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04-25黄海英

文理导航 2024年1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

黄海英

【摘  要】在当今社会,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培育愈发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素质和社会风气,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初中阶段是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单元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和层面。这种设计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完整的道德与法治观念,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旨在探讨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效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一、大单元教学设计概述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教学要求进行整体规划,形成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教学单元。这种设计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制订出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大单元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整体性。大单元教学设计将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整体规划,形成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教学单元,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目标性。大单元教学设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和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针对性。大单元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

可操作性。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的教学方案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系统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单元教学设计,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

需要。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分析

教师教学观念陈旧。部分教师仍然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视为对知识的灌输,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收,缺乏对学生的主动启发和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的意识。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潜力,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

能力。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明确单元教学主题,完善单元整体教学计划

所谓的“主题”,是指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教学的核心价值和目标的体现。这种主题实际上是一种宏观的视角,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住教学的核心和重点。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时,对主题的明确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精准的提炼。而目标则是指通过大单元教学,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和素质水平。这些目标可以包括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以及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形成。这些目标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教学的引导,是教学的重要方向和终点。明确主题和目标之后,就可以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这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进度的设定等。这种教学设计应当是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能够充分体现主题的价值和目标的要求。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调整。

以“成长的节拍”教学为例,教师设定单元主题是“自我成长”,这一主题贯穿了整个单元的内容。“我是谁”这一课,通过一系列活动和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和优点等方面,从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在课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如自我介绍、同学互评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我的自画像”这一课,通过绘画、文字等方式,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外貌、性格和特点等方面,并学会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自己。同时,这一课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优势,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快乐时时围绕在我身边”这一课,主要探讨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并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同时,这一课还通过一些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还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重要知识。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根据这一主题和目标,从整体角度出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程内容。

(二)设置单元教学目标,优化单元整体教学过程

在明确单元教学主题后,教师需要设置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能全面体现单元主题和价值的单元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期望紧密相连,同时考虑到课程内容的难度和广度。在设置目标时,教师需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即先引导学生了解整个单元的主题和价值,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和任务。之后,教师需要将单元内容分解为若干部分,每部分都应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和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友谊的天空”教学为例,单元主题是“友谊的力量”,根据这一主题和目标,教师可以设定以下具体的教学目标:(1)理解友谊的含义和价值。学生能够明确友谊的定义,理解友谊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了解朋友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影响。(2)掌握建立、维护友谊的方法。学生能够掌握建立真诚友谊的技巧和方法,如积极沟通、互相关心、分享喜怒哀乐等,同时学会如何维护和发展已有的友谊,避免和解决友谊中出现的问题。(3)了解友谊的特质和类型。学生能够理解友谊的基本特质,如亲密、信任、支持等,同时了解不同类型的友谊,如普通朋友、知己、死党等,并能够在生活中识别和建立不同类型的友谊。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境导入-问题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应用”的流程,并根据教学目标对各个环节进行细化,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依据单元结构特征,创新单元整体教学形式

不同的单元有着不同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创新教学形式。通常来说,道德与法治的单元结构包括导入、主体内容、拓展提升和实践探究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目标要求。从概念层次进行分析,导入部分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体内容部分需要让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讲解、分析、讨论、问答等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核心思想;拓展提升部分需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和拓展;实践探究部分需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探究道德与法治的相关问题,而这就需要教师可以采用社会调查、社区服务、模拟法庭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与法治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以“青春的脚步”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青春成长”,其结构特征表现为以“青春”为核心概念,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青春期的各种变化和挑战。基于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青春期问题,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青春期问题,并学会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四)组织单元教学活动,深化单元整体教学认知

组织丰富的单元教学活动是深化学生对单元整体认知的重要手段。这些活动形式多样且具有实际意义,例如可以组织主题讲座、辩论赛、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活动。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单元主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以“社会生活有秩序”教學为例,教师可以精心组织一次以“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及如何维护社会秩序”为主题的讲座活动。讲座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分析,为学生揭示社会秩序的概念、意义及实现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秩序的基本原理,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践来维护社会秩序。在讲座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良好的社会秩序如何让人们在社会中感到安全和舒适,以及如何通过遵守规则和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探讨如何通过积极的行动改善社会秩序。例如,参与社区服务、倡导公正和公平等。除了讲座活动,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调查了解当前社会秩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秩序问题,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四、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初中社会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道德与法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问题的兴趣与思考,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法治意识。同时,这也是一项复杂而严肃的任务,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与启发作用,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思考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合理运用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形成自觉遵守的行为习惯,成为积极向上的公民。因此,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应引起教师的重视与关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刘丽娟,刘晓杰.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协调推进 基础教育论文集.

[2]李晓艳.大单元设计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索:以《友谊的天空》单元教学为例[C].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组委会,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文艺教育委员会.中小幼教师新时期第三届“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论文集.

[3]王楚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3.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