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寒假作业说起,家长的苦恼谁知道?

2024-04-27曹霁白静

教育家 2024年9期
关键词:寒假作业寒假家校

曹霁 白静

寒假接近尾声,我看着孩子足足16页的“作业清单”陷入了苦恼,在闺蜜群里“吐槽”起来:“学校的这些寒假作业简直就是给家长留的,没想到都已经上班这么多年了,还是逃不脱开学前补作业的命运。”没过多久,闺蜜在群里甩了一个“发疯”的表情包,表示自己也正在给孩子做手工。

手工、海报、视频等“新型”作业是当代家长的“噩梦”。儿子学校今年寒假不仅留了各学科的书面作业,还列出了孩子要在寒假期间完成的各项实践活动——“制作一道小甜品或为家人做一道年夜菜,并录视频推介自己的美食”“外出参观、游玩时绘制一幅行走路线图并标明方位”“学唱一首与‘龙有关的歌曲,与家人一起录制一段一分钟左右的表演视频”“参与家庭劳动,用漫画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参加市教委举办的农业体验实践评优活动,提交摄影、绘画或论文作品”……

对于二年级的儿子而言,这些作业他根本无法独立完成。低年级的孩子动手能力没有老师想象的那么强,几十项任务里,绝大多数需要家长辅助甚至代劳。比如视频作业,我要帮孩子提前排练几遍,还要花时间布景、剪辑视频;一些汇报性的作业,需要我帮他收集资料、找照片、做PPT。孩子的作业变成了家长的作业,老师一声令下,家长们就得费尽心思帮孩子做出体面的作品。

虽然嘴上抱怨,但我还是认真地帮儿子拍摄了视频、绘制了海报。别看动手能力不行,但儿子对作品的要求还挺高,有时候一个视频要拍好几遍他才满意,生怕開学展示的时候在同学面前丢脸,况且他还想让老师表扬自己。事实上,我也希望用精美的作业塑造我在老师心中的形象——“一位认真的、配合度高的家长”。

不知从何时起,家长帮孩子完成各种花样的作业成了家校间的一种“潜规则”。平日里,除了要辅导孩子学业,家长们还经常会被学校安排一些特定的教育任务,比如带孩子去看某部电影、参观博物馆的某个展览、参加某个社会活动或培训等,并且每项活动都要求“留痕”。虽然理解学校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但也希望学校能考虑家长的精力和能力。

当然,家长群体内部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当下不少家长在家校合作关系中处于弱势或被动的一方,很多家长还是习惯于“听命行事”,没有主动参与、协商的意识和机会。有一部分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孩子出现问题,就开始挑老师和学校的“刺儿”,再加上舆论的渲染,很容易激化家校矛盾。另一方面,班里也有不少家长热衷于参加各类学校活动,他们大多是家委会成员,在集体决策中往往具有更大话语权。据孩子说,这些家委会成员的孩子在班里通常也很“吃得开”。还有些家长喜欢买些文具、玩具、小零食等,作为班主任鼓励学生的奖品,另一些家长回家听孩子一说,也会跟风。当然,在我能力范围内,如果可以为学校教育作点贡献,我也乐意为之,毕竟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但我不喜欢家长之间互相“卷”,这不仅会加重家长的焦虑和负担,也不利于发展平等的家校关系。

学校不能太过依赖家长,家长也不能太过依赖学校,二者有不同的教育任务和责任。如果可以厘清家校共育的权责边界,双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想必家长和学校都能更“轻松”些。当然,无论怎么“吐槽”,我始终相信,家校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人成才。

猜你喜欢

寒假作业寒假家校
家校距离
寒假作业
快乐寒假
寒假作业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寒假作业
快快乐乐过寒假
寒假留学攻略
寒假作业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