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2024-05-07闵凯

成才之路 2024年11期
关键词:和谐稳定管理能力应急管理

闵凯

摘要:完善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与机制,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是高职院校实现平稳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阐释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意义,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应急管理机制、强化校区联动,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加强制度保障,优化管理理念、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以及关注善后心理安抚、完善事后恢复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管理能力;和谐稳定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1-0069-04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社会经济和社会关系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学校学生突发事件有时也会发生。学生突发事件以很高的关注度、很快的传播速度、易波及等特点,容易使学校教学秩序和师生日常生活受到影响,甚至可能会给社会带来一些不安定因素[1]。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双高计划”和扩招计划的实施,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确保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2020年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的召开,更为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如何优化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成为目前高职院校应对学生突发事件的重要研究課题。

一、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稳定高职院校全局形势

随着校园规模的扩大和师生人数的增长,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压力持续增大。相对来说,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缺乏自律性和求知欲,一些学生没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逃课、玩游戏等情形经常发生,严重的还会出现打架斗殴、离校出走等突发事件。如果不加强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就会给学校的全局工作带来危害,导致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出现。

2.有利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要持续发展,离不开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更离不开校园的安全稳定。加强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通过应急预案和演练,总结经验教训,可以提高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避免突发事件给学校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和负面影响[2]。

3.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其稳定性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加强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有助于控制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减少突发事件对社会的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学校管理理念的落后、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以及学生自律意识不足、心理素质下降等[3]。近些年来,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在组织机构设置、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和应急演练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以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为例,学校成立了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各学院设置了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还制定了《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学生安全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制度。另外,学校每学年都定期开展1次到2次消防应急疏散及灭火演练、防暴反恐应急演练、医疗应急救护培训等,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当然,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应急管理机制僵化,运行效果不理想

许多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领导、应急预案制作、应急预案执行等工作。然而,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一些高职院校的应急管理组织并不健全。有的构建了校级层面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但院系各部门缺乏对应的应急管理组织。有的应急管理组织虽然健全,学校、院系部门和学生层面都设置了组织机构,但人员配置不足,没有专职人员,基本都是从学工部、后勤保卫处和办公室等部门抽调兼职人员。有的虽然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但职责分工不明,各部门之间缺乏联动,导致信息共享不足、相互沟通不够。这不仅制约了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效果,而且影响了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性[4]。

2.应急管理制度陈旧,保障作用不强

科学合理的应急管理制度是高职院校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能够起到优化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规范工作人员的处置行为等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之后,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始建立健全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作为处置学生突发事件的指导性文件和基本依据。但是,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缺乏与时俱进思想和创新意识,多年不对制度进行调整或调整优化不到位,导致制度陈旧,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要求,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保障作用。例如,有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是框架性的,配套性的应急预案、实施措施等不够具体,在学生突发事件发生后不能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妥善处置;有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分类,如虽然对社会安全事件、事故灾难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事件等进行了分类,但并没有对网络信息安全事件进行明确。

3.应急管理思维局限,突发事件应对技术落后

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预防、处置和善后恢复等环节,这些环节都会影响到突发事件处置的效果。一些高职院校在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受到思维局限,主要关注中期的处置和后期的救援等工作,而对前期的预防工作不够重视,认为有组织机构、有应急预案就足够了。当学生突发事件发生后,高职院校的保卫部门、学工部门会快速响应,相关工作人员到现场后以维护稳定、控制事态为主要处置理念,防止突发事件蔓延和扩大,向应急管理相关领导汇报后进一步开展处置和善后工作。这一方式对于应对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有一定效果,但不能遏制和避免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例如,学生自残自伤等事件的发生往往和学生心理变化息息相关,如果工作人员能提前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做好心理疏导,就有可能使学生及时转变态度,避免自残自伤事件的发生。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接触外界事物的渠道更广,获取信息更加便捷。一些高职学生由于没有形成正确的“三观”,容易受不良信息的误导而做出偏激、错误的行为,导致攻击类等突发事件的发生。部分高职院校缺乏有力的财政支撑,应急经费得不到保障,导致应急管理中突发事件的应对技术落后、技术手段单一,容易引发网络舆情危机[5]。

4.事后恢复机制不全,经验教训总结不深入

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处置完成后,并不意味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结束。开展好突发事件的事后恢复,做好学生心理干预、原因调查、经验教训总结等工作,对于避免突发事件负面影响的蔓延、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有的高职院校在处置完学生突发事件之后,不重视事后恢复工作,没有健全的事后恢复机制,一旦出现新的紧急情况就难以应对。例如突发事件中个别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即使突发事件处置完后还需要很长的调整期,需要学校和教师积极进行心理干预,但有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在突发事件结束后对比研究應急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进行后期总结和进一步干预。还有的高职院校在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只是简单评估一下损失、恢复一下现场,并没有深入开展突发事件的原因调查,也没有对应急管理全过程进行客观评估和经验教训总结,这对后期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借鉴意义不大。

三、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改进对策

1.创新应急管理机制,强化校区联动

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突发事件的特征和学校管理实际,创新应急管理机制,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并明确职责分工,切实发挥其组织领导、指挥协调、教育宣传等作用,通过校区联动共同应对学生突发事件,提高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运行效果。

第一,构建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凡事预则立,为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程度,高职院校要在应急管理中强化预防意识,建立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首先,要完善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拓宽突发事件信息收集渠道。高职院校应利用软硬件设施在全校师生员工中收集各类信息,基于大数据技术全面收集与学生相关的学习表现、食堂消费、宿舍门禁、娱乐上网、舆情意见、心理测评等数据,构建关键信息遴选与危险数据库,尽可能准确地对突发事件的征兆与危险源进行收集与管理。其次,要在大学生中开展危机意识教育。高职院校应积极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危机意识教育,强化学生的危机应对意识,提高他们的危机应对能力。最后,要重视对各类事件信息的分析研判,对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环节进行重点监测,根据突发事件的情况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调配各种资源应对突发事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6]。

第二,构建校内校外联动信息沟通机制。高职院校要确保校内各部门之间、师生之间信息沟通的畅通,相关学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学校领导之间应逐级报告突发事件基本情况,做到信息报告的“快”和“早”,并借助信息技术等沟通方式实现校内信息的有效共享;要加强校区之间的信息沟通,实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协作,打造多校区联动管理机制。另外,高职院校要重视构建校外信息传递机制,打造多元化应急管理格局,加强与社区、教育主管部门、治安主管部门、企业等的联系,必要时可以寻求校外力量的支援。学生突发事件按照要求做好信息汇报工作之后,高职院校要及时做好信息通报工作,通过主流媒体客观地公开突发事件情况,正确引导舆论,消除社会大众和师生的疑虑。

2.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加强制度保障

第一,科学定位,确保制度的全面性。高职院校制定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时,要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政府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为主导思想,科学定位,构建适合自身的应急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应急管理制度的内容应涵盖组织领导制度、应急预案制度、救援疏散制度、舆论引导制度、善后处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系统规范应急管理工作。

第二,细化制度内容,提高制度可操作性。应急管理制度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制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这就要求细化制度内容、增强内容的针对性。高职院校的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应包括如下内容:应急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工作人员设置及岗位职责,部门和人员联系方式,学校平面图和逃生图,校园安全出口和灭火器位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工作流程,不同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应急演练的组织、形式、时间等具体要求,舆论引导、学生安抚等善后处置细节。

第三,不断调整,确保制度的动态性。高职院校应设置政策和制度研究室,同时与其他高校开展合作,加强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的理论研究,不断更新和完善应急管理制度,避免应急管理制度滞后于学生突发事件发展的新形势。此外,高职院校还要重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和演练工作,让全体师生都能掌握应急预案的内容、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并通过教育和演练找出应急预案中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

3.优化管理理念,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第一,转变应急管理观念,强化应急管理意识。学校领导要引导全校教职工加强应急管理专业知识学习,通过学习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让教职工意识到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性。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活动,学习国内国外优秀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经验,强化对各学院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让全校教职工都参与到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

第二,完善网络平台建设,提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高职院校要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依靠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首先,要提升大数据运用能力,建好应急设备系统。高职院校应实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常设化,培养专业的新闻发言人,联合学校、政府、第三方组织的共同力量,提高运用大数据的能力水平。同时,要建设与应急预案匹配的软硬件设备系统,打破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壁垒,建立大数据信息资源库,满足各部门有侧重、全方位的信息收集需求。其次,要利用网络平台做好学生心理干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学生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突发事件预防、情绪管理、社交、心理疏导等专业知识的宣传教育。针对突发事件给部分学生带来的害怕、忧虑等心理,学校可以采取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强化辅导人员专业技术、建立心理健康协会等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干预,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心理阴影,防止学生心理在突发事件结束后再次受到伤害[7]。最后,要健全网络学习平台。高职院校要通过网络平台丰富和优化学习资源,设计多元化的学习板块,为学生学习提供最大便利,满足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的需求。

4.关注善后心理安抚,完善事后恢复机制

第一,做好学生心理安抚工作。突发事件会给卷入其中的学生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如果事后学校不重视及时疏导和安抚,可能会导致衍生事件的发生。为此,高职院校要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在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第一时间开展心理调查,针对重点学生个体开展心理安抚工作,引导他们快速走出心理误区。同时,要建立突发事件评估反馈机制,借助同学、班干部等力量收集信息,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心理测试、精准干预、朋辈心理辅导等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突发事件给学生心理带来的危害。

第二,充分总结经验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生突发事件尽管具有不确定性,但其应急管理和应对处置依然有规律可循。高职院校要在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对处置全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估,分析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对应急预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找出可以完善的地方,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书面性内容,为后续学生突发事件处置提供参考与借鉴。此外,高职院校还要落实应急管理责任追溯机制,对相关部门、人员的工作进行倒查,追究失职人员的责任,严格惩处,切实增强应急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感。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不仅有利于稳定高职院校全局形势,而且有利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僵化、运行效果不理想,应急管理制度陳旧、保障作用不强,应急管理思维局限、突发事件应对技术落后,事后恢复机制不全、经验教训总结不深入等问题,高职院校要创新应急管理机制、强化校区联动,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加强制度保障,优化管理理念、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关注善后心理安抚、完善事后恢复机制,以不断提高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推动学校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璐.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优化路径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2(29):73-75.

[2]陈永春,王庆生.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现实困境与解决路径[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02):238-245.

[3]王铎,张梦洋,魏嵩宸.高校辅导员队伍应急管理能力提升[J].中国冶金教育,2021(05):105-108.

[4]于露,赵振华.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心理干预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4):20-21.

[5]袁玮.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4):119-120.

[6]付婷婷,徐小强,何兴杰.网络舆情语境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置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2):59-60+63.

[7]赖玉林,代联.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J].管理观察, 2017(09):116-117.

Research on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Sudden Incidents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in Kai

(Yunnan Medical Health College, YunnanProvince,Kunming 650000, China)

Abstract: Improving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for student emergencies, enhancing the ability to respond to emergencies,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achieve stable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emergency management for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for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poses innovative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s, strengthened campus linkage, improved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s, strengthene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s, optimized management concepts, improved emergency response capabilities, and attention to psychological comfort in the aftermath propose improvement measures for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four aspects,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post recovery mechanism.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 emergencies; emergency management; management ability;harmony and stability

猜你喜欢

和谐稳定管理能力应急管理
排污企业自建环境监测机构的必要性及可操作性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创新行政管理方法 提高基层政府管理能力
浅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策略
海上平台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创新研究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路径优化研究
大数据技术及理念在国际石油合作应急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创新活动载体 提升服务质量 努力开创离退休管理工作新局面
认真做好困难形势下群众工作全力推动煤炭企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