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梳理内容 品味细节 探究主题
——《秋天的怀念》教学新探

2024-03-29高芊芊

中学语文 2024年5期
关键词:秋天的怀念副词语句

高芊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深入解读一篇散文作品,挖掘其内涵和情感,是教师关注的焦点。笔者以《秋天的怀念》为例,试探讨一种新的教学思路,从梳理内容、品味细节和探究主题三方面展开教学,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本,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一、梳理内容

《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通过三次“看花”的描写,展现了“我”的态度变化、母亲的变化以及“我”和母亲之间情感关系的变化,这些变化构成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脉络,是理解课文的关键。

第一次“看花”。文章开篇写到,“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会突然砸玻璃、摔东西,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和绝望。母亲看见后会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包容和理解。母亲为了激励安慰因双腿瘫痪而暴怒绝望的“我”,提出去看花,但是“我”拒绝了。

第二次“看花”。随着故事的发展,时间流逝带走了些许痛苦,“我”对母亲的情感开始有所变化。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我”回答“好吧,就明天”。这一回答让母亲非常高兴,她感受到了儿子对她的依赖和陪伴。然而,母亲的健康状况却让情节突转,看花未能成行。

第三次“看花”。母亲已经病故,“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花,说明“我”已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完成了母亲的遗愿。“我”看到绚烂多彩的“菊花”,想到母亲以及母亲最后没说完的话。母亲生前爱花,文中对菊花浓墨重彩的描写,表达了“我”对于母亲的深切追悔和感恩怀念。

通过对这三次“看花”的分析解读,学生能够逐步感受到“我”情感态度的转变、母亲的坚韧和无私,感知文本中人物情感的变化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解读整篇散文的内涵,理解文本所传递的亲情主题和生命意义。

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作品中情感变化的渲染方式,如细节描写、语言运用等。例如,第一次“看花”,“我”的暴躁情绪通过“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和“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等描写得到生动展示。通过梳理文本内容,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我”与母亲之间的情感互动。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态度的转变是如何与母亲的关怀和理解相互作用,从而形塑了“我”的形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如自己在类似情境下的情感体验,以加深对“我”情感变化的理解和共鸣。

通过详细梳理《秋天的怀念》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人物情感变化,剖析人物心理,把握作品主题。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情感和主题的敏感性,也为他们今后更深入的文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品味细节

《秋天的怀念》的叙述平静而又节制,却蕴含着翻腾而又感人的情感,文章感人的力量,主要来自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这样的细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副词用得很巧妙。这些副词在文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为情感的表达增添了层次和深度。例如,作者在描述“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的时候,使用“一直”,强调“我”对母亲病情的无知和感慨,让读者感受到“我”内心的震撼和惊讶。同样的,在“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这句话中,副词“绝”和“竟”起到了加强情感表达的作用,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离世的震惊,强化了情感表达。

第二,语句使用十分精妙。比如在描述母亲挡在窗前的动作时,作者使用“挡”,写出母亲坚定的态度和对儿子关爱之情。这个简单的动作,折射出母亲对儿子的呵护和保护,让读者感受到母子之间微妙而深厚的情感联系。又如“憔悴的脸上”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母亲长期操劳的疲惫和身体的消耗。这里对母亲形象的描写,让读者不禁联想到母亲辛劳的生活,进一步凸显了她的坚强和无私。再如“央求般的神色”,作者以“央求”一词刻画出母亲渴望的神态,表现出她对儿子回应的期待,以及对儿子无私的情感。这一细节描写,将母亲对儿子的情感表达得真挚感人。还如,作者因双腿瘫痪对“跑”“跳”一类的字眼很敏感,母亲在“看花”之前提到儿子小时候将杨树花误认为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但母亲“忽然不说了”,她意识到这可能勾起儿子的双腿瘫痪的烦恼,母亲想到这一点之后后悔难当,于是悄悄地退出了房间,母亲的愧疚在细节描写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课文中精妙的语句运用和细节描写,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感和情绪变化。通过对动作、表情的精准捕捉,作者将人物的情感细腻地呈现出来,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这些精湛的细节描写,赋予了《秋天的怀念》真实而深刻的情感内涵,使其成为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佳作。

第三,细节还体现在写景上。如文章最后写妹妹推着“我”去看菊花,这一段关于菊花的描写颇有深意。首先,菊花作为秋天的象征,具有季节过渡的意味,同时也象征着坚韧和坚强。在这篇散文中,菊花被用来象征母亲,通过菊花的绚丽、高洁和深沉,传递出母亲的品格和母爱的伟大。妹妹推着“我”去看菊花,正是在向“我”传递母亲的关怀和祝福,让“我”在欣赏菊花的美丽中感受母亲的存在和关爱。其次,菊花的色彩和芬芳也反映了秋天的深情和生命的美好。文章中写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秋天的丰收和多彩,也投射出了生命的多样和充实。通过这样的描绘,作者间接地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和怀念,进一步强化了文章的情感内核。文章末尾关于菊花的描写,传达出母亲的爱和关怀,以及生命的美好和多彩,这样的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也让读者在故事的结尾感受到了情感高潮和深刻的主题。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详细分析了副词在文本中的运用,如“一直”和“绝”等,这些副词增强了情感表达的层次和深度。教师准确指出了副词对情感的强化作用,如“一直”强调“我”的愧疚和感慨,而“绝”和“竟”则突显了情感的突发和震撼。这种剖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副词在情感表达中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对文本细微之处的敏感性。教师也详细讲解了作者在描写母亲动作、神态时所使用的词语,如“挡”“憔悴的脸色”和“央求般的神色”,通过赏析这些细节描写,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母子之间微妙而深厚的情感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思考语言背后的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提高了学生对细节的把握能力。此外,教师还对文章结尾关于菊花的描写进行了精准的解读,强调了菊花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菊花在文本中的多重象征意义,如秋天、母亲、生命的坚韧等,这种深入解读强化了学生对象征和隐喻手法的理解,拓展了他们对文本深层次内涵的认识。

三、探究主题

在课文《秋天的怀念》中,两次出现了“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但前后两处所蕴涵的情感内涵并不完全一样,在不同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关键语句进行细致品读。

第一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在命运的重创中感到痛苦和绝望,拒绝母亲看花的提议,母亲用“好好儿活”强调生命的珍贵,希望“我”能坚强起来,表达了对儿子的关爱和鼓励。这里表现的是母亲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她希望“我”能够珍惜生命,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与磨难。

第二次,“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句话出现在文章末尾,是在母亲离世后,“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花。这里“我”说“好好儿活”,意思是和妹妹一起坚强地生活下去,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理解与怀恋,也表达了“我”内心的自责与愧疚。

课文中两次出现关键语句“好好儿活”,但每一处的情感内涵都有所不同,反映了不同情境下人物的情感变化。这种情感的变化,赋予了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强化了课文所传递的亲情主题和生命意义。通过对关键语句“好好儿活”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探究《秋天的怀念》的主题,培养了学生的文本分析和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文本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总的来说,通过对《秋天的怀念》的内容梳理、细节品味和主题探究,全面而深入地解读了这篇课文的情感内涵、艺术特点以及文本主旨。在内容梳理方面,通过细致的剖析,学生得以深入了解关键细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在细节品味方面,针对课文中使用的副词、语句和景色描写,分析了其中的精妙之处。在主题探究方面,聚焦“好好儿活”这一关键语句所蕴含的情感和深意,通过对这句话的深入解读,学生得以更好地理解作者通过文章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考。通过以上细致入微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赏析这篇文学作品,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新视角。

猜你喜欢

秋天的怀念副词语句
The Wheels on the Bus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重点:语句衔接
《秋天的怀念》语词运用背后的情感解码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的意象创新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碎思
副词和副词词组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秋天的怀念》意蕴分析
作文语句实录