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馆藏文物到表情包:文物在数字时代的媒介化再现

2024-05-28许蒙蕾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6期
关键词:表情包文物博物馆

许蒙蕾

摘 要:馆藏文物的造型和内涵为表情包制作提供了创意灵感,文物表情包在数字时代的社交环境中迅速传播,这种创新方式符合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文物表情包化一般遵循文物选择、表情提炼、形象设计、添加配文这一设计路径,在文化传播、社会影响、经济价值等方面有着不少积极作用,同时也面临文物形象失真、用户审美疲劳和知识产权风险等挑战。

关键词:文物;表情包;博物馆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6.036

表情包,作为一种独特的网络社交符号,通过其鲜明的视觉形象和简洁的意义表达,已成为各大社交平台上不可或缺的沟通媒介。以博物馆馆藏文物为原型创作的表情包,巧妙地融合传统与现代、严肃与娱乐的元素,已渐成为数字时代博物馆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①。传播学家施拉姆曾提出:“媒介是传播过程中借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②从馆藏文物到表情包的转化,正是一种对文物信息的拓展,使文物成了一种与公众产生联系和互动的媒介,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产生新的诠释和意义。本文旨在探究文物表情包流行的原因和设计模式,浅析它们作为媒介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与风险,以期为文物在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播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馆藏文物表情包化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根基

1.1 原型:文物作为创作根基

文物作为人类珍贵的物质遗存,不仅前世今生的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发掘和品味,还往往在艺术审美上有所造诣。文物符号是蕴含在文物实体上某种形而上的东西,是文物的灵魂③。文物表情包则是文物符号化的一种具象表现形式。博物馆内造型奇特的文物更是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和表情包制作的最佳“原材料”,为人们制作和传播文物表情包带来了无尽的创意灵感。

1.2 人气: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近年来,《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文博类节目以及《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舞台表演,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创新的表现形式,频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关注。这些节目和表演不仅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让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让许多文物和博物馆走进了大众的视野。由于文化认同感的存在,以文物为原型设计的表情包更容易成为“社交货币”。

1.3 渠道:社交媒体助推传播

社交媒体不仅具备发布面广、影响力强的特点,更赋予了每个用户制作和发布内容的能力,使每个人都成为传播渠道的一部分,从而实现了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自主性和互动性。目前主流的社交媒体有微博、微信、抖音等,常以视频及图片、文字的形式进行分享,每个用户都可以对文物表情包进行圈内传播甚至二次创作,从而发挥出强大的传播影响力。

1.4 方向:文物活化传承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我们也正式确立了“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文物表情包的推出可以视为博物馆积极响应文博事业发展新理念的创新尝试。甘肃省博物馆便主动推出过一组文物表情包(部分表情图案见图1),让那些原本看似严肃的文物变得生动活泼。

2 馆藏文物表情包化的创意构思与设计路径

2.1 选择适合的文物

首先,我们必须从丰富的馆藏文物中精心挑选出那些适合转化为表情包的个体。这些被选中的文物往往以其生动的面部表情、独特的动作姿势或引人注目的形态而脱颖而出,为创作充满表现力的表情包提供了素材资源。以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铜扭头跪坐人像为例,其独特的姿态在考古发现中极为罕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具创意和吸引力的表情包原型。

2.2 提炼表情和动作

对于精心挑选的文物,我们需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其面部表情和动作细节,从中提炼出具有象征意义或代表性的姿态。提炼出的表情和动作必须能够触动观众的情感,让人能一眼领会其内在含义。同样以铜扭头跪坐人像为例,他们身体微微前倾,头部偏向一侧,双手合十,平举于身体前方。根据现代网络语境的解读,这一独特的姿态被赋予了“告辞”的意味,从而创作出了铜扭头跪坐人像的表情包(图2)。

2.3 设计表情包形象

经过对表情和动作的观察提炼,接下来便是将这些元素转化为表情包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借助图像、动画设计手段,对文物形象进行适度的简化、变形或夸张,使其更加活泼。以甘肃博物馆为例,主创人员基于馆藏“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文物,运用图像设计技巧,在原本庄重的“人头”形象上添加了“吐出的舌头”的卡通元素,推出了一款备受欢迎的网红文物表情包“略略略”(图3),既保留了文物原有的神韵,又增添了趣味性与亲和力。

2.4 添加相关的配文

为了让表情包更易于理解和传播,我们通常会添加简短幽默的配文,如上文中提及的“告辞”和“略略略”等就是文物表情包的点睛之笔。再如六朝博物馆的一尊东晋陶俑,在美术老师王骢颖的巧妙设计下,化身为“双十一”疯狂购物的“剁手俑”(图4),配文“再买就剁手”既勾勒出陶俑疯狂购物的形象,又引发大众对盲目购物行为的共鸣。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配文在增强表情包传播效果方面的作用,并通过二次创作赋予文物某种再建构的思想内涵。

3 馆藏文物表情包化的文化影响与发展潜力

3.1 文化传播

每一个表情包都是一件文物的化身,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人们在欣赏、分享这些表情包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正如王骢颖所言:“学生们看到这些有趣的表情包,很多人都对文物有了很大的兴趣,这对我改进教学方式也有很大的帮助。”博物馆和媒体等不同传播主体也能利用文物表情包进行文化教育推广。上海博物馆、闵行博物馆等博物馆先后举办过文物表情包大赛,既有效宣传了博物馆的特色藏品,又激发了觀众的参与热情,实现了传播效果从认知层面到行动层面的跨越式提升④。文物表情包还曾被媒体制作成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宣传海报(部分见图5)。

3.2 社会影响

如果说文物表情包的文化传播作用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方面,那么其社会影响则更多地体现在对公众意识和消费行为的影响上。

文物表情包通过激发公众对文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提升博物馆和文博事业的受关注度,进而对社会文化环境产生影响。以“无语佛”表情包(图6)为例,其广泛传播制造了藏品和公众之间的联系,激发了公众对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浓厚兴趣,使该博物馆迎来了持续的高人流量,也让观众更加了解景德镇作为瓷都所承载的文化魅力。

社会学家鲍德里亚曾洞察到,人们的消费对象已经从单纯的物质“物品”转变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⑤。文物表情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广泛传播,本质上是公众对历史文化的一种符号消费。这种消费模式让我们在信息编码与解码中,不仅满足了娱乐和文化消费的多重需求,还能利用文物表情包进行斗图、制图,带来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无疑是交流的一种进阶形式⑥。

3.3 经济价值

文物表情包的经济价值远超越简单的表情包下载与分享,通过多元化途径得到实现。首先,文物表情包作为文物衍生品的独特元素,可以为相关产业带来经济回报。当表情包被印刷在服装、文具、玩具等商品上,或作为主题推出文创产品时,不仅丰富了文化消费者的购物选择,也为创作者和授权方带来了双赢的效益。

此外,博物馆还可以通过与旅游、文化、教育等行业的品牌合作,共同创造富有吸引力的表情包,不仅拓宽了文物表情包的应用领域,还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度。值得一提的是,观众对文物表情包背后真实文物的强烈好奇心,促使他们踏足博物馆,亲身体验和探索,这一现象为博物馆所在城市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旅游收益。

4 館藏文物表情包化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4.1 文物形象失真

在文物表情包的创作过程中,由于追求视觉效果和趣味性,一些设计师和网友可能会对文物形象进行夸张、变形或简化,使文物的历史内涵被曲解或削弱。以上文提及的“剁手俑”表情包为例,虽广受欢迎,但我们仍需警惕,如果有人仅关注传播,不去思考陶俑缺失手臂的原因,可能导致文化传承的断层和误解。王志高教授对此就曾明确指出,此形象源于岁月侵蚀,非文物原貌。东晋时期,陶俑双手末端留洞,安装的木头双手因腐朽消失,造成剁手错觉。

为了避免因文物形象失真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创作者在打造文物表情包时,既要追求创意与趣味性,也要尊重并还原文物的原始形象及其历史背景。与此同时,我们文博相关人员也有责任适时进行文物科普,讲述文物表情包背后的故事。

4.2 用户审美疲劳

随着文物表情包的不断涌现,审美疲劳问题也逐渐浮现。这种疲劳并非来自文物本身,而是由于许多文物表情包在设计上出现雷同和重复所导致的。当大量相似的文物表情包充斥在视线中时,人们很容易感到审美疲劳,甚至对文物表情包产生厌倦情绪。

为了尽量避免审美疲劳问题,文物表情包的创作者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在创新上下功夫,同时也可以尝试将文物与其他文化元素进行融合,创造出更具创意和个性的表情包。这不仅可以提升用户的审美体验,也有助于推动文物表情包创作的多元化发展。

4.3 知识产权风险

文物表情包的创作,往往涉及对博物馆的文物图像再创作。这些文物图像往往属于国家文物局或相关博物馆的版权范畴,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同时,原创表情包以及那些具有独创性的再创作表情包,因其独特的创意和设计,可以被视为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从而享受著作权法的相应保障⑦。此外,一些文物表情包可能涉及商标和专利的问题。

为了降低知识产权风险,文物表情包的创作者和发布者应当增强知识产权意识,确保所使用的素材来源合法,并获得相关权利人的授权。文物表情包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现象,其背后的知识产权风险不容忽视,否则文物表情包产业难以持续健康发展。

5 结语

文物并非只是古董,文物更应活在当下。通过将馆藏文物转化为表情包,我们为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赋予了新的生命,使它们在数字时代媒介化再现,焕发新的光彩。尽管在此过程中,出现过恶搞或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但不可否认,这种“再媒介化”的方式拉近了文物与大众的距离。只有当文物真正活跃在公众的视野和讨论中,它们才能在国人的记忆中留下更鲜活的印记,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骄傲。

注释

①樊传果,钱晨.文博类表情包的符号认知研究[J].文化产业研究,2019(2):146-161.

②施拉姆,波特.传播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③张国田.文物的符号特征[J].北方文物,1992(1):97-101.

④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⑤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⑥王菁.符号消费视域下网络表情包设计发展探究[D].成都:四川美术学院,2023.

⑦吴佳洁.表情包的版权保护与合理使用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8(11):215-217.

猜你喜欢

表情包文物博物馆
文物的栖息之地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黄子韬:一个“表情包”的自我修养
露天博物馆
文物掉包案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