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书法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刍探

2024-05-07沈滢兴

成才之路 2024年11期
关键词:书法教育墨色审美能力

沈滢兴

摘要:书法艺术以其线条美、字形美、墨色美、布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素养以及审美判断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实践与欣赏的结合,同时开展个性化教学,进行创意引导,实施多样化评价方式。文章在分析书法教育中的审美要素、加强书法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究相应策略,以此发挥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积极作用,并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书法教育;审美能力;线条;字形;墨色;布局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1-0073-04

书法是我国所独有的文化形态,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通过学习和实践书法,学生能够提升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对艺术的深度理解和认知,并落实在创作中。可见,书法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加强书法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和具体策略。

一、书法教育中的审美要素

1.线条美

线条是书法作品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其形态、长度、粗细、曲直都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整体美感。在书法教育中,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对线条美的敏感性。第一,观察线条特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比较不同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特点,使其感知和理解不同线条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1]。第二,练习线条表现。鼓励学生进行线条练习,如画直线、弯曲线等,使其熟悉不同线条的表现方式,逐渐掌握线条的运用技巧。第三,模仿优秀作品。让学生模仿优秀书法作品中的线条表现方式,从而提高对线条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2.字形美

字形美是指书法作品中的每个字在形状、结构和比例等方面呈现出的美感。一个字的字形是否规整、匀称,是否符合书法基本准则,都会影响整个作品的美感。在书法教育中,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对字形美的敏感性。第一,字形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不同字体的特点,包括字的笔画结构、形状等,让学生能够理解字形之间的差异。第二,字形练习与模仿。鼓励学生临摹经典字帖或优秀作品中的字体,使其逐渐形成对字形美的敏感性和准确表达能力[2]。第三,字形创造与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字形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创作,同时引导学生注重字形的规整性和整体布局的协调性,使其形成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字体,展现出独特的字形美。

3.墨色美

墨色美是指书法作品在墨的运用以及墨色的浓淡、变化等方面呈现的美感。墨色的使用能够给作品增添层次感和韵味,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立体。在书法教育中,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对墨色美的敏感性。第一,墨色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不同作品中墨色的特点和变化,包括浓淡、质感等,使其了解墨色的表现方式和呈现效果。第二,墨色运用与練习。鼓励学生进行墨色的运用和练习,如控制笔画的浓淡程度,学习点画技巧等,使其掌握墨色的处理技巧,提高对墨色美感的把握能力[3]。第三,墨色创作与表现。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墨色的组合和表现方式,准确传达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同时注重墨色的运用和变化,以此展现独特的墨色美。

4.布局美

布局美是指书法作品在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排列和组合方式方面所形成的美感。合理的布局能够使整个作品显得协调、统一,并能够突出重点、表现主题。在书法教育中,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对布局美的敏感性。第一,布局规律与技巧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和讨论书法作品中常见的布局规律和技巧,如平衡、对称、重心等,使学生理解和运用布局美的基本原则。第二,打破常规和创新。在培养学生对布局美的敏感性的同时,要鼓励学生打破传统的布局方式进行创新和突破。这样,学生通过思考和尝试不同的布局方式,可形成对布局美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能力[4]。第三,主题和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在布局中突出作品的主题和所要表达的情感,使作品的整体结构符合主题,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二、加强书法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通过接触和学习书法,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第一,书法作品中的线条、形态、结构等元素都展现出独特的美感,学生在学习和欣赏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这种美,并逐渐形成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第二,书法创作需要艺术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学生可在学习书法过程中,通过模仿和创作来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并了解不同时期、不同书法家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形成对多种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5]。

2.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学习书法可更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书法艺术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与诗词等的关联。这些知识和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力

书法作品通常综合运用多种审美要素,学生可通过分析和评价书法作品在布局、结构、内容等方面的表现,提升自身对审美要素的辨别和判断能力,通过学习书法的历史和发展,了解不同时期、不同书法家所追求的审美标准,通过比较不同字体的线条美、字形美,逐步提高自身对书法作品的鉴赏水平。

4.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书法是一门强调个性表现的艺术形式,每个人独特的书法风格反映着其在思想、情感和审美等方面的追求。学生可通过模仿经典作品和优秀书法家的作品来提升自己的技巧水平,并在创作中发挥创造力,形成个性化的艺术风格[6]。

三、加强书法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一,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室设置一块书法作品展示板,每周选出一个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参与书法创作的积极性。第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师可在走廊悬挂著名书法家的优秀作品,以耳濡目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7]。第三,鼓励学生参加书法社团和比赛。这样,学生可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并与他人交流切磋,从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8]。例如,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书法社团,每周举行一次书法活动,包括书法比赛和书法展览等。书法社团不仅可为学生提供展示书法作品的平台,还可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作热情,逐步丰富学生的书法创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另外,教师还可邀请专业书法教师到社团为学生提供辅导,如讲解字体、线条、结构等书法要素,教授书法创作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书法创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2.注重实践与欣赏相结合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的字形练习,使其通过反复实践,逐步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规范,书写出正确的字形和笔画结构。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和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笔画顺序,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性,让他们关注每个笔画的变化和其中的细节,为此可选择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作为案例进行说明,如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首先,可向学生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艺术成就,解读他的作品特点和艺术风格。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学生可对王羲之形成初步了解,并对他的书法作品产生一定探究兴趣。接下来,教师可展示王羲之的一些代表书法作品,并详细解读其中的线条、用笔等细节,引导学生挖掘作品蕴含的意境和情感。当学生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形成初步认识后,教师可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临摹王羲之字帖,进行基础字形练习,从而掌握基本的笔画顺序以及用笔力度、节奏,使字形更加生动、有力[9]。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以培养其耐心和毅力。完成书写练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评价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和展示。通过比较和交流,学生可了解不同字体的风格特点和表达方式,同时从彼此的作品中获取灵感和启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书法创作水平。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研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可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而实践环节的设计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书法的创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书写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可见,这种实践与欣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开展个性化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和优点,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在书写过程中展现出个性化风格和思维。这也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基于学生对篆书非常感兴趣的具体学情,教师可设计相应的书法创作项目,让学生以“新时代篆书艺术”为主题进行创作。篆书是中国古文字阶段最早具有书法意味与独立意义的书体,其中小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广泛用于篆刻和书法作品中,并在清朝形成一个较为繁荣的横向发展时期。在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李斯的传世书法作品《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等,分析小篆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然后给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空间,让学生以篆刻或书法的形式赋予小篆新的时代意义。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和想象力,形成个性化创作风格。当学生完成篆刻或书法创作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技巧,并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想法。上述个性化教学方式既能满足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还可让学生通过观摩和交流拓展自身的艺术视野,提升自身的书法创作水平、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4.进行创意引导

第一,教师可通过提供一些创意素材或设计启发性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升其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以季节变化、传统文化等为主题,启发学生运用书法艺术表达自身的理解和感受[10]。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和美好瞬间,并将其转化为书法创作素材。第二,教师可提供一些创新想法,帮助学生打开创作思路。例如,在“春天的花朵”主题创作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中各种花朵的特点和美丽之处,并用书法的方式表达出对春天花朵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在创作中,有的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字体、线条和颜色以及相应的布局来展示花朵的姿态和花期的变化。第三,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意。例如,在篆刻课上,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灯笼元素,并解释灯笼的寓意和象征意义,然后提供一些关于灯笼的图片和文字描述,让学生深入了解灯笼的形状、结构和装饰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书法家创作的与灯笼有关的篆刻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并让学生以灯笼为素材进行篆刻创作。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形状、纹样和风格,尝试不同的字体、线条和颜色,并通过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展现灯笼形象的美感和内涵,展示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当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展示,让学生了解其他同学的创意和创作技巧,并从中获取灵感和启示,进一步拓宽自身的创作思路和视野。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设计创作主题、提供创作启示,可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想象力,让学生将传统文化元素与个人创意相结合,并落实在创作中。这样的创意引导方法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促使学生在书法创作中展现个性和风格,形成独特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5.实施多样化评价方式

在书法教育中,教师可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长远发展。第一,教师可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内部举办的书法展览,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参展,以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在展览期间,学生的作品会被展示在学校图书馆或艺术展览厅,供全校师生欣赏。同时,学校邀请的专业书法家或美术教师会对参展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如对学生作品的字体、线条、结构等方面给予专业建议,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作技巧、创作思路。第二,教师可鼓励学生参加市级、省级比赛、展览。在比赛中,专业评委会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排名,给予学生专业性的反馈和肯定。这样的活动可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促使学生在书法创作技巧和艺术表达方面积极探索[11]。第三,教师可引入同侪评价和合作評价方式。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和评价彼此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技巧,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实现共同进步。其次,将每个小组的评价结果汇总成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报告,包括同侪评价和合作评价的内容。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提供多角度的反馈和指导,还能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激发其创造力和自主学习动力。由上述案例可见,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书法学习和创作情况,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为其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結语

综上所述,书法教育可通过培养学生对线条美、字形美、墨色美和布局美的敏感性,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素养和审美判断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施书法教育时,教师可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实践与欣赏的结合、开展个性化教学、进行创意引导、实施多样化评价方式等策略,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书法艺术的熏陶中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萍.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的有机结合———评《中小学书法课怎样上》[J].语文建设,2023(20):85.

[2]冯嘉欣,王英杰.美育视阈下的书法课程研究———以小学书法课程设计为例[J].西部文艺研究,2023(02):173-177.

[3]朱红梅.新时代小学书法教育研究———评《秦汉简牍笔法与结字研究》[J].语文建设,2023(02):86.

[4]赵慧媛.翰墨盈香尽芬芳开慧育人谱华章———集安市实验小学书法教育侧记[J].书法教育,2022(05):81-83.

[5]张丽疆.以经典为传承以学生为本打造书法特色传承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特色书法教育[J].书法教育,2022(02):86-88.

[6]李雪梅,高扬,丁保龙.笔开新圃墨润童年———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的书法特色教育[J].书法教育,2022(01):76-78.

[7]马万成,王晶,郑钟跃.习书修文蒙以养正———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书法课程建设[J].书法教育,2021(11):19-25.

[8]吴利国,张艺宁.小学书法教育存在问题之小议[J].黄河之声,2021(20):152-153.

[9]唐丽丽.多元多维:让校园书法活动承载综合育人目标[J].江苏教育,2022(93):16-18.

[10]申光.加强写字教学推动书法传承———从江苏省睢宁县第二小学的书法(写字)教育谈起[J].江苏教育,2022(45):16-18.

[11]袁海燕.浸润书香墨韵提升素质教育———以田家庵区第六小学书法教学实践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1(26):85-86.

Exploration of Strengthening Calligraphy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ies

Shen Yingxing

(Changting County Tengfei Primary School,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6300,China)

Abstract: Calligraphy art, with its beautiful lines, shapes, ink colors, and layout, cultivates students aesthetic taste, artistic literacy, and aesthetic judgment, promoting their individual development. In specific teaching practice, teachers should create a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practice and appreciation, and carry out personalized teaching, creative guidance, and diversified evaluation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aesthetic elements in calligraphy education and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calligraphy educ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this article explore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through calligraphy education,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related research.

Key words: calligraphyeducation;aestheticability;line;shape;ink color;layout

猜你喜欢

书法教育墨色审美能力
无色中的有色——李立扬诗歌中的中国画墨色之美
如何使墨色有变化
珠三角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现状及分析
墨香满园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