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2024-05-07郑广昕高云志
郑广昕 高云志
摘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高质量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民族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民族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涉及众多领域,应有诸多对策与路径,但基础性、关键性的一项内容应该是师资队伍建设。文章以内蒙古敖汉干部学院(以下简称“敖汉干部学院”)为例,对敖汉干部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讲解员及班主任等师资力量的专业学历、年龄结构、职称层次进行详细论述,理性分析敖汉干部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如何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族地区;干部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干部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1-0021-04
2010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同志在出席中央党校西藏民族干部培训班创办3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各族干部与人才队伍,尤其是大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优秀干部,是更快更好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键性因素。”[1]“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中,党校系统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具有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2]做好民族地区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关键在师资,敖汉干部学院地处努鲁尔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是民族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干部学院。敖汉干部学院由于成立较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要想发挥好干部学院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助力干部在能力高峰行稳致远,需要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全院事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来抓。
一、敖汉干部学院师资队伍现状
2019年1月,敖汉干部学院正式成立,9月开始办学,同年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确定为内蒙古干部党性教育基地,被中组部首批备案为省级干部党性教育基地。2022年2月,学院实现独立办学,9月正式更名为内蒙古敖汉干部学院,成为具有面向全国开展党性教育培训资格、在中组部备案的72家党性教育干部学院之一。其自建院以来,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340期,培训学员113351人次。敖汉干部学院核定事业编制30名,其中领导班子职数3名,设院长1名、副院长2名。内设机构科级领导职数9名,其中正科级5名、副科级4名。目前学院在編在岗人数23名,其中县处级领导3人、乡科级干部5人。
(1)专职教师队伍。充足的师资是完成高质量授课、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的基础。敖汉干部学院在编在岗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共计20人,其中从事专题课程教学、精品课程研发、现场课程讲解、班主任等工作的专职教师共计14人(理论授课教师4人、现场教学授课教师7人、专职班主任3人)。专职教师中副教授1人、讲师3人、助教7人,未参加职称评审3人。适合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思政类、文史哲类、党史党建类专业的教师5人。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6人,其中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人,这3人均为35周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为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决策咨政、理论宣讲职能定位,学院将专职教师组建成生态文明、党性教育、乡村振兴、拓展训练、提升七种能力五大教研中心,负责相关领域的课程研发。(2)兼职教师队伍。敖汉干部学院针对专职教师较少的问题,探索构建全职引进和柔性引智相补充的人才引进体系,打造专职教师+“特聘教师”的“双师体系”。按照择优入库、结构合理、动态管理的原则,敖汉干部学院通过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省级党校、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柔性引进知名专家学者80人作为特聘教师。同时聘请先进典型人物、优秀基层干部模范、优秀企业家21人作为兼职教授。这支兼职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较高、实践经验丰富、学科专业齐全、理论功底深厚、纪律作风严明,成为敖汉干部学院专题理论课程、党性教育课程、专业能力提升课程授课教师的主力军、大部队和排头兵。(3)讲解员及班主任队伍。敖汉干部学院共有专职讲解员7名,主要负责学院自主打造的六道岭小流域综合治理教学点、热水汤生态文明教学点、三十二连山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点、马场梁生态文明教学点、连长山党性教育教学点、治沙林场荒漠化治理典型教学点等教学点的讲解工作。兼职讲解员若干名,他们主要是根据培训班次日程长短与需求,从赤峰市周边精选出来的。敖汉干部学院共有专职班主任8名,其中在编在岗专职班主任3人、社会层面临时雇佣班主任5人,7名专职讲解员同时兼任班主任。
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各干部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但从整体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干部学院,师资队伍问题更为明显。2022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将敖汉干部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有关意见进行了反馈。
1.编制短缺,教师总数不足
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民族地区干部学院师资队伍现状分析中不难发现,其存在编制短缺、教师总数不足的问题,处于学科带头人、高层次人才紧缺的困境。一方面,编制部门为学院核定的人员编制较少,所核定的30个事业编制不能满足干部学院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学院专职教师总数不足,年轻骨干教师偏少,能够独立承担主体班次理论课程教学的教师数量较少,年轻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学院还缺乏学科带头人。拥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的学科带头人奇缺,高层次、高水平教师比例较低,特别是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拔尖人才或学术骨干力量不足。另外,学院还缺乏素质精良、能够深度讲解的专业讲解队伍。
2.教师经济工作压力较大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学院的教师面临工作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一方面,由于敖汉干部学院的人员编制较少,因此专职教师的培训管理工作量较大,专职教师几乎没有时间进行理论学习、精品课程研发、现场教学讲解词打磨,始终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在教研、科研工作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够。另一方面,干部学院专职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同时,社会层面对干部学院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这导致一些干部学院教师感觉未受到应有的尊重。
3.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偏低
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促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朝高质量方向发展是干部学院的主责主业。民族地区干部学院教师受数量结构、客观条件影响,其教学、科研业务能力素质尚不能满足高质量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有待提高。一方面,从专业学历层次来看,敖汉干部学院的专职教师大部分是从教育系统乡镇中小学转隶而来的,学历层次较低,适合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师甚少,不足专职教师的28.6%。“现在的领导干部学历都比较高,很多人有博士、硕士学位。”[3]高学历的教育培训对象,对培训师资具有一定的要求。另一方面,从职称结构来看,教师职称晋级能够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截至2023年,敖汉干部学院专职教师中有3人未参加职称评审,已评职称中教师以助教为主,其中拥有助教职称的7人、中级职称的3人、副高级职称的1人,可见教师职称晋升工作需要加强。
4.引才育才留才工作欠缺
地处民族地区贫困旗县、偏远乡镇的干部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切切实实面临引才难、留才难的问题。一方面,个别地区的地方组织人社部门对人才存在不珍惜、不重视的现象,这会给干部学院引才带来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干部学院专职教师的数量较少、工作量较大,因此缺少外出培训进修的机会,可参加的培训多为短期培训,到基层挂职锻炼的机会较少。同时,由于贫困旗县人才引进缺少优惠政策,偏远乡镇交通不便、生活艰苦,一旦有编制,有的教师便想方设法调到市直其他部门工作,造成人才流失。
三、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对策与建议
党校不是一般学校,党校教育培训对象不是一般學生,这样的“不一般”对党校师资的要求也不一般,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也应该不一般。最新修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指出:“注重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引才育才机制,完善考核、奖惩和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制度,专职教师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在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干部学院师资队伍人才建设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出台行之有效的措施。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针对敖汉干部学院师资提出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专职师资队伍结构,通过导师传帮带、交流研讨、跟班学习、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年轻教师培养,全面提升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4]的有效措施。
1.完善机构编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5]主管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部门要联合编制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着力改革完善干部教育师资编制标准,创新编制配备。一方面,要完善民族地区干部学院师资编制政策,可以用三年至五年的时间解决民族地区贫困旗县、偏远乡镇的干部学院师资编制短缺的问题。比如,可以由编制部门统筹分散闲置编制资源,盘活直属高校、其他事业单位现有空编,建立编制“周转池”,及时向急需编制的干部学院定向定量投放[6]。另一方面,要通过优化干部学院师资编制核定周期,健全干部学院师资编制年度统筹制度,由上级主管部门建立干部学院师资编制资源刚性管理制度。
2.构建人才高地
民族地区干部学院要充分借鉴、吸收全国一流干部学院的先进办学理念和治校经验,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措并举,抓好师资引进工作。首先,可以探索实行“行政+教师”岗位管理模式,打破身份界限,根据岗位需求,在干部学院内部按照规定选派行政部门懂教学科研的管理人员,到一线参与教学工作。其次,要抓好重点学科和关键岗位急需人才的引进工作,特别要引进具备跨学科研究教学能力的优质师资,重点从国内“双一流”院校引进哲学、党建、经济、法律类学科研究生,形成一支学科体系完整、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再次,要引进高端驻校导师,借鉴沿海发达地区干部学院的成功经验,从省级党校或高校引进退休教授为驻校导师,使其参与指导学院专职教师开展教学规划设计、课程项目研发等工作,选拔培养各类拔尖人才、学术领军人物和中青年教师。最后,要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邀请懂理论、懂实践、会讲授的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到学院授课,以弥补干部学院人才短缺的不足。
3.加大培养力度
民族地区干部学院教师队伍能力素质不高的问题,与教师队伍培训教育机制不够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各地党委、政府可以从顶层设计角度,探索干部学院之间互相交流借鉴的长效机制,倡导先进地区的干部学院帮扶、支持、带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学院的建设,安排边疆地区干部学院的教师到国家级先进干部学院蹲点锻炼。可以定期选派发达地区干部学院的优秀教师来民族地区干部学院挂职支教,加大传帮带力度,提高民族地区干部学院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对优秀青年教师要破格晋升、大胆使用,加强硕博人才储备,利用资金支持政策鼓励民族地区干部学院青年教师提升学历。比如,对于已在干部学院列编工作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录取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专职教师,其毕业后愿意重新回到学院工作,干部学院则可以实行保留其原有编制、就读期间每月给予相应的生活补贴、按一定比例报销其学费的人才学历提升措施。
4.强化政策扶持
一方面,在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上,当地组织人社部门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用好用活各级人才引进政策,保证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的绝对畅通,比如,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由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实施校园专项引才、市外在编人才引进。对于引进人才,要建立长效培养机制。另一方面,要从政治待遇和福利保障等方面,出台有效措施,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比如,各类拔尖人才、学术领军人物的引进可设置不同层级和比例的生活补贴、安家费、科研基金。对现有优秀的青年专职教师在职称评定、学术研究等方面要给予倾斜。另外,要根据政策探索建立不同于普通事业单位的“奖勤罚懒、治庸治散”绩效工资标准体系,增强教师的获得感,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比如,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意见》(内政发〔2011〕125号)文件精神,干部学院可以参照高校执行绩效工资,引导绩效工资向教学、科研一线人员倾斜,激发全院专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加強合作交流
目前,敖汉干部学院已成为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学基地、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育基地、“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三校统战联盟教育培训基地、赤峰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一方面,敖汉干部学院要抓住合作机遇,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智库智力优势,通过积极邀请高校名师担任客座教授等方式,从理论教学、学科建设、精品课程研发等方面助力学院发展。同时,要构建高校名师培养学院内部教师的机制,使学院专职教师在考取合作单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方面获得一定的政策倾斜。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与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山西右玉干部学院等兄弟学院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和办学思路,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互帮互建、共同发展的工作格局。同时,敖汉干部学院要注重信息宣传,成立信息宣传专班,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加强宣传,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敖汉干部学院师资队伍现状的详细分析,不难发现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老少偏远山区小镇的干部学院,存在编制短缺、教师总数不足,教师经济工作压力较大,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偏低和引才育才留才工作欠缺等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民族地区干部学院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可以从完善民族地区干部学院师资编制政策、构建人才高地、加大培养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加强合作交流等方面入手,加强民族地区干部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民生改善、边疆稳定、生态良好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工作[J].共产党员,2010(21):8.
[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J].求是,2023,836(7):4-13.
[4]邓锐,聂思芹.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的宝贵经验与当代启示[J].传承,2023(01):39-46.
[5]林存华.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22,16(06):126-136.
[6]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举办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班[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21,36(04):2.
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eams in Cadre Colleges in Border Minority Areas
———Taking Inner Mongolia Aohan Cadre College as an Example
Zheng Guangxin, Gao Yunzhi
(Inner Mongolia Aohan Cadre College,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 Chifeng 024300, China)
Abstract: The high-quali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cadres in border ethnic minority areas is the core and key to promoting high-qualit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cadres in ethnic areas involves many fields, and there should be many strategies and paths. However, a fundamental and crucial aspect should b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The article takes Inner Mongolia Aohan cadre colleg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Aohan cadre college")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in detail the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age structure, and professional title levels of the existing full-time and part-time teachers, interpreters, and homeroom teachers in Aohan cadre college. It rational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in Aohan cadre college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build a high-quality teaching staff.
Key words: ethnicregions;cadrecollege; teachingstaff; construction;cadre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