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璋研究综述

2024-05-28胥雨彤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6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

胥雨彤

摘 要: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牙璋,从牙璋的形制、纹样来看,都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关系,也能看出蜀人的创新之处。文章搜集整理了牙璋的产生、传播、形制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对三星堆与石峁、二里头遗址的牙璋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牙璋 三星堆;石峁遗址;二里头遗址;研究综述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6.037

1 牙璋的基础研究概述

1.1 牙璋的定名

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牙璋在三星堆遗址的首次发现,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牙璋,这一器物的命名问题也随之成为各专家讨论的对象,出现了“铲形器”“戈”“立刀”等各种说法,面对争议,牙璋的定名研究显得尤其重要。《周礼》中有“璋”的最初记载,但是先秦古书往往记载相关名称,忽略了对相关器型、形制的阐述。许慎在《说文解字》①中记载:“半圭为璋。可见牙璋形制,圭的一半即为璋。”《周禮·玉人》谓:“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璋邸射,素功……”,还有赤璋、渠眉等说法,指的是璋的尺寸、颜色和纹饰。

根据古文献记载,牙璋在形制上可细分为边璋和牙璋。在《古玉图考》②中记载着前端斜削的为边璋,近底部有栏的为牙璋。涂白奎在《璋之名实考》③从甲骨文中的“商”字入手,并解释道“商”字其本音应发“章”声,推断出“滳”发音为漳。通过对甲骨文中“商”字字形的进一步分析,该字如同璋形,字形有柄有栏,也可初步看出璋的最基本的形制特点。但是涂白奎并没有具体解释“边璋”和“牙璋”的区别。在《三星堆玉石器再研究》④中,敖天照将边璋与牙璋的具体形制作出区分,认为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璋的端部,边璋的端部无刃,而牙璋的端部必须是凹弧刃,有峰尖。此外,当前大部分研究者并不对边璋与牙璋进行具体细分,多称为牙璋,目前学界对其定名并不统一。有部分日本学者也将牙璋称为“骨铲形玉器”。

1.2 牙璋的产生与传播

牙璋的分布范围极广,涉及山东、甘肃、陕西、四川、福建、香港、越南等地。根据邓聪的多年研究成果表明,牙璋最早出现于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的遗址中。1977年,在山东临沂大范庄遗址中发现牙璋,考古学家们初步判定牙璋产生于龙山文化时期。1979年,在山东烟台龙山文化司马台遗址出土了形制与大范庄一致的牙璋,后1988年在山东沂南县罗圈峪遗址出土4件牙璋及一组玉石饰物,其中该遗址出土的玉镯是大汶口文化至龙山文化间典型的装饰物,由此确定牙璋产生于龙山文化时期。因此,山东被认为是牙璋的发源地⑤。

但就牙璋的起源这一问题仍有较多争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长寿、邓淑苹等学者则对牙璋起源说有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山东出土牙璋材料少,零星出土的牙璋多为交易所得或前朝遗留,因此也产生了“陕西起源说”⑥和“中原起源说”⑦等看法。郭静云在《牙璋起源刍议—兼谈陕北玉器之谜》一文中认为鄂西、川东及石家河是牙璋礼器的起源地⑧。

龙山式牙璋在我国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均有广泛分布。牙璋在距今4000年左右沿黄河流域由东向西传播至陕甘地区,陕西石峁、陕西商洛东龙山遗址、宁夏银川新庄坪遗址等均有牙璋出土;在距今3700至3600年时,牙璋第二次由西向东逆向扩散传播至河南地区,此时二里头牙璋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夏王室的礼仪道具。第三次扩散距今3500至3000年,也就是商代以后,牙璋由河南向西南、东南地区传播,在福建两广地区、四川盆地、香港岛、越南红河三角洲等地均有所发现。牙璋的分布范围之广及传播路径之长,标志着我国南方等地区已进入青铜文明时代。

关于牙璋的传播路径在邓聪的《牙璋与国家起源》⑨、史家珍《彰显中国》⑩两本论著中都有相同认识,同时李学勤在《从广汉玉器看蜀与商的文化关系》k中提出广汉地区出土的牙璋与二里头出土的牙璋近似,说明古蜀与商代文化是有所交流的,也可从侧面表明四川地区牙璋与河南中原地区的传播联系。江章华在《牙璋传播的东西两线说》l中对牙璋传播路线提出了两线之说。他认为东线从山东出发,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到香港、越南,传播时间从龙山文化晚期就已经开始了,西线从长江中游直接进入四川盆地再到越南,传播时间在二里头文化晚期到商周时期结束。江章华更提到牙璋的扉牙主要可分为单牙和双牙,单牙主要分布在东线几省,双牙在西线。

对于牙璋起源与传播问题,郭静云、朱乃诚等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郭静云认为屈家岭、石家河遗址出土的斜刃微弧璋是最早的牙璋雏形,向东影响下产生山东龙山牙璋,向北则是中原牙璋,向西则是四川类型牙璋,向南则传播至广东、福建一带,越南出土牙璋可能与四川三星堆牙璋有关,而石峁牙璋的来源则掠夺自南方m。从这一观点可以推敲得出石峁遗址出土的牙璋可能与南方牙璋的关系更为密切,也从侧面体现石峁遗址与三星堆遗址的牙璋存在较大联系。朱乃诚则认为牙璋起源于河南,在山东、陕西、四川发现的牙璋应和夏王朝结束之后,夏朝残留部落四处流窜的史迹有关n。

1.3 牙璋的基本形制特点和用途

从笼统上来看,牙璋最简单的形制就是玉圭的一半,但是在后续发展中,牙璋出现了众多的变形与改良。在《三星堆玉石器再研究》一文中,敖天照非常明确地将三星堆出土的牙璋器型做了分类。边璋根据端部可分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刀形边璋,牙璋可分为凹弧端刃、禾芽端刃、鱼形端刃和鱼鸟端刃璋。其中鱼形端刃璋和鱼鸟端刃璋应属于古蜀国特有,与当时的鱼凫传说有关。在郑光的《略论牙璋》o和张雪海《牙璋杂谈》p中,也对牙璋的形制进行了具体描绘。牙璋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其变化是较为明显的。邓聪在《牙璋与国家起源》中通过非常细致图录形式,展现了各地出土牙璋的形制特色。牙璋主要是由本体、扉牙和柄部三部分组成。山东龙山文化时期牙璋的高度普遍约为30厘米,基本为边璋形制的高低刃,歧尖不发达,刃部浅,柄部有孔,柄部扉牙为单齿或连齿状,无纹饰。此时是牙璋的最早阶段,在做工上非常粗糙,同时玉石混杂,这是早期牙璋的典型特点。

自山东起源,通过黄河沿岸的传播,牙璋出现在陕甘地区。受到影响的甘肃齐家文化的牙璋应与当时遗址地出土的钺、玉刀是同一时期的重要组合器物。甘肃地区的牙璋继承了龙山式牙璋的最初特点,普遍较为短小,单齿较多。在陕西石峁遗址中,牙璋偶然会出现巨大化特征,高度有50厘米左右。到了中原二里头时期,牙璋的制作表现出非常高超且精细的制作工艺水平,在器身的下端与柄部之间有阑,且布满密集的弦纹,扉牙两两相对,排列密集而工整,极具装饰效果,同时部分扉牙还出现了龙形状,更加突出夏王朝时的君权形象。邓聪通过《二里头牙璋(VM3∶4)在南中国的波及》q一文,对二里头文化出土的代表性玉璋在使用痕迹、附着物、工艺技术及玉石材质进行全面剖析,并与同时期玉钺、玉圭的制作进行比较,初步揭示了二里头文化时期,玉石器的技术形态。自二里头向南传播至广汉地区,牙璋出现了空前巨大的形象,长度可达90多厘米,远远大于二里头时期的牙璋,同时在牙璋表面出现特色纹饰。高大伦和邢进原在《四川大學博物馆收藏的汉以前部分玉石器》r中阐述了三星堆牙璋的独特之处,文中涉及的2件出土牙璋上均有“心形穿”,这种穿是巴蜀地区早期文物上的重要特点,可以看出三星堆牙璋已具有古蜀国早期的文化特色。杨建芳在《早期蜀国玉雕初探—商代方国玉器研究之一》s一文中,对三星堆遗址和“祭祀坑”出土的玉器纹饰进行研究,发现器物上多阴刻人物、山岳以及透雕鸟纹,这些也都是蜀人在玉器创作中的独特做法。

就牙璋的用途而言,《周礼·大宗伯》明确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璧、琮、圭、璋、琥、璜为六器,又称“六瑞”,是专门祭祀六方诸神的,其中璋礼南方,可见璋的祭祀用途。夏鼐明确将牙璋看作“礼玉”的一部分。石峁遗址尚未发现在墓葬中作为随葬品出土的牙璋,而是在城墙之中发现了牙璋,孙周勇认为石峁遗址的“墙内藏玉”是一种建筑用玉现象,具有辟邪驱魔的精神防卫功能。但是郭静云则在《牙璋起源刍议—兼谈陕北玉器之谜》t中表示其可能是由于当时北方的气候环境等影响,无法过上稳定的农耕生活,导致北方族群南下掠夺,而将牙璋藏于墙中或专门的石棺或玉坑中。这点不同于二里头文化的牙璋,二里头时期的牙璋是身份王权的象征,多出土在高级贵族墓中,起到祭祀作用。三星堆时期的牙璋多出土于“祭祀坑”中,但是就“祭祀坑”而言,其观点众说纷纭,有“灭国坑”“盟誓坑”“复仇坑”等众多说法,结合三星堆玉璋的纹饰图案来说,究其根本也应是图腾崇拜,起到礼仪的作用。此外,还有不少学者赞同吴大澂所说的牙璋是文献中“起军旅、治兵守”的牙璋,起到军事作用。

2 三星堆牙璋与石峁、二里头遗址牙璋的对比研究

根据石峁遗址出土的牙璋形制特点来看,石峁遗址在受齐家文化的牙璋影响后,又形成自己的特色,特别是扉牙部分的兽身小齿组合。迄今发现的陕西、河南、四川等地的兽头式灰褐与黑色的特征便是来自石峁遗址的影响,这也是石峁遗址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根据碳14测定,这种类型牙璋的制作时间应在公元前2000年一直延续到周代,但是在二里头早期遗址中并未发现此类特色的牙璋。在四川盆地却有发现此类牙璋,数量极少,但玉质相同,几乎不可能为当地生产制作。通过这一点,似可推出此类装饰的牙璋来自西北,并且很有可能石峁遗址对三星堆地区有直接影响。另外,在石峁时期,牙璋出现了突然的巨大型变化,同时其器型多端部有凹弧刃,非常锋利,这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牙璋特色十分相似。在陈显丹《三星堆出土玉石器研究综述》u中明确总结出三星堆遗址牙璋的特色在于“V”形牙璋数量众多。这种形制的牙璋与中原夏商遗址出土的牙璋、玉戈形制完全不相同,且体型巨大。也可说明三星堆的牙璋与石峁牙璋有着密切关系。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传播途中三星堆牙璋也必不可少的受到中原二里头牙璋的影响,例如在《论牙璋的年代及反映的夏史痕迹》v一文中,介绍了三星堆文化牙璋中少数牙璋的扉棱、扉牙特征,与二里头文化四期牙璋的扉棱、扉牙特征接近。另外,三星堆文化中也有将二里头文化式牙璋进行改制,并施刻祭祀图案,以表达太阳神崇拜等现象,展示出三星堆时期古蜀国的政治体制与文化w,这是三星堆牙璋的特殊之处。

3 总结

三星堆文化出土的牙璋是继石峁、二里头文化之后,牙璋的又一发展与演化高峰期。王永波认为四川地区的牙璋应是受到石峁和二里头文化的共同影响。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笔者认为石峁文化对三星堆文化的影响要大于二里头文化。近年来,全国范围内仍不断出土牙璋,特别是三星堆遗址又出土了大批量的牙璋,这对我国牙璋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解决牙璋的起源、传播问题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注释

①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20:7.

②吴大澂.古玉图考[M].上海:同文书局,1889(清光绪十五年).

③涂白奎.璋之名实考[J].考古与文物,1996(1):39-42.

④敖天照.三星堆玉石器再研究[J].四川文物,2003(2):39-45.

⑤李学勤.试论牙璋及其文化背景[C]//香港中文大学.南中国及邻近地区古文化研究:庆祝郑德坤教授从事学术活动六十周年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5-8.

⑥张长寿.论神木出土的刀形端刃玉器[C]//香港中文大学.南中国及邻近地区古文化研究:庆祝郑德坤教授从事学术活动六十周年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59-64.

⑦邓淑苹.扑朔迷离话牙璋[J].故宫文物月刊,1994(135):[页码不详].

⑧mt郭静云.牙璋起源刍议:兼谈陕北玉器之谜[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6(5):10-16.

⑨邓聪,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牙璋与国家起源:牙璋图录及论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⑩史家珍,王献本.璋显中国[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

k李学勤.从广汉玉器看蜀与商的文化关系[M]//李绍明,林向,徐南洲.巴蜀历史:民族:考古:文化.成都:巴蜀书社,1991:151-156.

l江章华.牙璋传播的东西两线说[M]//杨晶.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成都:巴蜀书社,2008:85-91.

n朱乃诚.时代巅峰冰山一角:夏时期玉器一瞥[M]//中华玉文化中心,中华玉文化工作委员会.玉魂国魄:玉器:玉文化:夏代中国文明展.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

o郑光.略论牙璋[C]//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南中国及邻近地区古文化研究南中国及邻近地区古文化研究:庆祝郑德坤教授从事学术活动六十周年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

p张雪海.牙璋杂谈[C]//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南中国及邻近地区古文化研究南中国及邻近地区古文化研究:庆祝郑德坤教授从事学术活动六十周年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

q邓聪,王芳.二里头牙璋(VM3∶4)在南中国的波及: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和扩散[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5):6-22.

r高大伦,邢进原.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的汉以前部分玉石器[J].文物,1995(4):68-75,100.

s杨建芳.早期蜀国玉雕初探:商代方国玉器研究之一[M]// 赵殿增.三星堆与巴蜀文化.成都:巴蜀书社,1993:160-168.

u陈显丹.三星堆出土玉石器研究综述[J].四川文物,2007(2):59-63.

v朱乃诚.论牙璋的年代及反映的夏史痕迹[J].考古与文物,2020(6):58-67.

w邱登成.三星堆文化太阳神崇拜浅说[J].四川文物,2001(2):17-21.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20:7.

[2]敖天照.三星堆玉石器再研究[J].四川文物,2003(2):39-45.

[3]吴大澂.古玉图考[M].上海:同文书局,1889(清光绪十五年).

[4]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J].考古,1983(5):455-467.

[5]涂白奎.璋之名实考[J].考古与文物,1996(1):39-42.

[6]李学勤.试论牙璋及其文化背景[C]//香港中文大学.南中国及邻近地区古文化研究:庆祝鄭德坤教授从事学术活动六十周年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5-8.

[7]邓聪,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牙璋与国家起源:牙璋图录及论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8]史家珍,王献本.璋显中国[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

[9]李学勤.从广汉玉器看蜀与商的文化关系[M]//李绍明,林向,徐南洲.巴蜀历史:民族:考古:文化.成都:巴蜀书社,1991:151-156.

[10]江章华.牙璋传播的东西两线说[M]//杨晶.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成都:巴蜀书社,2008:85-91.

[11]郭静云.牙璋起源刍议:兼谈陕北玉器之谜[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6(5):10-16.

[12]朱乃诚.时代巅峰冰山一角:夏时期玉器一瞥[M]//中华玉文化中心,中华玉文化工作委员会.玉魂国魄:玉器:玉文化:夏代中国文明展.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

[13]郑光.略论牙璋[C]//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南中国及邻近地区古文化研究南中国及邻近地区古文化研究:庆祝郑德坤教授从事学术活动六十周年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

[14]张雪海.牙璋杂谈[C]//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南中国及邻近地区古文化研究南中国及邻近地区古文化研究:庆祝郑德坤教授从事学术活动六十周年论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

[15]邓聪,王芳.二里头牙璋(VM3∶4)在南中国的波及: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和扩散[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5):6-22.

[16]高大伦,邢进原.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的汉以前部分玉石器[J].文物,1995(4):68-75,100.

[17]杨建芳.早期蜀国玉雕初探:商代方国玉器研究之一[M]//赵殿增.三星堆与巴蜀文化.成都:巴蜀书社,1993:160-168.

[18]陈显丹.三星堆出土玉石器研究综述[J].四川文物,2007(2):59-63.

[19]朱乃诚.论牙璋的年代及反映的夏史痕迹[J].考古与文物,2020(6):58-67.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途径研究综述
心理健康教师能力构成的研究综述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小学课桌椅设计研究综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