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究

2024-04-29陈杨

秦智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要]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命的核心,对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文化自信的内涵出发,分析其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及影响,并进一步提出文化自信融入大学思政教育的具体路径和策略,旨在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2.037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已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文化自信不仅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其文化自信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因此,探究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思政教育的路径,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还对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国家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与价值

(一)文化自信的定义与科学内涵

文化自信,作为一国的文化认同和信仰,是对本国文化价值和生命力的充分肯定与积极践行,它不仅仅是对历史、语言、艺术和传统的一种认同,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意识和自我认同,这种自信源于对本国文化独特性的理解和尊重,包括对历史传统的深刻洞察和对现代文化发展的积极参与。文化自信强调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吸收外来文化,从而形成一种坚定而明确的文化立场,在全球化背景下成为维系国家文化独立性和创新力的重要因素,反映了一个民族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能力,塑造了民族的精神面貌,也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轨迹和国际形象。在此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不仅有助于他们构建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为建设具有全球视野的现代国家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文化自信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文化自信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深远,体现在文化的力量能够显著影响国家的全面发展。文化自信为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以及国际交流提供坚实的精神和文化支撑,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是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反映了国民对本国文化的认可和自豪感,这种文化认同感有助于构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自信不仅能够帮助国家维持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还能促进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使得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拥有独特的文化声音和影响力。在经济领域,文化自信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这对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至关重要。在社会层面,文化自信促使公民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此外,文化自信能增强国民对国家政治体制和发展道路的认同,从而为国家的政治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文化自信还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对自己文化充满自信的国家,更容易在国际交流中展现出开放、包容的姿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三)文化自信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文化自信在大学思政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他们健康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大学时期是学生思想形成和价值观念确立的重要阶段,文化自信的培育在此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加强对文化自信的教育,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进而激发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及自豪感。文化自信的培养也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在当前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价值观的多样性挑战,文化自信能够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帮助他们在多元文化中保持自我,识别和吸纳有益元素,同时批判性地排除不良影响。

文化自信还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人格的形成,了解并自豪于本国的文化遗产,可以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他们的个人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复杂的国际局势,拥有文化自信的大学生更能够坚定自己的立场和选择,展现出独立和批判性思维,能够从文化的深层次理解社会现象,对国家和世界发展趋势有更深刻的洞察力。

此外,文化自信也助力于培养大学生的全球竞争力,使他们在国际舞台上更加自信地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

二、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与挑战

(一)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

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教育体系、社会环境和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

在教育体系中,虽然大学生可以接触到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课程,但这些课程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够强调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情感的培养,这种偏重于理论而忽视情感认同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深刻的感情联系和认同感。另外,现代教育过程中对西方文化的过分推崇和中华文化价值的相对轻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社会环境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一些西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被广泛接受,这种文化的多元化和国际化虽然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但也可能导致一些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的削弱,他们在不断接触和比较不同文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对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产生怀疑,甚至出现文化自卑的情绪。

此外,信息传播的快速和多样化也是导致文化自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大学生每天都在接收大量来自全球各地的信息,其中不乏对中华文化进行误解和歪曲的内容以及高度美化外来文化的现象,这些信息的冲击可能会影响大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知和评价,从而影响他们的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缺失对大学生的影响

在个人层面,大学生在缺乏文化自信的情况下,可能会感到身份认同的困惑和价值观的迷茫。他们在面对不同文化价值观时,很可能缺乏足够的自信和判断力,导致无法形成稳定和成熟的个人观念,这种不确定感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还可能阻碍他们在社会和职业生活中的适应和成长。进一步讲,文化自信的缺失还会影响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他们可能对本国的历史、传统和现代发展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这不利于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这种缺失可能导致大学生在国际交流和竞争中缺乏足够的自信和主张,从而影响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形象。

在社会层面,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他们的文化自信直接影响着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发展方向。文化自信的缺失可能导致社会价值观的混乱和道德标准的低下,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文化自信的缺乏也可能阻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得社会失去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创新动力。

三、文化自信融入大学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对于融入文化自信至关重要,特别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这种改革旨在通过整合和优化课程内容,使大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从而培养其文化自信。改革的关键在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全面、多元的教学体系,这就需要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做出调整。表1是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内容,通过这样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可以更有效地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结合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结合是文化自信融入大学思政教育的关键途径。这一融合的核心在于强化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尊重,同时让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活跃角色和重要性。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可以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和课程,如举办传统文化节、开设与中国传统艺术相关的选修课,以及组织访问历史遗迹和博物馆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增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能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同时,现代教育系统需要更加强调传统文化在解决现代问题中的作用,这种跨时代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大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表2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结合的措施,通过这些具体的措施,大学生能够在不同层面上体验和理解传统文化,同时认识到这些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这种深入的文化体验和学习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三)构建思政教育网络平台

构建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是文化自信融入大学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平台成为吸引大学生关注和参与的重要渠道,通过在线学习资源、互动讨论和虚拟体验等方式,可以极大地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表3是构建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关键指标,通过这样的网络平台,大学生可以在灵活的时间和空间内接触和学习中华文化,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方式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能够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四、结语

文化自信不仅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他们的文化自信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因此高等教育机构在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更需要重视文化自信的培育,并将其融入到思政教育的各个方面。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应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加强和创新文化自信的教育,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强烈国家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慧婷.试论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J].品位·经典,2023(18):49-52.

[2]刘爽,陈磊.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践行路径探析[J].时代报告,2022(9):107-109.

[3]郑海涛.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解析[J].知识窗(教师版),2020(4):79.

[4]郑维群,肖建喜,李嘉洲.新时代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路径探析[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9,33(4):48-51.

[5]吉菲.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J].农家参谋,2019(20):247-248.

陈杨(1994.11-),男,汉族,吉林长春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