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类文本阅读“随文设题”的高频考点及备考

2024-05-14尹杰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4年3期
关键词:备考策略

尹杰

摘要:随文设题是近年来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考查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如果还停留在知识化、套路化的经验中答题难免会事倍功半。总结文学类文本阅读随文设题的高频考点,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備考策略,将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助力学生取得良好成绩。

关键词:文学类文本阅读;随文设题;高频考点;备考策略

随文设题,也叫因文设题、依文设题,指的是命题者依托文本,紧紧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核心素养目标,从文本语言、形象、视角、思路、特征、手法、构思、主旨等方面设计问题。命题人根据“这一文”的鲜明特征和内在逻辑,精心设计只属于“这一文”的问题,培养学生深入文本、研读文本的关键能力。[1]本文结合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总结出文学类文本阅读随文设题的三个高频考点,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有效的备考策略,以期有助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有效提高阅读分数。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随文设题的高频考点

文学类文本阅读随文设题,重视对文本的解读,可以考查的内容是丰富的、广泛的,这里只是就考查频率较高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对文本语言的考查

在随文设题中,命题人往往对文本中反复出现的某个物象、动作、话语甚至情态等进行考查。例如:

2020年新课标Ⅱ卷《大师》的第8题: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文中“板凳”的用意。

2021年新课标Ⅱ卷《放猖》的第8题:文本一画线部分用了多个“跑”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021年新课标Ⅰ卷《石门阵》的第9题: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22年全国乙卷《“九一八”致弟弟书》的第8题: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

2023年新课标Ⅱ卷《社戏》的第9题:文中记述社戏的筹备及演出过程,多处使用了“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含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从以上题目可以看出,从2020年至今,每年的试题中都涉及了对语言反复的考查,甚至出现了一年两考的情况。同时也应看出,命题人设题角度也在不断创新,每道题的命题角度都不尽相同。从答题情况来看,应特别关注两点。一是关注题目的设题角度及答题提示。命题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或明或暗的有所指向。比如《大师》中第8题说“板凳”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这就暗示要把板凳和人的动作联系起来考虑,否则板凳就只能是物象而非细节。故顺着这个提示去分析文章中的“板凳”,则可以梳理出“父亲坐板凳”“儿子替父亲背板凳”“儿子背两个板凳”这些富有意味的细节。再比如《社戏》第9题说“结合全文”,其他题目都没说“结合全文”,只有这个题说“结合全文”,那“结合全文”到底是暗示什么?是结合文章的背景,还是结合文章的主旨,还是结合文章除画线处、考查处之外的其他文字?文章里写到了“半月来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时局既不大好”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次社戏多次强调“照例”,体现了活动的来之不易,也暗示着可能将出现“例外”。所以关注命题中的“细节”尤其显得重要。二是关注答题的方法。对于语言的考查,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结合上下文,根据文本的内容揣摩答题的角度。比如《“九一八”致弟弟书》第8题考查“恍惚感的由来”,就必须结合“恍恍惚惚”这个词语出现的地方,反复揣摩,才能得出满意的答案。

(二)对文本层次的考查

在随文设题中,命题人往往对文章的整体或局部的层次进行考查,不过这种考查并不是直接考查,而是通过考查心理、感受、逻辑甚至手法等方式进行间接考查。例如:

2020年全国Ⅰ卷《越野滑雪》的第8题: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2020年全国III卷《记忆里的光》的第8题: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2021年全国乙卷《秦琼卖马》的第9题: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2021年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的第8题: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2年新课标Ⅰ卷《江上》的第8题: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2023年新课标Ⅰ卷《给儿子》的第8题:“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

从以上题目可以看出,考查层次梳理的次数,比考查语言反复的还要多,一年两考是家常便饭。同时,也可以看出,层次题每年的题型设置比较相似。解答这种题型,一是锁定区间,二是梳理层次,三是概括层意,四是按命题要求作答。除了《秦琼卖马》的第9题是梳理全文情节外,其余题目都是考查局部,有的考查几段,有的考查一段。比如《越野滑雪》的第8题,这段对话可以分为三层,由“我们一定得滑”“我们要去滑”“我们一定得滑”等对话,表明了他们对再次滑雪的强烈愿望。由“希望我们就此说定了”“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等内容,表明两人即将分别,一再相约,体现了两人依依不舍的心情。由“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这句话,反映了他们对再一次滑雪的不自信,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怅然。三种心理对应三个层次,换句话说,三个层次概括三种心理。这里需要特别强调“按命题要求作答”,一定要注意命题人的小心思。比如《江上》的第8题,一要关注答题区间是“舟行江上”的三段内容,二要关注“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的命题提示,作答时除了正确分层之外,还要顺应命题的要求,先写子胥的所见所感,再写其思绪的变化。

(三)对文本视角的考查

在随文设题中,命题人往往对叙述视角进行考查,有时是从作者视角切入,有时是从故事主人公视角切入,还有时从故事的次要人物视角切入,這就需要作答时谨慎审题,瞄准视角,切勿忽视。例如:

2020年新课标Ⅱ卷《大师》的第9题: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2021年全国乙卷《秦琼卖马》的第8题:王超杰为什么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气不足?请简要分析。

2021年新课标Ⅰ卷《石门阵》的第8题: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了反复的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2021年新课标Ⅱ卷《放猖》《莫须有先生教国语》的第9题: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

2022年新课标Ⅱ卷《到橘子林去》的第9题: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

从以上题目可以看出,考查视角还是比较普遍的,不过同时也发现,视角的考查,特别容易被忽略。比如很少有人关注从父亲视角来理解自己所说的话,从王超杰视角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从王木匠视角来解释反复的动机。“我们下棋是下棋”这句话出现在文章倒数第二段,这个题目作答的关键是从父亲的视角理解,因为题目中已经提示“父亲说”,如果只是单纯的考查“我们下棋是下棋”,那么这句话还会有更多的理解,比如照应题目,刻画父亲淡泊名利的“大师”形象;情节上承接上文,呼应拒绝挂东西,结构完整。王超杰卖瓷盘遭婉拒,借唱《秦琼卖马》表达自己此时穷困潦倒、走投无路,处境与秦琼类似,借此抒发自己郁闷无奈之情;秦琼卖马,单雄信出手相助,王超杰也希望杨成岳能像单雄信一样,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王超杰唱得壮气不足,则是因为自己虽曾为戏曲界名家,而如今不得不为生活所迫,舍下脸面在此唱戏向人求助,尊严受损,内心痛苦。这些答案都是从王超杰的视角考虑,而非作者写作视角,更不是读者阅读视角。王木匠为了把故事讲得精彩,讲述时使用了很多反复手法,因此应从他这个“讲述者”角度思考表达效果。所以解答这种题的关键就是读懂题目要求,然后让自己变身为“那个人”,从“那个人”的视角所思所想所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随文设题的备考策略

虽然学生对“随文设题”这个词语并不陌生,但在真实答题时却很难做到“依文解题”,多数情况下,是看不出随文设题的妙处,不自觉又陷入套路化的思维窠臼。对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换位思考,进行“假如我是命题人”的随文设题训练。在学生随文设题之后,引导学生编拟参考答案,以“依文解题”来检测“随文设题”是否合理,从而让学生亲自感受命题与答题的内在关联,强化“随文设题”和“依文解题”的思维意识,真正提升学生阅读答题的关键能力。[2]在备考时,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随文设题和依文解题。

(一)结合高频考点进行设题

精选一篇文章或一组文章,首先考虑能否从语言、层次、视角三个方面进行设题,这并不是说这三个方面都要设题,而是说结合文本哪个适合就设计哪个。语言反复,不仅要关注名词、动词等词语,还要关注一些重点的句子。不仅要关注内涵、用意、好处,还要关注由来、动机、结果。命题不要单线思维,一定要多设几个门槛,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既是提示又是限制,这样才能算是好题。例如:

2015年全国乙卷《马兰花》第(4)题: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三次流泪的表现在小说中都有比较明确、具体的描写: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第三次是“满眼的泪水”。三次流泪的心情,实则是写出流泪背后的原由。第一次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第二次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第三次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三次流泪的表达效果:“打转”“含着泪”“满眼的泪水”,一次比一次表现强烈,说明马兰花的情绪也在不断变化,正是在这种层层递进的过程中,马兰花朴实善良、与人为善、做人有原则的美好形象逐渐丰满起来,“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思想主题也得到了充分表现。

这道语言反复题设计得非常精妙,它既考查了流泪的表现,又考查了流泪的原由(心情),又放在一起考查表达效果,可以说是考查语言反复题的标杆。

2016年全国Ⅰ卷《锄》的第(2)题: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锄”有动词、名词两个词性,这一特点是隐性的;“结合全文”是显性的,这里的“结合全文”不仅仅指结合文本,更是结合作者的意图,结合文章的主旨。

以上问题,是对近几年考查语言反复题的拓展,学生反复揣摩,相信一定会有所启发。考查层次题前文所述已经不少,在此不再赘述。考查视角题只强调一点,就是视角的考查多从故事主人公角度设计,但同时也可以从次要人物角度设计。

(二)结合文本特质进行设题

每篇文章都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随文设题重点不是考查所有文章的共性,而是考查“这一篇”“这一类”的独特之处。因此命题应重点挖掘“这一篇”“这一类”的“特点”和“亮点”。例如:

2019年全国Ⅰ卷《理水》的第9题:《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理水》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故事新编》,就“这一篇”而言,其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故事新编”,那“故事”怎样理解?“新编”怎样理解?“故事”和“新编”是个怎样的关系?命题人正是抓住了文章最显著的特征设题。

2022年新课标Ⅰ卷《江上》的第9题: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人,这一改写带来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冯至将历史故事中的“义士”渔夫改写为“普通渔人”,使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表达乃至小说风格都发生了变化。这个问题的考查,和《理水》的第9题一样,紧紧扣住文体特征,同时又翻出新意。从人物形象而言,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人,突出了其平凡的伟大,渔夫帮伍子胥渡江,不是特意为之,更不是为了突出其大义凛然、慷慨赴义,而是人性的善良使然。从情节发展而言,改写前渔夫冒死相救并为了打消疑虑而自尽,情节传奇,引人入胜,而改写后更突出了伍子胥内心的矛盾冲突。从主题表达而言,作为普通渔人,其散淡幸福的生活状态与伍子胥的逃亡现实与复仇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伍子胥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渔夫不仅渡了伍子胥的“身”,还渡了伍子胥的“心”,让伍子胥的思想和精神都发生了变化。从小说风格而言,改写前小说充满了传奇色彩,改写后生活气息浓郁,哲理意味丰富,彰显了小说的诗化色彩。

有人认为这道题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表达乃至小说风格等角度分析,有知识化、套路化之嫌,其实大可不必。因为这些内容必须与文本进行对接分析,没有对文本的分析,这些角度就是空中楼阁、水中幻影。随文设题与知识、思路并不是对立关系,它是由内而外,真正由文本生发而出,先发掘文本的个性特征,然后再回扣知识,并以此为抓手来命题。假如一篇文章的特色就是对比,就是双线结构,那么考查对比、双线结构这个知识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三)結合教考衔接进行设题

教考衔接,既可以指考查的内容与教材的课文相关联,也可以指考查的内容与教材、课标的学习要求相关联。例如:

2020年全国Ⅰ卷《越野滑雪》的第9题: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17《跨文化专题研讨》中明确指出:“选读一本研究中外文学或文化比较的著作,尝试运用其中的观点研读以前读过的作品。”[3]“冰山”理论就是一种文学主张,而海明威正是践行此理论的拥趸。用“冰山”理论观点来阐释《越野滑雪》是非常巧妙的。

2023年新课标Ⅰ卷《给儿子》的第9题: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学习文学短评》,为初学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如抓住感触最深的地方展开评论,善于聚焦,抓住小切口等。此题中给出甲、乙两组不同的关键词,正契合了这样的指导方向。

以上问题,为学生结合教考衔接的随文设题打开思路提供范例,建议命题时适当参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中的内容及统编教材单元学习任务内容进行设计。比如参照“在读书报告会上,推荐一部现当代作家作品,并说明理由”进行随文设题。再比如就一篇散文谈一谈“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综上所述,文学类文本阅读随文设题是命题的趋势,学生必须改变自己的答题思维、学会依文解题。为了强化依文解题的答题思维,则需要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变身为命题者进行随文设题训练。结合文章“这一篇”“这一类”的“特质”,适当关联课标和教材,进行语言、层次、视角、形象、手法、情感、构思、文体特征等的随文设题和依文解题。如此备考,假以时日,学生的阅读能力定将得到有效提升。

注释:

[1]程莉,沈坤林.因文命题:高效备考的应思与可为[J].语文教学通讯,2023(3):80-83.

[2]王广清.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命题新变化及对策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22(11):75-7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30-31.

猜你喜欢

备考策略
从高考试题看化学反应原理
注重语篇建体系,加强理解提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策略
高三英语复习备考策略
新课标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高三地理备考策略之我见
在体系中把握细节
解读中考英语任务型阅读题型
高考模式下化学备考策略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如何备战高考物理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