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晚点名教育课程化建设:制度创新与教育价值发掘

2024-05-19魏院珍孟甜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0期
关键词:教育价值制度创新高校

魏院珍 孟甜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晚点名教育的现状与问题、高校晚点名教育课程化的概念和内涵。以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讨高校晚点名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制度创新与教育价值发掘,以期能够为高校晚点名教育的制度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关键词:高校;晚点名;教育课程化;制度创新;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0.076

随着高校晚点名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课程化建设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学术共识。学者们普遍认为高校晚点名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纪律观念和责任感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已有研究大多是侧重于对晚点名教育的描述和分析,还缺乏对其进行课程化建设的深入研究。虽然在晚点名教育中,一些学者注意到了使用不同形式的点名制度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但对于高校晚点名教育的制度创新及其教育价值的发掘尚未进行深入探讨。因此,本文旨在对高校晚点名教育的课程化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高校晚点名教育的制度创新是什么?它的教育价值在哪里?如何推进高校晚点名教育的课程化建设?

本文将采取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更科学地回答这些研究问题。本文的研究创新和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提出了高校晚点名教育的课程化建设的概念,并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制度创新和教育价值。其次,本文通过案例分析,重点关注高校晚点名教育的实践经验和教育效果,为高校晚点名教育的课程化建设提供了具体的参考和借鉴。最后,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总结,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现有研究,为高校晚点名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1 高校晚点名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传统晚点名教育在形式上单一、过程机械化以及制度不完善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晚点名教育的課程化建设,通过制度创新和教育价值的发掘来提升晚点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1.1 形式单一,教育效果有限

目前大多数高校晚点名教育仍采用传统的点名方式,教师通过口头点名或手工点名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这种晚点名形式单一,往往只注重学生到场率,忽视了学生学习态度、动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形式和内容上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1.2 过程机械化,学生参与度不高

传统晚点名往往是机械式的流程,缺少交流互动和个性化的因素。教师仅仅通过点名确认学生是否到场,而缺乏对学生心理状态和学习动力的了解和关注。传统的晚点名方式缺乏吸引力,学生对其缺乏兴趣,容易导致学生对晚点名环节的忽视或怠慢,从而降低了晚点名的实际效果。

1.3 制度不完善,教育价值受限

晚点名教育缺乏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容易出现混乱和不规范现象,无法实现有效监督和管理。如:不同学院、不同教师采取的点名方式、登记方式以及出勤要求各不相同,导致缺乏一致性和公平性。传统晚点名往往只局限于确认学生是否到场,无法真正发挥晚点名教育的潜在教育价值和意义,在培养学生自律性、责任感和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高校晚点名教育课程化的概念和内涵

高校晚点名教育课程化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可以为高校晚点名教育的制度创新和教育价值的发掘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方向。

2.1 高校晚点名教育课程化的定义

高校晚点名教育课程化是指将晚点名纳入到教学课程体系中,通过设计、实施符合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的晚点名教育课程,以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这种课程化的晚点名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到场率,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态度、素质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2 高校晚点名教育课程化的基本原则

(1)教育目标导向。明确晚点名教育的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相匹配。教育目标要确保晚点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2)内容科学性。晚点名教育课程应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与学生的学习年级、专业方向和教学内容相适应。课程内容应包括学业提升、思想与品德培养、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

(3)教学方法多样化。晚点名教育课程应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研究、小组讨论、互动导学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评估与反馈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评估结果可为晚点名教育课程的改进提供依据,并及时传递给学生和教师。

(5)教师参与与支持。教师应积极参与晚点名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对于晚点名教育课程化的实施非常重要。

2.3 将晚点名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的意义

(1)教育全面发展。将晚点名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晚点名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纪律性和责任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2)教育价值发掘。将晚点名教育视为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有助于发掘其教育价值。通过晚点名,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意识,促进师生互动和沟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3)推动教育改革。将晚点名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有利于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促进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2.4 将晚点名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的目标

通过将晚点名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可以充分发挥晚点名教育的教育功能和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提高教育效果。

(1)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通过课程化的晚点名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晚点名教育课程化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规划学习时间、掌握学习进度,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晚点名教育课程化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4)提升教学效果。将晚点名教育融入课程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减少旷课现象,提高课堂纪律和学习效果。

3 高校晚点名教育课程化的制度创新

通过制定规范的晚点名制度,将晚点名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有助于提升高校教育管理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这也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积极推动和有效执行,确保制度创新的顺利实施,从而促进高校晚点名教育的课程化建设,推动晚点名教育的规范化和教育效果的提升。

3.1 制定相关政策

建立明确的高校晚点名教育课程化的政策文件,规定晚点名的具体要求和要求学生参与相关的教育课程。同时,政策文件应注明学校对晚点名教育的支持和重视程度。

3.2 设计晚点名教育课程体系

制定晚点名教育的课程体系,包括不同年级、专业、学科的相关课程,如学生出勤管理、学科素养提升、学习方法指导、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课程体系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如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纪律性和责任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3.3 建立晚点名教育管理机构

建立专门的晚点名教育管理机构或部门,负责晚点名教育的规划、管理和评估。管理机构应设立相应的人员和资源,对学校内部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如师资、教材、技术支持等,确保晚点名教育课程化的顺利实施。

3.4 教师培训与支持

组织针对教师的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教师参与晚点名教育课程化的能力和素养。为教师提供教材、教学资源和指导手册等支持,以便他们更好地实施晚点名教育。

3.5 完善评估与反馈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对晚点名教育的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评估结果可用于完善晚点名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

4 高校晚点名教育课程化的教育价值发掘

高校晚点名教育课程化的教育价值发掘旨在充分认识晚点名环节对学生个人成长和学校教育的积极影响,并通过课程化的建设,进一步发掘其教育价值。通过提升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綜合素质,晚点名教育课程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将晚点名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发掘其教育价值,有助于培养优秀学生并提升教育质量。

4.1 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设立明确的目标和规则,学生将更加重视出勤和纪律,增强纪律观念和自觉性。他们需要按时到场,完成作业等要求,从而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晚点名教育课程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需要自觉规划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任务,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种教育形式,学生将逐渐建立起自我管理和规划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学会自我约束和追求进步。这种教育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学术和生活中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潜力和素质,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晚点名教育课程化给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协作的机会,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学生在晚点名环节中需要互相激励和帮助,共同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晚点名教育课程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激励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学习,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三是晚点名教育课程化也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参与度,使他们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并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4.3 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通过晚点名课程,师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密切和频繁,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了契机。在晚点名过程中,教师可以借此机会与学生进行短暂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状态和学习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支持。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解答疑问,帮助他们消除困惑。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晚点名环节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建议,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升课程质量。此外,晚点名教育课程化还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扩展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交圈子。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4.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通过晚点名环节,学生们有机会与同学们进行互动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这种团队合作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晚点名课程化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积极的社交平台,让他们更好地与同学们建立联系、交流思想和分享经验。通过与不同背景和经历的同学互动,学生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这种团队合作和社交交流的经验对学生来说具有长远的价值,将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高校晚点名教育课程化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4.5 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化教育发展

在晚点名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他们的兴趣、特长和潜力,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通过此过程,学生们得以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培养其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评估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晚点名教育课程化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其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培养,有助于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5 结论

高校晚点名教育课程化的建设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和教育价值发掘。通过制度创新,可以设计出更加灵活和有针对性的晚点名环节,以及相应的评估和反馈机制。这样的创新能够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社交能力,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化教育发展。通过充分挖掘晚点名环节的教育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化教育发展,可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班会的课程化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2023,(09):107-111.

[2]王莉,黎俊玲.周末晚点名主题教育模式创新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指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6061.

[3]戎静.“模块化”主题班会在新时代德育工作中的价值[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151152+163.

[4]张倩,张朋刚.高校主题班会课程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210212.

猜你喜欢

教育价值制度创新高校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