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教材,有效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任务驱动式教学

2024-04-01冯艳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冯艳

[摘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对教材做到统筹把握,精准分析学段学情,科学设计驱动任务,以课前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课中任务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以课后任务提升学科素养。本文以五年级上册《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一课为例,以“激趣领航—深耕引航—赋能远航”为纲,探索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策略,以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关键词] 聚焦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任务驱动式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融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与实践性于一体。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结合教学实际,在教学实践中聚焦教材,有序地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任务,以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任务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理解力、判断力,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下面以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第二课时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聚焦教材,设計驱动任务,以服务于课堂教学实践。

一、激趣领航,聚焦认知与理解的课前任务设计策略

课前任务是指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深入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切实可行的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指引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一)聚焦课标,确定课前任务目标

《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一课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的内容,此单元分别以文字、科技和美德为中心,囊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同方面。《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一课主要围绕中华民族的文字展开,其教学目标是(1)政治认同:通过搜集资料、观看汉字演化短视频等体验活动,知道汉字不仅是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财富,从而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2)责任意识:通过合作探究,猜想汉字的变化和含义,了解汉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认识到学汉字就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道德修养:通过讨论和展示活动,明白汉字意蕴隽永,影响深远,懂得珍视并传承汉字背后所体现的道德要求。

基于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课前任务“趣味汉字研究员”:(1)搜集你感兴趣的汉字的图片,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并说一说你的心得体会;

(2)你知道哪些汉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课堂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利用图片、手抄报、资料、视频等方式进行汇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汉字的认识,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二)吃透教材,确定课前任务清单

《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聚焦两个关键词“意蕴隽永”“影响深远”。“意蕴隽永”体现汉字中凝聚着祖先的智慧和灵感,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价值取向;“影响深远”则重在介绍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国周边地区产生的文化影响,以及汉字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释放的新活力。这两个部分既独立成段又相互联系,生动诠释了汉字从古至今的变化,旨在让学生为中华民族拥有汉字瑰宝而感到自豪。

根据教材编排,笔者设计了课前任务:(1)阅读教材67-71页,和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2)在世界政区图中圈出以汉字为媒介的“汉字文化圈”,再和你的家人或同学谈谈你的感受。借助课前交流,学生能从多个角度来感受汉字的魅力,产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把握学情,确定课前任务难度

五年级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到丰富、古老且优美的汉字。但是,他们的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还不能深入理解汉字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因而对中国汉字文化很难产生认同。此外,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也正在逐步发展,他们在看待问题时也会有初步的独立思考。

根据以上学情,笔者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对汉字深入学习探究的兴趣上面,通过任务驱动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懂得要珍视祖国宝贵的汉字文化。在设计课前研究任务“趣味汉字研究员”时,笔者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同学们,汉字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文化,甚至传递着中国古代社会的信息。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汉字,仿照课本中研究汉字的方式进行探究,可以在图书馆查找汉字的相关书籍,可以使用网络查找汉字中蕴含的哲理,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思考汉字传递的美德,还可以采访爸爸妈妈或者身边的人等。

二、深耕引航,聚焦梳理与探究的课中任务设计策略

课中任务通过案例式、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与热点分析、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等多种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体来说,笔者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汉字背后蕴含着的中华传统美德、古人的思想观念及古代社会发展状况,感受汉字的隽永意蕴。

(一)明确“活动园”内容建构,把握文本联系

《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第二课时共有3个活动园板块,其中活动园1是“孝”字的古文字图片,图片旁边附上对文字的说明,问题主要围绕古文字的丰富内涵展开,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汉字造字之巧妙,明白汉字蕴含着祖先的聪明才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活动园2以古汉字“德”字为例,讲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个汉字都有丰富的内涵,以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活动园3主要引导学生搜集汉字的故事,并在留白中简单记录下来。活动园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了汉字“鑑”字的造字缘由及演变过程,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创造了汉字,汉字凝聚着先人的智慧与灵感。

笔者将活动园1—3进行整合设计驱动任务,因其知识难度和情感价值在同一个层面,都是通过对汉字进行由形到义的解析,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笔者先让学生完成课前任务“趣味汉字研究员”,接着设计了小组探究任务。教师课前准备了探究“盲袋”,在袋子里分别装了“和”“德”“信”“礼”“勤”“俭”“思”“孝”等汉字,让学生在摸到“盲袋”里的字后,以小组为单位成立汉字探究解密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讨论这些汉字的字音、字形、释义,表达自己对汉字的认识,教师再及时地给予评价。比如,汉字“思”可从“三思而后行”展开评价;汉字“信”可从“人无信而不立”展开评价;“礼”字可从“克己复礼为仁”展开评价;“勤”字可从“勤能补拙”展开评价……这样,既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即时评价,又总结出汉字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

(二)深度挖掘“阅读角”,注重情感体验

“阅读角”所提供的学习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示范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把“阅读角”学习素材当作儿童生活经验的范例、提示学习的入口,深度挖掘,使其发挥唤醒、连通、培养学生道德生活经验的德育价值。《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第二课时第二板块“影响深远的汉字”共有两个阅读角,其中,阅读角1介绍了汉字在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的传播,旨在让学生了解“汉字文化圈”,让学生懂得汉字是全世界人民的财富,要珍视祖国灿烂的文化;阅读角2则反映了汉字在现代社会所焕发的生机与活力,旨在引导学生懂得在现代社会中古老的汉字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通過图片、故事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汉字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接着,设计“小组现场采访”情境任务,请各小组把与汉字影响力相关的问题进行整理,通过现场采访的形式来深入学习阅读角1—2,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汉字文化圈”,树立文化自信;最后,设计小组讨论任务“想一想,随着科技的进步,古老的汉字还会焕发出怎样的活力”,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要珍视祖国的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三)灵活渗透“相关链接”,开阔学生视野

“相关链接”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资料性栏目,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辅助材料。《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第二课时“相关链接”是“和谐的‘和字”,这个汉字透露出古人综合全面的和谐观,体现了社会和谐与自然和谐的完美结合。此活动内容可以看作与本课学习活动相关的事实资料,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参考、范例和借鉴,以期开阔学生的视野。

笔者在本课教学中,将“相关链接”灵活地嵌入教学导入环节中。在教学导入时,先是带领学生一起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员演绎“活字印刷术”的视频片段,接着出示问题任务单,引发学生思考:想一想中国有十万多个汉字,为什么会选用“和”字向世界问好?在观看视频后,学生们若有所思。随即,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学生懂得了视频中三个不同字体的“和”字,是向全世界观众解读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进程,同时也在思考与交流过程中,明白了“和”字表达了中国人民渴望安定、和平、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领悟到汉字蕴含着祖先的智慧和灵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载体。

三、赋能远航,聚焦实践与体验的课后任务设计策略

课后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内容,同时强化学生的情感认知,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后任务驱动的设计中,笔者认为要做到任务形式创新,就要以实践与体验为主,还要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

第一,创新形式的课后任务策略。课后任务的形式需不断创新,要充满趣味和挑战,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完成。一是实践型课后任务,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参观书法展、实地走访书法家、社区宣传语言文字活动等;二是拓展型课后任务,可结合大单元教学及项目式学习,如组织开展“我是汉字宣传员”主题活动;三是家校合育课后任务,旨在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到课后任务中,如观看“汉语桥”比赛视频、开展亲子阅读等。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有效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实现树立学生文化自信的教学目标。

第二,达成素养的课后任务策略。评价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养成,必须依托开放性的、丰富的真实生活环境,并把学科内容有机融入其中,通过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表现,了解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度,并结合观察、访谈等多元形式,做出全面的评价。《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第二课时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旨在让学生理解汉字不仅是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因此,笔者在第二课时课后任务设计中,设计“我是汉字宣传员”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汉字宣传和传承中,具身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培养个性的课后任务策略。课后任务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异,观照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和兴趣等,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为此,笔者设计课后任务“我是汉字宣传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通过唱歌、剪纸、书法作品、篆刻作品、制作小视频等形式来宣传汉字。学生可以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并展示自己的特长。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聚焦教材,设计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学习重难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模式初探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实施探讨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