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和合文化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管理策略

2024-04-24黄雪梅

广西教育·C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育人

摘 要:和合理念是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文化不断进化的结晶,其中融合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智慧和情感。本研究以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传统和合文化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管理策略,认为应遵循和合管理“修己安人,守中和谐”原则,将管理科学与管理哲学相结合,采取“科学化管事,艺术化理人”的策略优化管理,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流通;和合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3-0021-0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习近平总书记把“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举,充分肯定和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个人、家庭、民族、国家与人类社会诸层面的价值意义,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蕴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升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曾仕强教授认为:“管理要跟文化相结合,管理科学必须和管理哲学相结合,才能有效。”[2]和合管理是建立在“和合”哲学基础上的,和合管理思想是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精髓,其整合包容各种现代管理理念的强大功能,为当今的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合理的理论框架,也提供了有实践价值的解决思路。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圣地、精神殿堂、育人重地,是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桥梁和枢纽,是“三全育人”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修身立德、探寻知识、锤炼能力、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3]。传承中华文脉,用马克思主义铸魂,在管理和服务中用中华文化育人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责。20世纪80年代,图书馆志愿服务理念传入中国,并且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融入了中国文化特色,在图书馆借阅咨询、活动开展和服务延伸中发挥重要作用,形成必不可少的重要援助推量[4]。在高校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大批学生志愿者更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庞大的学生志愿者团队高效运行需要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完善的管理机制。本文基于和合传统文化理念,从实践层面提出高校图书馆引进大量学生志愿者参与的大流通管理育人策略。

一、和合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一)和合管理的哲学理论基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和合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为贵”“和而不同”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讲求“和合”、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心理特征和精神。《易·乾》中讲:“保合太和,乃利贞。”儒家、道家、墨家等也都对“和合”有相关的阐述。《淮南子》认为“和”乃是调和阴与阳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和合”乃世间万物产生与成长的根本。西汉的董仲舒主张“和”是产生最高道德规范的重要依据,是天地万物养成的本原,将“合”视为处理人伦关系、自然关系乃至社会关系的基本法则,强调“物莫无合,而合各有阴阳”[5]。

当代和合哲学的提出者与杰出代表张立文教授认为和合是宇宙间的普遍现象,“和”即和谐、和睦、和平、中和;“合”即合作、联合、结合、融合、组合[6]。“和合所以生”,“和”“合”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充满哲理性的概念。程思远[7]认为“和合”既是哲学概念又是文化概念,“和合”意为事物中多种矛盾与冲突的协调与融合,最终促成新事物的产生[5]。和合管理的基本策略、原则和方式方法,主要是遵循传统和合哲学思想中的无为无不为、阴阳和合、刚柔相济、中庸之道等辩证法思想[8]。

在探索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过程中,“和合(和谐)管理”成为近代众多学者不约而同的选择,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张立文的《和合学概论》、黄如金的《和合管理》等,这些理论殊途同归,传统和合(和谐)思想成为他们构建各自管理理论的阐释基点和融合当代管理理论的思维框架[9]。

(二)和合管理的管理學基础

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建构和管理政策选择的理论前提。正确认识人与人性,把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建立在正确的人性基础之上,以此调动人的积极性,是现代管理的趋势。西方最早提出人性假设概念的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说:“每个管理决策和管理行动的背后,都有一种人性与人性行为的假设。”[10]任何管理本质上都是由人实施的对人的管理,也是利用人性的管理或对人性的管理,“想要理解组织是如何发挥作用的,首先必须明白组织中的人”。[11]了解人性,顺着人性的需求,施以适当的诱因刺激,可以引发适当的行为。儒家对人性进行长期的大量的探索,提出了性善论、性恶论、性二重性论等论断,其中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性善论。近现代西方管理学家围绕着人性假设提出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自由发展人”等人性论[12],随着管理学的不断发展创新,“理性人”“情感人”“创新人”“绿色和谐人”“和合人”等人性假设论亦不断涌现。纪光欣、赵国光认为和合人性假设是“经济人”与“社会人”、“工具人”与“目的人”、“理性人”与“情感人”、“经济人”与“道德人”、“现实人”与“理想人”的和合化生。[13]黄智丰认为和合管理中的“和合人”是完整意义上的人,具有高度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实现的愿望,高度重视自我的全面发展。[9]充分意识到协调个人与群体关系的重要性,善于通过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和合目标达到特定层次上的和合状态。从人境互动关系来看,“和合人”是一种“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高度契合的和谐状态,在这种关系模式里,人具备高度自尊和自我价值感,也得到社会高度的肯定与认同。由此可见,“和合人”理念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良性沟通关系,也有助于营造组织良好的工作作风。在“和合人”假设基础上,会产生以“以人为本”“和贵”“和合”等以伦理道德为导向的和合管理理念,并由此形成自我管理、关系管理等管理方式。

二、和合管理的特点

(一)修己安人

管理的意义在于修己安人。我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复旦大学首席教授、东方管理学派创始人苏东水先生认为东方管理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有三条:一是“以人为本”,二是“以德为先”,三是“人为为人”。要达到“人为为人”,必须先做到“以人为本”“以德为先”[14]。这三点也正是传统和合管理的实践原则。

人是管理过程最为重要的因素,“以人为本”根源于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文化。无论是道家的“道法自然”,还是释家的“因缘和合”,儒家的“仁者,爱人”都贯穿了和合思想的“以人为本”的共识[15]。和合管理首先是为了实现人的和睦、合作关系的管理。“和合”思想既有对个体人身修养的探讨,也有对整体人群之道的考量[16]。和合思想蕴涵和而不同的人生观以及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和而不同”是指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既能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违背自己的内心,又能保证“人和”,此乃孔子所倡导的儒家立身处世之道;以和为贵则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乃至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始终秉持着“和”的价值理念[5]。

“以德为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是中国管理思想的逻辑起点,“以德为先”要求管理者要“修身养性”,加强道德修养,做出道德示范,在无形中影响被管理者,达到“安人”,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人为为人”是指每个人首先要注重自身的行为修养,正人必先正己,然后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来从事、控制和调整自身的行为,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形成良好的工作风气。“为人”就是充分尊重人的价值,高度重视人的自我全面发展。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在待人处事时能够以己度人,以对待自己的态度那样为别人着想,有利于形成体谅、包容的良好心态,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为人目标的实现过程就是组织不断走向和合的过程。

(二)刚柔融合

和合的智慧是刚柔相济、阴阳合德。从儒家来看,治国理政、企业运作犹如汉代“霸王道杂之”,可理解为刚柔杂合[17]。《广韵·戈韵》释“和”为“不刚不柔也”,郑玄在注《周礼·春官》中释“和”为“刚柔适也”,刚柔适中即为“和”。和合在管理实践应用层面体现为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融合。要使组织有条不紊地运转,必须制订明确的规则和规范的标准,以此为根基,进行文化与价值观引导,通过有效沟通与协作,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员工自觉调节自我的行为方式,融入团队,使简单、刻板、粗糙的刚性管理得到有效对冲,达到“和合”的理想境界。

三、在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管理中引入传统和合文化理念的依据

高校图书馆管理育人涵盖的面很广,大流通中大批志愿者和广大学生读者的管理更是直接影响着图书馆能否正常有序运行。因此加强管理和在管理中育人显得尤为重要。这方面很多学者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管理理论框架和实践案例参考。如,汪咏梅针对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管理方式出现的书刊丢失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大流通管理统一思想认识、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安全保障系统、规范读者行为的建议[18]。邵贤、张忠杰以沈阳化工大学图书馆为例进行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模式下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实践探讨,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模式下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内容、管理特点、激励方法、评价标准及管理的意义[19]。李艳葆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实施图书“大流通”所采用技术的分析,提出期刊参与“大流通”的相应措施[20]。崔东明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及服务优化策略等。但相关研究都没有涉及和合管理理念的应用[21]。

由于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管理志愿者人数众多(以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相思湖馆读者服务部为例,每学期在岗的学生志愿者有近千人),涵盖不同专业、年级和班级,因此需要进行层级管理。馆员老师作为图书馆大流通管理的高层核心,遴选能力强的志愿者作为中层(助理志愿者),并将义务志愿者分组交由中层助理志愿者进行管理。因此,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管理组织结构。如何优化志愿团队人员构成,使这个庞大组织能够更好地运作,发挥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作用,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合管理理念为大流通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管理人员,笔者综合同行及学者的调研结果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管理育人问题,发现当前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学生志愿者的参与意愿更多出于完成学校要求的学分任务,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如何提高志愿者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如何使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快速适应图书馆工作环境,并高效实施图书馆制订的各项管理细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再次,如何把握管理过程中刚性与柔性的尺度和分寸,在实施分级管理后,志愿者与助理志愿者之间、馆员老师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显得尤为突出和迫切。最后,整个管理团队如何对广大入馆师生进行有效管理,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特别强调以和合理念为指导,以塑造身心和谐的人格为目标,以服务和谐校园的建设为宗旨,在提高管理教育者的个人素质与人格魅力的同时,既要充分且灵活运用和合理念的心理调适功能和环境教育功能,挖掘其人际疏导特性,发挥其思想引领作用,引导管理教育对象发挥主体性,更要注重把当代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和合思想,建构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将集体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引导每个成员都先“修己”而后“安人”,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

顾润德等人的研究认为,管理体系、场域生态、感知反馈、自我评估、外部环境、参与收益和参与成本对高校学生参与图书馆志愿服务的意愿產生影响作用[22]。哈佛大学心理专家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进行的霍桑实验表明: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改变一些行为或者言语表达。这便是“霍桑效应”。这一实验不仅仅发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也就是团组的压力和人际关系会对一个人的生产效率产生影响,还发现了“科学组织制并未能消除人际关系的影响”,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人们还需要了解人际关系的特性[23]。和合理念的“以人为本”“和为贵”等思想恰恰是有效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极佳方案。曾仕强教授的中国式管理研究认为管理的内涵是“管事与理人”,要确保达到圆满、均衡、和谐的管理效果,必须两者兼顾并重[24]。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管事”的部分尽量科学化,并且赋予“正德”“厚生”之道,以人本的科学来实施人性的管理,才不会失调。“理人”的部分则应该尽量艺术化。和合思想以“和”为中心,不仅蕴含着人与环境、个体与他人的和谐,而且蕴涵着人自我身心的和合,对大学生的自身发展而言,和合主张人应加强心性修养,通过“克己”“自省”等方式消除干扰。因此,和合思想能够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化解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助推大学生个体身心的和谐,为促进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提供和合的心理基础。和合理念下的艺术化管理也将使人如沐春风,不断追求成长进步。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管理育人可从这两个方面着手,通过制订合适的招募章程、强化培训、提升专业技能、改进激励方式等措施完善管理体系,激发志愿服务参与意愿,以和合的方式加强沟通,修己安人,达成高效管理与育人的双重目标。

四、将传统和合文化理念用于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管理的策略

(一)“管事”的科学化管理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各正性命就是每个人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从领导层面而言,管理就是要运用好每个人的智慧和能力,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个性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机遇[17]。管理的过程即是分析现象,测量数据,找出原因及如何改善的道理。因此科学管理首先要做好分工。劳动分工可以获得惊人的生产力。也只有人人各得其位,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才能达到管理的理想境界,才能达成“太和”。在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管理组织中,馆员老师属高阶,助理志愿者为中坚,义务志愿者为基层。馆员老师与学生助理密切合作,以确保所有工作都按照既定的规则行事。在这个组织中,所有学生志愿者既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主体,也是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客体。一方面他们协助馆员教师完成大流通的日常管理工作,以良好的素质服务影响着广大的师生读者,共同营造和维护和谐舒适的大流通环境。另一方面,他们也是图书馆大流通管理的受益者。

科学化管理可以运用“13S”管理模式来进行。“13S”是“5S管理模式”的升级版[25]。该模式为现代管理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管理规范,不仅能使工作环境保持窗明几净和井然有序,更能不断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最重要的是,还加强了内部的沟通,令员工树立积极态度,发扬自律精神,从而提升企业形象及竞争力,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管理中。高校图书馆通过构建“13S”管理模式,使大流通管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并且“代代相传”,使每一批新招募的学生助理和义务志愿者都可以按照流程来培训和操作,提高管理的质量。关于“13S”管理,笔者在另一篇文章中已有详细论述[26]。王琼等对英美Top30高校的志愿服务情况进行调研后提出的高校图书馆专业志愿服务构建策略也可作为“科学化理事”的参考范本[27]。

高校图书馆大流通要以“以人为本”的和合理念为支撑,构建一套完善、良性、可持续的学生志愿服务运行机制,为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志愿者入职初期注重培训评估和反馈,通过考核等方式获取志愿者接受培训的效果,及时调整培训方案,保障工作顺利进行。平时注重检查,时常督促,常抓不懈,增强执行内驱力,随时觉察存在的问题以保证各项工作细節落实到位。中山大学中外管理研究中心EMBA曾伟教授在《管理的觉醒》一书中提道:“觉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解决管理问题靠觉察。”[28]检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每个人的自觉,每天告诉他工作存在什么问题。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的时候,他自然会去改变,这也与霍桑实验的结果相吻合。馆员老师对整个工作过程保持觉察,把该做、能做的都做到位,采取“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的方式,以帮人之心去要求志愿者,以助人之心去检查,通过激发学生志愿者内心的良知来统一他们的行为。“稽核(检查)的本质是通过改变事情来改变人心”[28],胡林英研究众多中外学者关于道德内化的观点,认为道德内化在于主体的行为达到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一种较高级的内化过程[29]。因此,通过反复检查来纠正人们的行为习惯,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从而自然地改变他们的心理和思想。高校图书馆对学生志愿者的管理从觉察入手,以期达到人与人、人与环境和谐的和合境界。

(二)“理人”的艺术化管理

“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偕习以悉,莫之能伤也。”[30]管仲认为只有涵养良好的道德与习惯,人们才能相处和谐,团结在一起,产生巨大的社会力量。可见“和合”思想对社会治理具备重要的价值。

《孟子·尽心篇(下)》有云:“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人性是可塑的,管理者的责任,即在安排良好的工作环境,形成良好的工作风气,把遴选来的员工,都塑造成忠诚肯干的优秀员工”[2]。人性假设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逻辑起点。在图书馆大流通管理中,既要注重对学生志愿者和学生读者的关心信任和引导,也要对不良风气敢抓敢管。在日常管理中,馆员要肯定并正视学生志愿者还有广大读者的需求,在不同条件下适当区别对待不同的诉求,并最终实施最适合于具体情境的管理活动[31]。刚柔相济才能将图书馆大流通中繁杂的事务处理得恰当、适宜、和谐。

1.兼相爱,用育结合

“和合”思想强调宽容精神和仁爱精神。宽容和仁爱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基石。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建立在“仁爱”的根基上,便可化解矛盾冲突,达到和合之境。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价值观强调为了每一个人的需要及其全面发展。程焕文先生认为,一种以人为研究中心的图书馆学流派已呈现出形成的潜势。馆员(包括馆员老师和学生志愿者)是图书馆实践人文关怀的第一层面。读者是图书馆实践人文关怀的重要对象。图书馆实践人文关怀要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首先表现在对馆员关怀的层面上,再体现在为读者服务的层面上。馆员只有身有感受,才能更好地对待读者,处处为读者着想,才能“换位待人”[32]。在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管理中,馆员老师既是“下级”,需要得到上一级管理者的关怀,又是高阶,必须注意满足学生志愿者的情感需要,摒弃强力说教,以真诚关怀、善意劝导的方式营造和谐的关系。在管理中,应及时解答助理志愿者遇到的困惑,充分肯定他们的长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应注意工作量和工作时长的合理分配,避免让部分助理志愿者工作量过大,而另一些则避重就轻、无所事事。此外,应多征求助理志愿者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树立主人翁意识,为大流通管理建言献策,提升组织凝聚力。对义务志愿者的管理,则更多依靠助理志愿者的力量,馆员也在平时工作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调整,为他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总之,在管理中应注重调查研究,因人制宜,区别对待。

2.约之以法,导之以德

在大学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法是一种正式成文的规范,具有刚性。而道德规范则是一种不成文的柔性规范。只有将制度原则与信任关怀相互配合,才能达到刚柔并济的效果,做到既讲原则又讲人情。在日常工作中,馆员应以身作则,在原则性问题上坚守底线。树立大局意识,不计较个人得失,树立真诚合作的意识,遇到难题及时沟通交流、协商解决,真诚相待。管理的目的在于“安人”[2],在大流通管理中,馆员应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握好刚柔的尺度,宽严相济,恩威并重。妥善处理与助理和义务志愿者的关系,做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彼此互谅互信,互助合作。将学生助理塑造成组织强有力的中坚力量,引导义务志愿者“安下来”,积极投入大流通管理事务中。

3.有效沟通,情理并重

被誉为“管理学大师”的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就是沟通。而“真正的沟通是八面玲珑、四方和合,是广泛的信任,是普遍的欢迎,是心灵的和谐,是情感的默契,是心中装有他人的个人人生价值的艺术展现”[33]。沟通是管理者职能的内在组成部分,是一种持续、逐渐渗透的工作。管理的良好运行离不开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充分的沟通是解决关系管理难题的必要手段。蒂姆·汉纳根[34]的研究表明,采用电话会议、互联网以及面对面等渠道进行沟通得到反馈的可能性和反馈快捷程度都比较高,而通过便签、语音信函、大型集会、告示等渠道沟通得到反馈的可能性和反馈快捷程度都比较低。克雷姆皮特认为沟通有三种类型,即箭头型、循环型和“舞蹈”型[34]。箭头型沟通强调不受“噪声”干扰的清晰信息传递,代表从“A”到“B”的沟通方向。“循环型”沟通是由箭头向环形的演变,强调反馈高于响应,关系重于内容,含蓄而不张扬,理解高于服从。这种模式即是和合管理“以人为本”“人为为人”理念的实践体现。“舞蹈式”沟通,即沟通者可以像一般舞者需要特定的步调和动作一样,遵循既定的沟通规则进行积极的模式化操作,也可以像驾轻就熟的舞蹈家一样随心起舞,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沟通需要艺术,正确的沟通规则、积极沟通模式和潜意识的理解,能够帮助组织创造和谐和承诺的组织文化[34]。和合管理更强调平等、和谐、合作、互助的沟通方式。高校图书馆大流通要能够良性运行,达到和合的境界,坦诚、明晰、有序的沟通必不可少,选择合适的沟通类型、沟通渠道以及恰当的态度和方法是关键因素。复杂问题最好通过非判断型观察提出中性的问题,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

在高校图书館大流通管理中,馆员老师可更多地采取“循环型”沟通模式,以开放的心态认真倾听志愿者的意见,敏锐发现志愿者动态。通过内部网络群、电话、面对面等反馈渠道与学生助理交流工作中的问题,双向交流反馈,统一思想,搭建起核心组织成员(馆员老师和学生助理)之间强烈且和谐的情感链接。

赵升奎在《沟通学思想引论》中指出:沟通是教育的出发点,沟通教育也是教育的归宿[33]。大学教育是整个人生沟通中的重要准备,高校应重视和建构比较系统的沟通培训和沟通活动教育体系。山西师范大学将“现代沟通学”作为一门全校公共选修课,通过参加沟通课程的学生问卷调查表明:80.1%的学生认为对提高沟通能力有较大的帮助。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管理是大学生沟通的良好环境和教育实践的重要基地。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不仅能够学以致用,还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沟通技巧。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管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志愿服务中学习如何与读者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倾听读者的需求和反馈,如何解决读者的问题和困惑。大学生通过这些实践,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知,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造陶冶情感的环境

情感管理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人际关系管理。在组织中,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是培养健康情感的重要条件。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涉及组织管理的方方面面。在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管理中,首要任务是维持图书馆整洁优美的环境,以满足读者在安全、舒适、审美等方面的需求。其次,培育优秀的组织精神。通过强有力的和合理念引导,使全体员工(包括助理志愿者和义务志愿者)对大流通管理组织的价值观、信念及行为准则产生高度的认同感。最后,利用图书馆开展丰富的业余活动,如真人读书会、电影赏析、音乐鉴赏、茶文化、咖啡文化讲座等,以增长团队成员的才干和见识,使其获得心理满足,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双重影响下,读者自然会自觉融入其中,使管理主体与客体都能达到圆融和谐的状态。

和合的精神是承认、尊重、感恩、圆融;和合的特质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和合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和睦相处,以包容求和谐,和谐发展;“和合”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35];和合管理的原则和方式方法是修己安人,守中和谐,是我为人人基础上的人人为我。高校图书馆是育人第二课堂,可在和合理念基础上构建起科学的大流通管理体系,通过“科学化管事”与“艺术化理人”的方式达成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和合目标,也由此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师生对图书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服务,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EB/OL].[2022-12-23].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2/1223/c40531-32592324.html.

[2]曾仕强.中道管理:M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7.

[3]丁红.高校图书馆第二课堂的功能及实施路径[J].图书馆学刊,2020,42(10):71-75.

[4]王子舟.伟大的力量来自于哪里:解读社会力量办馆助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3):26-33.

[5]张瑜.中国传统和合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14-19.

[6]张立文.和合学一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上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4.

[7]程思远.世代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为“中华和合文化弘扬工程”而作[N].人民日报,1997-06-28(4).

[8]黄如金.和合管理的价值观体系[J].经济管理,2006(12):11-22.

[9]黄智丰.和合管理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1:14-17.

[10]麦格雷戈.企业的人性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3.

[11]沙因.组织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0.

[12]陈德述.儒家管理思想论[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1.

[13]纪光欣,赵国光.论和合人性假设及其管理价值[J].科学与管理,2016,36(3):73-79.

[14]苏东水,苏宗伟.中国管理学术思想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241-255.

[15]黄如金.中国式和合管理的方法论问题[J].经济管理,2006(18):4-13.

[16]李记芬.试论荀子“和合”思想[J].现代哲学,2019(4):154-160.

[17]张立文.“和合学”与企业成功之道:企业和合文化的新时代价值[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0(3):20-29.

[18]章靖平,汪咏梅.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管理中的新问题[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4):21-22+29.

[19]邵贤,张忠杰,包铁柱.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模式下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实践:以沈阳化工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5):213-215.

[20]李艳葆.高校图书馆期刊参与“大流通”管见[J].图书馆学刊,2015,37(12):49-50.

[21]崔东明.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和服务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7):49-50.

[22]顾润德,任婕,陈媛媛.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与提升路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6):16-23.

[23]雅罗森.百年管理学:一个世纪管理学论著纵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35-37.

[24]曾仕強:“管人”“理人”还是“安人”[EB/OL].[2022-04-08]. https://mp.weixin.qq.com/s/FLVd5aubCuZ15x1zolz1HQ.

[25]苏俊.卓有成效的5S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1-3.

[26]黄雪梅.“13S”管理在高校图书馆师生共建大流通管理的应用:以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J].办公室业务,2023(3):189-192.

[27]王琼,王丽玲.高校图书馆构建专业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0(18):26-34.

[28]曾伟.管理的觉醒[M].厦门:鹭江出版社,2016:94-95.

[29]胡林英.道德内化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34.

[30]张小木.管子解说(上)[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62.

[31]冀强,贾国辉,林森.人性假设的多种模式与处理单位复杂人际关系的艺术[J].领导科学,2021(13):86-88.

[32]柳小望.图书馆人文关怀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1):7-9.

[33]赵升奎.沟通学思想引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62.

[34]汉纳根.管理:理念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96-210.

[35]人民政协网.天下大道 和而不同[EB/OL].[2022-10-11].http://www.rmzxb.com.cn/c/2022-10-11/3217112.shtml.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十年送刊路 十年育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