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项目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4-04-27吴小倩
作者简介:吴小倩(1994~),女,汉族,浙江义乌人,杭州市临平区星华实验学校,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摘 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项目化学习以问题驱动,兼顾综合性、情境性、探究性、合作性于一体,能够帮助综合性学习在实际教学中落地。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八下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为例,从整合与重构、设计与实施、评价与反思三个维度分析如何将综合性学习转化为项目化学习,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最终达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项目化学习;综合性学习;任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8-0045-04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与热情,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综合性学习的实际教学中,传统课堂依然围绕着教师展开,甚至略过不上也是常态。综合性学习的顺利进行离不开问题驱动,和学生动手实践。在综合性学习中,如何落实其实践性、综合性依然是一大难点。项目化学习以问题驱动,兼顾综合性、情境性、探究性、合作性于一体,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走向实际生活的有力推手。项目化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思考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寻求知识转变。二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项目化教学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实际项目的实施,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项目化教学通常涉及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索。同时,项目化教学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在团队中需要相互协作、沟通,从而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四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项目化教学的实践,学生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计划能力、执行能力等,提升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总之,项目化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对师生双向能力要求高、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活动难度大等特点。为此,为解决综合性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困境,以项目化学习予以推動意义重大。文章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八下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为例,具体加以探析,旨在交流与共勉。
一、 通过“整合重构”,夯实项目化教学之根
(一)基于学情,做好教学内容整合
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实施项目化教学之前,进行学情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学情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起点能力、学习风格等,从而为学生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期望和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能力,有助于教师确定项目化教学的难度和深度。教师可以通过诊断性测试、成绩分析等方式,评估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能力水平。这将有助于教师设计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项目任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如视觉型、听觉型、动手实践型等。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生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这将有助于教师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有助于教师设计更具吸引力的项目任务。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和课外活动中的表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这将有助于教师在项目化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要求通过朗诵、歌唱、绘画、舞蹈、剧本创作、诗集编辑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激情,提高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确立这一本质问题后,教师应当立足学情对教材内容加以整合。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古诗文积累,但这一积累是较浅薄的,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时以死记硬背为主,对古诗有畏难心理。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任务及要求,需以培养学生兴趣与审美情趣为主。另外,学生受到阅读体验与人生经验的限制,对舞蹈、谱曲、戏剧等形式了解少。为此,项目化活动应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以学校举办展览会契机,虚拟设计了承接书签展台等的活动任务,从而让学生在设计书签的过程中培养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增强审美情趣。
(二)基于目标,做好项目任务分析
综合教材内容解读与八下学生学情透析,在教学目标上设置为:了解诗词类别、内容与主题并进行整理归纳,培养学生多渠道资料收集与筛选的能力;激发学生运用朗读、绘画、手工制作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提升学生合作与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文学表达,提高审美情趣及文化品位。基于上述目标对具体的项目加以细化,主要包括了解书签制作过程以及“花签展台”项目,思考什么样的书签既有文化内涵又吸引同学的关注,展览筹备活动中收集并分类筛选古诗词、制订评价量表、设计解说词,学生依据评价量表进行评价等。
(三)基于情境,做好真实任务设计
“为传承传统文化,迎接春天,学校决定举办上巳节展览会评比,我们班承接的项目是‘花签展台,即制作以花为主题的诗词书签设计展览。你将作为这次活动的设计者,设计书签展台并为参观者解说。”这一任务将古诗词与书签制作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搜集与筛选诗词,了解诗词的内容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运用已有的语言积累为书签设计介绍语。在制作书签过程中既考查学生运用多种资源搜集与筛选资料的能力,又锻炼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能力,通过绘画、书法等跨学科内容培养学生兴趣与能力,在广阔的学习与真实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自身合作与交流、实践与探究的能力。学生在制作书签展台这一情境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技能,这一学习在真实地发生,这就是情境化学习。
二、 通过“关联任务”,确保项目化教学之据
教学实践证明,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通过将学生的学习任务设计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任务,每个任务都是下一个任务的前置条件。学生需要按顺序完成这些任务,从而形成一个任务链。这种设计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深入项目,并在完成每个任务时建立成就感。以《古诗苑漫步》教学为例,教师设计了5个具有关联性的任務,分别是“我是小小策划员,我是小小整理员,我是小小设计员,我是小小解说员,我是小小评论员”。在上述任务设计上,又冠以角色色彩,在实践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完成。
任务一:我是小小策划员,主要任务为思考什么样的书签既有文化内涵又吸引观展学生的关注;观看博物馆展览图片与纪录片,思考是否有借鉴之处。任务二:我是小小整理员,主要任务为资料收集、整理与筛选。任务三:我是小小设计员,依托小组,完成评价标准制订与评价量表制作(A类标准:书签完全表现诗句主题;主题恰当。B类标准:书签表现诗句主题;主题错误。C类标准:以上两项中只完成了一项。)。任务四:我是小小解说员,主要任务是完成解说词的撰写。任务五:我是小小评论员,主要任务是对整个“花签展台”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同时完成自我总结及小组总结。
具有高度关联性的任务设计与实施,实现了将复杂的学习目标分解为一系列有逻辑关联的小任务,使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学生可以不断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获得学习成就感,提高学习动力。关联任务中的每个任务都是对前一个任务的深化和拓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探索,锻炼其问题解决能力。在每一个任务的完成中,学生都会发现新知识,形成新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对教师而言,关联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序列化、教学内容的整合化、教学过程的动态化以及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对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在关联任务设计上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明确任务目标。在设计关联任务时,首先需要明确每个任务的目标,确保每个任务都与项目主题和整体学习目标紧密相连。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二是,递进式设计。关联任务应该呈现递进的关系,即每个任务都是前一个任务的延伸和拓展。这种设计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并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三是,考虑学生实际能力。在设计关联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水平。任务难度应适中,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会过于困难,导致学生无法完成。四是,鼓励团队合作。在设计关联任务时,可以考虑安排一些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学习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五是,提供必要支持。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关联任务,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包括提供资源、给予反馈、解答疑问等。通过教师的支持,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并从中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六是,注重任务反馈。设计关联任务时,要注重任务的反馈机制,及时给予学生完成任务后的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表现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促进他们相互学习和进步。总之,关联任务设计需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合理设计关联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 通过“多元评价”,提高项目化教学之功
多元化的评价主要体现在: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由教师进行评价,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元评价主体。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进步。②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还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避免单一标准的局限性。③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可以采用书面测试、口头报告、作品展示、实地考察等多种评价方法。每种方法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④评价标准的多元化,针对不同学生,可以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注重其进步幅度和努力程度;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注重其创新思维和拓展能力。这样可以更公平地评价每个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以《古诗苑漫步》为例,教师在实践中主要在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上进行了重点设计与实施。
(一)以过程性评价助推自主学习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小组对话交流与分享、学习反思当中过程性表现。例如,在制作书签展台这个项目化学习中,学生运用评价量表完成小组合作愉快交流、书签制作与评价,又运用活动总结表进行自我总结、小组总结、组间总结评价。同时,教师在制作和评价过程中给予指导和总结,这些都属于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在活动前明确活动要求,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拓展思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第一动力,生生间、师生间的深度交流促使课堂走向深度思考,深度思考带给学生的即深度的学习、真实的学习。实践证明,过程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及时反思,明确当前不足,在组员及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改进。例如,针对评价量表和总结表的反馈,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可以与组员进行深入的讨论与交流,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改进不足后可以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激发下一步学习的动力,实现良好的学习循环。
(二)在终结性评价助推提升能力
这种评价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最终取得的成就或成绩进行评价,目的是对教学活动效果和学习者学业成就进行全面评价。终结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就,为后续学业及成长提供某种能力及资格的证明。例如,在“花签展台”活动结束后,学生依据最终评价成果,回顾整个项目活动过程,进行自我总结、小组总结、组间总结以及教师总结,整理整个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到的方法、解决的方式,修改书签、重新设计展台并展示,积累学习经验,也为下一次项目化学习做好准备。在解决“花签展台”设计的过程中,学生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思维的跨越,综合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当然,在实施多元评价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避免主观偏见和歧视。二是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三是要将评价与教学紧密结合,以评价指导教学,以教学促进评价。总之,通过多元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多元评价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語文综合性学习中的项目化教学实践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它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刻关注。该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通过项目化教学实践,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探索,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对教师而言,项目化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思路,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总体而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项目化教学实践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创新精神与合作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显著的意义。这种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为更多学生和教师带来实质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夏雪梅.项目化学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3]纪小华.大单元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2021(6):12-13.
[4]袁小芙.基于项目化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路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3):107-110.
[5]费靖静,杨葛莉.基于大单元视野下项目化学习的课程设计——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2):124-126.
[6]田奇影.小学语文微项目式学习的六维度设计[J].小学教学设计,2022(1):117-11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