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伦理困局及破解

2024-05-08杨淑萍苏超举朱星辰

职业技术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伦理困境数字鸿沟数字化转型

杨淑萍 苏超举 朱星辰

作者简介

杨淑萍(1970- ),女,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基本原理,职业教育(大连,116029);苏超举(1993- ),男,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基本原理

通讯作者

朱星辰(1993- ),男,辽宁师范大学讲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基本原理,职业教育(大连,116029)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媒体时代青少年道德社会化所面临的复杂境遇及其教育应对研究”(19YJA880072),主持人:杨淑萍;辽宁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发机理及铸牢路径研究”,主持人:朱星辰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化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着数字化管理下的隐私泄露风险;数字鸿沟下地域发展失衡;数字化教育环境下数字暴力现象;教育资源数字化下知识产权纠纷等伦理问题。造成此类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涉及数据收集的广泛性与数据处理的复杂性、数字化转型的不平等性与不充分性、数字监管力量的缺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共享之间的平衡难以把握等。破解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伦理困境需从制度完善与数字素养提升双重路径切入,通过提升“数字化技术”使用者的伦理意识、以优质均衡的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完善数字化技术使用中的法律法规监管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共享教育之间的平衡等方式营造高职数字化转型的良好生态,提升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品质。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伦理困境;数字鸿沟;数字暴力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07-0020-06

教育数字化是当下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索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道路上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但从整个教育体系来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转型模式也将重点过多地聚焦于数字化转型本身,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伦理问题[1],这也引发了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诸多争议。因此,化解这些伦理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数字化转型亟待应对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缘起与内涵

(一)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缘起

技术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本驱动力,每次技术革命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对人类的生产、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技术代际的角度来看,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化、自动化、计算机化和信息化四个阶段[2]。近些年来,由于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被进一步推到了数字化时代。在教育领域,教育数字化是教育活动与当代数字技术的一种融合,是教育活动形态和数字技术之间的独特关联[3],在此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首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教育变得越来越普遍,远程教育也随之成为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这种教育方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门槛,为受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4]。其次,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传统产业的升级与新兴产业的诞生使得当下社会对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这也促使就业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在整体上做出相应的转型以适应社会发展。最后,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突破原有的教育模式,以实现教育效率的大幅度提升[5]。数字化转型可以为高等职业教育多种形式的教学,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教育方式提供灵活、便利的条件,从而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成效。总体来说,数字化转型创新了教育的形态和生态,驱动教育提质增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

教育数字化转型表现为将数字技术融入人类教育领域,以转变教育的结构形态、运行模式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代表着数字技术与教育活动整合后教育信息化的更高階形式。目前为止,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转换阶段,即将数字技术融入教育管理的各要素和各环节。第二阶段是初步转型阶段,即重组和改造、转换和提升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结构,从工业化的支撑体系转到信息时代的动力结构。第三阶段是全面转型阶段,即全要素、全业务、全流程和全领域的改革,构建教育新生态[6]。而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尚未形成较为清晰和统一的定义,但是总体来说,其在很大程度上与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同步相随。从此角度来看,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内部全要素、全业务、全流程和全领域的运用,是高等职业教育从传统教育模式向数字化教育模式的全面转变。这一过程包括教育管理的数字化、教育方式的数字化、教育环境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数字化等多个方面,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包容开放的数字化教育生态系统。

教育管理的数字化是指教育管理实现全面的数字化发展,包括人才培养过程、教育组织与活动、教育管理与服务等各类教育应用场景以全新的数字化方式重构[7]。教育方式的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传统学徒式的教学手段,结合优质慕课、模拟仿真实验等方式进行数字教学。教育环境的数字化是指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室、实验室和实训室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配置水平,升级传统技术设备和系统,按需配备高清互动、虚拟仿真、智能感知等设备,打造新型职业授受环境[8]。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是指利用现代数字技术突破优质高职教育资源的时空分割,以缩小教育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二、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伦理困局

(一)数字化管理下的隐私泄露风险

隐私保护是指对私人信息进行保护,以防止其被不当收集、使用、存储或传播的一系列措施。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个人数据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话题[9]。个人数据包括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社交媒体账户、健康信息、财务信息等,这些信息可能被不法组织和个人用于商业目的、社会工程、广告投放,甚至违法活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平台通过收集学生的个人信息,以便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但同时也可能对学生的隐私造成威胁。其一,高等职业教育在进行数字化管理时,会对在校生相关的个人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这一过程会涉及学生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与此同时,学生在使用学习管理系统、在线教育平台和其他教育技术工具时,会产生大量的行为数据、个人信息和学术成绩等。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能涉及到学生的个人隐私,如个人身份信息、学习习惯、学业表现等。如果这些数据未经妥善保护,就有可能被滥用、泄露或不当使用,给学生的个人隐私带来风险。其二,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数字化带来了个人数据的共享和交叉使用。高等职业教育机构通常会与第三方合作伙伴、教育科技公司或其他机构进行数据共享,以提供更好的教育管理。然而,这种数据共享可能会导致学生数据跨界流动,从而增加了数据滥用或不当处理的风险。如果教育机构在数据共享过程中未能确保充分的隐私保护和合规性,学生的个人隐私可能会受到侵犯。其三,在教育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时,技术安全性和数据安全性也是个人隐私保护面临的挑战。在此期间,需要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和网络设备,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应用等。然而,这些技术和设备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容易遭受黑客攻击或数据泄露。如果教育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未能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个人隐私就可能会受到侵犯。

(二)数字鸿沟下地域发展失衡

数字鸿沟是指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由于不同群体之间数字技术使用和获取能力的差异,导致信息和教育资源在不同群体之间分配不平等的现象。高等职业教育方式的数字化,能够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教育手段提供多样表现形式和便捷通道,但同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引起数字鸿沟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方式数字化的背景下,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多样且突出,主要包括技术和设备的不平等、数字技能和知识的不平等、数字服务和内容的不平等等方面。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警惕两个层面的数字鸿沟加剧。其一,从数字化技术对教育方式的介入水平看,随着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多种类型智能终端的普及,数字化技术在教育方式介入层面的鸿沟看似正在逐渐弥合,但实际上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不均衡,可能会导致教育方式的数字化水平在发达地区较高,而在欠发达地区相对落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性地此消彼长,进一步拉大了不同区域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的差距,出现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技术竞争中的“马太效应”。其二,教育方式数字化的应用与进步需要一定思想观念的引领[10],教育方式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教育硬件或教育设备的迭代更新,更是以技术理性为引领的一系列复杂方案和文化的转型。也就是说,教育方式的数字化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还需要与之匹配的新视野、新理念、新理论和全新的政策组合工具[11],才能维系和延伸数字化的生命力。然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甚至不同背景的教师和学生所具备的数字素养不同,对教育方式数字化转型的适应和生存能力也不同,这也是教育数字鸿沟产生的逻辑基础,也被称之为“数字达尔文主义”[12]。

(三)数字化教育环境下数字暴力现象

数字暴力是指在互联网或数字化环境下,通过网络、社交媒体、手機等数字工具实施的一种暴力行为,包括言语攻击、恐吓、侮辱、人肉搜索、网络欺凌、网络诈骗、色情、暴力恐怖等形式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会对个人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伤害,也可能对个人的社会形象、名誉、财产造成损失。由于数字工具使用的便捷性和匿名性特点,数字暴力现象在某些情况下也更加普遍和频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环境数字化下,数字暴力是需要重点防范的数字风险。其一,教育环境的数字化转型使学生更容易成为数字暴力的受害者。随着教学活动的数字化,学生在线上平台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增多,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在虚拟空间中,学生、教职工可能会遭受网络欺凌和网络骚扰。侮辱、恶意诋毁等暴力行为对职校生和教职工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自杀和辍学等严重后果。其二,教育环境的数字化转型使得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更加容易传播,进而加剧了数字暴力的发生。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中,学生和教师容易受到不准确或具有误导性的信息影响,可能导致对个人声誉的损害,进而引发仇恨言论、人肉搜索等暴力行为。这种数字暴力对于受害者的社交关系和自尊心造成伤害,也会影响教育环境的和谐与稳定。其三,教育环境的数字化转型还可能加剧职校生之间的竞争和压力,从而加剧数字暴力的风险。在线平台上的互动和评价系统可能会强化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焦虑情绪。在这种竞争和压力的环境下,学生可能会采取攻击性的言语和行为来伤害竞争对手,甚至进行网络暴力。

(四)教育资源数字化下知识产权纠纷

知识产权是指知识和创造性作品的产权,是对一种创造性思想或成果的控制权,以及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工业设计、地理标志等各种形式的产权。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对创作者和创新者劳动成果的尊重和保护,它赋予创作者和创新者对其作品、发明或设计的独家使用权,防止他人未经授权的使用、复制或盗版。然而,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为相应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一,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转型使得教育资源可以更容易地被存储和传播。职业院校或机构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远程学习等方式将课程内容共享给更广大的学生群体,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然而,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在提升资源存储和传播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催生出一系列的利益链条,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相关数字教育资源很容易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复制和传播,从而引发知识产权争议。其二,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人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经由数字化平台获取和使用免费教育资源,但同时也增加了版权争议的风险。由于开放授权的性质,部分教育资源可能存在盗版、未经授权的二次创作和商业利用等问题,导致原创作者和教育机构的知识产权权益受到侵害。其三,数字化转型下,在线教育平台成为教育的重要途径,它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教育内容的托管、传播和交流等服务。然而,在线教育平台上的教育资源可能被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个人使用,或者被他人非法复制和传播,从而侵犯教育机构和教师的知识产权。其四,教育资源的数字化促进了学生作业和研究成果的在线提交和共享,但也可能引发学术诚信问题。学生可能面临作业抄袭、未经授权引用他人作品和研究成果的情况,违反了原创性和知识产权的原则。

三、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伦理困局探因

(一)数据收集的广泛性与数据处理的复杂性

教育管理数字化下,隐私保护困境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数据收集的广泛性与数据处理的复杂性上。数据收集的广泛性针对的主要是学生和教职工个人相关信息的收集。一方面,教育管理的数字化使得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个人数据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被多种数字化平台所搜集,其搜集的信息主要包括学生和教职工的个人身份信息、学习成绩、出勤记录,以及他们的社交、通讯等。这种数字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个人的隐私界限被打破,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也随之受到挑战,进而导致职校生和教职工的隐私权受到威胁。另一方面,数据处理的复杂性也为学生和教职工个人信息的安全带来一定隐患。由于用作教育管理而被广泛收集的数据需要经过复杂的技术处理才能更加有效地应用于储存和共享,可能要经过多道程序,流程较复杂。而网络的开放性、隐匿性和技术更新的快捷程度都使得庞大的数据管理和安全保护变得尤为困难,极易出现数据被泄露、被滥用以及未经授权访问等问题。

(二)数字化转型的不平等性与不充分性

教育方式数字化下,数字鸿沟困境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数字化转型的不平等性和不充分性上。其一,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包括技术设备、网络基础设施、数字教材等。然而,不同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资源占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和机构能够更容易地获取和应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而欠发达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则面临着数字资源匮乏的问题。这种数字资源的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同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和效果的差距,这种差距也初步导致了数字鸿沟的存在。其二,虽然数字化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具有巨大潜力,可以提供更广泛、更灵活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对数字化技术的认识和运用程度不同,导致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不够充分。一方面,很多教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缺乏数字化技术的培训和支持,不具备充分的能力和信心来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可能面临数字技术使用能力和数字素养的不足,难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这种不充分的数字化转型阻碍了广大学生和教师享受到数字化教育的红利,加剧了数字鸿沟问题。此外,数字化转型的不平等性和不充分性相互作用,共同强化了数字鸿沟问题。资源不平等导致一些高职院校无法获得充分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而加剧了院校差距。而不充分的数字化转型又使得资源不平等问题更加突出,因为在数字化教育中,技术和信息的滞后会导致高等职业教育、教职工和学生很难充分参与到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

(三)数字监管力量的缺位

教育数字化下,数字暴力困境的主要原因体现在数字监管力量的缺位上。数字监管力量的缺位主要表现为现有法律和法规相对数字化发展速度的滞后性。具体来说,即现有的法律和规范难以跟上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速度和多样性,无法有效应对数字暴力行为。一方面,数字化时代下,网络的匿名性和无界性容易导致人们在网络上缺乏责任意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因为他们必须承担言行的后果。然而,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得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更加便捷的同时,也使得网络上的言论和行为难以监管,人们在网络上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使用虚假账号进行恶意扰乱和攻击,从而避免了个人的法律和道德责任。这种匿名性和无界性的特点使得人们更容易采取攻击性、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从而导致数字暴力的发生。另一方面,数字监管力量的缺位使得数字市场无序发展,进而加剧了数字暴力问题。许多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依靠富有争议性的信息来吸引用户和赚取利润。这种商业模式下,平台往往以宽松的态度来对待用户的言论和行为,不会进行严格审核和处理,这也使得一些恶意用户有机可乘,利用网络平台实施数字暴力行为。

(四)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共享之间的平衡难以把握

数字化转型下,知识产权问题的根源在于知识产权保护和共享之间的平衡难以把握,即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促进知识共享和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共享成为一个复杂且关键的问题,过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可能会抑制知识创新和共享,而忽视知识产权保护则会导致数字市场创新活力下降。具体表现为,数字化技术使得知识和信息的复制、传播和访问变得更加容易和快捷。这为知识产权的盗用和侵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方式。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高职院校及其教师创造的教学资源、课件、教材等被广泛应用和共享。然而,未经授权的使用和复制可能侵犯知识产权,削弱知识创造者的利益和动力。如开放教育资源、在线课程和远程教育等数字化教育模式的出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机会。然而,知识共享的范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如何在数字化转型中平衡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共享,确保创作者得到应有的回报,同时促进教育资源的广泛应用和创新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和制度的差异也增加了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知识产权问题的复杂性。各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标准和实施方式存在差异,导致知识产权的跨国保护和维权面临诸多挑战。

四、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伦理困局的破解路径

(一)提升“数字化技术”使用者的伦理意识

首先,个人隐私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在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应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必须遵循合法、合理和透明的原则。高职院校和技术提供商应明确告知學生和教师相关数据的使用领域和方向,确保数据处理过程的透明度。其次,维护数据安全是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环节。教育机构和技术提供商应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组织措施,确保个人数据的安全性,包括加密数据、限制数据访问权限、建立安全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机制等。同时,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明确规定个人数据的保护责任和违规行为的处罚。再次,数据的合法使用是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和技术提供商在使用个人数据时,应遵循数据最小化原则,只收集和使用必要的数据,并将其限制在特定的教育目的范围内。数据的使用应符合教育伦理和法律规定,不得用于商业目的或不当用途。同时,个人数据的使用应经过学生和教师的同意,并保证数据的匿名化和去标识化,以降低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最后,加强对学生和教职人员的伦理培训,提高其对个人隐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了解和遵守相关的伦理准则和法规,确保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滥用个人数据,不侵犯个人隐私权。同时,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或委员会,负责监督和审查个人数据的收集和使用行为,确保其合法性和合规性。总之,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个人隐私保护困境需要从法律、技术和伦理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考虑。只有在充分尊重个人隐私权的基础上,学生和教职工在数字化环境中的权益才能得到充分保护,进而充分挖掘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潜力。

(二)以优质均衡的数字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不同时代的教育公平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新时代,教育公平需要不断迭代升级,为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与合作做出更大贡献。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优化资源配置是缩小教育差距、提高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意味着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地分配各种资源,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这些资源包括教育经费、教师、教学设备、教材和课程等,特别是满足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学生的需求。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刻改变了教育的面貌,数字教育资源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教育的优势在于:教育资源更加普及,教育方式更加多样,教育评估更加公正。为此,应充分发挥数字化教育的优势促进教育公平。首先,数字教育资源的配置应以教育公平为出发点。数字教育资源的配置不仅要考虑资源的数量,还要考虑资源的质量,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需求,制定合理的数字教育资源配置方案,使得各个地区、各个学校都能获得适合自身的数字教育资源。这就需要加强政府的投入,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管理制度。政府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一个集中管理的教育资源平台,用于收集和统计全国各地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信息,以便于进行教育资源的评估和调配。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将各种优质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如优秀的课件、教材、教学方法等)进行共享,以便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进行学习和借鉴。此外,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远程教育,为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学生提供教育资源,如推进信息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通过智能化教学平台、虚拟教室、在线课程等手段加强教育资源共享。其次,数字教育资源的配置不仅要考虑当前的教育需求,还要注重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数字教育资源的配置要能够满足未来教育的需求,同时还要注重数字教育资源的更新和维护,确保数字教育资源的长期有效性,从而保障教育公平的可持续性。

(三)完善数字化技术使用中的法律法规监管机制

要解决数字暴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建立数字暴力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对数字暴力行为进行监督和打击,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网络行为和安全意识。其次,社会应该加强对数字暴力危害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数字暴力的认识和警惕。此外,也需要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数字暴力行为进行法律惩处,确保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公平。最后,数字化教育平台应加强安全技术和管理手段,保障教育信息和学生隐私的安全,防止数字暴力的出现。总之,解决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下的数字暴力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包括建立数字暴力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教育和引导、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加强数字化教育平台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手段等。

(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之间的平衡

在创新和知识产权竞争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一样甚至成为比有形财产更为重要的资产[1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共享之间的平衡,是解决数字化转型下知识产权争议的关键途径。首先,在推动知识共享和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促进知识创新和创意产业的繁荣,实现知识普及和共享的同时,制定和实施适应数字时代的知识产权政策和法律制度,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监管,防范知识产权侵权和滥用的风险。其次,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及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教育,培养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的责任和意识。再次,通过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开放式课程建設等方式,促进知识共享和交流。同时,数字化教育平台也应加强技术手段,防范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如加强数字资源的版权保护、建立数字版权管理体系等。最后,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机制,及时处理知识产权纠纷,保护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

参 考 文 献

[1]宋延军.论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教育性[J].教育与职业,2013(17):5-8.

[2]Paulin A A. Informating public governance: Towards a basis for a digital ecosystem[M]//Open government: Concepts, methodologies, tools, and applications. IGI Global, 2020:1534-1555.

[3]胡姣,彭红超,祝智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5):72-81.

[4]张培,南旭光.现代职业教育“三融合”发展机制及其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5(20):8-11.

[5]周丽丽.“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24):65.

[6]杨宗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3(3):1-4.

[7]吴砥,李玲,吴龙凯,等.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国际比较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4):27-36.

[8]吴永和,许秋璇,颜欢,等.数字化赋能未来教育开放、包容与高质量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23(3):104-113.

[9]舒杭,顾小清.数智时代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基于社会变迁和组织变革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23(2):25-35.

[10]祝智庭,戴岭.综合智慧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J].开放教育研究,2023(2):4-11.

[11]王兴宇.数字化转型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耦合逻辑与实现路径[J].社会科学战线,2023(1):236-244.

[12]祝智庭,胡姣.教育數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J].中国教育学刊,2022(4):41-49.

[13]金明浩,袁伟.高校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文化生态环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6):53-56.

Ethical Dilemmas and Solutions i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Yang Shuping, Su Chaoju, Zhu Xingchen

Abstract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However, in China,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still in its early stages, and there are risks of privacy leakage under digital management, im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digital divide, digital violence in the digit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ethical issues such 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disputes under digitalized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root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are multifaceted, involving the widespread collection and complex processing of data, the inequality and inadequacy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e lack of digital regulatory power, and the difficulty of balanc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sharing. To address the ethical dilemmas i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approach it from two paths: improving the system and enhancing digital literacy. This can be achieved by raising the ethical awareness of “digital technology” users, promoting educational equity through the equitable allocation of high-quality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mproving the legal and regulatory mechanisms for digital technology use, and strengthening the balance betwe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shared education. These efforts will create a favorable ecosystem for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nhance its qualit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ethical dilemmas; digital divide; digital violence

Author  Yang Shuping, professor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Su Chaoju, doctoral candidate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Zhu Xingchen, lecturer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猜你喜欢

伦理困境数字鸿沟数字化转型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基层公务员政策执行过程中伦理困境及对策
潜在举报人秩序遵循伦理困境分析
本土文化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困境的研究
推进“信息化”消除“数字鸿沟”
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伦理困境及反思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