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绽放异彩
2024-04-24刘晓芳
刘晓芳
如何让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得到落实?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究的条件和空间。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产生数学思考。
教学《找规律》一课时,课始,笔者拿出一个魔术箱和很多只不同颜色的纸鹤,把纸鹤都放进箱子里并合上盖子摇一摇,让学生猜一猜能变出什么。打开箱子后,学生发现原来是一根绳子按照“红色—黄色—红色—黄色”的顺序把纸鹤全部串联在一起了。这个魔术很吸引学生,学生都想知道下一只变出来的纸鹤究竟是什么顏色的。学生带着这种探究欲望,在笔者引导下围绕教学目标一步步展开探究。又如,学习“10以内各数的认识”后,笔者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自己在教室中所坐的位置,说一说家长的电话号码是由哪几个数字组成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兴致特别高,争先恐后地交流,并在交流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自主学习,增强探究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并为他们的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笔者出示例题“15-9=?”后,没有按照教材例题提供的算法直接进行讲解,而是组织学生讨论可以怎样计算,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实例验证算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验证得到了多种算法,除了教材上给出的两种方法,还想出了“加尾法”“连减法”“数数法”等方法,不仅发散了数学思维,还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交流,拓展探究空间。小学数学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突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给学生提供在实践活动中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笔者让每名学生从家中带来不同的圆柱形状的实物,并以六人为一组,观察圆柱实物的特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如下: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圆柱各个面的特点;②小组内汇报,学生互相评价;③小组内讨论、交流,再进行归纳总结。学生通过以上学习步骤,达成如下共识:圆柱有3个面,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而且一样大,还有一个侧面是长方形。对于圆柱的侧面是长方形这个结论,笔者组织各小组交流他们是如何发现的。有的小组说,他们把圆柱的侧面剪下来展开后发现的。有的小组说,他们是从一张长方形纸可以卷成圆柱形状的筒中受到启发,进而发现的。还有的小组说,他们是通过把圆柱实物的侧面涂上印泥,然后在纸上滚动,观察到圆柱留下了长方形的印记而发现的。这样,学生在操作、归纳、验证中形成了数学结论,发展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再如,教学“分类”时,笔者设计了“帮妈妈分一分冰箱里的物品”实践活动。学生要先调查自己家的冰箱里放了哪些物品;然后尝试分一分,如按照熟食、水果、蔬菜、饮料等划分;最后提出合理分配冰箱物品摆放位置的方案,并实际摆一摆。课堂上,学生交流了多种分法,通过不断地反思,体验到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作者单位:汉川市仙女山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