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研究

2024-05-08李艳莉柴瑜婧李妍

职业技术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民国时期教育资源职业教育

李艳莉 柴瑜婧 李妍

作者简介

李艳莉(1986- ),女,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教育史(太原,030006);柴瑜婧(1997- ),女,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成人教育基本理论;李妍,山西省方山县大武镇政府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学教育系科发展研究”(20YJC880049),主持人:李艳莉

摘 要 民国时期我国职业教育资源在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下,呈现出时间、空间及不同类型职业学校分布有所差异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地区分布不均衡但逐渐全面,集中于公立职业学校之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后分布有所差异等。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的基础,也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资源分布提供了相应镜鉴:承接分布传统,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合理分布;完善国家顶层设计,均衡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优化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形成优质资源共享;加强专项建设,提高薄弱地区资源配置效率;国内外职业教育资源协同共建,引进国外职业教育资源。

关键词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 G71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07-0065-07

一个国家或地区职业教育资源数量的多寡、质量的高低、布局合理与否等,会对其职业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当前我国全面助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对我国职业教育资源分布进行研究,提出当前职业教育资源布局的优化路径,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区域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相关学者就我国当前职业教育资源的分布、优化策略等进行了研究,但关乎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的研究成果还略显单薄。基于此,本研究致力于再现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的分布特征,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布局提供合理性建议。

一、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的分布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空间和时间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对人类具体社会实践活动的考察,也应置于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之下。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的分布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对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进行考察。

(一)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

1.民国时期职业学校的空间分布

通过查询1934年、1947年这两年间各省职业学校数量,再根据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全国行政区划[1],绘制了各省市职业学校数量分布表,见表1。

第一,职业学校在全国分布较为全面。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全国行政区为标准,1934年、1947年职业学校分布分别占行政区域总数的45.83%、72.92%。虽然个别省份每年仅设置1所或2所职业学校,但我国一半以上的省级行政区都设有职业学校。

表1 各省市职业教育学校数量统计表(单位:所)

地区 省市 1934年 1947年 地区 省市 1934年 1947年

华北地区 北平市 26 8 中南地区 南京市 1 3

天津市 0 10 青岛市 4 6

河北省 34 5 河南省 37 48

山西省 6 7 湖北省 11 8

绥远省 2 3 湖南省 27 52

东北地区 辽宁省 0 13 西南地区 广东省 31 47

安东省 0 11 广西省 0 16

辽北省 0 5 重庆市 0 20

吉林省 0 5 四川省 0 74

松江省 0 0 西康省 0 6

合江省 0 0 贵州省 0 10

黑龍江省 0 0 云南省 4 14

热河省 0 4 西藏 0 0

嫩江省 0 4 西北地区 陕西省 7 29

华东地区 沈阳市 0 0 甘肃省 3 14

上海市 34 0 青海省 2 2

江苏省 39 31 宁夏省 0 1

浙江省 30 25 新疆 0 4

安徽省 16 29 察哈尔省 6 1

福建省 15 42

江西省 26 52

山东省 7 8

数据来源:楼世洲.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文献辑刊(第7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7-20。楼世洲.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文献辑刊(第8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7-64。楼世洲.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文献辑刊(第9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33-64、532。

注:其中,台湾省、西藏地方、大连市等7地因未查阅到相关数据,未列表格。

第二,职业学校全国各省分布不均衡。从各级行政区域设置职业学校数量来看,江苏省、河南省、河北省、湖南省、浙江省、广东省、江西省以及北平市、上海市等,是职业学校分布较多的省、市。宁夏省、新疆、辽北省等职业学校分布较少。从职业学校的分布地区来看,华东地区职业学校数量最多。

2.民国时期职业学校师生的空间分布

第一,职业学校教师分布空间不均衡。就职业学校教师数量的分布空间来看,存在湖南、广东、江苏等地职业学校教职员分布数量较多,新疆、宁夏等地职业学校教职员分布数量偏少的情况。就职业学校教师学历的分布空间来看,同样如此。职业学校专职教师中有大学以上学历的教师省际分布差异较大,高于全国水平的只有浙江、江苏、广东等省,青海、绥远等省份则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职业学校学生地区分布不均。一方面,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分布空间不均。如图1所示,1930年,广东省、辽宁省、湖南省等人口数量偏多的省区,其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也较多,而新疆省、广西省等人口数量偏少的地区,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也较少。

图1 1930年各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

数据来源: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1930年全国中等教育统计[M].南京:京华印书馆,1933:24-25。

另一方面,职业学校毕业生分布空间呈现较为明显的东多西少的两极分化现象。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布的《1930年全国中等教育统计》数据显示,1930年贵州、宁夏、新疆等地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人数很少,北京、福建、湖南等地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人数較多,呈现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空间分布不均衡且两极分化现象。

3.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经费的空间分布

截取1912-1932年全国中等学校经费并进行比较,剖析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职业教育经费占中等教育经费比例的地区差异,见表2。

表2 1912-1932年全国中等学校经费比较(单位:元)

年度 中学及初中

经费 师范学校

经费 职业学校

经费 合计 职业学校

经费占比

1912年 3296672 2040387 1024903 6361962 16.11%

1913年 3849893 2533110 1065856 7448859 14.31%

1914年 4612194 2673632 1177936 8463762 13.92%

1915年 4920084 2731209 1190326 8841619 13.46%

1916年 4200412 3077746 1296901 8575059 15.12%

1922年 6600256 4633919 2790005 14024180 19.89%

1925年 9540228 4368262 1760493 15668983 11.24%

1928年 18916814 3468072 2217480 24602366 9.01%

1929年 24572379 7283875 4131919 35988173 11.48%

1930年 35331921 8419140 4961996 48713057 10.19%

1931年 39130432 9743269 5182291 54055992 9.59%

1932年 39656544 10059089 5602899 55318532 10.13%

数据来源: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1930年全国中等教育统计[M].南京:京华印书馆,1933:59。

第一,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量分布不均衡。表2中数据显示,1932年职业学校经费是1912年的5.5倍,但各省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东南部投入较多,西北部投入较少。1930年,湖南省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为576284元、广东省为553324元、辽宁省为540142元,是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排名前三的省份,而热河省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为6897元、广西省为13170元、绥远为17803元,是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排名最后三位的省份。

第二,职业教育经费在中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中占比较低。1912-1932年间,职业学校经费占中等教育总经费比例大体维持在10%左右,而师范学校、中学及初中教育经费占比则维持在25%、65%左右。对此,金禄庄在《我对于支配职业教育经费之意见》一文中指出:“职业学校经费过少,在中等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太低,应根据教育政策及毕业生数量增加职业学校经费”[2]。

4.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物力资源的空间分布

此处主要对1934年31所专科学校占地面积、图书数量分布等基础设施和物力资源分布情况进行统计,以此来了解民国时期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第一,职业学校占地面积地区差异大。中部、西北部地区的职业学校占地面积大于南部地区,其运动场、农场、园地、林场等占地面积比例均高于南方省份。如山西工业专科学校可容纳6055人,而无锡国学专科学校仅容纳971人。中西部地区的教学占地面积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如山西工业专科学校有59间教室,吴淞商船学校仅有6间教室[3]。

第二,职业学校图书地区分布不均衡。从图书地区分布来看,东南部图书数量较多,北部图书数量较少。如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的图书数量分别为37986册、22776册、17628册。相比之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仅有2031册、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有6150册。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地区因地方政府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使该类图书数量较多,如山西工业专科学校图书数量为15006册,仅比浙江医学专科学校的图书少989册。

(二)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的时间分布

此处主要以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界限,作为研究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的时间尺度,发现1937年前后职业教育资源分布呈现如下特征。

第一,1937年前后职业学校空间分布逐渐均衡。如表1所示,1937年前,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及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职业学校空间分布不均衡。1937年后,职业学校分布向西南、西北地区扩展,西南大后方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心之地。与西南各地相比,西北地区的职业教育逊色不少,但职业学校数量也有所增加。如1945年位于西北地区的职业学校,“陕西33所、广西15所、云南14所、甘肃14所、贵州12所、西康4所、新疆4所,青海、宁夏各3所”[4]。

第二,1937年后职业教育经费日益短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中等职业教育的费用整体呈上升趋势。但1937年后受战争影响,各省职业教育经费都比较匮乏。1938年10月,四川省政府为保证职业教育经费,下令“各地的教育经费除了要秉持统收统支的原则外,还必须另立项目,专帐保管,维持其独立性”[5],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客观环境的限制,收效甚微。对此,柏鸿铭指出:“职业教育之重要有所目睹,然全国职业教育经费甚为短缺,制约职业教育服务于抗战和人民。”[6]

(三)不同类型职业学校的分布

1932年《职业学校法》第二条规定:“职业学校分为初级职业学校和高级职业学校。”[7]此处主要以1934年为例梳理民国时期初级、高级职业学校的分布特征。同时,按职业学校设置主体的不同,对公、私立职业学校的分布特征进行剖析。

1.初级、高级职业学校的分布

第一,初级职业学校数量远多于高级职业学校数量。1934年全国初级职业学校数量达345所,高级职业学校数量有28所。1934年后,高级职业学校数量虽有所增加,但初级职业学校数量仍高于高级职业学校数量。见图2。

图2 1934年全国初高级职业学校概况

数据来源:楼世洲.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文献辑刊(第8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7-63。

第二,初级、高级职业学校空间分布不均衡。初级职业学校在全国分布较为广泛,江苏省、河南省、上海市、河北省、广东省是初级职业学校发展较好的省份。高级职业学校分布省份则较少,且多分布于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东南部。

2.公立、私立职业学校的分布

第一,公立职业学校数量多于私立职业学校,但私立职业学校数量逐年增多。如图3所示,民国时期,公立职业学校数量始终较高。1917年,私立职业学校数量少,规模小。此后,私立职业学校在政策支持等推动下得到发展,其数量占当时职业学校的比例逐年增高。

第二,公立、私立职业学校地区分布不均衡。东南部地区公立中等职业学校和私立职业学校发展较好。如1936年,江苏省、湖南省私立中等职业学校占比高达50%以上。而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公立职业学校数量稀少,私立职业学校数量更少。

图3 1936年各省市公私立职业学校统计

数据来源:楼世洲.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文献辑刊(第9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532。

二、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的反思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与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有必要对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进行反思,进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分布。

(一)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的历史影响

1.推动了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的丰富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从广度来看,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分布于东部、南部及北部政治中心,西部、北部地区职业教育资源相对缺乏,职业学校分布广度不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后方职业学校数量逐年增加,职业教育资源分布范围也逐渐扩大,四川、贵州、广西、甘肃等地先后增设了多所职业学校。从深度来看,民国时期高级职业学校的增加,为国家发展培养了大量专门人才。1937年,部分高校内迁于西南、西北等地,促进了大后方职业教育资源的增加。

2.奠定了当前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的基础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资源分布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当前职业学校种类是民国时期职业学校种类的延伸和拓展。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职業学校法》,该法第二条规定:“分职业学校为初级和高级两类。”[8]我国当前初等、中等职业学校的分类,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民国时期职业学校种类的划分。另一方面,当前职业教育资源分布是在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民国时期,东部及南部政治中心等地区是我国职业学校的聚集地,这也使得我国当前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分布于这些地区。可见,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可以合理阐明我国当前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由何而来,又能合理推测我国当前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的未来走向。

3.促进了民国时期国家、地区经济的发展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因国家发展的需要,职业学校数量、学生人数不断增多。职业学校数量从1912年的425所发展到1936年的494所,职业学校学生人数从1912年的31376人增加到1936年的55434人。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的丰富,有助于为国家、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何清儒在《职业学校毕业生出路调查》中指出:“中华职业学校52名毕业生中,高级商科就业率在88.5%,高级机械就业率在93%以上。”[9]这些专业人才为近代工商业、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也推动着地区经济的转型发展,从而助力国家、地区经济的发展壮大。

(二)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资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民国时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思想意识开放较早,这也必然促进了和社会经济相连的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反过来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转型。如山东省1917年数据显示,乙种实业学校有73所,学生有3167人;甲种实业学校有6所,学生有919人。该省职业教育达到一定规模,而同期处于西北的甘肃、绥远仅有1所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分别为60人、78人。这种地区差距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1933年,湖南省职业学校有172所,是甘肃省、宁夏省职业学校的170多倍。1946年,四川省有职业学校72所,学生2690人,贵州省有职业学校12所,学生303人。可见,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地区差距较大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太大改观。

2.职业教育院校类型、区域分布不均衡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院校资源分布不均衡突出表现在职业院校类型、数量和地区分布上。从职业院校类型分布来看,初级职业学校数量远多于高级职业学校数量,公立职业学校数量远超私立职业学校数量。虽然这一时期公立职业学校依旧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但在政府鼓励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下,全社会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共建职业教育的局面。因此,公私立职业学校数量差距大幅减小。从职业院校空间分布来看,除初级职业学校在全国分布较为广泛外,高级职业学校、私立职业学校较多分布于东南部省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高级职业学校数量稀少,私立职业学校数量更少。

3.职业教育师资、物力普遍缺乏

1941年,郑文汉在《职业教育师资问题》中指出:“综合1934年、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督学视察各省市职业教育的报告来看,大多数省份职业教育教师缺乏。任职职业科的教师多非农、工、商等专业人才,而且多数教师实践经验缺乏,难以胜任。”[10]同时,民国时期大多职业学校都存在着实习设备简陋、设施设备很难按照规定办理的问题。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视察安徽省职业教育的报告中指出:“各校实习设备,如农场、桑园等面积狭小不够用,影响教学,亟待扩充。”[11]同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在视察江苏省省立宜兴陶业学校报告中指出:“该校以往设施诸多不妥,农林工具及参考书籍尤显缺乏,急应改善充实。”[12]足以可见,民国时期职业学校教师、设施等资源存在普遍缺乏的问题。

三、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的镜鉴

通过对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特征进行再现和反思,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资源分布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优化。

(一)承接分布传统,镜鉴当前职业教育资源分布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资源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分布,这仍需要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扎根中国实际,革故鼎新。因此,必须要自觉继承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的传统,提炼其中的精华部分,并将其融入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内核之中。

民国时期,我国东南部经济发展较快,职业教育资源分布较为丰富,西北地区土地辽阔,人口相对较少,职业学校占地面积相对充足,但是西北地区职业学校数量、职业教育经费与东南部相比则逊色不少。

黄炎培在《职业教育析疑》中提到:“今日国民生活之艰难,欲改变此现状须发展职业教育,以解决国民生计问题。”[13]回望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的分布,既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求,也促进了当时社会的进步。面向未来,职业教育资源的发展仍然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努力。第一,转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从而优化职业教育供应链,助力解决我国现有制造业人才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二,优化专业设置。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主动更新,根据产业人才需求体系,瞄准产业链的需求而合理设置专业。第三,拓宽办学形式。在办学过程中,不仅要将传统周期较长的学历教育纳入思考范围,也应加大对短期非学历教育的思考,从而促进职业教育多元办学体系的构建。

(二)完善国家顶层设计,均衡职业教育资源分布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与国家顶层设计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应完善国家职教顶层设计,颁布和修订职业教育法律法规、鼓励多元主体办学、构建科学评估指标体系等。

1.鼓励多元主体办学,形成多种职业资源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转变大后方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逐渐形成了政府牵头,企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互相配合发展职业教育发展态势,对大后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以“中国船王”“北碚之父”的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为例,他先后在重庆创办了10多所职业学校[14]。因此,当前要形成多种职业教育资源协同发展也离不开多元主体办学,形成多种职业教育资源,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努力。第一,充分调动我国民间资本力量,发挥企业及非营利性机构等各方组织的独特优势,使其积极投入到职业教育投资和发展之中。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办学之中,有利于进一步丰富职业教育资源。各企业应根据国家规定实施对口的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并主动承担相应的费用。第二,盘活各地融资模式,丰富职业教育获得资金的渠道。我国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适当允许职业教育发展较为落后的省区通过政府发行地方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并应用到该地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来,以便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经费的合理利用。

2.构建科学评估指标,推进职教资源高质量发展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为评估各省职业教育发展,促进各省职业教育建设,选派督学前往各省视察职业教育情况。通过对职业学校进行考核和评价,指出未来各省职业教育的改进路径。当前职业教育资源的发展也需要合理评估,可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推进。第一,在评估组织上,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参与。在职业教育资源分布评估中,有意识地引入第三方組织,从而推进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第二,在评级方法上,从等级评价到量化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转变职业教育的评价范式,引进质性评价方法,进行动态管理。第三,在专业评估上,完善职业教育资源分布的评估指标体系。除关注职教资源、应用技术研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等六个一级评估指标外,还要关注二级指标,如职业教育师资、职业教育硬件资源等,从而形成完善、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资源评估体系。

(三)优化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形成优质职教资源共享

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强调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大背景下,欲均衡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亟待优化职业教育资源供给。优化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可以从提高职业学校师资水平,提升职业学校吸引力两方面入手。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职教师资专业化水平

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较为重视,对当前我国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做到以下三方面。第一,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机制。加强职业学校教师职前、职后培训工作,整合教育资源,助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机制的完善。第二,扩大师资培养途径。职业院校可以与师范类院校及综合性大学合作,培养专业对口的教师,形成稳定的教师供应渠道,从而缓解师资短缺的问题。第三,推动职业学校形成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明确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的标准,提高其福利待遇,保证职业学校兼职教师队伍达到一定比例要求,形成对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有力补充。

2.形成优质职教资源,促进职教资源共享

1918年9月,中华职业教育社于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是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一所职业学校。该校为各个地区职业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示范,也使得区域职业学校可以互相传学,形成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区域共享。以史为鉴,促进我国区域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国家创办职业学校。我国职业教育学校主要以地方政府创办为主,只有几所高等职业学校属于国家创办。因此,国家可创立一批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助力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第二,试点创办一批优质职业学校并在各地推广。国家可以依据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调整状况,挑选几个试点省份设立一批工程技术、技能型高端职业学校,不仅为国家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同时也能给其他职业学校提供示范作用。第三,优质带动普通,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优质职业学校的资源,如教师、培训场所、实训基地等可以向当地开放,以通过跨省的学习和实践调研形式,实现优质资源的流通和共享,强化优质职业教育的带动作用。

(四)加强职教资源专项建设,提高薄弱地区配置效率

民国时期我国职业教育资源分布呈现“东多西少”的差异。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高校内迁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间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但差距仍然存在。由此,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仍需从以下两方面不断完善,从而促进职业教育资源的地区分布的均衡。

1.关注落后省份职教发展,缩减职教资源配置差异

民国时期,东南部经济发展占有较大优势,故为当地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但相比之下,其他内陆省份与东南部的经费投入存在明显差距。由此,未来我国除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外,也亟待考虑倾向性问题。第一,充分发挥东部省份的经济优势。东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应发挥地区资金优势,利用本地资源服务职业教育,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区域化发展。第二,提高对中部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中部地区应进一步加大对该地区职业教育的预算支出,中央财政也应重新考量国家对东、中、西部原有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政策,有针对性地提高对中部地区职业教育经费的支持力度。第三,适当对西部省份职业教育经费有所倾斜。建立西部省区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逐步引导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帮扶,实现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共享。

2.实行职教人才倾斜政策,聚焦薄弱地区职教资源配置

民国时期涌现了庄泽宣、顾树森、蔡元培、黄炎培等职业教育家,推动了当时江苏、上海、广东等地乃至全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态势良好,职业教育人才不断涌现,面对职业教育人才分布不均衡的现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坚持引进来的原则。吸引职业教育优秀专家,如留学回国人才、优秀博士后等,汇聚到职业教育发展落后的地区,为助力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第二,职业教育落后地区要注意到知识的更新,注重培养有创新思维及过硬业务能力的人才。第三,建立健全“对口支援”人才帮扶政策。“对口支援”建设就是职业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地区的职业学校通过与同质化职业学校建立帮扶关系,共享其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从而使得二者之间形成一种长效合作机制,以增强薄弱地区职业教育的人才建设,促进其职业教育发展[15]。

(五)国内外职教资源协同共建,引进国外高质职教资源

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从引进之日起,就不断吸收与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成果,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前,中国职业教育资源要想在日益开放的时代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共建职教学习平台,展开国内外合作

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因其“舶来品”的特性,发展中表现出对西方职业教育一定的依附性。引进、模仿、转变已经不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心,而是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建学习平台,积极开展合作,不断壮大我国职业教育资源的发展。第一,搭建职业教育联盟。由我国牵头搭建联盟平台,聚集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及职业学校等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利用该平台拥有的信息和优势,推动中国乃至世界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16]。第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与加大资金“外引”全球职业技术教育专家来充实壮大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相比,“内培”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来说是更佳的选择。我国可以开展一些国际项目,如定期选派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到国外合作院校进行教学交流,依据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精准选择和开展合作项目。第三,利用现有合作平台,搭建新的、多方位的合作项目。我國可以与国外职业学校共同研发职业教育课程、开展师资培养等,从而丰富我国的职业教育资源。

2.拓宽国际视野,“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

民国时期,黄炎培等人秉承高度社会责任感,远赴日本、菲律宾等地进行职业教育考察,开阔了国人的眼界,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今天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可以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道路,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找到突破口。第一,“引进来”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课程等[17]。中国职业教育唯有利用好“国际”这个大平台,引进适合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资源,才能推进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第二,职业学校要“走出去”。可以研究与我国企业、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并将其推向国际,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此外,中国职业教育在吸收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同时,应对其进行批判性思考,在与各国进行职业教育研究学术争鸣与切磋的过程中,以本土特色和独立的话语体系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傅林祥,郑宝恒.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63-64.

[2]金禄庄.我对于支配职业教育经费之意见[J].教育与职业,1935(164):261-265.

[3]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1934年全国高等教育统计[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195-253.

[4]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11辑)[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9:50.

[5]四川省政府训令[J].新教育旬刊,1938(1):4-6.

[6]柏鸿铭.宽筹职业教育经费为当今急务[J].中等教育,1943(9):21-24.

[7][8]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职业教育法令汇编[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30-32.

[9]何清儒.职业学校毕业生出路调查[J].教育与职业,1935(166):398.

[10]郑文汉.职业教育师资问题[J].教育与职业,1941(195):25-27.

[11][12]楼世洲.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文献辑刊(第3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5.12.

[13]黄炎培.职业教育析疑[J].教育杂志,1917(11):199-204.

[14]鄔蓉华.抗战时期大后方职业教育发展述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33-140.

[15]谢华,王成端,孙山,等.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13):61-65.

[16]丁永久.育训共同体:德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联盟探究[J].教育学术月刊,2022(3):19-27.

[17]李艳莉,李妍.民国时期西方职业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J].职业技术教育,2021(22):58-63.

Research on the Distribu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Li Yanli,Chai Yujing, Li Yan

Abstract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re were disparities i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China, as well as variations i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vocational schools. These differences primarily manifested as imbalanced regional allocation but gradually evolved towards comprehensive concentration within public vocational schools. Notably, there were discernible discrepanc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Anti-Japanese War. The allo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during this era serves as a foundation for current resource allocation practices in China and offers valuable insights for optimizing such allocations. This entails upholding tradit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while also reflecting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enhance top-level design for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chieve balanced resource distribution. Furthermore, it involves optimizing the provision of high-quality shared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strengthening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efforts to improve efficiency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establish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network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introducing superior foreign resources into our system.

Key words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vocational education; education resources

Author  Li Yanli,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Chai Yujing, graduate student of Shanxi University; Li Yan,  Peoples Government of Daning Town of Fangshan County

猜你喜欢

民国时期教育资源职业教育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民国时期新蔡的圩寨
民国儿童图书馆的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民国时期媒体问题应急管理的特点
浅析民国时期“宛西自治”的历史背景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