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结构教学评框架: 解锁思政课改革新范式

2024-04-27张云平黄志勇

教育家 2024年9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框架思政

张云平 黄志勇

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核心素养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新课标颁布后,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如何真正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和测评,是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广州市中学思政课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聚焦的重点。为此,广州市中学思政学科教研团队将教育目标分类学、学习科学等理论与思政课教学、测评实践相结合,构建了新结构教学评框架,为理解新课标先进理念、开展思政课改革创新、应对新高考改革以及科学设计测评目标提供了理论指南、实践工具和操作范式。

新结构教学评框架研制的背景

2004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对早已习惯教教材的广大一线教师来说,代表国家和专家视角的课程标准距离他们比较远,仅依靠文本不足以支撑教学。2005年,广州市中学思政学科成立了初高中思政新课程学习目标研究组,2008年,研发了中学思政课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总结提炼出“学有目标、教有依据、评有标准”“标准引领高效能高质量教学”的中学思政新课程教学理念和主张,以有效推动基于课程标准导向的课改实验,发挥课程标准导学、导教、导评的效能。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及其成果,对如何以课程标准的应用引领学科實施高效能教学、发展性评价和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颇有教育价值的理论思考,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学改革实践。

进入新时代后,尤其我国的课程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后,明确提出从“三维目标”转向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的“发展核心素养”的新课程目标。面对课标提出的新目标与高要求,如何让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育人理念深入人心,并转化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不断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如何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学业质量测评一致的活动?如何做好新课标和考试评价改革的有效衔接,真正发挥课程标准作为教学评直接依据的龙头作用?凡此种种,自然就成为具有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研究基础的广州市中学思政团队教科研攻关的重点方向和教学实践探索的关键问题。基于此,团队开启了“中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体系、实施路径与测评设计的研究”新项目,边针对核心素养课题进行学习思考和深度研究,边组织一线思政教师将研究的阶段成果用于课堂教学和测评实验。最终,团队将其中的理论主成果命名为“新结构教学评框架”。

构建教学评目标的结构化体系

新结构教学评框架的研制,其核心目的在于将核心素养进行结构化、具体化和可操作化的转化,从而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支持。其提倡教学评目标体系的结构化设计,科学界定、综合考量学习的知识、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情境和学习的品质水平四个质量要素指标,引导教师用可行的科学标准强化国家课程意志、守住教学底线、指导教学行为、把准教学尺度,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强化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进一步推进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区域化、校本化、班本化实施。

在知识维度方面,构建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结构化知识体系。该体系不仅凸显了品格价值观这一规范性知识或价值性知识、信念性知识目标在广义知识观中的独特地位,还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通过强调大概念在结构化知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评方式,避免针对零散知识点的机械式操练和简单测评的现象,从而促使教师转向更加系统化、整体化的教学方法。此外,这种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还注重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规范性知识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

在能力维度方面,构建以关键能力为核心的结构化学习能力体系。该体系包括学习进阶能力与学习过程技能两个层面的内容:学习进阶能力是渐次提升的4个层次的学习能力,包括习得性学习、应用性学习、拓展性学习和适应性学习能力;学习过程技能是完成学习任务所需的8个层次的技能,包括获取—接受、理解—反应、执行—依从、实施—支持、分析—价值化、评价—信奉、实践—自动化以及创造—个性化。以阶梯形为特征的结构化学习进阶与以多方式为特征的结构化学习过程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行合一的学习进程(简称“知行学程”)。

在情境维度方面,构建以真实问题为核心的结构化问题情境体系。该体系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问题情境的结构性,包括简单良构问题情境、一般良构问题情境、复杂劣构问题情境和挑战性劣构问题情境四个层次;二是知识应用的复杂性,包括学科内教学、学科内应用、学科内综合应用或跨学科应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四个层次。

在水平维度方面,构建以深度学习品质为核心的结构化学习水平体系。该体系包括渐次提升的四个层次的指标:水平一,认识,即熟悉和领会,这是学生对新信息、新知识和新事物从初步感知到外部认知的学习层级;水平二,认可,即有意识努力和有意识行动,这是学生对新信息、新知识和新事物从外在认知到内在认可的学习层级;水平三,认同,即精通和内化,这是学生对新信息、新知识和新事物从一般的态度认可到学理及情感认同的学习层级;水平四,认定,即自动化和个性化,这是学生对新信息、 新知识和新事物从认同到认定、从被动教育到主体自觉的学习层级。

“一体四核四维”教学评体系的实现路径

新结构教学评框架以学习科学理论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旨在摒弃以单一学科知识为主导的传统讲授式教学体系,对教育过程的三大主要环节——教、学、评的内在要素及其关系进行全面、系统、整体性重构,形成“一体四核四维”的新结构教学评体系和操作范式。这一框架倡导多维度综合学习,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的紧密结合,同时避免盲目追求所谓的“深度”而忽视学生的实际基础和需要。同时,这一框架能引导教师深入反思并改进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评价设计,将单元整体教学、大单元教学、大概念教学等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程序,使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动而实际的教学实践,从而确保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实现教育方式的深刻变革。新结构教学评框架的“知行学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维度——

习得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内部简单或前概念情境下,观察和收集信息、记忆与理解所学知识的过程,即学生对学习的新知识、新事物能够接受和反应,生成了基本认识并建构意义。

应用性学习,是指学生将已经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学科内部的各种一般性问题情境,通过实践应用、错误纠正、问题解决、方案设计等过程,实现从外在认识到内在认同的转变。此阶段是后续拓展和适应性学习的基础。

拓展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综合或跨学科等复杂情境下,进一步拓展、评价、完善所学知识,主动调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适应性学习,是指学生为适应真实生活情境需要而进行复杂思考,合理、有效地应用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学生不仅要运用并拓展已有知识和技能,还要在未知或劣构的问题情境中创造独特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技能、知识和价值观,实现从被动教育到主体自觉学习的转变。

开发基于课程标准的测评工具

根据新结构教学评框架坚持的学习科学理念和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表现测评,我们开发了《新结构多维命题细目表》等指向思政课程核心素养测试的工具和方法,包括适合测试思政课程核心素养的测试框架、开放性的情境试题命制方法及等级性评分标准和评价量表等。这些工具和方法在思政课高质量命题、作业设计和科学评价方面发挥了关键的指导及引领作用,确保了思政课程核心素养测评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作为一个高效的操作工具,《新结构多维命题细目表》不仅规范了命题计划的制定,还成为评价和衡量命题质量的专业标准。其涵盖了“课程标准:内容要求/质量标准”“学习表现: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情境任务/核心素养”“题型/分值”“预测难度/水平”等栏目,并特别强调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科任务为导向的核心素养学习测评。它从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应用行为表现、学科任务、评价情境和试题类型结构等多个维度,整体性地设计了思政课程的阶段性和终结性学业评价工具,包括考试命题框架、指标要求、评价方案和测评分析报告等,确保了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评价路径的清晰和具体。其所框定的多维度指标要求,为学业水平测试命题提供了标准,有效指导了各水平层级的学业质量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考评。广州市近年来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高三思政学科模拟试题的命制以及《阳光学业评价》《学习与评价》等学案资源的编写中,均采用了《新结构多维命题细目表》,显著提升了命题质量和作业设计水平,充分发挥了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作用。

新结构教学评框架的实践应用

从教学实践操作的视角看,新结构教学评框架构建了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教学评体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聚焦真实学习任务,以整体性、综合性和最优化为原则,对教、学、评进行连贯、一致的优化设计和联动组织,形成符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导向的新结构教学评体系。由于新结构教学评框架既有先进理论作为指导,又揭示了具体可行的实践操作程式、技术和方法,因此一经提出,马上被正困于新课程改革不知如何行动的一线教师所接受并应用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实践探索之中,为真正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奠定了底层基础和框架支撑。

新结构教学评框架的应用还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以“一体四核四维”新结构科学设计教学流程,实现了指向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探索学习测评的结构化设计,研编《阳光学业评价》和《学习与评价》,作为与新课标教材配套的优质资源;丰富常规教研和专题教研活动,开发思政“金课”“优课”,为学科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赛道,深化教研转型,发挥教研引领和支撑高质量教学评的作用。新结构教学评框架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带动了思政课教研团队的建设,推动了全市中小学(中职)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2022年至今,围绕该项目,广州市中学思政课教师已在国内期刊发表了20余篇论文,成功申报省、市级课题20余项。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将该框架研究作为第一重点项目,先后成立了20所项目试点实验校,并批准项目团队扩展为全国性研究联盟。仅2023年,就有14家市外单位申请加盟研究与实验,涵盖了省、市、縣(区)级教研机构和重点中小学校,进一步扩大了该框架的影响力和应用范围。

应用新结构教学评框架探索思政课高质量实施范式,是推进新课标落地、实施高质量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小学(中职)思政课教研持续努力的方向和抓手。从忠实取向的学习目标的编写到调适取向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研制,再到创生取向的新结构教学评框架的构建,广州市中学思政学科教研团队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实现了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国家课程标准落地。这不仅为教学和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标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使得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具体目标,主动学习、高效学习、自主测评,为提高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框架思政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框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WTO框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