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05-07宫雪璐

成才之路 2024年1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培养策略

宫雪璐

摘要: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给我国产业升级培养更多综合能力强、专业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内涵及认知误区,以厘清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其他职业教育模式的本质区别,分析其人才培养特点,并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及产业转型的技术发展两个方面分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然后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构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即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为前提,优化学科建设路径,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构建更加符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逻辑;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1-0001-04

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是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资源,探讨如何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相对成熟,但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下面,笔者围绕该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参考。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内涵及认知误区

1.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内涵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等教育层次,虽然其教育类型属于职业教育,但也属于本科层次,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表现出高等层次、职业类型的综合特质,既包含着学历教育,又融合了资质培训。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递进,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递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虽然属于职业教育,但要求学生的学业水准向普通本科看齐,同时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也要达到职业教育对人才的规格要求[1]。

具体而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具备实践精神,又要具备创新能力,还要突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特色[2]。首先,实践精神。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属性,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通过教学与生产的紧密衔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其次,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专业技能强的专业人才,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从国家战略、产业结构升级、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层面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最后,特色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特色性主要体现在地方特色、专业特色[3]。职业教育与各个产业的生产密切相关,而生产本身就体现出显著的区域性特点,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也要突出地方特色,避免一味追求热门专业而忽略区域人才需求。专业特色则是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设计、教材选择、教学组织等方面形成自身的特色,为地方特色产业提供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2.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认知误区

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和学校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涵的认知存在以下几个误区。第一,认为高职就是专科。一直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都局限在专业的层面,很多学者在学术研究中经常引用“高职高专”这一概念,使得一些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为专科层次,并认为没有必要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这一错误认知主要是因为未深入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未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更谈不上科学地分析、预测我国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规格。实际上,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分屬为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且二者的教育层次有所不同,专科属于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层级,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并非专科教育。第二,认为本科层次高职教育是普通本科教育或高职专业教育的扩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并非单纯的学校教育层次的提升,其本质在于办学理念、培养规格的升级[4]。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有本质的区别,二者的教育类型不同。第三,认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高职专业教育的升格。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包括升格示范性高职专科,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院校,或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专科院校进行合作办学。可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体具有多样化特征,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及培养逻辑需要得以明确。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点

分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需要从两个维度考虑,即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维度和职业教育维度。这两个维度的融合使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培养目标的特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需要根据社会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企业工作岗位发展等社会实际需求设置院校及专业,并以此为基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5]。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类型的人才需要既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又具备工匠精神。同时,因为其主要服务于经济社会一线的技术应用及技术管理岗位,所以应具有更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其次,培养规格的特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是要求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灵活应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发展能力。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应达到以下要求:在专业领域有突出的能力及专业素养,具备直接服务于社会一线职业岗位的能力,无论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还是社会能力均要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角色定位,具备工匠精神。最后,培养过程的特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强调能力本位,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形成的能力需要满足后续的工作岗位需求。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高校与政府、企业要深度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的设置,按照职业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的交叉融合。此外,教师要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6]。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逻辑

1.从职业教育的本质逻辑进行分析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本质逻辑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人才是第一资源,我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目标与其他教育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同,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7]。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方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技术素养,还需要具备正确的“三观”,能够为国家建设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而在怎样培养人才方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无论是专业发展還是人才培养规划,抑或是课程体系建设、产教融合,涉及人才培养的要素都要从更高层次进行重构与匹配,而不是将其视作单纯的高职专科教育的升级。

2.从产业转型的技术逻辑进行分析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产业技术的巨大变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巨大变革。现代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使得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各种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各行各业的产业链、供应链范围不断扩大,各个产业的技术水平提升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要以各个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为根本,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并保证这些人才能够成长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1.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观念影响态度,态度决定行为。各高校、各行业乃至全社会只有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形成正确的认知,才能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更好的环境。

首先,国家要从政策上进一步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院校的类型。政府、教育部门要制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政策制度,明确本科职业教育高校的权利及义务,确定其职业身份,肯定其属于职业教育体系的教育属性。在此基础上,要做好顶层设计,结合本科层次职业高校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支持,完善其相关配套措施,还要赋予其发挥自身优势的最大自主权,鼓励其设置特色专业,培养“专、精、尖”特色人才。同时,要把握职业性、高层次这两个基本属性,从专业设置、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着手,完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其次,社会、高校、教师应深化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认识,认识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与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规格有显著差异,进而形成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全社会范围内引导用人单位树立能力至上的理念,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社会地位,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8]。

2.优化学科建设路径

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强化原有的专业硬实力,又要创建能够凸显自身特色的学科专业,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协调多方关系。要厘清校内各相关部门的职能、权责,进行学科建设时做好规划、明确目标,并根据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科学的学科建设方案,立足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发展相结合,协调好学校目标、学院目标及相关部门目标之间的关系,形成统一的综合目标体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各方面的现实矛盾,主要包括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矛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矛盾、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之间的矛盾、教学工作与学生就业之间的矛盾等。高校只有明确自身的地位及职能,才能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全面落实教育政策,提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9]。其次,要突出专业课程特色。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基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仅是该学科发展的直接体现,还反映出社会、企业岗位、人才市场的需求,因此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立足于社会及企业的需求,积极引进新知识、新技术、新课程。进行学科建设时,需要对社会各个行业的人才需求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再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并通过科学的预见明确重点学科的发展方向,既要突出院校的办学特色,又要强化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动态性、持续性的优化,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最后,要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离不开先进的硬件基础及完善的软件设施,因此可以根据科研目标、教学目标配置教学资源,并增强关键设备设施的开放性,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及成果产出率。要将学科建设的经费配置向应用型技术人才倾斜,以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支持;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企业的各类科研活动和学术活动,并注重各类科研成果的转化。此外,高校还要加强对学术骨干、带头人的培养,为其提供更多参与学术交流及学科建设的机会,并保证将更多的财政专项经费科学、合理地应用于学科建设中[10]。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更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因此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教师来自原来的专科层次院校,他们中的一些人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教学理念缺乏足够的认识,也未接受过全面的系统培训,可能无法满足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11]。

针对这一现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细化“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院校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以优化院校的核心教学资源,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其次,要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的质量。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要积极为现有教师提供更多培训的机会,使其了解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化其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知,使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等。同时,还要扩大院校教师招聘的渠道及范围,从各大企业、研究单位、知名院校等聘请专业领域内的顶尖人才,以提升院校学术研究水平。最后,要发挥国家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作用。2022年出台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3—2025年)的通知》,公布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名单。教师培训基地与产教融合型企业、具备培训职业教育教师资质的企业开展合作,能够全面推进职业教师的培养。因此,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优势,将其核心作用、骨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及专业能力,促进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为全面提高应用型技术人才质量提供教师资源的支持,高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12]。

五、结语

总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专业技能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优秀人才是发展经济社会的基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高职高专教育体系建设已经相对成熟,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厘清自身的职能、地位,协调各方关系,构建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其在我国知识库、人才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许尔忠,吕朝龑,冯小琴,弥宁.“本科标准+职业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6):29-33.

[2]刘周,徐本川,羊海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为例[J].人才培养与就业,2020(08):55-59.

[3]蒋胜永,杨慧瑛,刘世荣.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实践探讨———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育,2020(10):30-32.

[4]吴志宏,王晓文,吕宗枢,张爱军,马仕海.国外本科教育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22(03):389-391.

[5]陈鹏磊,李郡.英国职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经验借鉴———基于“三明治”教育模式与现代学徒制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15(07): 84-87.

[6]范涛,梁传杰,水晶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的审视与建构:基于现代治理和系统论的视角[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05):134-141.

[7]張洁.“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特色学科建设路径探析[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1(01):82-87.

[8]殷红卫,胡朴.“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基于“本科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对比分析[J].江苏高职教育,2020,20(04): 111-116.

[9]张海宁.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对我国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以德国卡尔斯鲁厄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3):49-53.

[10]杨辉军.新时期“职教二十条”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多维价值追寻[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7(04):182-185.

[11]胡建华.研究职教体系建设和应用型本科转型变革的力作———评《职业教育的阶梯: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J].大学教育科学,2019(03):2+85.

[12]佛朝晖,马志超.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提升的“定”与“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学习体会[J].职业技术教育,2019, 15(09):7-11.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Training Model 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Gong Xuelu

(Liaoning Financial Vocational College, 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110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cultivate more outstanding talents with strong comprehensive and professional abilities for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China,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cognitive misconceptions 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ot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s, analyze its talent cultiv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ze the internal logic 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from two aspects: the esse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Then,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it proposes strategies to build a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for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at is, to update the concept of talent cultivation, optimize the path of subject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and build a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that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ivating higher-level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technology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e logic; cultivation strategy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培养策略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