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推进“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4-04-27刘雪松

教育家 2024年9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育人评价

刘雪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陕西省神木市第十一中学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推进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进行了以下探索——

立德为先:让师生在平和喜悦中成长

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育人,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如《大学》所写:“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校要把“明德”“亲民”作为教育的主要功能,把人格的不断完善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高品质育人理念体现大格局

高品质的育人理念要“顶天”,体现学校对教育状态的追求,而对“人”的品德的塑造,是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灵魂。因此,神木市第十一中学将核心育人理念确立为“平和喜悦”,意即让师生在平和喜悦中成长。

“平和喜悦”外在表现为生态立校、自然育人。学校将文化建设与环境建设融为一体,使“平和喜悦”根植于每一个孩子、每一位教师的心田,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充分体现在学校的一花一草一木中,让孩子们在四季更替、草木枯荣里,了知自然的规律、平衡的法则;在对一株小草、一颗果实、一只蜗牛的呵护与照顾中,学会对生命的尊重、珍惜与关怀,共同见证和体验生命的成长;在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中,学会与人相处、接纳自我;最终形成百花齐放、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局面,为师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

“平和喜悦”内在表现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其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平而不庸,和而不同;喜过思齐,悦己达人,即:教师平和地、静静地教书,学生平和地、静静地学习,就像是静静挂在枝头的海棠果,以平和的心态,随着季节、追着太阳、向着希望喜悦成长。“平和喜悦”的外在和内在表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平和的心态是我们知行合一的情感底色,喜悦的境界是我们事业进步的美好向往。

高品质的育人理念还要“立地”,這意味着学校的育人理念要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首先,学校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质,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学校要注重实践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同时注重与社会的联系、合作,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适应社会。最后,学校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知识、技能、品德、情感等多个方面,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让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精细化管理体现大智慧

“让每一个孩子在平和喜悦中成长”,这是学校对家长和学生的承诺。高品质育人理念引领管理方式的变革。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神木市第十一中学从北京育英学校引进了“矩阵式—扁平化”管理体制,设立了1—3年级、4—6年级、7—9年级三个学部,以及教学、教育、后勤三个服务中心。随着管理改革持续深入,学校不断优化、创新管理模式,持续下移决策和管理重心,具体举措包括:设置年级主任,让最熟悉教育教学的一线教师去做决策,向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化和重组业务部门,成立学生发展评价中心,促使学生评价更加多元智能;整合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业务,使其对学生和家长的培养更加专业化。由此,制度管理逐步向人性化、流程化、规范化管理转变,形成尊重、理解、包容的工作氛围,实现了学校管理中的“平和喜悦”。

高品质课堂体现大视野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是课程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在学校育人方式变革中,课堂变革是教师能够直接参与的项目,也是决定育人方式能否得到优化的关键变量。

为此,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领教师转变理念。2020年,学校启动了“从教走向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促使教师从教过走向教会、学生从学过走向学会最终达到会学。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学科和跨学科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施这种教学方式时,教师需要后退一步,让学生向前走一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要注重运用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力量。

育人为本:将五育并举贯穿教育全过程

本着“以德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学校不断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具体化,将五育并举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全方面,努力做到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强身、美育润心、劳动活体。

坚持以“德”树人,着力加强思想引领

学校以制度为引领,以活动为载体,以评价促成长,努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德育制度体系化。学校制定了德育三年规划、德育实施方案、德育年度常规、学期常规、月常规、周常规、班主任一日流程、学生一日流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德育制度由系统化向体系化过渡。

德育活动系列化。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育人,针对不同年级特色、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创造性开展德育系列化活动,实现全员育人,增加育人实效性。

育人目标清晰化。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分阶段确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分层次培养目标。1—2年级:根据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的特点,以小学生一日行为准则为基础,以“行为规范”为核心,侧重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和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等品质。3—5年级:以进行必要的社会常识和社会公德教育为基础,以“热爱学习”为核心,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形成集体观念、纪律观念。6—7年级: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为基础,以“阳光大气”为核心,侧重社会公德教育和道德行为习惯培养,通过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实践自觉性,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帮助他们进一步形成判断是非、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8—9年级:以“勇于担当”为核心,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对学生进行政治法律常识教育,加强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评价手段多元化。学生评价是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后一环。学校构建了涵盖学生学习全过程并融合学生生活、成长各个方面的“和·悦少年”评价体系。该体系以学生发展评价中心为主导,服务于各个学部,统筹德育处、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及社会教育资源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结合课堂评价、日常评价、任务评价、社团评价、家庭评价等,形成了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实现了以评价促改革,为学生成长赋能。

坚持以“智”启人,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杜绝让学生重复、机械刷题,就要在“减负提质”上下功夫。为此,学校一方面全面推广作业考试化制度,提高作业效率;持续深入推进“从教走向学”135课改模式,坚持向课堂要效率,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习生动起来。另一方面立足花园式生态校园,积极探索跨学科项目,实现资源和课程的整合,打造项目式、探究式、实验式、启发式的融学科课程;同时不断优化学段衔接活动,开展幼小衔接、三升四衔接、六升七衔接,实现全学段育人,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的办学优势。

坚持以“体”强人,着力促进身心健康

落實“五育并举”,体育必须成为普适教育的内核,努力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此,学校体育工作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轮滑、篮球、足球引进校园,增加课堂的专业技术含量与活力。

将轮滑运动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发展。自建校起,学校在速度轮滑之路上不断探索,全力打造“一校一品”轮滑特色学校。目前,轮滑课已经成为一、二年级的必修课程。此外,学校还开设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轮滑社团,在轮滑社团的基础上组建了轮滑训练队。训练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赛事,取得了优异成绩。后期,学校将筹划组建教师轮滑兴趣小组,努力营造“人人爱轮滑”的氛围。

以“篮球进校园”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篮球运动,包括:每周开设一次篮球课,组织篮球基本功教学实践;举办“课间打篮球”和“校内篮球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篮球特长生的技术和比赛战术,建设校园篮球文化。

学校还把足球作为课堂教学的普及性内容,制定了完整的足球特色进课堂方案,分为2—3年级基础班和提高班、4—5年级基础班和提高班以及初中参赛校队五个梯队,一周训练一次,一次一小时,以此确保上好每一节足球课,努力打造足球特色学校。

坚持以“美”化人,着力浸润美好心灵

学校把美育融入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实现由外而内以“美”化人。我们的校园,绿树成荫,曲径通幽,亭台长廊环绕,鸟语花香,蜂蝶共舞,体现了学校“平和喜悦”的核心理念。教学楼前后的海棠园、山桃园、山杏园春华秋实,为师生创造了一个“美”的世界;“器乐进课堂”“美术特色课堂”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量身打造特色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依托校园开展“银杏文化艺术节”、校园摄影节、银杏手工展、石头画、校园才艺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打好学生的“美”的底色,浸润学生的美好心灵。

坚持以“劳”塑人,着力培养奋斗情怀

通过创建校园劳动教育基地,让学生参与到翻土犁田、种瓜点豆、浇水施肥、除草采摘等过程当中,使学生不仅懂得“劳动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更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参与感、成就感、价值感;组建银杏志愿服务小队,依托校内外的公益服务岗位,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公益课程、研学活动、亲子交流、福利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断培育和完善银杏志愿服务体系,努力使学生成为行为规范、热爱学习、阳光大气、勇于担当的社会栋梁之材。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人的根本使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十一中人在辛勤耕耘中不断扎实有效推进五育融合,谋划创新之举。学校将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力争打造百花齐放的美丽图景。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育人评价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蔡元培五育并举对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启发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