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路径

2024-04-05王鹏举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风全员三全育人

张 婕 贾 静 王鹏举

(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全国教育相关会议中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进一步深化扩展“三全育人”理念。学风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治学态度、治学方法、治学环境及治学成效,同时涵盖学生学习风气、教师教学风气、党政人员管理风气、教辅人员服务风气。学风是高校的灵魂,学风建设是一所高校的重要举措和立校之本,它反映了高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国家重视学风建设与学生培育,由此便从“三全育人”的角度重新对当代学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学风建设,旨在从“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角度探讨学风建设的具体实践过程[1]。

一、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优良学风,是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前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更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新时代,学风建设不再是之前所呈现的单一化模式,而是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以多样化形式、多角度渗透的方式进行。从“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新理念切入,可以发现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所制作的问卷包括学生对学风建设情况的总体评价、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对自我学习的评价及个人的发展与规划四部分。我们将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效能、学习目标、学生对于教师授课水平和学校管理模式的评价等,来总结学生对于学风建设的看法和意见。

从“全程”来看,我们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进行了沟通谈话与问卷调研,以期探寻不同阶段的教育需求和发展规律;从“全员”来看,我们广泛征集了学生对于教师及校内外资源的评价意见,旨在掌握不同人群对学风建设的贡献程度;从“全方位”来看,我们从科学研究、实践方面、第二课堂、家庭教育、素质提升、党员学习等诸多层面探寻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为更广泛客观总结问题奠定基础[2]。最终,我们通过阅读文献、查阅资料、进入课堂听课、与学生谈心谈话、进行问卷调研等多种途径,归纳了学风建设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

(一)学生专业认知度与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学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反映的是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是正处在人生黄金时期的大学生,他们本该努力学习、锤炼本领、增长知识,但部分学生却将时间和精力荒废在网络游戏与短视频上。课堂效率不高,课外自习时间投入很少。学生普遍存在专业认知度不够、对当前所学专业不甚了解的情况,部分学生对本专业兴趣度不高、认同感不强。一些学生从高中升入大学后,无法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学习方法不佳、学习精力不足,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同时存在考前突击复习、囫囵吞枣的现象,部分学生并未掌握全部专业知识点,在参加工作后,对于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弱,无法取得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课程吸引力与专业教师影响力有待加强

从教师授课视角来看,部分教师存在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方法陈旧、个人感染力欠缺的情况。个别教师以考试为目的进行授课,照本宣科,对于实践性和趣味性不够重视。课堂授课时重点不突出、学习目标未讲解清楚,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未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专业知识。授课完成后,部分教师未及时进行检测,使得学生无法及时收到反馈;同时不注重课业帮扶,使得部分学困生未及时得到引导与帮助[3]。

(三)学工管理方式与学风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学工部门与教学部门,在学风建设方面存在工作职责泾渭分明、互不牵连或者责任界限不明晰、相互推诿的两极分化情况。在沟通问题上,辅导员、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沟通少,导致工作出现盲区,例如辅导员对学生旷课情况了解不够,无法及时进行监督惩处;任课教师只对自己所授课程有所关注,未与辅导员形成平行管理,未在可控范围内及时提醒学生。

二、“三全育人”背景下学风建设的关键点

“三全育人”工作是高校发展中的新挑战,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工作格局、工作内涵提出了新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提出了新期待;也对学风建设的发展模式建立了新规定。故在高校进行学风建设的过程中,“三全育人”工作面临诸多瓶颈。高校部分任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对“三全育人”的理念认识不足,格局和站位不够高,未能将“三全育人”理念贯穿立德铸魂、授业解惑的日常工作中;“全员”育人中职责不清、“全过程”育人中衔接不紧密、“全方位”育人中资源整合不齐全,导致校内各部门、各环节协同配合的职责没有清晰界定;同时,“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学风建设成效不明显,部分高校仍然呈现“重教书轻育人”的理念,没能立足于“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这些都是高校育人体系中的不利因素。

(一)全员育人重在整合教育资源

高校重视学风建设,就要提升全校师生对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统筹“教师、学生、校内外资源”,形成上下一心的育人合力。高校应在教育教学中围绕育人主旋律,积极落实全员育人责任制,明确一线教师、学生群体、干部职工、校友企业等各个群体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凝聚全员工作共识,激发全员共建力量,形成学风共建的良好氛围,从而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

(二)全过程育人重在把握教育规律

“全过程”要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进行学风建设,遵循学生个人成长发展规律进行人才培养。根据在校生各阶段的成长表现与学习特点,大学一、二年级应抓适应性教育、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及学习习惯养成教育;高年级应抓专业引导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教育、就业及深造发展教育、职前就业技能培训教育,以此帮助学生实现角色转换。

(三)全方位育人重在培养综合能力

“全方位”要求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将德智体美劳作为学风建设的有力补充,目的是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例如:社会实践与志愿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服务能力;第二课堂等校园文化生活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阳光性格、健康勇毅的体魄;学生工作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团结协作能力,激励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

三、“三全育人”背景下学风建设的实现路径

“三全育人”下学风建设的具体实现路径仍然从“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三方面来探索。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学生本人、朋辈在学风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校其他职能监管部门、校外资源齐心协力构建全员育人共同体,同时强化“以人为本”的学风建设理念,把握全过程育人的工作规律;并且落实学风建设常态化,打通多渠道全方位育人新模式。

(一)加大授课教师的感染力度

专业课教师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高校的学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职业能力、价值引领能力,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在打造师生共同体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须重视教学评价机制,通过规范的奖惩制度和考核办法,选拔出品德素质高、教学能力强、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师德标兵;并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如知识竞赛、公开观摩课、优课分享等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治学能力、培养治学精神,以期优化师德师风。

(二)理顺学风监督的管理模式

为保证学风建设的实施效果,学校可组织党政班子人员、学工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教务管理工作者及各学院辅导员与班主任共同负责监督管理工作。必要的奖惩机制可以引导形成一批优秀的管理者典范,也可提高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其中,辅导员作为学生发展、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务必要做到多转宿舍、多进教室,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和生活思想动态。各部门须加强学生管理,严格督促学生到课情况和上课质量,通过惩处机制保证学生养成自觉按时上课、认真听课的习惯;对于学业困难的学生及时监督授课教师开展帮扶,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保证帮扶指导发挥最大作用[4]。

(三)提升学生主体的个人能力

学生的个人能力包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自我约束力。授课教师和学工管理人员要纠正学生“上大学无须刻苦学习”的思想,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培养其对科研的热爱及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鼓励对学业感到迷茫的学生找到专业兴趣点,引导高年级学生延伸学习方向,以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大一学生入学期间频繁灌输规范上课、认真学习的观念,使得学生将“按时到课、专心听课、自主学习”纳入日常习惯中,以此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同时要重视朋辈引领效应,朋辈可以打破师生之间的代沟,高校须发挥优秀学子和学生骨干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培养优秀学生的过程中,建立帮扶、协同、引领的学风建设机制,引导更多学生勤奋学习、开拓进取。

(四)重视学科特色的学风建设

各学院要基于学院文化差异和人才培养特点,开展具有学院特色、学科优势的学风品牌活动,例如“无手机课堂”、学业困难学生预警前置、校友远程助学、“早鸟行动”、“班级学风小组活动”等。学院从教师授课、学生听课、学工监督等方面均开展创新工作,融入信息化新方法,开展讨论式探究式教学,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知识背景和发展前景,确立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职业规划,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度与发展认可度,提高学风建设的实效性[5]。

(五)把握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

大学生涯分为不同阶段,各个阶段对应着适合的教育方式。要认真上好新生入学第一课,纠正学生“上大学就轻松”的错误思想,加强专业认知教育和大学生活适应性教育,落实新生的“晚自习制度”“早鸟行动”“无手机课堂”,维持课堂秩序,加强学生的听课质量;大二阶段做好科研引领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培养好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习惯,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竞赛、实践、实习等与学业有关的活动,以此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行动力,帮助学生在此过程中确立个人发展目标;大三阶段,学生须注重专业知识积累,埋头钻研,逐个击破,提高自身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辅导员应及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开展考研保研经验交流会、毕业生交流会、优秀校友宣讲会、就业创业讲座等,让学生对未来有更清晰的认识;大四注意重点帮扶,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为班级学生联系实习场地,为就业困难的学生寻找机会,鼓励优秀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不断进取,打造全院共同进步的蔚然学风。

三、结束语

“三全育人”背景下的学风建设,在理论上具有完整的逻辑架构,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契合了教育发展目标、拓展了教育发展空间。新时代的高校学风建设面临新形势、新挑战,要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引领下,采用多样化形式、多渠道途径、多领域协同的方法,整体优化学风建设体系,促进优良学风形成。

猜你喜欢

学风全员三全育人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全员核酸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