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育路径探究

2024-04-05郑晓鑫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辅导员

郑晓鑫

(广东东软学院,广东 佛山 528225)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2022 年8 月,教育部会同中宣部等十部门制订并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旨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增强铸魂育人效果。其中,构建“大师资”体系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方案》在“构建大师资体系”的部分多次明确提出,要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辅导员培养培训,提升辅导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校辅导员既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又要在所有学科课程、科研活动、网络空间等领域开展课程思政工作。

一、“大思政”育人格局下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新诠释

在“大思政”育人格局下,“三全育人”多元教育主体的角色定位被重新诠释。作为我国特有的高校教育岗位,辅导员是重要且特殊的育人主体之一,角色定位更加明确,从岗位与职责看,辅导员不仅要做好学生日常管理的本职要务,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关注学生的思想健康,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和“贴心人”,做好学生未来职业规划与就业引导的“主心骨”,更要意识到自身是高校思政建设的“中流砥柱”,是承负起“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广厦之一椽,是在学生工作一线落实高校党委“立德树人”根本育人任务的“排头兵”,是从课堂之外在思政教育和心理建设层面搭建起教师、学生之间桥梁的“建筑师”。

由此可见,“大思政”体系下的辅导员角色,实际上是学生管理、教学协同、上情下达等各种工作角色的有机叠加,正如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所言:“多重角色的良性整合是系统有序的前提。”系统论认为角色的整合就是不同角色之间的积极因素相互吸收、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角色被不断优化、矫正与规范,最终成为更好的整合型角色[1]。“大思政”理念下,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从平面、单薄走向丰富和立体,正与系统论的思想不谋而合,辅导员只有处理好自身所扮演的多重角色的关系,才能在“大思政”导向下,更好地融入“大队伍”,成为“大先生”。因此,在“大思政”视野下,辅导员要打破工作边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管理和专业教学之中,其角色必须体现出鲜明的政治自觉、知识自信和职业自律:政治自觉是辅导员的思想底色,辅导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维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知识自信是辅导员的工作之基,辅导员要持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坚定理想信念,提高业务能力,知识自信使辅导员在育人实践中敢于开拓、勇于创新;职业自律是辅导员的立身之道,辅导员要坚守职业道德,任劳任怨,全心全意服务学生,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践行工作理念,在岗位上争作表率。

二、“大思政”育人理念对辅导员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新要求

(一)“大思政”育人理念对辅导员专业能力的新要求

1.增强新时代学生工作中的共处管理能力

辅导员的学生工作重在沟通,共处管理能力是辅导员工作的首要能力。“大思政”理念对辅导员的共处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2],辅导员需要具备强化价值引领、化解矛盾争议、提高组织领导的共处管理新水平。在学生工作方面,辅导员要用正确价值观感染和引领学生,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倾听学生的诉求,化解学生间的矛盾与争议,维护学生关系和睦;还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好学生干部和组织的表率作用,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助手,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参与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2.增强多元育人主体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

“大思政”之“大”,在于多方主体的育人参与,辅导员的工作范围与各育人主体均有交叉,要求辅导员必须增强与其他教职员工的沟通协作能力,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工作合力与协同育人效应。这就要求辅导员进一步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大思政”体系下的辅导员应做到: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配合教师做好课堂教学;与心理咨询师、校园心理医师、学生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与校院党委、管理层始终保持密切联系,定期汇报学生工作动态,提出工作建议;善于组织与动员,为思政实践活动准确对接社会机构、实践场地等公共服务资源,引入资金支持[3]。

3.强化网络时代舆情管理与社会关系处理的能力

“网络思政”是“大思政”的重要实践场景之一,也与辅导员工作密不可分,是要求辅导员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新需求,强化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新能力:一是新媒体技术应用的能力,要求辅导员善于通过网络察知学生需求,及时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避开网络陷阱,关注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二是舆论观察、分析和引导能力,要求辅导员始终关注网络热点话题,积极做好舆论管控和舆情监督管理工作,维护学校声誉;三是处理校内外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政府部门等,妥善应对社会问题,谨思慎言,维护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良好关系。

(二)“大思政”育人理念对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新要求

1.树立投身思政育人“大队伍”的职业意识

“大思政”更强调形成育人集体、依靠集体育人的重要性,辅导员必须牢固树立集体主义育人理念,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成长依赖于集体成长,辅导员的个人价值也只有在思政建设指导下的育人“大队伍”中才能实现。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业使命,自觉融入、终身投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在工作中勇于打破部门藩篱,与专业教师等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参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辅导员才能在“大思政”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贯彻“自律”,接受“他律”,以高尚师德感染学生

2021 年12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是对当年7 月“大思政格局”政策的补充,明确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置于“大思政”蓝图的重要位置,要求辅导员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将崇高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觉追求,做到“自律”与“他律”的统一:“自律”即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个人品德修养,以高尚师德感染和激励学生,防微杜渐,警醒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和行为偏差,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更要坚持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楷模;“他律”指遵守规则和制度的外在约束,规范辅导员职业行为,接受组织管理和监督制约,严格执行思想政治工作纪律,坚决杜绝思想言论上的“超边越界”,自觉接受考核、评价与问题追责。只有做到“自律”与“他律”相统一,辅导员才能持之以恒地坚守职业道德,担起为国育才的重任。

3.丰富知识储备,增进知识自信

从“职业知识”这一辅导员必备的职业素养来看,“大思政”要求辅导员必须构建系统、完整且不断更新的职业知识体系。首先,辅导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思政素质和理论学养,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其次,辅导员还要全面掌握学生工作规章制度、法规政策,了解政策制度变化,熟练运用辅导员业务知识开展日常工作;新时代的辅导员还要兼具心理学知识,能够运用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在指导学生成长中发挥跨专业优势;还要顺应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掌握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辅导员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以丰富的知识储备,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敬仰、尊重的“大先生”。

三、“大思政”育人格局下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培育策略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的思政理论教育,增强政治引领力

为增强辅导员的政治引领力,高校应当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采取有力措施,构建系统完整的思政理论教育体系:一是要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门,配备专兼职教师,专门负责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研究工作;二是要定期组织辅导员集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以思想武装头脑,要以专题研讨、互助共研为主要形式,有针对性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理论、新热点、新成果,深刻领会“大思政”的背景、内涵及辅导员工作的新要求;三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新型移动学习平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专栏,形成辅导员自主学习和研讨的长效机制;四是要以问题为导向,组织辅导员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培养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五是定期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测试与评估,督促辅导员真正提高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运用能力。只有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落到实处,辅导员才能在新的理论框架和育人体系中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引领学生主动贴近组织、向党靠拢。

(二)完善辅导员培养、培训体系,切实提升辅导员的业务水平

过硬的业务素质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在辅导员人才培养方面,要做好培训体系建设:一是要建立内容系统、方式科学、过程严格、效果显著的培训课程体系,针对辅导员的不同工作范畴,设置政治理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管理、网络舆情、法律知识等专题培训课程,使之系统全面地掌握做好辅导员工作所需的核心业务知识;二是要采取理论授课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通过案例剖析、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方式,构造、模拟、还原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环境,强化辅导员对业务知识的运用能力;三是要组建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聘请业内专家、资深辅导员担任培训师,也可以采取校内辅导员互训互培、经验共享等方式;四是要建立校内外培训基地,选派辅导员外出学习、案例研讨、挂职锻炼,开阔视野,锻炼辅导员的社会关系处理能力;五要完善考核激励措施,通过“培训效果+日常绩效”双轨评估制,检验辅导员的业务能力情况,并探索将考核结果与绩效薪资挂钩,形成闭环的“大师资”辅导员人才培养机制。

(三)针对辅导员队伍构建师风师德长效监督机制,弘扬高尚师德

师风师德工作属于高校思政工作与教学管理的“软文化”层面[4],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机会更多、接触时间更长,除了道德防范以外,必须依靠制度的“硬约束”,针对辅导员队伍构建师风师德的长效监督机制,并弘扬高尚师德:一是要从宏观角度建立辅导员职业道德标准体系,将“为人师表”的道德楷模要求细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使辅导员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要完善日常监督管理体系,将师德要求融入日常行为和定期考核,发挥日常监督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三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广泛吸纳来自学生、教师等各方面的师德监督,形成合力;四要严格问责追责,对失范问题“零容忍”,通过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强化底线思维;五是要充分发挥表率示范作用,通过表彰奖励师德标兵,激励更多辅导员自觉仿效。只有真正使融惩戒防范、典型示范为一体的监督机制有效运转,才能使师风师德建设深入人心,久久为功。

四、结束语

“大思政”育人格局与高校教育体系正处于接轨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觉任重而道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生力量,辅导员队伍建设仍须持续深化。高校要立足于“大思政”理论的新要求、新进展,因时而进,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辅导员形成丰富的知识素养和思政内蕴,积极投身“大思政”格局的“大建设”。只有做到政治忠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辅导员才能在新时代的教育体系中找准定位,以全新的姿态书写高校思政建设与育人工作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辅导员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