一个蓝天下,应该获得和普通孩子一样的均衡的教育机会。早在1994年,国家教委就印发了《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开展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是发展和普及我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一个主要办学形式,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新格局的需要。实践证明,这是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义务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孤独症儿童的随班就读不仅是我们的“分内事”,更是我们应尽的职责。特别是几次和家长谈话后,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家长沉重的心理负担以及无奈,我们更加坚定地认为,应该为小虎的成长尽一点绵薄之力。

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决定加强学习,因为之前的工作经历中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特殊孩子”,我们深深地认识道:只有了解他,走近他,才能真正地帮助他,让他融入同学中、融入班集体、融入校园,接受平等的教育。因此,我们经常向同办公室的特教教师请教有关孤独症的知识,得知孤独症是一种脑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复杂发育障碍,属于广泛性发展障碍,孤独症儿童存在语言与沟通技能、社会互动方面的缺陷以及刻板性行为活动或兴趣。小虎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比较差,为了让他尽快了解熟悉老师、熟悉校园环境,一下课我们便去操场上与他互动,有时带他看看花坛里的花花草草,有时向他说说学校的布置,有时送一个小礼物给他,有时摸摸他胖乎乎的肚子,听听他絮叨叨的言语。当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他会紧紧抠住我们的手指,即使弄疼了,但我们仍然倾听他杂乱无章、含含糊糊的表达,并给予回应。这些都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让他喜欢我们、信任我们。亲其师,信其道,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也是同样的。当他熟悉适应新的环境后,就不会轻易焦躁,发脾气;信任你后,也就愿意和你交流,甚至听从你的教诲。后来,一下课他就会自己跑到办公室找到我们,向我们微笑,和我们唠叨。这些说明,在他玻璃般的内心世界,我们是他信任的好朋友。

通过相处和磨合,我们产生了融洽乃至信任的师生关系,小虎了解和熟悉了校园生活的基本规则,实现了校园生活基本自理,并能进行最基本的社交活动,接下来的融合教育才能有效开展。

二、音乐疗愈,舒缓其焦躁不安的情绪

记得刚开学那会儿,小虎完全坐不住,在班级里乱跑,有时还大叫,甚至用手使劲拍打自己的脑袋。在陪读过程中,她的妈妈也是一筹莫展,甚至以泪洗面。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首先就需要培养他們在复杂环境中持续安坐的能力。于是我们开动脑筋,想出了一些方法来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当他情绪出现波动时,我们会停下教学,让其他孩子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低年级孩子的课中休息还是有必要的。利用这个时机我们会走到他的身边,他会和我们握握手,我们也倾听他的诉求。这时,我们会发现,他的情绪就不那么暴躁了。可是,语文课堂上也不能总是抽出时间安抚他的情绪,再说,一旦课堂被他影响了也不利于接下来的教学。优美的音乐可以缓解一个人的情绪,那么对于孤独症儿童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吗?我们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下载了一些轻音乐。课堂上,当他的情绪焦躁了,就播放一段轻音乐,孩子们闭眼聆听,课中休息。小虎听到悠扬舒雅的音乐时,会立刻平静下来,可见音乐可以舒缓他焦躁的情绪。孤独症儿童在社会活动中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人、事、物的变化,往往容易因为一些微小的变化而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小虎对所处环境的细微变化都比较敏感,甚至会引起“天崩地裂”般的情绪宣泄。记得有一次,因为学校电脑故障,下课铃声没有了,小虎一下子“崩溃”了,使劲捶桌子,大喊大叫:为什么没有铃声呀?为什么没有铃声呀?……这时,我们就点开钢琴曲《化蝶》,当婉转的音乐在班级回荡时,小虎立刻平静了下来。

后来我们下载了多首轻音乐,如《渔舟唱晚》《月光水岸》等等,不断丰富曲库的内容。课中休息的时候让同学们自由选择欣赏的曲目,也让小虎参与选择。他能够更快地集中精神和注意力听音乐、感受音乐,在这种自然、轻松的状态下,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和情绪,还能达到疗愈的效果。在之后的语文课堂上,这成了我们屡试不爽的“法宝”。

三、发现优点,鼓励其点点滴滴的进步

小虎父母都是研究生学历,爷爷也是退休的中学数学教师,家庭文化氛围浓厚,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所以小虎的学习能力被训练得比较好,有一定的听读和书写基础。课堂上,我们鼓励他举手发言,特别是在识字教学中,经常请他读生字,带读词语,因为这些生字新词他都认识,只不过他读得不太清晰。每当他读完后,我们都会向他竖起大拇指,这个简单的动作,给了他最直接的表扬和鼓励。这时他的脸上会显露出洋洋得意的神情。記得讲授《青蛙写诗》那堂课时,我要求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小蝌蚪、水泡泡会怎样地对青蛙说话呢?有的同学大声地说,也有的同学客气地说等等,并绘声绘色地朗读。也许是课堂情境的感染,激发了小虎的想象力。他突然举起了小手:“我会悄悄地说。”我请他悄悄地读一读。当他带着独特的情感体验朗读课文时,孩子们都被逗笑了,都为他鼓掌。他的脸上流露出不一样的表情,羞涩中带着骄傲。

鼓励和表扬是有效的,尤其是对孤独症儿童,当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及时得到正面的、积极的回应时,他们会格外地高兴,甚至深深地记着。那段时间我明显感觉到了小虎的进步,而对于他的进步,我毫不吝啬地表扬,甚至是手写表扬信。我和他约定:只要你有了5张表扬信就可以和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合影;有了10张表扬信,老师就请你在学校吃一次午餐。记得那是一次班会课,完成学校规定的班会内容后,我们给获得5张表扬信的同学们举办了一场简易的颁奖仪式,这里面就有小虎。言出必行,我们还特意请来了小虎最喜欢的数学老师(小虎认为数学老师最漂亮),为他颁发奖品。数学老师和他合了一张影,小虎可高兴了,情不自禁地高高举起奖品,也许他想告诉大家:小虎真棒!小虎是可以的!

四、及时引导,形成和谐互助的氛围

渐渐地,我们发现小虎特别喜欢班级中一个和他长得一样胖胖的男孩小张,总是跟在他的后面和他玩。我们觉得小虎在认知上可能有这样的倾向,对于和自己外表相似的孩子特别亲近,也许愿意听他的。于是就安排这个小张坐在小虎的旁边,让他时常提醒小虎:“坐好”“拿出语文书”“交作业”……在这些社交场景中,他获得了基本的社交沟通技巧,学会了和同学和睦相处,也逐渐培养了遵守纪律的意识和学习习惯。有时,我们还和小虎开玩笑,“是老师好还是小张好?”“两个都好。”“只能选一个。”“小张好。”可见在小虎的意识里完全接纳了小张,对他“言听计从”,甚至比老师讲话都管用。我们尝试拿小张的表现为小虎树立榜样的作用,引导小虎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在小虎面前说,小张做得多好呀!我们真喜欢小张同学。小虎做错什么事情了,我们就说:“你希望我们更喜欢你吗?”他会立马说:“我好好表现嘛,你们喜欢我吧!”小虎在自己的潜意识里不仅接纳了小张,还产生了要和小张比一比的意识。有时一次小小的课堂测试,当小虎考得比小张好时,他都会向着小张“傻笑”,用他特别的表达方式对我们说:我比他考得好,对不对?

在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引导个别孩子帮助他们,更多的是引导同学们一起来参与帮扶。当同学们看到小虎和小张和睦相处的情景时,也愿意和小虎做朋友,乃至争先恐后地帮助他,帮他摆摆桌椅,帮他收拾雨伞……这对于培养普通孩子互帮互助、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认为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不只是单纯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安置形式和策略尝试,更是一种渗透人文主义精神的教育实践。班级一旦形成了和谐友好的氛围,孤独症儿童渴望朋友的内心需求得到了满足,他们就产生了融入班级的意识,行为上也有所改变。

五、主动参与,提升其社会交往的能力

社交训练是孤独症儿童训练的核心,不仅要提高孩子的独处技能,还要积极为孩子创造合适的社交环境,增加其与他人交往的意愿和机会。当小虎熟悉学校生活,有融入班集体的意愿和行为后,为了进一步帮助小虎,我们给他安排了一个职务——语文课代表助理,协助语文课代表搬比较重的语文练习册。他可开心了,每一次都是笑眯眯地和课代表一起搬送。记得有一次晨读,他把练习册送到办公室时不小心把老师的茶杯碰倒了,就很着急地跑到班级找到老师,说:老师,我把你茶杯碰倒了。老师以为开水烫到了他,查看一下,他没有受伤,立刻去办公室收拾“残局”,他也跟来拿起抹布帮擦桌子。还有一次,因为他不参加作业托管,要把自己的语文练习册带回家写。他走进办公室开始在一堆练习册里找自己的作业本,一本一本地翻。在找到自己的后,他主动地把凌乱的练习册一本一本地放回原处,并把放作业本的桌子整理整齐。还有一次,天气比较凉,早上上学时,小虎是穿着外套的,中午放学时,老师只看到他穿着衬衣,随口一问:“你的外套呢?”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在书包里。”这些例子数不胜数,充分表明了小虎主动参与社会交往的意识和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结语

基于以上小虎随班就读融合策略的尝试,经过点点滴滴的积累,他有了显著的变化,获得了许多成功的体验,社交能力大大提升,与家人、与同学、与老师交往的意愿变得更强烈,也更主动。老师们对小虎的进步也啧啧称赞,原来愁容满面的妈妈脸上也有了笑容,最近他的妈妈也不再陪读,让小虎自己独立参与学校生活。更让人欣喜的是“六一”期间,小虎光荣地成了一名少先队员。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用情去做,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是可的!

当然,小虎成长的道路依然曲折,尤其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的增加,如何培养小虎独立学习的意识,提高他独立学习的能力?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以求形成更完整的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融合策略体系。

参考文献:

1.张菊香,李先清.全纳教育背景下孤独症儿童语文教学策略的调整.安徽教育科研,2023(1):7476.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教育展望145.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刘春玲,江琴娣.特殊教育概论.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小虎随班小张
小虎做得对吗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小虎不见了
我国随班就读政策演变与发展
——基于“渐进主义模式”的分析
巧妙的奉承
有缘人
谁逗谁
我帮助了小虎
今天忙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