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潼瓦当的审美意趣融合现代市场的应用研究
2024-05-19王艺璇胡义远游佳颖肖灿侯广季恒
王艺璇 胡义远 游佳颖 肖灿 侯广 季恒
摘要: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瓦当,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泰州溱潼瓦当为例,泰州溱潼瓦当作为建筑构件的同时也体现了当地历史风俗特色。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瓦当文化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同时其对现代市场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如何将这一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市场相结合,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摆在大众面前的重要课题与难点。
关键词:瓦当文化;现代市场;溱潼瓦当;创新融合
在社会文化方面,瓦当在中国古代有极高的价值;在实用方面,瓦当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是古代建筑的重要构件;在艺术层面,瓦当是一种造型艺术,千姿百态,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在历史文化方面,瓦当对于研究古人的生活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对历史研究人员而言有非常大的参考和帮助作用。
瓦当最早产生于西周时期。战国时期瓦当地域风格迥异。秦汉时期是全国各地瓦当造型风格的大融合时期,画像瓦当多为先齐风格,多取材于树木、树叶、动物等图案。秦汉瓦当图案多引用日常生活景象,为之后的汉画像石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意识构想。汉代瓦当图案由此完成了从具象到抽象、从写实向写意的形式构成上的转变。魏晋南北朝时期,瓦当体积逐渐变小,纹样以卷云纹为主,同时文字瓦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唐代莲花纹瓦当变得非常普遍,文字瓦当几乎退出大众视野。宋代开始运用兽面纹瓦,直至明清时期,蟠龙纹瓦当开始活跃在历史舞台上。
一、溱潼瓦当基本介绍
泰州溱潼瓦当作为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重要部分之一,其瓦当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早在秦汉时期,溱潼镇就有七座大型砖窑,夜晚窑火通红,如七颗明珠散落大地,那时溱潼又名“七星村”,现在溱潼民俗风情馆里还存有镇东南郊出土的几块秦砖。泰州古城墙、南京的古林寺、镇江的金山寺以及上海城隍庙都采用过溱潼砖瓦。瓦类有 10多种,分别是小瓦、大瓦、猫头瓦、滴水瓦、花边瓦、筒瓦、斜口筒瓦、琉璃瓦、竹山沟瓦、平瓦以及脊瓦等。分布区域有溱潼镇以及周边地区。溱潼镇部分老窑和古砖瓦属于溱潼民间收藏,建立了湖西砖窑陈列馆。政府与旅游公司共同建立了溱潼民俗风情馆——秦砖汉瓦陈列室;镇、村筹资120万元在溱潼镇南郊原刘氏家窑遗址建设了占地35亩的砖雕泥艺园等。
江苏里下河地区以溱潼瓦当最为显赫,最具特色的是所用原料为溱潼地区独有的湖底黑黏土,但是成品则需要经过许多甚至几十道工序烧制而成,烧出的砖瓦当地称它为“绿豆青”,而它敲起来却像“镗锣响”,可谓“瓦缶胜金玉”。溱潼出产的瓦当、砖雕、泥塑,图案精美,古朴典雅,从多角度反映和刻画了江苏里下河地区不同时期的民俗文化,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彰显了溱潼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由砖窑文化衍生的原生态民歌“窑工号子”更是叙述了窑工们劳动的每个细节,显示了窑工们的勤劳和智慧,透出了浓厚的民间乡土色彩。各种瓦当的不同形式和类型不仅反映了其自身功能的转变,也和当时生产方式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密切联系,是当时特殊的时代大环境在建筑文化上留下的不可磨灭的一笔。也就是说,瓦当与當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艺术水平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是人们精神活动的载体之一。
二、溱潼砖瓦制作工艺
溱潼砖瓦生产世代相传,经过不断的探索、钻研和创新,以溱潼特有的湖底黑黏土为主要原料,其生产过程以手工制作为主。将一镐泥土变成一件精美的砖瓦作品,前后需要40多道工序。砖瓦主要的三大生产程序为取泥、制坯、烧窑。扬泰地区河网密布,土质细腻,冬季生产结束后窑民就会集中罱泥,以供第二年生产使用。冬春的风冻使溱湖泥的水分逐渐挥发而更有黏性。夏天,窑民驾船至溱湖,下湖采泥。采出的泥经过几次筛选后,再去掉杂质才能作为制作砖瓦的泥。
溱潼地区利用湖底黑黏土生产砖瓦,取泥工作相当辛苦。夏天时,挖泥的工人跳入水中,使用特制的花鱼尾锹将土挖成方块,再潜入水中用锹将泥撬起,肩扛出水后放在船面的梁上。随着天气转凉,他们会使用罱子将泥罱到船中,带到泥塘。最初使用线罱子,后来改用铁罱子,因为铁罱子可以罱去板块泥,质量更好。每年冬季,砖瓦生产结束后,他们会集中力量罱泥,为来年的生产作准备。
湖底的泥经过筛选加工后,还需要进行制坯晾晒,最后放入窑里烧制成瓦。经过烈火淬炼的泥巴变成一块块胜如金玉的“绿豆青”砖瓦。砖瓦上的图案大多用两种方法制成,分别是模具倒制和用烧制好的砖瓦雕刻而成,瓦当、泥塑和砖上的图案及文字大多用前者制成,砖雕图案多为后者制成。对于瓦当制作工艺的研究与梳理,其意义不仅在于对单纯工艺制作方法的讨论,更重要的是其工艺背后体现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在不断的技术演进中所蕴含的文明发展。
三、现代文化市场对瓦当艺术的需求
瓦当艺术是一种传统的装饰艺术形式,通常用于建筑物的室内和外部装饰。然而,现代文化市场对瓦当艺术的需求虽因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而有所差异,但仍在建筑装饰、文化遗产保护、创意设计和艺术品市场、旅游产业以及室内设计和装饰等领域使用。现代文化对瓦当的应用提出了新的理念,使瓦当艺术与现代市场进行创新融合,从而更好地弘扬与传承并通过实地调研加以证明,使瓦当艺术在生活中再现其神采。
建筑装饰:瓦当艺术常用于建筑物的外立面和内部装饰,能够增添建筑的美感和独特性。瓦当艺术可以用于建筑物的外墙、屋顶、门廊等部位,为建筑物带来独特的装饰效果。这种需求体现在不同类型的建筑项目中,如住宅、商业建筑、文化场所等。现代建筑设计师和业主们可能会通过瓦当艺术来增加建筑物的视觉吸引力。
文化遗产保护:瓦当艺术的需求十分重要。瓦当艺术作为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许多历史建筑上都有瓦当艺术的应用,这些瓦当艺术作品经过时间的磨砺,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和老化,需要进行修复和保护。文化机构、博物馆、文物保护组织等对瓦当艺术的修复和保护需求较大,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
创意设计和艺术品市场:瓦当艺术的独特性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许多创意设计师和艺术家。他们可能会将瓦当艺术融入现代设计领域,创作出独特而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这些作品可能会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一部分,受到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追捧。
旅游产业:旅游业现在处于鼎盛时期,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旅游地的文化内涵和特色,瓦当艺术的存在为一些地区提供了旅游资源的优势。旅游产业可能会使用瓦当艺术吸引游客,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这体现在对一些历史建筑的修复和保护工程,他们注重瓦当艺术的恢复和展示,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
室内设计和装饰:瓦当艺术可以用于室内设计,作为墙壁、天花板或隔断的装饰元素。它能够为室内空间增添艺术氛围和个性。特别是在高档住宅和商业空间设计中,瓦当艺术作为一种高端的装饰手法,备受青睐。
此外,现代文化市场还可能对瓦当艺术相关的教育、培训、研究和推广等方面有需求。总的来说,瓦当艺术在现代文化市场中仍然有一定的需求,但具体程度可能因地区和文化差异而异。
四、创新与融合的策略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展现大众的文化自信,逐渐凋落的瓦当文化之花也应绽放它应有的绚烂色彩,学习和弘扬瓦当砖雕艺术,是对该文化的一种发展延续。想要在文化长河中保持经久不衰的魅力,对瓦当文化的市场创新也必不可少。宣传泰州瓦当砖雕艺术,必然会加强泰州市民对于泰州特色文化的自豪感,甚至增强全社会的文化保护意识和对文化资源的珍惜意识,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钱献之《汉瓦图录》记载,“长乐无极”两百银,可见瓦当在古人审美意趣中的重要性,在瓦当文化市场延伸的探索中,以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地方特色,砖雕的文字运用和图像模式。把瓦当砖雕做得更有形式感以符合大众审美和新时代文化延伸的需求,在今后的瓦当文化推广中,通过努力对当地的文化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瓦当文化的经久不衰注入更多活力。将传统文化艺术以瓦当为载体,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在方寸中得以呈现,使得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与新时代思想产生共鸣。
让瓦当文化在保持特有的历史性质基础上能够得到创新延伸和更多新鲜活力,则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跨界合作
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或产业的跨界合作,可以进一步扩大瓦当艺术的市场影响力。例如,与设计师、艺术家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创新性的瓦当艺术品;与旅游业合作,将瓦当文化融入旅游体验中,提升游客的文化获得感。
(二)数字技术的运用
借助数字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方法,可以让消费者更加直观地了解瓦当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为瓦当艺术品的创作与展示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三)品牌化建设
通过创建品牌、推广品牌,可以提升瓦当艺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例如,可以举办瓦当艺术展览、文化节等活动,提高公众对瓦当文化的关注度。
(四)市场营销策略
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策略,如网络营销、社交媒体推广等,可以扩大瓦当艺术的市场影响力。同时,也需要深入研究消费者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瓦当不仅是绘画、手工艺、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它既具有实用价值也具有艺术价值。从建筑领域上讲,一方面起到间架结构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在建筑上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在现今的文化市场,诸多瓦当设计陈旧,想要抓住如今传统文化在文化市场暗暗崛起的契机,就应有包罗万象、符合诸多审美的创新设计理念,在做好宣传营销策划的同时,对物资本身的升华也应齐头并进,这样才能保证瓦当艺术在文化市场的生机与活力。
五、结语
将泰州瓦当文化进一步宣传与弘扬,与当地传承人达成共识,联系与融合现代艺术文化,创新发展,以新形式投入市场,带动本地文化与经济发展,提高知名度,继承发扬泰州瓦当传统文化。同时加强泰州市民对于泰州特色文化的自豪感,甚至增强全社会的文化保护意识和对文化资源的珍惜意识,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结合当地政府部门对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形成完整有价值的瓦当艺术传承与发展体系。
基金项目
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23年立项项目“瓦当艺术与现代文化市场的创新融合——以泰州瓦当文化发展为例”(项目编号:202312917010Z)。
作者简介
王艺璇,女,山西晉城人,研究方向为书法学。
通信作者:季恒,男,江苏泰兴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和艺术教育。
参考文献
[1]胡馨菱.传统村落艺术论纲[D].南京:东南大学,2017.
[2]赵延旭.古代瓦当类型及其纹饰演变研究[J].山东陶瓷,2024(1):45-51.
[3]刘园园.中国历代瓦当制作工艺[J].建材与装饰,2019(29):200-201.
[4]赵新周.瓦当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中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5]马皎.岳瑾.图、型、境:汉代瓦当造物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2020(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