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合作学习背景下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构建
2024-05-07曾春木
曾春木
摘要:构建自主探究数学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基于体现学生主体性、促进合作与交流、注重启发与引导的原则,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并确立小组合作学习目标,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组织小组实践操作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运用新型教学技术以提升自主探究课堂效果,同时加强小组合作练习以巩固自主探究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发挥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氛围;启发;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1-009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平和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新课标视域下小组合作开展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2022PHKYKT050)研究成果
合作学习是一种基于合理分工、相互合作的共同建构知识体系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合作学习模式构建自主探究课堂,积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此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推进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重点探讨合作学习背景下的数学自主探究课堂构建策略,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借鉴,有效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一、构建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自主思考的机会及意识,而自主探究课堂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因为自主探究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學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作为教学出发点,所以,学生可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实现自我管理。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学科,而自主探究课堂设计的都是真实问题,学生要开动脑筋主动寻找解决方法和策略,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另外,在合作学习背景下的自主探究课堂,学生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而这个过程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并形成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交流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树立数学学习信心[1]。
3.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基于素质教育理念,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便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数学自主探究课堂,可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同时,促使学生主动、深度探究数学知识,从而实现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二、构建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原则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构建数学自主探究课堂时,教师应基于素质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形成探索精神,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构建和谐、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为学生提供多种表达和展示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同时,教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反思和交流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2.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是构建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重要原则之一,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采用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式,积极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在合作学习背景下,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互相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从而激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高效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2]。
3.注重问题的启发与引导
在数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师要遵循问题的启发与引导原则,为学生设计具有一定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此,教师应发挥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热情,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三、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合作学习没有明确的方向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会明确的学生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而合作学习模式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知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技巧要求较高。但有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缺乏明确的方向,不知道从何处开始学习,或在合作中遇到困难时无法有效解决问题,使得合作学习效率低下。
2.缺乏有效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此,教师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包括观察记录、团队评价、自评等,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及在小组中的表现和贡献,并明确评价标准和指标,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发展,提高小组合作效果[3]。但在合作学习背景下,数学课堂存在缺乏有效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指标等问题,部分教师将传统的考试、作业等引入合作学习背景下的数学自主探究课堂评价体系。显然,这无法全面、准确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贡献,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发展。
四、合作学习背景下构建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策略
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确立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在合作学习背景下构建数学自主探究课堂时,教师应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根据小组内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立小组合作学习目标,使小组内的全部成员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教师要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作为分组依据,如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数学学习能力等因素,确保小组内成员互补,能够相互支持和合作,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小组合作学习目标,使学生在相互借鉴和启发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而为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有效实施提供支持。
例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教师便可在合作学习背景下构建数学自主探究课堂,首先根据学生对“时、分、秒”知识的理解程度分配小组成员,每个小组可由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组成,以便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互助。然后,教师可帮助学生确立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小組合作学习目标,如对本节课知识点有一定了解的小组,其学习目标是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对本节课知识点没有了解的小组,其学习目标是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当学生基于小组自主探究目标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实现对知识的创新性理解,并确保每个小组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以此为后续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2.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
在合作学习背景下构建数学自主探究课堂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就如何在小组内分配任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或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数学教学情境,以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构建高效数学自主探究课堂[4]。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开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和生动的语言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享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游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思考和探索。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如准备一些适合学生年龄和学习能力的实物、教具、图表和模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学习模式,而不再受单一学习模式的限制,从而有效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积累学习经验。
例如,在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便可在课前准备阶段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如何用手中的三角板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或矩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四边形吗”“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的”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当学生形成自己的答案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深度探究,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组织小组实践操作,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基于合作学习构建的数学自主探究课堂上,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到合作探究及自主探究的乐趣,进而激发出更浓厚的探究兴趣,有效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效率及数学核心素养,并构建高效数学自主探究课堂。为此,教师可将自主探究作为数学课堂小组实践操作的核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与支持,使学生高效解决自主探究中遇到的困难,进一步树立数学学习信心,进而提升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小组实践操作中,班级内的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然后以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共同成长。在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时,学生也会通过相互支持和协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策略,这一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5]。
例如,在对“因数和倍数”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提出“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3个好朋友,请问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爸爸买了20棵花苗,想平均种到5个花盆里,请问每个花盆能种几棵花苗”等问题,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再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头脑风暴,让学生思考其中是否存在倍数关系,以及如何进行平均分配。为此,教师可在小组实践操作环节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并通过合作交流,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教师也可设计一个数学游戏,要求学生按照某个规则选择数字,并判断其中的因数、倍数关系。这样,通过实践和游戏活动,学生可更加深入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同时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共同努力达成目标,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6]。
4.运用新型教学技术,提升自主探究课堂效果
基于合作学习背景构建数学自主探究课堂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升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数学资源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构建高效数学自主探究课堂。在以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支持的自主探究课堂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探究方向,进行独立或合作学习,如通过参观数学实验室、进行小组讨论、开展探究性项目等方式,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并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多媒体教学技术与合作学习模式的组合,可显著提升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教学效果,并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养成善于探究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并以此助力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例如,在对“统计图”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便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自主探究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为学生呈现生动有趣的统计图,或播放新颖、生动的教学视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观察探究和数据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另外,多媒体教学工具还可以音频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如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实地调查和研究视频,使学生感受到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意义,了解不同领域统计图的应用方式,以此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可见,教师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统计世界的大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知识。
5.組织小组合作练习,巩固自主探究成果
在合作学习背景下构建数学自主探究课堂时,教师可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练习,以此巩固自主探究成果,丰富评价方式,有效提升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小组合作练习中,学生可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寻找一些复杂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效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另外,教师也可借助小组合作练习拓展数学课堂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侧重于学生的知识记忆和应用能力考查,而在小组合作练习中,学生需要展示自身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可将以上内容纳入评价体系,综合考查学生在合作学习背景下的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学习情况。教师通过组织小组合作练习,为学生营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和巩固数学知识,发展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7]。
例如,在对“圆柱与圆锥”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便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练习,以此巩固学生的自主探究成果。合作练习可包括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问题解答和实际应用练习等,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帮助,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练习,即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设计一些与圆柱和圆锥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以计算、测量等方式来解决,以此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练习,拓展教学评价方式,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合作学习背景构建数学自主探究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互动和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不仅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些能力将伴随学生的一生,助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取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组织小组实践操作及合作练习、发挥新型教学技术的优势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以此推进数学学科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安丽娟,郭丽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2,42(03):82-88.
[2]郝智云.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展开模式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5):68-70.
[3]黄春雷.浅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下思辨能力培养的内在机制[J].内蒙古教育,2015(35):71.
[4]张淑华.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1(36):84-85.
[5]李瑞花.转换教学角色自主考测评价———基于生生合作学习方式的小学数学课堂[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06):78-79.
[6]姜海兵.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问题及策略[J].江西教育,2021(18): 69.
[7]马丹.合作学习:让小学数学学习动力更足[J].数学教学通讯,2022(25):80-81.
Discus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athematics Autonomous Exploration Classroo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Zeng Chunmu
(Pinghe County Jiufe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Fujian Province, Pinghe 363700, China)
Abstract: Building an independent inquiry mathematics classroom is beneficial for stimulating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developing their independent inquiry ability, and improving their mathematical core literacy. Therefore, in teaching practice, teachers can reasonably allocate group members and establish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goal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reflecting student subjectivity, promoting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emphasizing inspiration and guidance. They can create a good teaching atmosphere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organize group practice operations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explore independently, and use new teaching technologi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classroom,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 group cooperation exercises to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independent inquiry learning, maximize the advantage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nhance students mathematics competence.
Key words: primaryschoolmathematics; collaborativelearning;selfexploration; atmosphere;inspiration;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