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中“课堂革命”的动因、内涵与实施路径研究
2024-04-15龚猷龙
龚猷龙,付 芬
(重庆开放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重庆 400052)
引言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现代职业教育应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在以下三个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1)高职教育的生源参差不齐,包括普通高中、中职以及部分社会人员;(2)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培养技能实践型人才;(3)高职教育重点关注教师对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的传授。基于上述特点,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内涵表现出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全流程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关系、教学环境、教学场所和教学评价。为响应教育部“课堂革命”的号召,“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致力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推动“课堂革命”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因此,深入分析“课堂革命”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研究“课堂革命”的内涵和探索“课堂革命”的实施路径是非常必要的[1]。
一、高职教育中“课堂革命”的动因
高职教育的“课堂革命”源于“三教”改革的任务要求:教材是改革的基础、教师是改革的根本、教法是改革的途径,三者之间形成闭环,确保改革落到实处[2]。
(一)生搬硬套的教材生态是“课堂革命”的导火索
普通高等教育侧重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以及研究型的“思维型人才”,而高职教育则重点培养技术型、服务型以及应用型的“技能型人才”。新中国成立后,职业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很多方面却延续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思想,作为课堂知识传递的重要媒质——教材也不例外。由于学术理论知识的相对稳定性,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一般是“静态教材”,很多知识多年“一成不变”。显然,高职教育在教材上生搬硬套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已经无法适应职业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针对这一问题,2022年4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要求:教材内容方面,鼓励行业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开发,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纳入职业学校教材;教材呈现方面,可通过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教材形态方面,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纸质媒体与新兴数字媒体相融合,形成新形态的融媒体教材。
(二)功利导向的教师生态是“课堂革命”的催化剂
教师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当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存在横向发展不均衡、纵向发展内卷化、团队结构形式化等问题,形成了以功利为导向的教师生态,主要体现在:
1.教师队伍横向发展不均衡
教师队伍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在不同专业领域中有一定的交集,这样才能使得团队配合更加默契。而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由于不同专业的教师其水平及擅长领域存在差别,而且教师自身岗位的工作要求及特点不同,限制了个人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即教师横向发展存在问题,导致团队配合不理想。
2.教师队伍纵向发展内卷化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为实现这一目标,应不断优化教师能力结构。而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师队伍纵向发展内卷的问题,教师为了个人发展(包括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不断将精力从课堂教学转向技能竞赛指导、科研论文发表、项目研究等工作中。因此,高职院校亟须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及评价机制,促使教师的本质工作回归课堂教学,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3.教师队伍团队结构形式化
“三教”改革要求建设符合项目式、模块化教学要求的教学团队,落实包括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之间的团队结构合理化要求。当前,多数教师为了落实岗位工作的要求,往往从形式上组成教学团队,缺少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的融合,导致团队成员聚焦在自身岗位能力上,无法满足教学团队建设的本质要求,亟须进行改革。
(三)粗放低效的课堂生态是“课堂革命”的主战场
粗放低效的课堂生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机械被动型课堂: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多课堂教学往往重视教授方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导致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很辛苦、很卖力,但是学生并不感兴趣,只是被动地听讲,没有互动和交流。
2.消化不良型课堂:教学内容偏难,与学生的学情不匹配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实质是指教师给学生传授的知识与技能,表达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但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在没有深入分析高职学生学情的情况下,只是依据个人主观判断进行教学,当课程内容偏难时,容易使学生对知识消化不良,最终达不到教学效果[2]。
二、高职教育中“课堂革命”的内涵
高职教育的“课堂革命”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在高职课堂上坚持内涵发展,通过引入新的教育理念、融入新的课堂模式,对课堂教学关系进行全流程、全方位的教育变革,使课堂教学回归初心。高职院校推进“课堂革命”需从教育理念、课堂模式和教学关系方面着手,破旧立新。
(一)重申新教育理念
高职教育应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陷入精英培养、功利培养的片面发展中,应以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为本,以学生为本,防止出现以教师为中心的单纯知识教育。
1.学校是教育理念落实的保障者
学校在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方面为“课堂革命”提供支持和制度保障,教育理念的落实既要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又要有所创新。学校要为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提供良好的环境,鼓励教学管理部门及二级学院积极探索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道路。
2.企业是教育理念落实的监督者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如同一面镜子,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从企业对人才需求中寻找答案。高职教育应以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为己任,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共同进行高职“课堂革命”。
3.教师是教育理念的执行者
教师作为教育理念落实的执行者,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深入领会教育理念的内涵,树立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二是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并通过信息化途径丰富教育手段,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三是紧跟企业需求,及时更新并丰富教育的内容,保证教育理念紧跟时代发展。
4.学生是教育理念的受益者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学习特点和能力特征,但新教育理念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学生需要转变传统的被动学习观念,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真正落实新教育理念[3]。
(二)融入新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针对具体学情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灌输、认知传递,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新课堂教学模式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1)以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管理中,强调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导师和课堂管理的作用,包括课程内容安排、教学进度把控及课堂纪律维护等;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及学习成果,形成可行的操作方案;课堂教学执行中,教师应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实现教学目标。(2)以学生为主体。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围绕着学生进行,学生是主体,学生应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教师的指导、个人开拓和创新,并运用已有知识,达到课堂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可以通过互动来修正,直至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重塑教学关系
高职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基本关系,把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恢复到平等关系上来,建立共同发展的以对话为特征的教学关系,这是“课堂革命”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传统的教学关系是建立在教师知识权威、单一评价的不对等基础上,而在研究新教学关系中,需分析学生的向师性和独立性,以及教师的态度是如何影响学生成长的,建立师生共同发展、多元评价的方式,最终形成和谐合作的教学关系[4]。
三、高职教育中“课堂革命”的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推进“课堂革命”,从学校层面上以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为立足点,从教师能力、学生角色、课程内容、教学策略、评价质量和制度管理六个方面落到实处,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模式、开发新型的课程资源形式、构建新型的教学评价机制,激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课堂革命”活力。
(一)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模式,为“课堂革命”创造基础
客观分析高职教育中教学关系现状,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关系基础上,做好高职学生学情分析,深入分析影响教师教学态度的原因,深挖师生合作的实施路径,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协作”的新型教学关系。
1.提升教师能力
以教师为主导,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课堂管理方面提升能力。学校应建立规范化的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地、分专业地开展教师技能培训和课堂教学能力培训,为教师能力水平提升提供培训平台和发展空间[5]。
2.定义学生角色
以学生为主体,需从教育背景、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做好学情分析,并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制定差异化的课堂教学,做好学生实践技能的分类培养。实现思政教育、素质教育无差异化的培养,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3.实现平等协作
师生平等协作,需从打破教师的权威性入手,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师和学生有效的合作、互动、互助与探究,从而建立基于新教育理念的平等协作课堂[6]。
(二)开发新型的课程资源呈现形式,为“课堂革命”提供资源
课程内容是教学资源,教学策略是将教学资源传递给学生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是相对固定的,但其呈现的资源形式可以是多形态的,针对多形态的课程资源,其教学策略也需要优化。
1.重构课程内容
按照职业教育要求、对接行业要求、岗位能力要求、职业资格要求、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通过模块与任务之间的拆分和重组,解构学科课程体系的框架,重构项目化课程模板,提炼项目式知识单元,并通过套用模块开发新形态课程资源,最终形成课程的融媒体教材资源。
2.优化教学策略
针对新型的教学关系,采用单纯的项目化教学策略存在一定的弊端,还需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调整,创设实践真实情景、多元情景,加入情景化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策略。
(三)构建新型的教学评价机制,为“课堂革命”激发动力
教师的教学动力来源于教学认可度和获得感,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知识获得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作为教育管理者,学校应针对制度管理和评价质量,给予教师和学生相应的支持。
1.制度管理方面
横向制度管理方面,学校应在组织架构、管理制度、规章制度、教学投入等方面为“课堂革命”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所建立的规章管理制度需保证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同时又要避免制度僵硬化,要给予教师和学生发挥的余地。纵向制度管理方面,学校通过教务处、二级学院、专业教研室和课程组等逐层管理并监督课堂教学,教务处统一规范教学管理制度,二级学院优化专业结构,专业教研室完善课程体系,课程组制定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案等。
2.评价质量方面
以提升教师的教学动力和学生的学习动力为目的,通过降低人工评价比重或避免人工评价干扰,采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和公平量化考核机制,完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学生学习及成长监测体系及评价模式,最终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提升课堂教学评价质量[7]。
结语
“课堂革命”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而“三教”改革的重要抓手正是“课堂革命”。因此,高职教育需通过“课堂革命”对标“三教”改革的要求,分析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挖掘并领会“课堂革命”的内涵。从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模式、开发新型的课程资源呈现形式、构建新型的教学评价机制三个方面,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