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风歌曲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24-04-18王祎雪

高考·下 2024年1期
关键词:古诗词语文教学

王祎雪

摘 要:中国风歌曲文化内涵丰富,富有特色。教师可以用多种方法将中国风歌曲融入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激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关键词:国风歌曲;古诗词;语文教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倡议让古风和国风歌曲活起来,新华网、人民日报也将国风歌曲定义为用时尚方式唱出中国味道。而千千万万的国风歌曲,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演唱方式,这种方式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美感与震撼。所谓中国风歌曲,即是将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典故、古典诗词、古典意象等融入现代音乐的制作,并搭配以东方乐器与西方音乐的结合,赋新唱法于古辞赋,赋新编曲于古文化的歌曲类型。

孔子有言“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言语、声音和舞蹈都是来自“心”,区别即在于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从屈原的楚辞到《诗经》中的风、雅、颂,再到宋词与元曲,都是可以演唱出来的作品。如今,歌词带有古风、运用传统意象、采取诗词手法,甚至直接使用原词曲的“中国风”歌曲将传统文化与“心”的表达巧妙结合,教师应充分利用当下流行元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传统”活起来的同时,也让语文课堂“活”起來,有助于融入新课程教学中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念。

一、国风歌曲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国风歌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从歌曲的歌词、曲调,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展开讨论。这些歌曲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促进对历史故事、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国风歌曲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如古代诗词、历史故事、传统乐器等,又融合出新的内涵。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歌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学作品内涵、文学作品中使用的意象、历史故事等的理解和欣赏。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这是许嵩歌曲《书香年华》开头的一段童声吟唱。作为歌曲的开头,清脆的童声引人入胜;究其源头,其实这是清代车万育编著的《声律启蒙》,用以作为孩童启蒙读物学习声韵格律。许嵩将此融入歌曲中,以不经意的形式让中华传统文化浮现在大众的视线中。

国风歌曲也可以辅助学生理解历史故事、感受经典意象。歌曲《红颜如霜》中“……墙外是谁在吟唱 凤求凰……等来芒草催黄 而鱼雁不再往返……”在高中学习汉赋四大家之一——司马相如时,提及其为追求卓文君而奏的《凤求凰》一曲;学习《苏武传》这篇文章,也会读道:“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可见国风歌曲可以引导学生在旋律中感受日常所学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国风歌曲来讲述历史事件,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分析歌词,了解古代的背景和人们的

情感[1]。

(二)引导学生领略古典诗词的意境

国风歌曲的引入让学生体验真情实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在兴趣的铺垫和情绪的积累下,吟咏记诵,更容易记忆一些平时看着诘屈聱牙的文言词句。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代的诗歌都是当时能演唱的歌词,每一篇都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李元洛先生所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

在学习陆游的《钗头凤》时,可以导入薛之谦的歌曲《钗头凤》。“一城飞絮几度春风,长恨还无用,解游龙戏凤,我几杯愁绪唱罢还是痛……”历史与现实交错,演绎这段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这段感情历经千年,仍让人愁绪满怀,百代之后,仍让人唏嘘不已,恰似一场“游园惊梦”。教师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在欣赏这首歌曲时,体会其中传达的意境,还原陆游当时的辛酸与无奈,通过点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酿成爱情悲剧的背后推手——传统封建礼教对美好婚姻的扼杀和对人性的摧残。

古诗词本就是吟咏唱诵之作,遗憾的是,很多古诗词流传至今已经不易,音调也多发生了变化,能吟唱的旋律基本被遗落在历史风尘之中。可喜的是,逐渐有一些独具匠心的人,为古诗词重新谱曲,将它们再度传唱起来,偶有流行佳作,听来美妙动听,切实结合了诗词意境,也传达出那份独特韵味。如王菲的《但愿人长久》,让文字与音乐结合起来,共同承载明月下的思念与离别。

(三)巧妙学习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中国风”歌曲因为带有“古风”,往往用到大量的修辞手法表达歌曲的情感。这在周杰伦的国风歌曲中十分常见,如《发如雪》“你的发如雪,凄美了离别”,这里将形容词“凄美”活用为动词,同类型的还有“让回忆皎洁”中的“皎洁”,“苍老了谁”中的“苍老”,这些应用到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语法词类活用的理解;周杰伦《东风破》中“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把“离愁”与“漂泊”化无形为有形,用“盏”和“愁”两个量词将情感具体化了,让人对离愁和漂泊有了更为生动形象的认识;如《菊花台》中“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运用古人喜爱的“拆字”法,将“愁”字拆成“秋”“心”两个字。一方面满足了音韵的需要,另一方面,将一个字拆成两半恰如有情人分隔两地,正合主人公心境。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国风歌曲讲解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学生认知[2]。

二、国风歌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作为课堂引入,启发学生思维

古诗文晦涩难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觉得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我们可以将中国风音乐融入导课环节,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众所周知,近几年古风音乐发展势头迅猛,如《红昭愿》《离人愁》等。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引入符合情境的古风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例如,学习《岳阳楼记》时,可通过《渔舟唱晚》导入,将音乐与文章完美融合,带领学生进入意境;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时,可结合具有相同意象和情感氛围的周杰伦的《千里之外》,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古风中也有许多直接将古诗词编曲而成的音乐,在教学的时候可直接引用,如王菲演唱的《清平调》,舒缓悠长的音乐、王菲空灵的唱腔更能让人想见杨贵妃的绝世美貌与大厦将倾的前奏。

在《鸿门宴》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用《虞兮叹》导入,配合以电影《鸿门宴传奇》的片段,渲染了“巨鹿踏秦关,垓下曲离乱,策马平天下,楚歌声四方,含悲辞君剑,诀别却为难”的氛围,以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项羽这个末路英雄的形象与行为有了更多的理解,能够更加深入地去感受鸿门宴上暗藏的刀光剑影。

通过将国风歌曲与古诗、文言文、作文等课文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的内涵。同时,通过音乐的引入,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与此同时,国风歌曲的运用应该贯穿课堂的每个环节。教师不能只是将国风歌曲作为课堂导入,引入教学内容,学生可能只是提起了一时的兴趣,到后面还是会回到之前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课堂讲授的时候,可以将国风歌曲穿插进课堂,课前导入、课中渲染氛围以及课后留给学生作业,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真正感兴趣,学习氛围持续高涨,也可以使学生对歌曲与原文都有更深入的理解,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3]。

(二)利用中国风音乐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诗词感悟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诵读法”依然是古诗词教學的主要方法,因为通过诵读,学生可以了解诗词韵律、感受诗词的意境,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慢慢与作者产生共鸣。如果在国风音乐的旋律与指引下诵读,会提升对诗词的感悟能力。

例如,在讲解《诗经·秦风》中的《无衣》一篇时,学生普遍表示此作篇幅短小,难以理解作品内涵。但当教师引入张筱真作曲、中国武警男声合唱团演唱的《无衣》时,便仿佛可以穿越回千年之前,感受到秦地战士的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英雄气概。此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起立共同跟着曲调歌唱,融入其中。

再如,在讲苏轼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曲,配以古战场上将领杀伐决断、运筹帷幄的形象,让学生想象周公瑾年少有为的无限风光,进一步感受苏东坡的满腹愁肠;在学习《琵琶行》时,可以播放歌手奇然、沈谧仁用纯谱曲加上戏腔重新呈现的版本;学习王羲之《兰亭集序》时,可以引入周杰伦《兰亭序》,虽然内容并不完全契合,但通过音乐的表达,表现了清新淡雅的意境和人生哲理。它将王羲之赋予兰亭序的情感与思考呈现出来,将听众带入了一种优雅和宁静的境界,使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4]。

这样的情境教学法是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有目的地利用中国风音乐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注意:一要紧扣教学内容,不能生搬硬套、过度引申,选择与诗文相关的中国风音乐;二要结合情境创设合适的问题,不要在其他角度节外生枝,而是结合文本有效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将歌曲与古诗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寻找歌曲与古诗词之间的异同,感受古人与今人面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方式,既可以让课堂充满乐趣,也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词。

(三)尝试倚声填词或因词谱曲,激发学生的古文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文言文历来是一大难点,但可以寓教于乐,以将中高考必背古诗文披上音乐外衣的方式,让听者眼前一亮,带来感动的同时,还帮助共同歌唱或是作词作曲者更好地理解、背诵和运用古诗文[5]。

这样的教学过程略有难度,对进行实践的教师也有一定的音乐素养要求,所以数量不宜太多,但引导学生要出“精品”。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当下流行的融合了诗词文化的国风音乐进行聆听与赏析,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与古风音乐创编技巧,并带领学生尝试将语文课本上的诗词以歌曲的形式演唱出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实现音乐与语文跨学科联动。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先挑选自己喜欢的古诗文,便自然会主动去了解清楚原作者当时身处的大环境和境遇,以及创作背景,确定古诗文的基调。他们会发现古诗文里有很多通假字、多音字,文中情感和故事都比较丰富,很多语句还不押韵。继而在适当修改的基础上编词编曲,尽量融入相对应的元素,让歌词和旋律朗朗上口,使自己更能够有效地记忆和感受古诗文里的美。最后教师可以为其修改,挑选好的作品进行演唱录制、混音、修改及校对。

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杜牧的《阿房宫赋》、诸葛亮的《出师表》、李白的《行路难》都可以作为题材……“诗言志,歌咏言”。音乐与诗词本就是同根同源,千百年来充实着我们的情感,丰盈着我们的灵魂。面对情绪的表达,学生也有着强烈的创作欲望[6]。

结束语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充分说明了诗与音乐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中国风音乐将唯美的古典情韵、浓郁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潮流元素完美融合,是不可多得的古诗教学素材。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中国风音乐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丰富学生诗词材料积累,提高学生诗词感悟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把诗词与音乐完美结合,充分发掘歌词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中净化心灵,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优质的古风音乐资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获取新知、提升思维、健全人格、传承文化。教师应努力使语文课堂不古板,充满活力,紧扣时代,把握主旋律,与时俱进,生动有趣,让语文课堂“年轻化”。

这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力量,更是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积淀的强大生命力,用创新的表达在新时代传播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在现代土壤里蓬勃生长。

参考文献

[1]孙晓娟.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现代诗歌审美教育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22.

[2]董燕娜,黄羿淳.融媒体时代下的国风歌曲传播策略研究[J].音乐天地,2022(3):36-41.

[3]朱献勇.和诗以歌,品境于音:浅谈国风歌曲在高中生诗境还原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2(8):61-62.

[4]刘茜.先秦礼乐文化与诗大序“诗言志”再阐释[J].文艺研究,2021(11):44-53.

[5]王婧.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20.

[6]李梅.“中国风”流行音乐艺术特征之探索[J].艺术评论,2012(10):131-135.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语文教学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同携手,走进古诗词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