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职教课程思政教学策略研究
2024-05-07毛博奇
毛博奇
摘要:职教课程思政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为此,教师可基于“认知、情感态度观念、运用”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积极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职教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和时事热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收集、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以优化、调整教学策略,从而为职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逐步提高职教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思政;认知;情感态度观念;运用;案例;热点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1-0077-04
课程思政是将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综合教育理念,其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职业院校要以学生为中心规划课程思政内容,以多种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教学目标设定上,教师应注重提炼与职业类型相关的核心素养,如职业精神、健全人格等,并融入与职业环境、社会生活有关的内容。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教师可综合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等多种教学方法,强调学以致用和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评价标准制定上,教师可采取动态、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突出发展导向,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评价学生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表现,积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1]。下面,笔者针对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几个方面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职教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一、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思政建设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但当前的职教课程思政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内容局限于教材,缺乏与实际工作场景的紧密联系,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且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学方法陈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参与度低,对职教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2]。究其原因,具体如下。
1.粗放地以职业素养培养取代思政教育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思政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二者的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职业素养注重实践应用和技能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符合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能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各种挑战,因此可以职业素养培养取代思政教育。实际上,职业教育更关注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职业素养培养内容也局限于职业范畴,专业教师更习惯性地基于“能力为本”的逻辑重构专业课的素养培养目标,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方面的培养,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职教改革实践中,教师不要泛化专业课程内生的思政资源,忽视其原本的职业导向功能,以免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及对职业规范、道德规范的正确认知[3]。
2.在专业课上生搬硬套思政内容
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重要性缺乏深度认知,存在追求形式,生搬硬套思政内容等情况,这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还会影响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如下。一是“课中5分钟”模式,即利用课堂5分钟时间呈现时政新闻、社会热点。这种做法看似融入了思政元素,却将教学重心放在形式上,脱离了专业教学主线。二是“情境带入”模式,即简单叠加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如将“红色景区标识”等制作任务引入数控专业教学中,将“红色地名”内涵分析任务引入民政管理专业教学中等。在上述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并未深入分析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关联性,导致育人效果不佳[4]。三是“大谈特谈”模式,即以思政内容取代专业知识,这种做法显然是本末倒置。以上情况均未理清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之间的关系。其中,前两种模式是强化职业性的表现,后一种模式是虚化职业性的表现,这不仅会影响专业课程教学的逻辑性、连贯性,还会导致课程思政形式化。
3.狭隘地用教学环节限定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是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实现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在教学实践中,课程思政不应该局限于某一环节,而是一个多维度的整体,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但部分教师片面地将课程思政建设视为一个维度,未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另外,有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过于关注“教”,而忽视学生“学”的主动性。以上问题,从表面上看是对课程思政的误解、误判和误操作,实质上反映出教师在职业追求中的“转型情结”。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职教课程思政教学基本目标
打好组合拳、让思政课堂变得更具感染力是讲好思政课的关键,以此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真正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其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纽带,运用是目的,三者的有机融合是教学改革的理想状态。认知,是指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是其掌握知识的基础。情感,是指学生对事物的情绪和态度,是其连接认知和行为的桥梁。运用,是指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知情意行的统一为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可使思政教育從以往注重知识传授和专业体系建设转为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及行为习惯[5]。以职教课程标准中关于“职业精神”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为例,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主要侧重于认知目标领域,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则是在认知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就业观及成才观,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使其通过辛勤、诚实和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自身发展。这些要求是对认知目标的深化和升华,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态度,使其不仅具有扎实的知识储备,还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同时,这些要求也涉及“运用”目标领域,如让学生学会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特点规划职业生涯等[6]。
1.认知目标
认知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形成对知识的系统认识,并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教课程思政教学可基于认知目标,借助合理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一,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网络、实践基地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或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第二,实践教学是实现认知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和成长,并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第三,教师应注重评价与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反思,促使学生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成长。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学生情感态度观念的培养至关重要。在职教课程思政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要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积极的课堂互动、丰富的实践教学以及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提升其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此,教师可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使其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形成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其未来的职业发展。
3.运用目标
运用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项目实训、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逐步提升自身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需求。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职教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1.结合实际案例和时事热点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基于教学目标,进一步优化职教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第一,核心价值观。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内容融入课程中,让学生在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深刻理解并践行这些价值观。第二,专业特点。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思政内容,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逐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第三,时事热点。可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并通过讨论、撰写时评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在讲解环境保护问题时,可引入雾霾、水污染等热点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个人、企业、社会层面保护环境;在讲解职业技能方面的知识时,可结合一些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动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第四,实际案例。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教师可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解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时,可引入一些企业员工违反职业道德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行为对个人、企业和社会的影响,从而加深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2.创新职教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职教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其实现学以致用。第一,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组织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讨论的主题和相关材料,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信息支持来参与讨论,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知识。第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为此,教师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案例,并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经验和启示。第三,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教学方法,可让学生在扮演角色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为此,教师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角色,使其了解不同角色的心理和行为,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创新教学方法,学生可形成以下思政核心素养。在政治认同方面,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能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人生问题,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同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在职业精神方面,通过学习优秀职校毕业生,可深刻感悟内外因对个人成才的影响,认识到提高职业素养对人生成长、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并自觉地向优秀毕业生、模范人物学习,积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遵守企业行业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在健全人格方面,可结合具体事例和小组讨论,正确理解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认识到自我发展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此形成乐观进取、不怕挫折、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成长为有品质、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合理调整教学策略
在线学习平台为职教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合理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另外,在线学习平台还具有实时互动和数据分析功能,可为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便利。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助在线学习平台,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等措施,加强职教课程思政建设[7]。第一,明确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素养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在线学习平台,根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并融入思政元素,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完成团队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第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的优势,尝试互动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有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课前准备:可提前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预习,了解课程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实时互动:可借助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的实时互动功能,开展师生、生生互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活动:可开展互动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数据分析:可借助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的学生学习数据分析结果,调整教学策略。课后拓展:可引导学生借助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复习巩固,丰富知识储备,提高应用技能,形成政治认同感和法治意识。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课前、課中、课后的全过程管理,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不断优化教学策略。第三,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视频、案例等,以此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并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共享校际间线上课程思政资源[8]。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积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职教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包括结合实际案例和时事热点优化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收集、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这些教学策略有望解决当前职教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进而提高职教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探索和尝试新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策略,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宝民,张伟.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思政课教学目标确立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9):47-51.
[2]孙志方,王芳,李杨,等.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2):71-75.
[3]陳江忠,郑开锦.中职学校思政课传承工匠精神的内涵、价值与路径[J].职业教育研究,2020(09):75-78.
[4]童文欣,胡恒钊,文丽娟.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精神涵养思政课教师情怀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3,13(02):43-48+103.
[5]田慧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中职三科课程标准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4):5-8.
[6]俞佳飞.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整体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3(10):72-76.
[7]张捷树.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师引领课程思政的策略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21(06):65-72.
[8]平静,虞凯.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的价值意蕴、实践反思及耦合路径[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3,14(03):11-16.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Core Competence
Mao Boqi
(Lanzhou Modern Vocational College,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300,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problems with the single teaching content and outdated teaching method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s. For this purpose, teachers can actively optimize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ethod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improv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by combining practical cases and current events based on the core literacy cultivation goals of "cognition, emotional attitude,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y can use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s to collect and analyze student learning data to optimize and adjust teaching strategies, Thus providing new ideas and directions for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s, gradual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s.
Key words: core competenci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gnition; emotional attitudes and concepts; application;casehotsp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