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与评价
——以小说教学为例

2024-04-15孙凯凯

林区教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整本书新课标小说

孙凯凯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阳 550025)

引言

关于“整本书阅读”,叶圣陶先生也将其称为“读整本书”,并倡导将语文课本中的部分章节选段的课文教材变为“整本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提倡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逐步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读书方法[1]。本文以小说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说这类体裁来研究整本书阅读这一任务群的阅读教学与评价,以期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探索出更多体裁的教学策略与评价方式。

一、转变阅读理念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在新课标中被列为三个板块:必修、选修和选择性必修,并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了不同的阅读要求。深入研究新课标后不难看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新课标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第一个任务群,新课标将阅读作为高中语文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整本书阅读的概念与学法同以往的单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有区别但也有联系。单篇阅读又叫文选型教材,即一般常见的阅读作品及试题中出现的阅读理解作品;群文阅读则是在语文课堂中共同阅读几篇文章,并在之后的表达与分享中找出文章的共性,更注重教师和学生的阅读量。当前大部分高中课程的小说阅读教学比较重视教授学生知识点和提分技巧,出现唯分数论、唯成绩论,忽视了学生在阅读小说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高中阶段的小说文本入选教材的初衷,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水平,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的重要载体。

1.转变教法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同时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事物也随之增加。在网络的冲击下,传统纸质媒介书籍的地位受到严重影响。学生能够接触到的阅读内容已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作品,阅读的书目千变万化,且随着传统传播媒介的衰落,学生的阅读也趋向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一般阅读均以提高学习成绩和培养某种竞赛能力为目的,忽视了文学作品中的内涵理解与文字魅力,更趋向于实用性和功利性,为获取最有利于自己的片段而不顾其上下文的协调性与文化性。强调整本书阅读,更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深入思考、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模式[2],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质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更应明确小说是作家阐释对世界认知的一种文学体裁,在高中阶段学习小说文体,主要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提高文字的辨别能力、感受不同作家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师要帮助学生臻选日常语文学习中的阅读内容,确定整本书阅读的书目,让学生能够从中真正获益。在课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小说,让学生读有所得,并通过联想,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作者笔下的人生经历相联系,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分享中成长、收获,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梳理入选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篇目发现,越来越多的现代主义小说、诗化小说等类型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而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讲授传统小说的理念和方法来应对[3]。学生很难把握现代主义小说和诗化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及主题,久而久之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就会被扼杀。教师应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特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教学,如,诗化类型的小说《哦,香雪》《百合花》等在讲解时应重点带领学生品味小说诗化般的语言和意境。

2.转变学法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同时学生要学会“存疑”,即将问题带入阅读中,并在恰当的时间进行有效提问。教师也要从疑问中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思考,帮助学生构建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逻辑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大环境中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在情境中打开语文世界的大门,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思维。除了设置情境教学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疑问中形成问题思维,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得启发。在问题探究环节中,我们发现语文学习不是大量练习、做题就能形成语文思维方式,而是需要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首先,要明确问题的有效性,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及时汇总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其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将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到课后进行分析研究,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最后根据反馈为学生作统一的讲解。

二、制订阅读计划

整本书阅读贯穿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程,通过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素养。在当前的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缺少整体规划,很难协调课时有限和小说教学内容繁多的矛盾,同时对课外小说文本的阅读学习不够重视。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着眼于整个高中阶段,规划好课内外小说阅读教学方案,安排好阅读时间和教学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1.课内阅读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小说作为篇幅较长、教学难度相对较大的文学作品,一直存在着教授浅显、未深入解读作品内涵的困扰,且在高中阶段每门课程都有固定的时长和课时,致使教师很难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篇幅较长的小说文本,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安排好学生的小说阅读时间,教师可以先自行阅读,从文本中总结概括出作品的文字意蕴,从而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小说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其次,教师要保证学生自行阅读小说的时间,在备课时应提前规划学生在课堂中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除此之外,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确定几个大章节作为“群文阅读”的教学内容,将教材中的小说进行有机整合,组成小说专题开展教学,在整合教材小说类型时不限于一种方法,可按照小说的主题进行分类,如叙事类、神话类、悬疑类等,也可以按照小说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如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等。教师可以根据整合后的小说文本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小说对比阅读教学,采取谈论会的方式将同一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或同一题材不同作家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如,鲁迅先生的杂文与小说进行对比,必修上册《荷塘月色》与其所在的第七单元中的《我与地坛》《故都的秋》两篇散文进行对比阅读,组织一次交流分享会,分组讲解文中字词之美,分享会后教师再进行讲解。当然无论是小说专题教学还是小说对比教学,都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尽可能无限地学习和领略小说的美,进而对小说的阅读和学习有一个系统感知。

2.拓展阅读

学生的阅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受时间等因素限制,学生在课堂内的阅读不能很好地发挥到极致,导致阅读量和知识量提升困难。因此,教师要利用好学生课后的阅读时间,通过课外阅读来配合课内阅读,形成课内课外共同协作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安排课外阅读时,要结合课堂内讲解的阅读教学技巧和学情,选择合适的书目尝试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更深入地挖掘作家的文字魅力,适当引入课外阅读篇目到课堂中来以丰富课堂教学,如,讲解小说《祝福》时,可以给学生拓展鲁迅先生的同类题材小说《药》《阿Q正传》,或帮助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故乡》等经典篇目,加深学生对此类题材小说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可以引入其他作家同类题材的小说进行拓展阅读,强化小说节选片段向原著的拓展阅读教学。教材中所选的小说多为长篇小说的节选片段,容易让学生对原著的认识片面化,对原著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局部化,因此在教学时要概括总结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或人物的动作描写,从而正确把握人物形象。如,在学习《百合花》时,大多数学生仅仅通过“百合花”这一物象来把握作品中人物的形象特点,殊不知在作品中除了可以通过“百合花”这一物象来推测人物形象外,还可以通过文中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形象特点。在阅读小说作品时不能仅仅通过事物或特征来判断人物的形象特点,而是要尝试在文中找寻几个反映人物特点的词语和句子,从而准确判断,避免含糊不清。通过讲解《百合花》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引导学生尝试学习并捕捉《哦,香雪》中的人物形象。这两篇文章均属于诗化类型小说,在赏析时要深入挖掘句子与句子之间、字词之间的内涵。在讲解完课内知识点后要给学生安排好课外小说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诗化小说《荷花淀》,教师做好对学生课外小说阅读的指导、监督,给学生规定确切的完成时间,督促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和周末阅读必读的课外小说,完成一定量的阅读积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阅读技巧,基本把握住小说脉络,明确在阅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定期在课堂内召开读书交流分享会,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教师要做好收集与记录工作,帮助学生形成阅读记录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完善评价机制

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前教师应仔细研读新课标,不断学习有关整本书阅读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当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主要以教材中选编的小说为主体,而在小说阅读教学与评价中一直存在着一种尴尬的局面,那就是读了长篇小说未必在考试中能考出好成绩。长期以来,对长篇小说的阅读教学测评多是拘泥于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测评形式也基本上是固定化的几种类型,以客观题为主,分值固定、形式固化。因此,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和评价时要注重以阅读原著为出发点,聚焦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为根本。

1.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如何评价一部文学作品、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阅读者。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评价时,要构建一个多元评价体系,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教师也可以从不同的评价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技能。首先,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及时参与学校的集体备课,多听、多看、多学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并及时充盈自己的知识储备。在讲授小说教学时要掌握学生对于本篇文章的了解程度,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能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可以利用“评点法”测评学生的阅读感受,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自由选取“点”来评价人物性格特点、中心思想、艺术手法等,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其次,新课标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不再单纯地指教师个人的评价,还需要学生与家长的评价。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对阅读教学的直观感受评价也至关重要。教师可组织研讨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互评、组组互评。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让学生选择角色扮演,通过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揣摩人物的动作,从而用“演”的方式再现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掌握人物的形象特点。而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更多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策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实践时要注重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祝福》这篇小说时,首先要进行阅读前小测,了解学生对作者以及小说背景的掌握情况,之后根据测试结果开展“小小老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搜集资料讲解段落的知识点,教师在下课前对每组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讲评。这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既锻炼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对文章的知识点理解得更加透彻。通过教师的点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2.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叶圣陶先生认为,“文章是多方面的东西,一篇文章可从种种视角来看,也可以应用在种种的目标上”[4]。小说这类文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众多体裁中占比最多,阅读小说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最直接的方式之一。阅读小说不论在考试,还是帮助学生今后阅读其他类型体裁作品都有重要意义。在开展小说阅读教学时不应将阅读篇目分开单独讲解,可开展群文阅读,以群文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同种类型作品的知识点,但串联的讲解也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的遗忘与把握不精确。因此在进行小说阅读教学时开展定期的测评,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与知识的巩固。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可采取最常用的方式: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的小测试,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以调整教学计划和技巧;形成性评价又叫过程性评价,通常是在教学进度的中间段开展,能及时了解学生是否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在整个教学进度中学习情况的反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提到的整本书阅读篇目为《红楼梦》,在进行此类文学经典名著阅读时,可以让学生回顾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重温撰写“人物评论”的方法与技巧,并将其运用到学习《红楼梦》时的人物特点分析中。

结语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新课标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第一个任务群,要求在教学时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阅读整本书,而不是让教师代替学生阅读,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并形成自己阅读整本书的方法技巧。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提升审美鉴赏力和综合素质的载体,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完善人格品性的有效渠道。通过小说阅读教学,学生能够从作者的视角体验到不同的人生经历,了解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结识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在作者创作的小说世界中获得知识的提升和情感的陶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部分高中小说阅读教学没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据此,本文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策略,旨在让小说阅读教学更加合理和高效,为“整本书阅读”教学与评价提供小说体裁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整本书新课标小说
《论语》整本书阅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