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研究概况及发展策略探析

2024-04-05杨晶杨永坤

传播与版权 2024年5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发展策略新媒体

杨晶 杨永坤

[摘要]媒体融合方面的文献研究有助于梳理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的发展历程及研究趋势。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CSCD来源期刊为数据源,检索到与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主题相关文献91篇,从文献发布年代、来源、作者、机构、研究热点与趋势等方面分析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研究显示:该领域高产作者较少,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作者和机构之间合作较少;2005—2023年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可大致分为探索期(2005—2009年)、发展期(2010—2018年)和成熟期(2019—2023年)3个阶段,整个发展过程与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历程大致吻合但稍显滞后;媒体深度融合、全媒体融合研究以及农业科技期刊强刊兴农的路径探索将成为该领域后续的研究方向。农业科技期刊人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为农业科技期刊注入更持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新媒体;发展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以及新媒体之间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并向全媒体融合迈进。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农业科技期刊肩负传播农业科技信息、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引领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进一步迎来发展新机遇。当前,农业科技期刊积极探索转型与发展路径,融入媒体融合发展,优化与整合学术传播产业链。同时,各界也展开相关研究和报道,但系统性分析不足。因此,文章采用可视化分析法,总结、梳理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热点等概况,分析其特点及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及媒体融合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CI、

CSCD来源期刊为数据源,检索与农业科技期刊相关的主题为“新媒体+传播+新媒介+媒体融合+全媒体+网站+OA+微博+数字出版+优先出版+App+微信+出版平台+抖音”等方面的研究文献,经笔者手动剔除无效文献后,获得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主题相关文献91篇,再以Refworks格式导出相关记录,作为分析样本数据,并采用CiteSpace等軟件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及可视化分析。检索日期截至2023年7月14日。

二、结果与分析

(一)文献发布年代分析

文献的年代发布情况可以反映某领域研究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有助于各界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发展历程及其趋势。文章分析获得的91篇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主题相关文献,发现农业科技期刊媒介融合研究始于2005年。周桂莲等对40种农业科技期刊上网及网站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有6种期刊建有期刊网站[1]。张行勇等也提出农业科技期刊应当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建立期刊网站[2]。由图1可知:2009年,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达到首个发文量高峰(10篇),经分析发现,其主要集中在张志转等[3]、周桂莲等[4]对农业科技期刊网络传播情况、信息化现状的综合分析;2017年,关于农业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研究出现[5-6];2019年前后,对农业科技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的研究大量涌现;2019年,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达到第二个发文量高峰,其中孙淑培对农业科技期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进行探索[7];2021年,农业科技期刊以自身发展实践为例,提出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发展路径[8-9]。总体来看,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发展的关键节点与我国媒体发展历程相符但稍显滞后,如:2010年以前,其主要是和网络的融合;2010年以后,其主要是和微媒体的融合[10],随着国家相关文件的出台,2019年、2021年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进入高峰阶段。

(二)文献来源、作者及机构分析

文章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获得的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主题相关文献中,《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的发文量分别占所检索到的文献总数的24.18%(22篇)、23.08%(21篇)和14.29%(13篇)。同时,《广东农业科学》发文量4篇,《中国农学通报》发文量3篇,《出版广角》《北方园艺》《中国编辑》发文量各2篇。此外,有22种其他期刊发文量各1篇。整体来看,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的文献来源期刊相对集中。

研究还发现:在作者方面,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安徽农业科学》编辑部的张志转和朱永和(各12篇),两者形成了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然后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的张辉玲和苏柱华(各6篇)等;在机构方面,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机构累计发文量49篇,占所检索到的文献总数的53.85%,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安徽农业科学》编辑部(12篇),然后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6篇)、南京农业大学(5篇)、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5篇)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篇)。整体来看,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的作者和机构之间合作较少。

此外,由表1可知,笔者所检索到的文献共涉及作者68人,其中:发文量8篇的作者1人,发文量4篇的作者2人,发文量3篇的作者1人,发文量2篇的作者8人,发文量1篇的作者56人。根据洛卡特定律,某领域发文量1篇的作者比例在60%左右时,其核心作者群形成[11]。在获得的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主题相关文献中,发文量1篇的作者数量占所检索到的文献作者总数的82.3%,这说明在该领域研究中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3篇。从表1也可以看出,发文量大于等于3篇的作者有4位,累计发文量19篇,占发文总量的20.88%,小于普莱斯定律50%的标准,这说明该研究领域高产作者较少。

(三)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文章采用Citespace对获得的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主题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图谱、时间线谱图,并设置节点为Keywords、时间切片为1,选择Path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和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进行修剪、运算。在生成的图谱中,通常Q>0.3代表聚类的模块性显著,S>0.5被认为聚类是合理的,S>0.7则被认为聚类是可信且高效的[13]。研究得到的聚类数据为Q=0.8463、S=0.9508,调和平均数(Q,S)=0.8955,这表明该聚类是合理高效且令人信服的。

1.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可高度概括研究主旨,是研究内容的重要体现[14]。研究通过Citespace分析得到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表2)及关键词共现图谱(图2)。由表2可知,从关键词首次出现的年份来看,从网站建设到电子期刊、网络传播,再到信息化、“互联网+”和新媒体以及媒体融合,基本囊括了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的发展进程,其中网络传播是出现频次相对最多的关键词,然后是新媒体、网站建设和电子期刊,而信息化、媒体融合、“互联网+”出现的频次较低。

另外,从图2可以看出,新媒体、媒体融合、深度融合、全媒时代等关键词的节点较小。由此可见,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然而,新媒体、媒体融合等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并将逐步向全媒时代迈进。

2.关键词聚类与时间线谱分析

聚类分析通过科学计算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归纳总结,能够依据数据特征发现数据隐藏的规律和关系[14-15]。

时间线谱图能够直观反映不同时间某研究领域的热点及其衍生关系,进而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由图3、图4可知,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凸显5个核心聚类,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探索期(2005—2009年)、发展期(2010—2018年)和成熟期(2019—2023年)。

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的媒介形式主要有网站、微信公众号、OA、数字出版、微博、App等,其中网站相对来说是科技期刊媒体融合最早的媒介形式。2001年,赵大良等提出科技期刊网站建设的重要性[16]。而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则起步较晚,张行勇等于2005年提出农业科技期刊应当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建立期刊网站[2],同年周桂莲等对40种农业科技期刊上网及网站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1]。2009年,周桂莲等对我国农业学术期刊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分析[4]。张志转等对38个综合性农业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的网络传播情况进行分析[3]。可见,2005—2009年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处于探索阶段。

2010—2018年为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的發展期,主要集中于针对农业科技期刊转型发展实践及策略的相关研究。孙岩等结合《种业导刊》电子期刊的制作经验,对多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期刊中的应用进行研究[17]。高宏对农业科普期刊数字化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数字化时代农业科普期刊的破局思路[18]。刘新永等提出利用信息化提高农业科技期刊广告经营能

力[19]。覃圣云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农业期刊发展策略进行研究[20]。金会平等对农业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用户黏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测量方法进行探析[5]。杜辉等以4种农业类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试运营实践为例,总结“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情况,并提出推进农业科技类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展的建议[6]。

2019—2023年为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成熟期,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媒体深度融合及助力期刊影响力提升方面。孙淑培对农业期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进行探索[7]。鲁博等对新媒体背景下农业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途径进行探讨[21]。杜辉等对农业科技类期刊如何进行网站建设和升级进行经验总结[22]。徐琳君等对媒体融合背景下农业核心期刊App的发展进行探析[23]。赵鑫等对数字乡村视阈下农业科普期刊的数字化发展路径进行研究[24]。吕晓梅等探析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我国农业期刊集群化发展实践及其创新模式[25]。赵赟等以农业期刊集群构建的山西农业科技传播协同创新联盟实践为例,探索农业科技传播创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模式[26]。

整体而言,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且媒介应用形式较单一,缺乏各类新媒介的融合发展,其媒体融合任重而道远。

三、研究结论及发展策略

(一)研究结论

文章通过对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热点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该领域高产作者较少,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作者和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亟须加强学科融合及多视角研究;媒介应用形式较单一,缺乏各类新媒介的融合发展;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新媒体、媒体融合等成为继网站、网络传播、信息化等之后新的研究热点;2005—2023年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研究可大致分为探索期(2005—2009年)、发展期(2010—2018年)和成熟期(2019—2023年)3个阶段,数字乡村、乡村振兴等关键词表明其研究热点与政策紧密相连,该领域研究将向媒体深度融合、全媒体方向,以及农业科技期刊强刊兴农的路径探索方向发展。

(二)发展策略

文章针对当前农业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准确识变,树立全媒体融合思维。为了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农业科技期刊人要加快转变传统媒体工作理念,及时把握新技术、运用新思维,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实现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交互化。同时,农业科技期刊人也要注重跨媒体的相互融合,创新媒体形态。此外,农业科技期刊人还应通过学术平台、农业专业网站等多种渠道,提高农业科技期刊的可见度和传播效果。

第二,科学应变,深化媒体融合体制改革。农业科技期刊人应建立科学评价体系,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建立用户评价机制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农业科技期刊的质量、影响力和传播效果,以增强农业科技期刊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农业科技期刊人也要转变传统经营理念,用新媒体思维再造业务流程,通过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内容表达形式,增强和提高农业科技期刊的可读性和吸引力。此外,农业科技期刊还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整合相关资源,寻求跨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第三,主动求变,培育新时代“三新”人才。当下,农业科技期刊亟须拥有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的“三新”人才,如大数据分析师、新媒体运营人才、新渠道拓展人才等。除了积极吸引“三新”人才,农业科技期刊还应加强对原有人才的新媒体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引进、交流等多种方式,鼓励农业科技期刊人积极探索新的领域和话题,了解农业科技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研究成果,增强和提高对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主动融入媒体融合的时代大潮,为农业科技期刊注入更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周桂莲,李桂丽.对40种农业科技期刊上网及网站建设现状的调查和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03):355-358.

[2]张行勇,李明德,郭柏寿.办好农业科技期刊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03):275-278.

[3]张志转,朱永和.38个综合性农业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的网络传播情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4):16736.

[4]周桂莲,温晓平,南红梅,等.我国农业学术期刊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制约因素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01):85-89.

[5]金会平,鲁满新.农业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用户黏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測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06):526-531.

[6]杜辉,陈建林,陶雪娟,等.农业科技类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实践与发展[J].编辑学报,2017(S2):62-65.

[7]孙淑培.农业期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探索[J].编辑学刊,2019(05):101-106.

[8]孙明,赵慧君,谢艳丽,等.媒体融合背景下行业科技期刊对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农业机械》的实践为例[J].编辑学报,2021(02):133-136.

[9]刘忠丽.地方科研院所农业期刊新媒体化的途径:以《贵州农业科学》为例[J].出版广角,2021(16):53-55.

[10]杨驰原.刊网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出版发行研究,2014(12):58-60.

[11]彭希羡,孙霄凌,朱庆华.国内社交网络服务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12(03):414-418.

[12]孙雨生,仇蓉蓉,黄传慧,等.国内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进展:研究力量和知识基础[J].情报杂志,2013(12):175-182.

[13]戴上,张彦妮.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矾根研究进展分析[J/OL].分子植物育种:1-21[2024-01-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6.1068.S.20230711.1049.004.html.

[14]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02):242-253.

[15]侯海燕,陈超美,刘则渊,等.知识计量学的交叉学科属性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03):328-332.

[16]赵大良,荆树蓉,葛赵青.科技期刊上网及其网站建设[J].编辑学报,2001(01):41-42.

[17]孙岩,马中杰,卓文飞.多媒体技术在农业科技期刊中的应用[J].编辑学报,2011(01):75-78.

[18]高宏.农业科普期刊如何应对数字化出版浪潮的冲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04): 602-605.

[19]刘新永,林玲娜,王景辉,等.利用信息化提高农业科技期刊广告经营能力:以《福建农业科技》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04):768-770.

[20]覃圣云.移动互联网时代农业期刊发展策略研究[J].学术论坛,2015(12):162-166.

[21]鲁博,谈平,武星彤,等.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途径的探讨[J].编辑学报, 2019(S1):43-44.

[22]杜辉,杨红,李俊,等.如何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类期刊网站的吸引力[J].编辑学报, 2019(S1):93-96.

[23]徐琳君,陈国荣,逯连静.媒体融合背景下农业核心期刊App的发展探析[J].编辑学报, 2019(S2):179-182.

[24]赵鑫,韩瑞麟,魏丽珍.数字乡村视阈下农业科普期刊的数字化发展路径及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05):614-621.

[25]吕晓梅,刘迎春,杨爱东,等.我国农业期刊集群化发展实践及其创新模式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3(06):700-707.

[26]赵赟,佘小宁.以农业科技传播创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基于农业科技期刊集群构建的山西农业科技传播协同创新联盟实践[J].出版广角,2021(18):20-22.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发展策略新媒体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