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

2016-09-22曹榕

考试周刊 2016年64期
关键词:三字经教育价值

曹榕

摘 要: 国学和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下“儿童读经热”已成为大趋势,各式各样的文化古籍进入孩子们的日常学习中。然而国学内容庞驳,渣粹杂糅,如何对待这些传统文化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三字经》为例对“儿童读经热”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三字经》的教育意义及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进行反思,正视出现在传统文化继承过程中的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可给当代语文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儿童读经 《三字经》 教育价值

引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学兴起,随着国学热潮的兴起,传统文化作品受到广泛关注,传统蒙学被重新拾起。自西学东渐之后,时隔百年,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到传统蒙学中仍有我们不可忽视的宝贵财富,“先读书,后识字”的识字教学法也确实对小学语文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于是,儿童读经成为热点,传统蒙学教材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成为人们追捧的热点,被纳入儿童日常学习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泥沙俱下的传统文化中保持清醒、辨别糟粕变得尤为重要,我们不仅要正视儿童读经热的现状,看到传统文化典籍中的教育价值,更要正视它的局限性。

一、国学热及儿童读经的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国民的民族自信心得到了很大提升。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西学东渐,传统文化被否定、被遗忘的命运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新儒学主义思潮的兴起被改写,传统文化复兴被重新提起,并逐渐成为一股热潮。21世纪“国学热”的文化热潮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这种文化现象从思潮走向实例,孔子学院、私塾的兴起;各高校纷纷成立国学研究所、国学讲堂;甚至民间一些大型的祭祀孔庙的活动,等等,这些活动无不体现着对传统文化的大力推崇,也引起了社会上各界人士的争议。其中,“国学热”的浪潮下出现的“儿童读经潮”更是备受争议。

“儿童读经活动”是90年代台湾王财贵教授所倡导的,旨在加深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了解,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国学”成为一个颇为热络的词语之后,儿童读经被重新提及,形成一种潮流,这股儿童读经潮乘着“国学热”的东风慢慢影响着国人的教育理念。最突出的有两方面:一是私塾的兴起;二是传统文化典籍备受推崇。在“读经热”兴起之后,全国各地开始涌现大批私塾,“有报道说,截至2003年年底,中国已有500万个家庭、60多个城市的少年加入诵读儒家经典的行列”[1]。这些学前班性质的私塾利用古代蒙学教材对孩子进行启蒙性教育,《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文化经典文本成为儿童每天诵读的教材。除了民间私塾的兴起之外,将经典文化典籍选入语文教材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而事实上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在教材中的所占比例确实有逐渐上升趋势。据统计,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四篇古文,35篇古诗词,学习园地中还有《三字经》的节选部分,中学语文课本中大概选入了100篇古文,高中更是占全部文章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从读经热中所引起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逐渐得到大家的重视,包罗万象、渣粹杂糅的文化典籍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也是大家承认的事实。

二、经典典籍的教育价值

教材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重要的载体,也是儿童读经的主体部分。不管是作为“儿童读经热”的必读教材,还是作为传统文化经典被选入语文教材,《三字经》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化热潮中备受关注。其自身教育价值也是《三字经》备受推崇的首要原因。《三字经》相传是宋代名儒王应麟所作,从出现到如今我们所接触的380句,数百年来经历了多次增补和加工,最终成为一本内容丰富,涉及面极广的蒙学读物,被誉为“袖珍小百科”,更有人赞它“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从这些赞语中不难看出《三字经》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总目标的设定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三字经》不管作为识字教材,还是其富含的丰富阅读材料及古贤昔圣故事中所蕴藏的伦理道德,它融合诸多教育内容,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些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目标的实现都有现实意义。

1.知识与能力方面

儿童读经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增加儿童识字量。课程目标中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识字量是3500个左右的字,并且能掌握2500个左右的常用字,在各个年级对识字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香港的蔡若莲女士曾在文章中论述道:“根据汉字频率的统计结果,《三字经》中的这些字,最少覆盖了汉字基础识字量2329的80%,无论对儿童或者是其他初学汉语的成人,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材料。”[2]《三字经》全文共380句,1143个字,其中很多字都与生活有紧密联系,如:“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无穷”,等等。初小语文课本教材,为照顾儿童喜爱吟咏的天性,运用诗歌独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帮助儿童记忆[3]。《三字经》正好符合这一特性,全文皆以三字为一句,既押韵又朗朗上口,这些生活中提及频率极高的字以这种押韵的诗文的形式作为识字教材不仅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更有利于孩子记忆。除此之外,《三字经》虽是一本古代蒙学教材,但是其中并没有太多古奥难懂的字,古今异义,差别很大的字只有极少一部分,因而不会有理解字义上的困难,这也是《三字经》被选为儿童读经主要教材的重要原因。同时在阅读、理解《三字经》的过程中,既能对生活百科有所了解,更能学到浅近的文言知识,为日后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一些基础。

2.过程与方法方面

《三字经》虽然只有1143个字,但是内容包括教学之道、古代礼仪、数字、农事常识、典籍著作、历史更迭及众多先贤榜样实例。从开天辟地到日月星河、人物草木、古帝昔都、贤奸正邪,都有记载。其中,充满教育性的故事是《三字经》的一大特色,儿童学家陈鹤琴先生曾通过实验表明,孩子喜欢听故事。《三字经》的编纂正好符合这一特征。赋予古板、沉闷的理论知识故事性的趣味,如“如囊萤,如映雪”、“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等。这些故事不仅满足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要求,丰富了学生的见闻,而且迅速抓住了学生的视线,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且故事中概括出来的四字成语像“囊萤映雪”、“孟母三迁”、“五子登科”、“赵普夜读”、“孔融让梨”等更可以纳入学生的写作素材库。

除去这些民间故事之外,《三字经》中还有一部分内容是对中国历史的简要概述。文中以418个字,简练概括出从三皇五帝到清朝之始的五千年历史,短短百句,不仅将朝代更替、战场杀伐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刻画出帝王众生相,褒贬赞批,皆在一字片言之间。故有人评价此书“天人性命之微,地理山川之奇,历代帝王之统绪,诸子百家之原由,以及古圣昔贤,由困而亨,由贱而贵,缕晰详明,了如指掌”[4]。文、史、哲不分家,对于这些历史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3.情感、道德与价值观方面

文学强烈的思维性和表情达意的功能,注定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在教学的同时担有道德教育的责任。儿童读经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注重伦理道德教育。《三字经》在内容上可分为六段:第一段是讲述教习的重要性,第二段是对人伦孝道的阐述,第三段是农事常识篇,第四段是关于子、史、经、集这些典籍的简介,第五段是朝代更替,帝王评价,第六段则是勤学上进的典型。其中第一、二、六部分可归结到伦理道德教育这一类中。当然《三字经》这部分内容并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列举了大量典型人物和具体事例来熏陶、诱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性。例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弟于长,宜先知”,这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典型;“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这是自学勤勉的榜样;“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这是从反面论证告诫世人应把握大好时光勤学上进。这些典型的人物范例都起到了榜样作用,他们将这些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变得具体化、人格化,从而避免了现代教材中枯燥乏味传统说教,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吸引人,更有说服力。

从上文《三字经》的教育意义看,各地掀起的读经热并不都是盲目、形式大于内容的,在阅读学习这些典籍的过程中可以让儿童学习文化知识,了解中华历史,树立民族荣誉感,同时对他们的道德和人格的培养也大有益处。同时面对“读经热”,一些鼓吹“读经”万能的做法,我们还是坚决否定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儿童读经有教育意义,但读什么经,如何读,如何教,如何引导才是我们所要做的首要工作。

结语

“儿童读经热”之所以能在社会上引起很大争议,主要是因为传统文学作品本身是渣粹杂糅、精华与糟粕并存,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推崇也确实存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从一先生说“对于当前的‘国学热,我们应抱有一种理性的认识……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国学,能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和道德境界。但如果寄希望于国学担当更多的‘救世责任,希望通过复兴国学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则是极不现实的。其中,以国学来取代现代教育的想法及尝试,尤其值得警惕。信息化、全球化的潮流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体制必须是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教育模式,完全浸润于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之中的人是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5]。历经几个世纪的传统文学作品在五四运动之后退出历史舞台,在百年后今天重新回归。国学的重拾是在遵循孩子发展规律的情况下,让孩子有机会多接触经典文本和传统文化,且将知识和品德教育相结合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但是,任何教材是与当时社会相适应的,它是一定政治制度下的教育理念和社会文化的载体这样的前提,决定了像《三字经》这样的经典作品一定会带有时代烙印。对于传统文化,对于读经热潮,我们应始终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避免全文阅读所带来的不正确影响,既要反对拿来主义对作品的吹嘘,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全盘否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对传统文化的应有之道。

参考文献:

[1]祝沛章.对当前“读经运动”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7(1).

[2]蔡若莲.《三字经》与汉字识字教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105-109.

[3]庄苓.语文教科书与小学中文学科教学[J].中国语文通讯,1996(12).

[4]蓝光中.读《三字经》的笔记[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4:1.

[5]从一.理性地审视时下的“国学热”[J].中国质量,2006(10).

猜你喜欢

三字经教育价值
备考“三字经”
小学数学概率统计的教育价值与教学例析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浅谈《三字经》的教育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三字经”
请进《三字经》 打造“善”班级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浅析游戏在信息课堂中的使用形式
从三个角度体现“Project单元”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